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8名哈佛博士後集體回國 在合肥「科學島」創新創業

8名哈佛博士后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新華社發

——八位哈佛博士後集體回國創新創業的故事

【歸國情·創業夢】

人的一生充滿了選擇。去留之間,取捨之中,考驗著智慧,更照鑒情懷。

安徽合肥西郊,風景秀麗的蜀山湖畔,有一座佔地2.65平方公里的小島,三面環水,花木蔥蘢,清新幽靜。自2009年以來,有八位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相繼來到這裡,他們稱自己是「快樂的島民」,他們說,「這是一個有人情味、適合科研的地方」,他們笑言,「這裡好山好水好快活」。

在美國,他們事業有成,前途一片光明。問及為何會選擇改變原來的生活軌跡,來到從未有過交集的合肥,甘當「島民」,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強磁場。

「祖國就是一個強磁場」

這座小島上人才濟濟、群英薈萃,是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所在地,下屬10個研究所,取名「科學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科學裝置的誕生,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的極限提供了器物上的保障。科學島上有一個大明星——「人造小太陽」,學名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它能產生堪比太陽的光和熱,為未來獨立設計建設運行核聚變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島上還有一個大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相比「人造小太陽」,它的光芒毫不遜色。強磁場與極低溫、超高壓一樣,可為科學研究提供極端實驗環境,是科學探索的「國之重器」,自1913年以來,19項與磁場有關的成果獲得諾貝爾獎。

2008年5月,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落戶科學島,科學島向成為世界五大穩態強磁場科學中心進軍。那一年,還在大洋彼岸哈佛大學醫學院的8位學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將會和科學島緊緊聯繫在一起。

第一個回來的是王俊峰。1995年王俊峰北大碩士畢業,200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生化與分子藥理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其間他的多篇文章登上了《自然》等權威雜誌,科研事業風生水起。

但王俊峰漸漸萌生了歸國的念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發展勢不可當。」王俊峰說,對國家沒信心的人不會主動選擇回國,「祖國就是一個強磁場」。

2009年,他開始在國內尋找從事科研的去處,在朋友的推薦下,他第一次來到合肥,第一次登上科學島。

在島上,王俊峰見到了時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匡光力,他向王俊峰介紹了強磁場科學中心的規劃。「當時中心剛起步,相當於一張白紙,我們渴望優秀的人才加盟。」匡光力說。

王俊峰的研究方向是核磁共振和結構生物學,他明白強磁場裝置的意義,建成后的40特斯拉穩態磁場,將躋身世界一流,這對他的科研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面對難得的機遇,王俊峰心動了。

一番長談后,王俊峰決定留下。一個月後,王俊峰帶著家人來到科學島。懷著一腔創業的熱情,王俊峰和工作人員開始籌備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學部。

萬事開頭難。中心剛起步,很多關鍵的實驗儀器和設備都沒有,王俊峰就帶著實驗樣品,在全國各地奔波,尋找合適的設備做實驗。同時為了組建實驗平台,他反覆跟國內和國際供應商談判,組建心目中理想的平台。

一年後,強磁場中心科學大樓拔地而起,各種實驗設備相繼調試成功。硬體條件正在按理想的藍圖慢慢變現,但王俊峰內心始終無法輕鬆——一個重要問題還沒有解決,中心需要更多有生命科學背景的人才。

他把目光投向遠隔萬里的哈佛大學醫學院,那裡還有他熟悉的7位夥伴。

梁園雖好,卻非久戀之鄉

王俊峰的歸國,對於早就想回國的劉青松和劉靜這對夫妻,就像一塊石頭投入湖中,產生陣陣漣漪。當時,隨著國家各種人才政策的出台,越來越多的在美留學生回國就業,「這是潮流,我們也在大潮之中。」劉青松說,在外10多年,感覺自己「浮萍一樣」總在漂泊,找不到歸屬感。劉青松是山東青島人,劉靜是北京人,2001年他們從南開大學化學系大學部畢業,奔赴美國繼續求學,得克薩斯州、田納西州等地相繼留下他們求學的身影,後來他們來到了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工作。

在美國求學的時光,劉青松感受到外部世界的變化,中美雙方差距正在縮小,在越來越多領域迎頭趕上。其間,劉青松多次遇上了美國的自然災害,由於基礎設施嚴重失修,許多地方出現「逢災必停電」的狀況,民眾生活大受影響。他對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南部印象深刻,美國政府救災毫無章法,新奧爾良市成了犯罪之都,「真是越出國越愛國,越比較越自信」,劉青松十分感慨。

國內很多科研單位得知劉青松和劉靜打算回國,紛紛拋來橄欖枝。「我們當時最先考慮的是北京的一家單位,我父母在北京,帶孩子也方便。」妻子劉靜說。

2010年,劉青松去上海出差,順便到科學島看望王俊峰。匡光力和王俊峰接待了劉青松,得知劉青松的歸國意向後,他們極力邀請。劉青松是搞抗腫瘤藥物研發的,而科學島上生命科學研究剛起步,醫藥方面更是空白。「說句實話,當時除了宏偉的藍圖,我看到更多的是困難,這裡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地方。」劉青松回憶。

匡光力沒有氣餒,他繼續做劉青松的工作。「科學島上有化學、材料、物理等很多交叉的學科,正是你藥學研究需要的,這些條件哈佛醫學院未必有,何況還有強磁場裝置。」匡光力耐心分析。

其實,最打動劉青松的是匡光力無意中的一句話——「青松,你今年32歲,我32歲的時候從德國學成回來來到科學島,也是抱著創業的決心,為科學島打開了新的天地。」匡光力的親身經歷鼓舞了劉青松,他決定加盟科學島。劉青松說,當自己把想法告訴妻子劉靜時,她在電話中沒有任何反對,「她很相信我的選擇」。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匡光力心裡很清楚,要想形成生命科學研究的大氣候,還需要更多人才,他授予了劉青松自主招聘權。

劉青松首先想到了研究核酸的張鈉。張鈉是北京人,1996年至2005年,他相繼在美國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2005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國,張鈉喜歡去酒吧找朋友聊天,在酒吧張鈉時常聽到一些政客為了競選,刻意貶低,「我很不高興,身為人不能容忍有人刻意抹黑,我會跟他們辯論」。

在國外時間越久,張鈉越想回國。「青松告訴我,科學島有一流的強磁場設備,我就心動了。」張鈉說,即使國內收入跟美國差距不小,北京的母親也反對去合肥,「但北京當時沒有這樣的設備,我就是沖著設備去的」。2012年他來到了科學島。

林文楚是2013年來到科學島的。他是湖北人,2007年進入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腫瘤動物模型的基因調控。接到劉青松的邀請,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心中有個夢想,希望有機會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實驗室,在美國是給別人打工的,基本沒有可能。」林文楚坦言。

相比張鈉和林文楚,面對劉青松的勸說,研究分子生物學的王文超和細胞生物學的張欣這對夫妻,回國就顯得慎重許多。在美國,他們的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生活穩定,科研順利。「當時女兒7歲了,已經完全融入了周邊環境,回國面臨很多考驗。」妻子張欣說。

偶然的聚會,讓王文超和張欣下定決心回國。一次,張欣帶女兒參加國際學生會聚會,每個孩子拿著自己國家的國旗,女兒連五星紅旗都不知道是哪一個,這深深地觸動了張欣的心,「孩子已經完全西化了,我們跟他說中文,她回答的是英文,感覺很遺憾。」2012年,他們結束了哈佛醫學院的課題,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了科學島。

「此心安處是吾鄉」

「從哈佛大學到合肥科學島,強磁場的吸引力無須衡量;從異域揚名到報效祖國,不計得失的人生續寫壯美的詩行。科學無國界,赤子有真心,七顆星辰化為北斗,朝著夢想的方向!」

這段話來自於「心動2013·安徽年度新聞人物」頒獎典禮,科學島上的七位哈佛博士後作為唯一的團隊當選。當時,精通藥物高通量篩選技術的任濤還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科研,他一直關注著老朋友們的動態,為他們取得的進步而高興。

2015年他完成了哈佛的課題,立即奔赴科學島。隨著任濤的加入,「哈佛隊伍」更加壯大。任濤笑言這是「非常7+1」,「我們是個『大家庭』,為了共同的科學目標相聚合肥,這是情誼,更是緣分」。

由此,一張依託強磁場大科學裝置與技術,開展以重大疾病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網路的「學術鏈」完成最後的組合,人稱「哈佛八劍客」。

強磁場科學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學部是新建的,難免一些科研條件跟不上。相比具有國際先進科研水平的生命科學研究團隊,當時除了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外,這裡其他的科研設備和場所顯然沒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甚至一度讓博士們產生強烈的落差。

劉青松把記者帶到被稱為「森林小屋」的實驗室。這棟小屋遠沒有名字那樣浪漫,它是四十多年前的小平房,外牆已經斑駁,窗戶欄杆銹跡明顯,即使屋內開著空調,仍然潮濕悶熱。條件的簡陋,沒有消減他們幹事創業的激情。他們把諾貝爾獲得者的頭像海報貼到牆上,還用毛筆字在牆上寫下了十六字團隊核心精神——「尊重科學、追求效率、敬畏制度、關愛生命」。

「『森林小屋』空間有限,院里就把行政辦公樓的一層和四層一些地方騰出來給我們,後勤人員24小時值班,這讓我們非常感動。」劉靜說,新的實驗大樓正在建設,一切正慢慢變好。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安徽省「百人計劃」……這些國家、地方的人才政策讓他們的科研得到了資金、項目、人員的傾斜。劉青松說,他們和錢學森、李四光等老一輩大批歸國人員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先輩們是『祖國需要』,我們是『需要祖國』」,個人的價值實現與家國情懷沒有矛盾。

科學島環境清幽,遠離喧囂的市區,非常適合搞科研。此外,這裡生活便利,孩子還可以就近上學。女兒漢語的進步讓王文超和張欣感到欣慰。「剛來時,拿到語文試卷,她完全不懂,現在語文成績已在班級達到中上水平。」張欣一臉笑意,前幾天她帶女兒去看電影《戰狼2》,女兒哭得稀里嘩啦,「我還真挺擔心女兒會把美國護照給撕了」。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總書記號召我們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劉青松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深有感觸,這讓他增強了科技惠民的決心和信心。

劉青松和妻子劉靜以及王文超、任濤四人一起組建了藥學團隊,主攻抗腫瘤藥物研發和藥物精準應用。對於開發新葯,劉青松身邊很多人好心地勸說,「開發新葯周期漫長,還不一定能取得成果,不如多發幾篇論文來得快。」可劉青松有自己的考慮,他希望「不改初心」,像控制慢性病一樣控制腫瘤,「的癌症患者可以通過吃自主研發的葯實現高質量的帶瘤生存」。

要做藥物的研究,先要構建一套精準的評判藥物性質的檢測體系,或者說是藥物的「靶子」。劉青松的團隊選取了癌症中主要發病因素之一的激酶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5年的努力,在2015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於癌症激酶靶點的高通量細胞篩選庫。

此外,為實現「合適的病人,在合適的時間,吃合適的藥物」,他們自主開發了國內首個將高通量體外葯敏檢測技術與高通量靶向基因測序技術相結合的腫瘤精準治療技術體系,為腫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篩選出可用之葯,為醫生提供方案參考。

前段時間,劉青松的美國朋友來科學島參觀,看到他在帶領50多人的交叉團隊,並擁有一流的資源條件,朋友不禁發出讚歎:「太不可想象了,在美國,這極其罕見!」

依託藥學團隊掌握的核心技術,在中科院和當地政府支持下,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目前已經為上千名腫瘤患者提供了精準醫療服務。「這幾年,國家對科研人員的激勵越來越強,我們的科研成果可以轉換為股份,而且政府通過創新股權激勵,真金白銀支持我們。」任濤說,2015年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熱潮,很多風投公司紛紛找上門要求合作。

今年2月,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混合磁體工藝通過國家驗收,40特斯拉穩態磁場,磁場強度世界第二!8年間中心從「一無所有」成長為「世界第二」,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下一步,我們將向世界第一穩態磁場邁進。」匡光力表示。

「好政策、好環境、好平台、好待遇,我們沒有理由不取得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張鈉說。

每當走過這個科學大裝置,如今已是強磁場科學中心副主任的王俊峰仍心潮澎湃,他還記得第一天來到科學島時,在一片空地上,他跟匡光力談論科研,暢想藍圖,如今一切都已實現。

「科學島的空氣中總是瀰漫著一種淡淡的木香,它似乎無處不在,濃郁的綠蔭下,水紋清漪的蘆葦叢邊,大片草地上,爛漫花海里……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科學島獨特的味道。」

王俊峰在文章中這樣寫道,他思索片刻,給文章取了一個標題——《心之所向,身之所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