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圓桌討論: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新流程打造

十年前,將患者體驗作為重要戰略還是非常新的概念。十年後的今天,改進患者體驗已經成為國內外醫療界的主流。這種對患者體驗的重視,一方面來自醫院競爭的加劇。另一方面,醫療行業的日益透明化也迫使醫院不得不重視患者體驗。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患者滿意度已被列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在2017醫學裝備協會數字醫療分會年會暨「互聯網與新醫療」高峰學術交流會上,來自各方的代表對「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新流程打造—聚焦移動醫療」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以患者為中心」有沒有做到位,未來需要怎麼做,都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的話題。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方琪、醫學裝備協會數字醫療分會副會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原院長陳肖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移動醫療」教育部-移動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黃偉紅、思創醫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章笠中、邁瑞集團大項目部經理蔡劍和橙意家人創始人張丹分別就如何提升患者體驗提出意見和建議。

各方共話「以患者為中心」

「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治療模式正在逐步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無論是醫療機構,還是醫療服務企業,歸根到底,最終的落腳點為了患者,為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讓他們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章笠中:我們公司跟所有其他醫療IT公司最大的一個不同點是什麼?就是我們的起步不是關注業務功能的實現,而是如何以患者服務為中心構建軟體產品,所以我們公司發展歷程的起點我們說是「從一條腕帶開始的故事」,第一條二維碼的患者腕帶是我們公司最早推出的。過去醫療業務系統都是以職能科室為中心,圍繞科室業務,是離散的、煙囪化的,我們第一次提出從二維碼標識開始實現以患者安全為中心;後來,我們又在業界最早推出了智能開放平台,將分散的業務、數據連接起來,以患者醫療流程為核心來構建全新的醫療信息服務架構,得到了很多業界的認可,本質也是以患者服務為中心;現在,我們又一次在醫療行業提出了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核心構建hospital3.0,關注醫護、管理者、患者、決策者的良好體驗,也就是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又一次將「患者為中心」提升到所有醫療信息服務對象為中心,醫療服務鏈條的參與者對信息系統都滿意了,患者也就滿意了,所以我們的醫療系統都聚焦到以用戶體驗作為目標,回歸併進化到醫療信息服務的本源-「以患者為中心」。

陳肖鳴:我從90年代開始當院長,以患者為中心在當時就是一個口號和理念,並沒有真正付諸行動。如今,在這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中這一口號成為了一個行動,這一切都有賴於現在的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真正貫徹到行動中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從2010年開始就實現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實行流程改造,實現了「零排隊」。 在醫院我們要求醫生、護士改變原來的流程和模式,來創品牌、創模式,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方便病人就醫、方便醫務人員工作和方便管理決策,通過互聯網,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使我們的管理更加方便,使我們的服務和醫療質量有更好的保障。以病人為中心的前提是安全,然而保證安全又需要依靠管理,目前醫院存在以管理為中心和以病人為中心的矛盾。因此,互聯網時代,以病人為中心能否實現,還取決於不能單以管理的方便為原則來設計醫院管理流程。

張丹: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一個多學科的疾病,該疾病在前期的篩查和診斷是醫療上的一個難點。該疾病的人群大約有6800萬,但是篩查出來的人群可能不到千分之二。該疾病患者出院后還需要做長期的家庭治療,但是現實狀況是很多患者並不能持續地去實施。患者離開醫院之後,醫生不知道患者發生什麼狀況,患者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狀況,無法確認診療效果到底好不好。橙意家人專註於醫療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管理服務,打造呼吸系統疾病的初篩、轉診、治療和康復的綜合管理。如果通過我們的力量和技術改變這一切,解決患者檢查看病難的問題,解決了院后的醫生與患者醫療大數據管理,我們在做的就是一個偉大的事業。

方琪:2017年是第一個三年「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將日間手術、急診急救等舉措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這些內容都是改善醫療服務的重要方面。我在演講中提到的腦卒中全流程信息化的閉環管理,其實在很多地區做不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腦卒中也好,胸痛也好,創傷也好,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實到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流程中真正為老百姓造福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日間手術是將手術候台時間縮短,讓患者在24小時完成入院、檢查、手術、出院全過程,考驗醫院對患者的精細化管理,「以患者為中心」和「互聯網+醫療」都是老生常談,但是能夠真正造福到老百姓,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

蔡劍:我們是以「患者為中心」來研發我們產品的,第一個就是邁瑞健康一體機,邁瑞健康一體機集心電圖、心率、血糖、雙側血壓、血氧飽和度、尿常規、體溫、脈搏、呼吸等9項檢測功能於一身,也就是說帶著這一台機器,這9個項目全都可以測完,根本不需要病人再再各個科室來回跑。主機通過了class B EMC標準要求,可滿足無醫療專用電源的場合使用,這意味著村衛生室,社康,醫療技術相對落後的場所也都可以正常使用這台儀器解決問題。第二個是一款醫療級的可穿戴式設備Mr.wear(貼心管家),通過MR.SDK數據包與各大合作夥伴的APP相結合在上傳至阿里雲平台進行大數據的計算后反饋給醫生,保證24小時不間斷的檢測病人的心電數據,邁瑞Mr.Wear採用無線連接的方式,其創可貼式的大小與不超過9克的重量設計,保證了無論被檢測者是運動還是靜坐,都能檢測到高質量準確的醫療數據。這兩款產品就是典型的以患者為中心,非常好地印證了「科技能夠改變生活」,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態。

黃偉紅:我想以患者家屬和IT工作者的身份與大家分享我的個人體驗,以患者為中心這個事情永遠都不應該過時,作為患者家屬或者未來有可能作為患者來說,我希望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不要斷,以後也永遠不要消失。而作為一個IT工作者,需要向醫生學習奉獻精神,到國外參觀考察並不是對它們的醫療系統有多先進而覺得印象深刻,而是感受到了國外特別是英美國家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實施真的是做到了極致,全英國最好的一家醫養結合的醫院,院長在帶領我們參觀的時候,在走廊里忽然看到一個老人,她會暫停對我們的講解,去服務那位老人,然後她再跟解釋,他們所有員工從上到下就是以患者為中心,無論什麼情況,都是優先服務好患者,服務好老人。其次國外的互聯互通做得非常好,作為一個IT工作者,我覺得應該去考慮到如何能夠讓系統更智能,更好地考慮到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這個是我們一直要做的事情。

未來展望:把以患者為中心的概念變成固化行動

張丹:我相信通過我們的設備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送數據到電子病歷資料庫,在未來可以做人工智慧,因為病情穩定期或者慢病管理的管理還是比較標準化的。當數據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做演算法,我們的願景就是以患者管理為中心,通過大數據實現慢病管理辦法的變革。

陳肖鳴:目前在醫療領域,看病難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以患者為中心的概念在今後會越來越強化。隨著醫院競爭和病人對服務需求的提升,醫院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也是一個互聯網醫療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現在一些醫療服務和管理者對此認識還是不足,所以要真正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流程服務,就是要把概念固化為醫院的實際行動,要充分尊重每一個人的感受,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務。

方琪: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作為源動力,以信息化流程優化改造,以移動醫療為手段,更多地造福老百姓,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攜手起來,為造福老百姓多努力,多做貢獻。

黃偉紅:移動醫療在未來一定會智能化,智能化是高品質醫療普世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否則,我們最好的醫生永遠都會集中在北上廣發達城市。只有智能化和移動醫療的普及和服務的普及,再加上醫療服務意識的增強,才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蔡劍:因為我們是技術行業出身,這些年移動技術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感測技術,我希望有一天咱們老百姓不需要去醫院就能夠在家裡得到很好的診斷,甚至得到很好的治療。我出生的時候不能選擇我出生的地方,但是我希望我死的時候可以在我家裡死的,因為我的治療和治療都在家裡。

轉載請註明出處:HC3i數字醫療網【責任編輯:liugeTEL:(010)68476606】

  • 【收藏本頁】 【複製鏈接】 【列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