在電影《戰狼2》的片尾,我們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和這樣一段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這個堅定的承諾,是基於「我們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不過,也請不要忘記,還有那些背井離鄉、在戰亂中堅守崗位的外交官。
文 | 梁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梁子筆記」(ID:liangzibiji),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被炸的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
1
誰是國家部委「第一大部」?外交官,顧名思義是從事外交工作的官員。由於工作需要,外交官們經常是西裝革履,以車代步,出入各種宴會、酒會,給人的印象是,很「貴族」、很風光、很神秘。其實,他們同國家機關里的其他公務員一樣,只是分工不同。
外交官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國內,包括外交部和地方從事外交工作的人員;一部分在國外,包括三類:駐外大使館,駐外領事館,駐國際組織、地區組織代表團。
駐美國大使館
大使館是派駐在外國首都的機關,相當於在該國的「大本營」,負責全國事務;領事館則是派駐在該國重要城市的機關,只負責管轄區域事務。不要搞混了哦。
外交部,因其在國家部委中人數最多,也號稱「第一大部」。這裡要補充的是,在政府網國家部委排序中,外交部的確也是排在了第一位。(猜猜排在第二位的是?國防部。全世界差不多都是這兩個部委排在前面。)
2
參贊、大使、領事,誰的級別更高?根據《駐外外交人員法》規定,外交人員實行單獨的一套職務、職級晉陞體系。
外交銜級設七級: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隨員銜。職務方面,分為兩類:外交職務、領事職務。
外交職務與職銜,可以大致對應如下:
領事職務與職銜,可以大致對應如下:
就情況,大使本人在國內的級別最高者是副部(按2014年統計約有10來人)、司、副司級(同樣是大使,級別也可能相差很大)。
公使及公使銜參贊一般是司、副司級,參贊是副司、正處級,一、二等秘書為處、副處級,三等秘書、隨員為正、副科級。
另外,總領事屬司、副司級,副總領事是副司、正處級,領事多為處、副處級,副領事、領事隨員則屬科、副科級。
有的國家,外交官序列中還有專員、檔案秘書。禮賓習慣,將專員排在一秘之下、二秘之上。檔案秘書在隨員之後。
駐俄羅斯大使館
按照《駐外外交人員法》,特命全權大使和代表、副代表為特命全權大使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其餘之外的代表、副代表,由國務院決定;
總領事,由外交部決定;
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副總領事以及其他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由外交部或者其他派出部門決定;
其中,三等秘書、副領事以下職務,在駐外工作期間由駐外外交機構決定。(所以剛畢業駐外期間要好好表現啊)
在外交銜級方面,大使銜,由國務院總理批准授予;
公使銜、參贊銜,由外交部或者其他派出部門批准,外交部部長授予;
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派遣時由派出部門批准和授予,駐外工作期間由派出部門根據駐外外交機構的意見批准和授予;
三等秘書銜、隨員銜,派遣時由派出部門批准和授予,駐外工作期間由駐外外交機構批准和授予。
在大使館、領事館中,除了外交部派出的官員以外,還有商務、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門派出的專業外交官,稱呼上與政務外交官一致,只是在職銜上需加以註明。軍隊派出的外交官,稱做武官、副武官、武官助理等。
駐寮國大使館舉行「八一」建軍節招待會
3
「特命全權大使」,真的可以全權嗎?遞交國書源於外交使節。「使節」是使臣所持的信物。漢朝張騫出使西域、蘇武出使匈奴時,拿的「使節「,狀如旗幟,用竹桿作柄,頂部綴氂牛尾。現今外交使節早就不持有「使節」了,而是以國家元首簽署的「國書」為憑證。
現在,世界各國向別國派遣的大使都冠以「特命全權」。所謂「特命」,一般是本國議會通過、由國家元首任命。所謂「全權」,並不意味「便宜行事」、獨行專斷,而必須隨時注意向國內請示彙報。
直到19世紀中葉,歐美大多數國家都習慣派公使。自1861年起,英、法、美、俄等國相繼派公使常駐北京。清政府於1876年派出第一位公使郭嵩燾常駐英國,以後清政府和民國政府派出的使節也都是公使。
外交部禮賓司接受烏茲別克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副本
1924年6月13日,蘇聯政府建議,把中蘇兩國關係由公使級升格為大使級,中方表示歡迎。蘇聯是第一個向派遣大使的國家。後來,也向蘇聯派出了大使。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把教廷大使,即梵蒂岡教皇派出的大使,列為和其他大使同一等級的外交使節。某些信奉天主教的國家,視教廷大使地位高於其他使節,是外交團的當然團長。但在加入《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時,宣布對梵蒂岡使節的有關條文持保留意見。
駐同一國家的各國大使,地位都是相等的。大使可被尊稱為「閣下」。
4
逐漸消失的公使早期,公使也是由國家元首派遣,亦可加上「特命全權」字樣。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一種看法,即對於不太重要的國家才派遣公使。
在英國,外國公使向女王遞交國書時,英方不派官員和禮車前往公使館迎接,公使只能乘自備車前去王宮,且不能帶領其他隨從官員。據說,公使沒有與君主直接談判的權利,公使只能同駐在國政府打交道。
駐英國大使館
新成立以後,多數國家與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只有丹麥、瑞士、芬蘭、北葉門等曾與建立過公使級外交關係,至1963年,與上述國家的關係均先後升格為大使級。以後,新與其他國家未再建立過公使級外交關係。
比較特別的是,匈牙利駐華公使夏法朗柯1950年2月來華,僅僅5個月後,夏法朗柯公使即升為大使,又重新遞交了大使國書。
現在世界上公使級外交關係已難看到。不過,包括在內的不少國家,在其駐外一些較大的使館中設有公使一職,有的國家甚至給公使冠以「全權」。但這類公使不由國家元首,而是由外長派遣,不是館長,只是在大使館中職銜最高的外交官而已。
5
政務參贊一般是使館的二把手歷史上是先有大使,後有大使館。隨著兩國關係發展、交往增多,使館里才開始有了負責政治、商務、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以及軍事等方面事務的各種級別的外交官。
大多數使館設有參贊。參贊對使館事務、對大使有參而贊之、贊襄、協助之意。
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過去,我們曾稱這個級別的外交官員為參事。現在駐外使館的政務參贊,一般是使館的第二把手。而在較大使館的二把手,職位往往更高一些,如設公使或公使銜參贊。
商務、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各部門的參贊,也可能是公使銜的參贊。政務參贊、武官、商務參贊等各專業部門的負責人,是大使在不同業務領域的主要助手,也是以大使為首的使館領導團隊的成員。
他們不但是各自部門負責人,還參與全使館的機密和決策,對使館的內、外事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使館的內外工作有重大影響力。
6
大使館里為啥這麼多秘書?使館的秘書,通常有3個等級,是使館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
秘書,在外界人聽起來,可能會混同於首長身邊管理文件的秘書。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問,大使怎麼那麼忙,竟然有那麼多秘書!特別是大使館的隨員,往往被看成是大使的隨行人員或隨扈。
其實秘書也好,隨員也好,他們只是外交官級別的名稱,他們並不是大使的私人秘書或隨扈。駐外使館,除非一些副部級的大使,絕大多數使館並不為大使配備專門的秘書。
在使館中,秘書們往往是各部門調研和各種行政業務的骨幹,有的可能會擔任某個處室的負責人,對外辦理一些政治性或事務性的交涉。
秘書們是年輕外交官學習、磨練和走向成熟的重要實踐階段。實際工作中,由於環境、需要、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一等、二等、三等秘書所擔任工作的重要性,並不絕對按一二三的等級排列。
駐日本大使館
秘書以下是隨員,是外交官階的最低一級,多是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幹部,一般擔負一些輔助性的行政、文書工作或初步的調研任務。
7
大使館里的武官武官是國家武裝部隊的外交代表。武官又分國防武官、陸海空軍武官、陸軍武官、海軍武官和空軍武官,之下還可設副武官、武官秘書、助理武官。
駐外武官軍銜多為上校、大校甚至少將。有的國家也曾派出過中將武官,而個別國家武官由中校、少校擔任。
武官的外交地位一般僅在政務公使或參贊之下。武官的外交地位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是因為,在所有的外交官中,只有大使和武官在派出前,需要徵得駐在國的同意,其他外交官任命則不必履行這一手續。
駐德國大使館
武官的「官」在外文中有「專員」的意思,但是武官以身份和級別而論,比一般專員高得多。
專員主要負責某一專項業務,如商務專員、農業專員、文化專員等,其身份屬於秘書級別。在駐華外交官名冊中,專員的禮賓次序一般在一秘、二秘之間。
8
領事館著火,駐在國消防部門可以進來滅火嗎?領事與外交是有區別的。根據有關公約或一些國家的外交慣例,領事官員不能享有外交人員那樣廣泛的特權和豁免,如領事館館舍失火,不一定像大使館那樣,非經館長同意,駐在國消防部門不可以進入滅火。但在實踐中,各國政府往往對等地給予對方國家的領事官員以相當於外交官的特權與豁免。
領事官員的級別分為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有的國家還設有見習領事。領事館也分為領事館、總領事館。目前在國外的領事館多為總領事館,領事館已經少見。
駐法國大使館
領事館、總領事館是派遣國派往接受國某一地方的官方代表機構。總領事向接受國外交部遞交委任書,只同領事管轄地的地方政府打交道。
總領事是總領事館的館長,缺位時由副總領事或負責政務的級別最高的領事任代理總領事。
在實踐中,就內部級別而言,總領事大致相當於外交官中的公使或參贊,個別人相當於大使;副總領事相當於參贊或一等秘書;領事則相當於一秘或二秘;副領事相當於三等秘書或隨員。
9
異國他鄉的苦,外交官嘗遍了按照1994年《駐外使領館常駐人員任期年限、休假的規定》,一般任期為3年。
在,外交官不得同外國人結婚。
駐敘利亞大使館
不過,外交官有長時間的探親假。此外,還有一項特殊政策:駐外外交人員配偶隨任。
按照《駐外外交人員法》 第四十三條:「駐外外交人員配偶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資本控股公司人員或者現役軍人的,隨任期間和結束隨任回國后在原單位的工作安排,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原單位不得因其隨任將其開除、辭退或者收取補償金、管理費等費用。」
同時,配偶隨任期間,還可以根據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和銜級、任職年限和駐在國生活條件,享受規定的休假待遇。
文中資料來源於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馬保奉2014年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外交官級別與職務》。
昨日,外交部發表「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領土的事實和的立場」,指出:
事件發生以來,本著最大善意,保持高度克制,努力通過外交渠道與印度溝通解決此次事件。但任何國家都不應低估政府和人民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此次事件發生在已定邊界線的一側,印度應立即無條件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這是解決此次事件的前提和基礎。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很多網友疑惑「為什麼在外交和軍事層面總給人一種不強硬的感覺?」真相如何?真的像網友所說的那樣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知乎上關於這個問題的高贊回答,從中一同探尋答案究竟是什麼。
文 | @黑森林慕斯 知乎作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有一些國家,雖然彼此間有著國恨家仇,但他們都與有著緊密聯繫……
有一些國家,甚至彼此間不共戴天,但他們也都與有著緊密聯繫……
還有一些國家,雖然兄弟鬩牆,但他們仍然與有著緊密聯繫……
有一些人,即便政見相左,但他們仍然與有著緊密聯繫……
哪怕硝煙還未散盡……
哪怕從議會扭打到街頭……
即便如走馬燈般他下你上……
我自巋然以理服人、以利服眾……
孟子曰:王道。
「王道」最早出自孟子的學說。是說以仁義治天下,以德政安撫百姓。實際上就是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處理問題時,按照當時通行的人情和社會道德標準,在不違背當時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採取的某種態度和行動。
這不是隨便哪個國家都能做到的。
沒有遍布全球的利益與實力觸角,大多數國家不可能也沒必要維持如此廣泛的外交聯繫。比如,利比亞撤僑,今天我能撤走幾千人,明天我就能運來施工團隊與大型設備,這就是在海外大規模部署、調配資源的實力。
沒有背後切實的經濟驅動力,很容易就淪為花哨的政治表演;沒有真真切切地影響力,請別人別人還懶得來呢。
不但能廣泛開展各個層面的全方位外交,而且無論對方立場與局勢如何風雲變化,都必須將對華關係擺在關鍵位置。
電影《戰狼2》中反動武裝分子反覆強調:不要殺人!奪取政權后在國際社會還需要爭取的支持,因為是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是因為的對海外的實力不僅僅在外部產生短期影響,更與相應國家的長遠核心利益結合在一起。這一點,除了中、美兩國之外,其他三常都夠嗆,更遑論德、日、意、印等國。
另一方面,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沒有實力要麼站隊,要麼表示人畜無害、恪守中立,肆意在強國間挑起事端的一般沒有太好的下場。
英國、法國、德國尚且不能從容脫離美國、北約、歐盟框架的制約,處理國際事務,其他更不用說。
但卻可以。
美國也能拉著巴勒斯坦、以色列簽協議,但背後卻是武力威懾與拉偏架,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對和平進程、經濟發展毫無益處,反而成為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在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把「巧實力」擺上檯面后,這種霸道在逐漸過時。
有人說這是平衡外交,顯然沒有理解平衡外交的含義。
典型的平衡外交比如:南聯盟在華約北約間是平衡外交。英國一戰前在德法間玩的是大陸均衡。當年的在美蘇間保持相對獨立。東南亞國家也喜歡在中美、中日間玩平衡外交,新加坡是比較成功的,菲律賓是反面典型。
平衡外交在實力相近的雙方間保持均勢,誰也不得罪,獲取自身利益空間或者保證自身地位。
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塔利班與阿富汗間需要玩平衡嗎?當然不需要。如果說是要在阿拉伯世界與歐美之間平衡的話,那就遠遠超出了平衡外交的界定範圍,屬於過度分析了。
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外交策略?
❶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下傳統外交政策慣性使然。
❷ 目前以實體經濟產業鏈向海外擴展利益空間需要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❸ 在美國壓倒性的軍事力量強力主導且矛盾重重的國際體系下,既需要避免直接對抗美國又能最廣泛建立促進國際經濟交流發展的政治基礎。
這便是王道。
最終作為一張反對票就足以左右其他國家的命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常常投棄權票的便成為了各國各派別領導人要最大化自身與國家利益就必須爭取的對象。
如果還抱怨沒有出兵教訓印度的話,可以關注下關於中印邊界問題的最新動向。
印度媒體曝出印度高層希望讓不丹出兵代替印度與對峙: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部分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