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想》——通過一場測驗看出的人性

俄裔美籍小說家、客觀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安•蘭德,是極具爭議性的公知,她的作品鼓勵了大量讀者對自身進行思考。

中篇小說《理想》秉承了安•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思想,一陣見血地指出:在苦苦追求的理想突然而至時,我們根本無力擁有。

不僅如此,當真正的痛苦來臨之時,沒有人會替你分擔,你只能從一個肩換到另一個肩。

當紅女明星凱伊•貢達擁有著絕世美貌,男人們視她為最高理想,用各種華麗的辭藻讚美她,聲稱願意為她付出任何代價。有一天,貢達被捲入一起謀殺案,陷入了危險的境地,她根據影迷給她的六封信,依次投奔他們。

在危急關頭,那些口口聲聲宣稱「會放棄一切跟你在一起,拜倒於你的石榴裙下,獻出我的全部生命」的影迷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與她為敵,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作出了選擇——他們所鼓吹的「理想主義」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安•蘭德將自己的哲學理念化作了小說中各種人物的性格特徵,從性格到行動,從思想到語言,從親情到友情到愛情,無時無刻不展現出「理性」與「自私」。

無論是剛剛升職、對現有家庭生活極度不滿的職場精英,還是以上帝的旨意為名的修道士,甚或醉生夢死的花花公子,尤其是「我閉著眼睛就可以畫出你的臉,因為我的靈魂永遠倒映著你的光輝。我的畫就是一部收音機,播放的歌曲全都是你。我沒有生命,只有畫,我沒有畫,只有你」的畫家,他們在面對突然而至的「理想」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逃避,這完全是因為「自私」的本性佔了上風。

相比於職場精英、上流人士、成功人士而言,一無所有的失業青年Loser強尼•道斯卻選擇了「無私」的奉獻。這個被整個世界驅逐的小人物,為了拯救貢達,用自殺的方式替她頂罪。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所「無私」奉獻出的生命卻只是被奉獻者貢達的一個小小測驗。面對強尼•道斯生命的「無私」奉獻,貢達不以為意,反而只是淡淡地說:「他自尋短見,我得以生存,事情就是這樣。他該感激我的。」

就像無論多麼飢餓,一塊磚頭永遠也不會變成可以充饑的麵包一樣,對他人的輕信和「愚忠」,最終只能得到痛苦和嘲諷。但我們不能評判這到底是對是錯,因為這恰恰是大多數人的本性所在。

在《理想》中,自私是所有人的本性,然而卻並不包含道德判斷。因此當我們說一個人自私的時候,我們只能說他僅關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就此判斷這個人是惡的。

跳出社會的大圈子看待個體意志就會發現,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強調一種重義輕利的道德觀。從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到兩漢時期董仲舒所提出的「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到宋明時期朱熹「聖人做處,只向義上做」等都無不深刻體現了這種道德觀。

在這種道德觀的指引下,往往無限地拔高對人的道德要求,一味強調要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而忽視了個體利益的理性獲取。

《理想》卻反其道而行之,引申出安蘭德所倡導的道德標準,那就是:人必須為自己而活著,既不能為他人而犧牲自己,也不能為自己而犧牲他人。換句話說,理性利己道德觀不反對人們追求私利,但這種追求應控制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進行。

《理想》這部作品以一場人性的測試為創作框架,通過塑造的一系列哲學化的人物面對測驗時的反應來闡述人類理性與自私的本質,具有很強的審美烏托邦色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