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84歲還在騎三輪擺小攤,他用一隻限購的豬蹄轟動了整個北京城的吃貨,連央視都跑來採訪

一口熟悉的味道,

值得用一輩子去守候。

……

浙江衛視《食爽行天下》到北京做美食節目,

一下飛機,就打車奔向一個路邊三輪車攤,

小嶽嶽看到上百人的隊伍,

都在等一隻醬肘子和豬蹄,

他忍不住拽住一個從河北保定

專程趕來的吃貨問

——「河北都沒有個豬嗎?!」

幾平米的小攤前竟然排了上百人

豬肉嘛,菜市場有的是,

但能把肘子和豬蹄做出純正老北京味道的,

在小城眼裡,只有這個三輪車的主人,

人稱「翠微大爺」的徐文堂。

17歲那年,徐文堂離開山東老家,

隻身一人跑到北京投奔親戚,

正是年輕氣盛,想闖天地的年紀。

他在老字號天福樓找了份工,做醬肉,

拜的師傅是烹飪界「四大名旦」之一黃紹清。

當時他沒想到,廚房的門,一進就是一輩子

年輕人,都不滿足於只學一招一式,一個廚師,只會一道醬肉?怎麼行!1954年,徐文堂進入北京301醫院做烹飪工作不久,就跑去學習了魯菜和川菜,練就一身技藝。

8年後,他又調回到301醫院的南樓營養室,給國家領導人開菜單,其中就包括鄧小平。他寫了一長串菜名,但鄧小平住院檢查期間,只認他做的醬肘子,在飯里澆點肉汁,每次都把飯吃個精光。

他開始慢慢領悟:一道菜做到極致,是宗師;什麼菜都會做,是廚師。

從醫院退休后,徐文堂就在家待著。

偶爾醬幾隻肘子和豬蹄給家人,結果鄰居紛紛聞香而來,來討一口肉吃。吃過的人都勸他出山,「您這手藝,可惜咯。」

醬肉,本來就是北京老百姓的家常菜,但是到了90年代末,正宗的味道越來越少。徐文堂沒打算賺錢,反正閑著沒事,不如就做一些給鄰居解解饞吧。

一開始他也不為掙錢,只圖個樂呵。「既然要做,就不容不得半點馬虎。」

別看大爺上了年紀,可是個完美主義者。

每天凌晨三點多起床,騎上三輪車,

跑到4公裡外的岳各庄菜場,

只為買到上好的新鮮豬蹄,

後來卻改了——只用進口豬蹄了。

「這樣的豬蹄肉質豐富,膠原蛋白多。」

他深知,一道菜的口味只取決於兩點:

用心和真材實料。

「哪怕是肘子和豬蹄上的雜毛,

也得一根一根刮乾淨咯。

色香味,色得排第一。」

說起老爺子的獨門原創法,他整個眼睛都亮了。

「我會一邊用風扇吹,使毛孔張開,

一邊用火槍烤,這樣豬肘子每一個毛孔

都能清除得乾乾淨淨。」

「做豬蹄急不得,得先把肘子焯水去腥,

再放入老湯中,浸制一夜,腌制入味。

這老湯也得講究哇,

山奈、花椒大料、肉蔻、白芷、肉桂......

倒入老抽和生抽,調色調味。

這準備工作才做好。」

第二天四點多,才開火醬制,

咕嚕嚕,煮上三個半小時。

煮好后擱置一夜,

軟爛脫骨,綿綿的,卻肥而不膩。

皮連著筋,筋帶著肉,肉汁飽滿

嚼在口裡,香氣四溢……

同時,他將傳統的燉制方式也做了改良,把豬蹄和肘子放在一起燉,肘子燉出油脂的同時,會吸收豬蹄的膠質;肘子的油脂,又會被稍瘦的豬蹄所吸收。肥瘦互補,爛而沒有脫骨,肥而不會生膩。

「嗯!就是這個味道!」

幾十年不變的老北京舌頭,

這口感他忘不了。

這樣精心做出來的肘子和豬蹄,每天不能多做,只能做十幾隻。

第二天下午三點,徐文堂裝滿兩大盆醬肉,戴一副黑框老花眼鏡,圍著圍裙,戴著袖頭,不像廚師,更像個老知識分子。

他慢悠悠騎著三輪車,到海淀區西翠路3號院門口擺攤。

打一開始,原本光顧的人不多。

為什麼?

徐文堂規矩太多——

他只認排隊不認人,

而且一人只能買一隻。

大媽:真有這麼好吃?多一隻都不賣?

可奇怪的是,凡是買過他豬蹄的都成了回頭客。

老爺子拿起筷子,戳一隻肘子,再戳一隻豬蹄,稱重,分裝進塑料袋,動作嫻熟麻利。時間久了,客人和大爺都像自家人一般,接過袋子總會叮囑一句:「天冷,多穿點吶。」

徐老笑呵呵點頭,「嗯,來點湯吧,蘸著湯好吃!」雖然每次只能買一個,但是賣肉送湯,叮嚀囑咐的,這是他眼裡的人情味。



慢慢地,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

「我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豬蹄。」

「給我來一個。」「我也來一份......」

「多來點湯。」

到後來只要老爺子一出攤,就被瞬間搶購一空。

他從沒給自己想店名,客人們為了好認,於是就叫「老頭豬蹄」,還根據擺攤的地名,就地給他取了一個名號——「翠微大爺」。

因為經常有人跑了半個北京城來,撲了空。 老人家覺得又高興,又過意不去,於是就越用心。

聲名遠播之後,每天西翠路上都有近百號人排隊,有人早上九點就來了,一站就是6小時。有年除夕,一個老客還從瀋陽打飛的趕來。為的,都是嘗一口他做的醬肘子和豬蹄。

老爺子看自己做的東西這麼多人愛吃,就決定多做點兒,裝豬肘子豬蹄的兩小盆,變成了四大盆。為了讓大家減少排隊時間,從下午三點改到十二點開賣,每人可以買四隻,但再多了便不賣。

可每次還是不到半個小時,就全部售罄。

徐文堂沒料到做的醬肉那麼受歡迎,不禁回想起17歲來北京學醬肉的自己:一輩子在鍋鏟間翻炒過去,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萬劍歸宗,而醬肘子和豬蹄,就是他的宗。

買到的顧客,第一時間給家人打電話報喜,

「今天可算排到了!」

但更多的人排幾個小時,啥也沒嘗到,

為了安慰這些客人,

徐文堂就把剩下的底湯免費送,

雖然裡面沒有一絲肉,但他們一個個如獲至寶,

準備回去燉點白菜豆腐,嘗嘗肉湯也好。

再晚點來的顧客,連領湯的份兒都沒了。

徐文堂收攤時,總是跟大家作揖道歉,

連連說:「對不起,沒有了,明兒再來吧!」

可誰都不敢保證,明天就一定能排隊買到。

因為他只看隊,不看人,明星來吃,照樣排隊

這是這樣一個三輪車小攤子,

吸引了央視記者來報道。

讓明星願意打飛的過來求一塊肉吃。

小嶽嶽和「好舌頭」華少都淪陷在攤前,

「完全想象不到,能有這麼好吃!」

吃完小嶽嶽還不忘給師傅郭德綱打包一份。

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來找徐文堂談合作,希望一起開連鎖分店,並重金購買秘方,他都一概婉拒,「年齡大了,不想折騰,樸實點好。」

但是,如果是普通百姓來問,怎麼才能燒出好吃的醬肉?他反而會耐心傳授,連放什麼香料都一一相告。徐大爺覺得,醬貨,本來就來自民間,讓它回到千家萬戶,才是最好的傳承。

不少人回家依法炮製,但就是燒不出他的味道,徐文堂笑呵呵不語。

「好舌頭」華少去廚房探秘后,感嘆了一句:「沒有人那麼講究的做豬蹄了。」講究也是一種功夫,而所有的功夫,其實都是時間。

時間成就好味道,但時間也不饒人。今年84歲的徐大爺,已經擺了17年攤,客人經常說,那麼好賣,多做點吧!他無奈,「一個人,做不出來啊。」

這一切,他的小兒子徐殿軍都看在眼裡。一開始,他對做肘子和豬蹄是拒絕的,後來被老父親影響,也接下了這門手藝。

徐殿軍看客人喜歡吃自己醬的肘子,也有了成就感

可是他對兒子也很嚴格,底湯灑出一點,老爺子也會很生氣,「你要是注意一點,門口的人就能多領一份。」

再後來,徐文堂的孫子也加入進來,每天幫忙老人推車,搬東西,賣肉,盛湯。他說,「沒別的,就是想做點靠譜的事兒。」

84歲的徐文堂終於還是騎不動車了,

戶外擺攤,四季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大。

90后的外孫女兒為老爺子在附近永定路租下一間店鋪,

還給老爺子的豬肘子搞起了o2o。

如今,豬蹄幫也開始嘗試互聯網化,開通了團購,客人可以提前一天預約,當天到店不用排隊就能直接取貨,一隻醬肘子和醬豬蹄,承載了一家三人以及一座城市的記憶。

還是老規矩,每天12點開賣,賣完即止。

即使時光再怎麼變化,

老爺子家的店門口,依然每天排長龍,

隊伍里新老顧客都有,全憑口口相傳。

客人說,反正你們上哪兒賣,我上哪兒買。

時代變了,老頭豬蹄也在改變,唯一不變的,還是北京老味道。徐大爺最開心的是,一家三代,在用心醬一隻肘子和豬蹄,他知道,這門手藝,丟不了。

小城想起《舌尖上的》總導演陳曉卿說過一段話:

「大隱於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東奔西走,只為吃口熱乎的;一個人的飯館,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

圖片來自Google,Gif截圖來自《食爽行天下》

版權歸拍攝者所有

「這廚房門啊,一進就是一輩子。」

在這個快節奏的大時代,

一口熟悉的味道,

裝進的可能是所有人都忘不了的

溫暖記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