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談談我對證券公司一些部門的理解|原創

來源:由壇友cnfake發佈於經管之家論壇

一、序

剛才看了論壇有一篇「科普 - 證券公司各部門介紹」,想必這位哥們是09年剛進南京(華泰?)證券研究所工作吧。沒經歷過市場變遷和動蕩。想必到現在2013年的時候,感悟有所不同了吧。

本人自研究所畢業起,就一直在證券行業轉,券商呆過,基金公司呆過,也在市場其他機構呆過,一共10年多了。所以不敢說十分了解,但是可以給這哥們的文章提供一些補充。

任何公司,都有前中後台之分。證券公司因為接受證監會監管,因此和銀行、信託、基金、期貨、保險公司一樣,都分比較明顯的前中後台。這區分,是按接觸客戶的遠近(或者說業務角度)來區分的。

先從前台說起,前台一般就是純業務部門,給公司創造價值。

從傳統意義來說,證券公司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自營業務、投資諮詢業務。大家可以從《證券法》和《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中看到對這些業務資格的定義。所以早期,證券公司一般都按照業務設了單獨的部門,比如經紀業務總部、投資銀行部、資產管理部、證券自營部、研究所等。

1)經紀業務

經紀業務最為廣大投資者熟悉,為投資者提供代理買賣證券服務。在公司總部一般有經紀業務總部,管著全國幾十個或者幾百個證券營業部,而這些證券營業部通過現場或者非現場的方式給投資者提供了股票、基金買賣的平台。證券公司按照國家規定從中收取傭金。這塊業務是證券公司較為穩定的業務來源。

為什麼說較為穩定呢,在早期大約5-10年前的時候,這幾乎是證券公司幾乎的業務來源,有些全牌照的公司達到收入60%以上,一些小公司甚至達到收入的90%以上。但是這從交易中收取傭金,又不太穩定。因為傭金是交易量乘以傭金費率。交易量么,你打開行情軟體看看就知道了,每年都不穩定,行情好的時候交易量上千億一天也有的,交易量不好的時候甚至只有一百億。(記住是交易量,不是指數)。此外,傭金費率和競爭關係密切。在一些競爭密集的地方,如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方,一個城市有上百家證券營業部,所以現在傭金都降低到萬3萬5很正常(國家規定上限是千分之3)。但是在一些二線或者三線城市,一家城市只有幾家甚至一家營業部,既然沒有競爭,因此營業部傭金直接按千分之三來收也很正常。所謂各位同學,如果你或你父母炒股還收千三的傭金,沒辦法,誰讓你在二線三線城市呢。早年證監會不批營業部新設,所以營業部牌照價值很高。後來逐漸允許A級券商全國或者區域設,以國信為首的券商殺入二線城市,幾乎將原有的本地券商營業部殺的七零八落。現在證監會幾乎全面放開,允許設立輕型營業部和非現場開戶。未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當然我這個競爭是只二、三線城市的營業部,以及地方類券商。因為剛才說了,北上廣深的營業部競爭已經夠激烈了,幾乎接近成本線了。所以證監會放開政策后,影響最大的就是地方類券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地方類券商的上市公司報表。地方類券商代表如:東北證券、國海證券。全國類券商代表如:海通、國泰君安、光大、國信、招商、中信等。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經紀業務的收入第一靠天吃飯,第二如果光靠傭金前景不好。當然,現在證監會逐漸會放開營業部的業務資格,目前只允許經紀業務(包括代銷基金),將來會允許代銷各類金融產品。營業部如果能轉型為為總部提供資源和客戶的場所(給投行、資管部門介紹業務),未來前景會更好。

這裡再說說經紀業務管理架構,一般是公司經紀業務總部,下面可能直接管幾十家營業部。也可能設立經紀業務分公司,分公司下面管當地營業部。經紀業務總部一般就負責營業部管理、績效考核、客戶管理等、還有以公司名義總對總談業務(如基金銷售等),營業部么,就負責沖在最前面銷售了。

所以經紀業務總部收入會比較平均,不會太多(除非交易量特別火爆),也不會太差。但是營業部不同,一來看行情,二來看營業部積累沉澱(如果剛開的營業部,沒啥客戶,又要攤成本,前幾年一般都是虧的),老營業部反而容易吃老本,傭金貢獻比較穩定,三看地段。北上廣深的人工高、房租高,傭金低,如果新開營業部一般肯定虧,反之在二線城市,人工低,房租低,傭金高,反而倒比較滋潤。

所以,如果從就業和發展情況來說,經紀業務總部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但是目前一般都要碩士了,一般地點多是在公司總部一起的。如果到營業部工作,北上廣深未必好,如果老家是二線城市的,一個金融類小本能進去,安家立業,日子也過的不錯。營業部發展方向就目前來看,是給總部提供客戶資源,或者說借總部資源滿足客戶需求。

目前很多公司不叫經紀業務總部了,有些分為機構客戶和零售客戶部,有些叫營銷中心,有些叫營運管理部,反正名字不同,只要了解到底是幹什麼活就行。

營業部一般分拉客戶的(營銷)和中後台服務(開戶、行政、合規等)。如果進去正式員工基本還有薪酬保證,如果是進去做客戶經理(也就是經紀人),那真的要靠自己營銷能力和客戶資源來幫自己糊口了。如果這方面不具備自身能力和先天資源的同學,除非遇到大行情,要不然就別湊啥熱鬧了。經紀人、客戶經理的本質和保險公司的營銷保險的沒有本質區別,江湖地位也是一樣的。營業部正式員工也有調到總部的,但是不多。有些同學說營業部很清閑,過了下午3點就沒事了。不見得,早年證監會搞賬戶清理、三方存管,營業部的人員累的要死,痛苦萬分。

這裡說一句,營業部也有幫客戶提供投資諮詢服務的,這個做的好也不錯。國信泰然九有好多幫客戶提供證券諮詢服務,好幾個還是海歸。當然嚴格來說,這是投資諮詢業務,歸研究所管。

2)投資銀行業務。

關於投行,媒體通常說的天花亂墜,彷彿從業人員個個都是身上冒著金光的,說投行那是明珠中的明珠。在各大論壇,都是說怎麼才能去投行啊。

先說一下,投行業務比較廣泛,我說的直白點,投資銀行業務就是直接融資,相對於商業銀行借貸就是間接融資。

直接融資直白的理解就是直接從市場(機構、散戶)募集錢,收取個募集費,間接融資就是你我他把錢給了銀行,銀行也不知道拿了我們三個中誰的錢借給你企業,收了存貸款的剪刀差。

投資銀行業務呢,所以誰都能做,銀行、券商、信託都能做(國外有混業經營的,國內目前還是分業的)券商的投行,那看起來老牛逼了,人家一提國外美林、摩根都是。似乎銀行的投行和信託的投行沒啥含量。

其實沒有本質區別。無非就是券商的投行,你有資格做IPO(證監會規定的),所以那些上市公司的保薦上市都是券商搞的。銀行的投行,也一樣,幫企業發個短期融資券、發個票據,都是一種融資。信託的投行,無非就是幫企業弄一個信託計劃,直接給客戶提供融資。本質是一樣樣的。唯一的區別是產品,券商的產品就是IPO、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等,銀行的產品就是各類銀行間市場工具,比如PPN,短融、中票、企業債等等,信託公司就是一個信託計劃。

既然本質是一樣的,其實要做的事,就是三樣,承攬、承做、承銷。

承攬,就是找到並說服客戶,你可以提供產品,幫他解決融資問題。承做,就是你到現場幫整個方案做出來。承銷,就是你做了產品,總要找下家賣了。

這裡著重說券商投行吧,承攬,一般都是自己找人去的(從這點來看,和營業部拉經紀業務客戶沒本質區別,不過營業部拉的是一個資金只有幾千的散戶,投行拉到的是市值幾百億乃至千億的客戶,如長江電力)。當然,如果營業部夠牛B,也可以幫忙介紹。承做么,就是到擬上市公司現場,開始哼哧哼哧的幹活。具體幹啥活?比如說,要改制,把一家公司從有限責任改製成股份公司(這裡可不是改個名字那麼簡單,有一堆規定,比如《公司法》就有基本規定)。比如說這家公司的財務各類狀況要符合上市條件。這裡就是所謂的盡職調查,也就是你要把這家公司的歷史沿革、股權結構、核心優勢、財務狀況給完全搞清楚。當然你可以讓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一起來幫忙。如果說上市公司欺騙了你,沒給你說真實情況,那你處罰還輕點,如果你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回頭證監會會收拾你。比如最近的民生證券被證監會處罰就是這個例子。這裡一切哼哧哼哧幹完了,就準備一堆的材料,先輔導改制,輔導期結束,材料都做完,報到證監會發審委,等候質詢。如果運氣好,發審委過了,那還好,那再等一段時間,到某個交易所上市,基本就完成了。雖然還有一年持續督導期,但是大家基本上錢也該拿的都拿了,往往不太在意了。如果運氣不好,遇到如今的IPO暫停,你就悲劇吧。萬一你被抽到自查,那就是悲劇中的悲劇了。

哦,忘記說承銷了。有些公司把承銷剝離出來了,比如叫資本市場部。他們的工作一方面來定價(到底多少錢發行,發行多少股),同時以這個價格和各類買方接觸(比如基金公司、證券公司自營部,保險公司等等),反正就是要把東西賣掉。要不然又可能就爛在手裡,(如果採用包銷模式的話)。這個道理和炒房炒成房東類似。

投行的收入呢,主要就是承銷保薦費,比如說,我給你完成了一筆500億的IPO,以1%計算(實際沒這麼高),那你給我5億承銷保薦費。但其實上兩年賺的錢主要不是這個承銷費,更多的是超募的溢價費。也就是本來上市公司要融資100億的,結果一發行,證券公司定價好,投資者踴躍申購,募集了500億。那400億是超額募集資金,證券公司收100億的錢和收400億的錢費用是不同的,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後者是浮動的外快。在行情好的時候,後者遠遠超過前者。但這是這幾年的,尤其是創業板,給的估值高,後者費用才高,在一個成熟的市場裡面,後者費用幾乎沒有,股市慢慢也會這麼靠攏的投行收入到底有多高?每家公司激勵機制都不同。有些是事業部制,典型的如國信,你只要夠牛B,你扯個山頭就可以開個投行X部,只要你給公司帶來業績就可以。有些是類似大鍋飯制。這幾種模式不能一概而論,有好有壞,這裡不多說。即便是作為持牌的保薦代表人,收入也不同。有些大公司牛B,保代幾十個,不缺你一個,項目到處都有人簽字,所以給你簽字費不見的高。但是有些小公司,給你的轉會費也許高,但是你過去幾年沒IPO項目可做,你也鬱悶。

就整體而言,投行收入是遠高於券商其他部門的水平的,尤其是保薦代表人。但是目前隨著有資格保薦代表人增加,保薦代表人一個人可簽字項目上限增加,IPO項目大面積擱置,所以保薦代表人的高薪並不持久。往往那些在現場做項目的負責人,收入比較高(因為是實際承做的人,很多保代只是簽字,不負責承做的,公司是按照業務量來區分的),但是那些現場做項目的人,可能累的半死,長期在外面通宵出差喝酒整材料。所以很多項目負責人做幾年,都願意回到投行總部,做內核。做內核的意思,就是項目做完,提交材料之前,要讓公司內核小組通過,認為質量沒問題,才能報到證監會。這種內核小組成員一般由經驗豐富的老投行人員擔任,出差較少(也有公司內核要去公司現場的)投行一般對人的要求是法律、會計類專業,畢竟上市公司IPO主要就是要把握這類問題。一般是名牌院校碩士,也有一些非名牌院校的,那一般是從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跳槽過來的有經驗的人員。(像薛榮年這種專科學歷出身的同學,在投行界今後應該是不可能出現了)如果不是特別專業的人員,可以考慮去做做承銷和承攬業務,當然你要有資源,如果你願意吃苦幾年,願意和老婆孩子分離幾年,賺取可能的暴利,那有條件的可以去做承做。當然從目前來看,證監會對證券公司保薦責任查的越來越嚴格,承做的風險也逐漸增大。你要背一個處罰,在行業可幾乎就混不下去了,更不用說撤銷資格了。

投行人員一般都是滿世界竄,跟項目跑的。一般證券公司在全國各地都有點,所以一般你不會呆在投行總部(除非你做行政,後勤、內核),一般都在什麼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深圳駐點,和總公司聯繫不多。

投行範圍比較廣泛。但是證券公司一般是指IPO,有些公司把債券也放到投行部,有些公司放到債券部門做;有些公司把資產證券化放到投行,有些公司則放到資產管理部。有些公司把併購重組放到投行,有些則設立單獨的併購部。總之,投行的範圍其實很廣,也不必視線集中在保薦代表人身上。由於這近年IPO暫停,各家公司投行成本高企,加上投行行政處罰風險逐漸增大,各家投行也都在謀求轉型,比如我剛才提到的債券、資產證券化,還有三板等等。所以如果有條件的同學,還是可以去投行的,雖然沒想以前那麼金燦燦了,但是還是可以的。

投行的主要技術含量在於產品結構設計,不是說準備個IPO的材料,不是如何編一個故事(那銷售在行),比如可轉債的轉換價格、比例,比如權證的價格,相信在這裡都是懂金融的,點到為止即可。

3)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部相對經紀和投行來說年輕點。

經紀呢,是證券公司誕生之前就有。那時候是先有營業部再有證券公司,所以早期營業部個個牛B的很,都是獨立王國。直到這幾年下來,才老老實實變成證券公司分支機構。投行么,只要有IPO就需要有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出來的時間就晚了點。那時候基金公司也冒出來了,於是證監會也批了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給與很高的期望。

可惜監管部門的初衷總是和市場不搭。剛好那幾年,大約是2000年那幾年左右吧,證券公司嚴重依賴經紀業務,違規挪用保證金嚴重,自營業務則大量操縱市場。反正就是一個亂字。銀行也知道證券公司亂,所以不給證券公司貸款。加上當時市場沒現在這麼多金融工具。所以證券公司資金非常緊張,一個不好,斷了,啪,讓證監會給關了。

於是證券公司瞄上了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本質是信託業務,接受客戶的資金或者資產委託,以某個計劃的名義進行投資,投資結果返還給投資者。從這個角度來說,和目前公募基金是一致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證券公司也好,基金公司也好,是管理人。管理人的破產與否和計劃的破產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實現了破產隔離。

當時證券公司把資產管理略微做了點歪曲,變成了保本保底業務。所以後來就變成了證券公司通過資產管理的渠道向其他人融資,融來的錢給自己做自營或填窟窿去了。這變成了一種借貸業務。那個時候行情不好,自營往往做虧,於是證券公司出血更嚴重了,這是典型的「飲鴆止渴」。

後來證監會開始搞綜合治理,直接把資產管理業務給停了。一直到綜合治理的差不多了,才逐漸允許創新類,規範類證券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這才是正規的。這個時間點大約是05年 06年的事了。

好吧,說完歷史,開始說業務。目前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類似基金管理+私募基金+信託公司的集合。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證監會批准的業務來說,大致而言有三類,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裡面還有一個限額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定向資產管理和專項資產管理。

集合資產管理業務,俗稱大集合,乾的事和目前公募基金類似。新《基金法》出來以後,今年6月1日起大集合不允許新發了。

限額特定資產管理業務,俗稱小集合,客戶資產在100W以上的,類似陽光私募和集合信託業務。投向更靈活,收費方式更靈活。

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接受單一客戶的委託(區別於集合)。現在主要做的是通道業務。這塊業務是從信託虎口奪食,雖然規模看起來很大,但是費率卻從悶聲發財的信託時代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低到零。這讓信託很火大。當然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只是一個形式,也可以用來做其他的,比如類信託業務。

專項資產管理就是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目前主要是裝資產證券化,也就是ABS。

由於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雖然做的和公募一樣的事,但是它畢竟不是公募基金,無法公開宣傳,所以很多股民不知道,因此規模也沒法起來。所以這幾年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雖然突飛猛進增長几倍,但是多是由於定向通道業務的虛胖支撐的,實際實實在在主動管理的規模也沒多少,相當於小基金公司的水平。只不過資產管理業務靈活,收費靈活,日子比小基金公司好過很多。這裡要說一句,有些媒體老拿券商資產管理和公募、私募一起來比較業績,其實這有點偏頗,或說不太懂行。因為券商的很多資產管理計劃是定製的,為了滿足一兩個大客戶特定需求而產生的。因此金額看起來不大(比如就幾千萬),業績也不好,其實人家並不是主動投資管理類產品。

從未來幾年來看,資產管理的前景還是可以的。因為從目前來看,他是證券公司內部橫跨融資、投資的一塊業務。他可以做交易、可以做通道,可以做分級,買方賣方都可以兼顧。這個意義很重要。回顧剛才提到的經紀業務,那就是一通道;投行業務,那就是融資業務;下面會提到的自營業務,那就是投資業務。而資產管理業務,把這幾個都打通了。雖然這打通的意義不像打通「任督」二脈那麼誇張,但是業務掣肘會少很多,靈活性大很多。

當然了,資產管理業務未來會分化,有些專註做主動投資,有些專註做通道。如果要選擇資產管理部的時候應該看清楚前景。招人要求也比較高,在投資這塊你可以認為是略低於基金公司的要求,在類信託業務這塊可以認為類似信託公司(基金子公司)的要求;這些都要有經驗的,所以一般校園招聘不多。如果你在基金公司、信託公司做,可能也會收到獵頭相關的邀請。

現在大集合允許轉為公募(也就是投資主辦們,可以變為基金經理了。基金經理!諸位屌絲們顫抖吧),業內也出現了針對券商資產管理的評獎,所以這個行業逐步被業內所認可。但是就目前而言,還是底氣不太足。感覺還是姨太太,比起基金來說還有點偏房的感覺。

收入么,主要看主動管理規模,因為資產管理有一部分是收業績提成的(和私募類似),所以如果行情好的時候,會比基金公司收入高很多,行情一般么,可能比基金公司會低點。但是這是平均值,具體看你做啥業務。

最後這裡要澄清一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和目前資產管理公司是完全完全兩碼事!

目前資產管理公司,俗稱四大,也就是信達、東方、長城、華融,那是國家出資500億註冊的,用來從事金融不良資產的管理與處置,也就是早期給銀行剝離壞賬用的。和證券資產管理是兩碼事,請不要搞混了。

4)證券自營

自營很容易理解,就是拿著證券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買賣。有人說很爽,嗯。是很爽,但是風險也很大。

剛才提到的公募基金也好,券商資產管理業務也好,都是拿著投資者的錢買賣股票和證券。這也是經常被投資者罵的地方,說把我們的錢弄去做老鼠倉了,投資水平很爛等等;當然也有不明真相的了解說這是呼風喚雨的莊家,神仙一般。既然這三者都是買方,我就一併說一下。

其實做買方,不是你想的那麼輕鬆,不管是公司自有資金也好,投資者資金也好。首先,第一個資金量大,比起你散戶幾十萬幾百萬的資金來說,買方一隻產品一般就幾個億了,大點的十幾億到幾十億,具體可以看看基金的信息披露。這種資金進場不可能引起別人的警惕,不可能給市場不造成影響(也就是說衝擊成本)。船大不好調頭,散戶見了不好可以直接溜,這資金可要分批建倉分批撤。第二,諸多限制。明面上有很多,比如「雙十」,買一隻股票不能超過總資產的10%,不能超過這個股票發行總量的10%。散戶資金量大,不會觸及這個線,而機構很容易,尤其是那些小股票;又比如說反向、同向交易,另外一隻產品賣了股票,你這個產品今天就不能買這個股票,因為這是反向交易,違反了公平交易原則。還有金額限制,比如說1000萬投資範圍在你許可權內,5000萬就要審批了,1億就要過內部會議討論了。還有股票池,禁止池,不在股票池裡面的股票不能買賣,在禁止池絕對不能投等等。你要買股票?行,那你先提交報告,在投委會上通過才可以入池,才可以買賣。證監會不查你股票買賣的好不好,就查你有沒有這些股票池、公平交易機制,有沒有執行等等。在暗面上,交易所有監察系統天天盯著,你試試一個大單漲停板跟進去了,當天或者第二天交易所電話就過來了,請你解釋原因。

就我了解,這些投資經理還是比較累的,每天看各類研究報告(散戶苦於沒研究報告,投資經理苦於海量的研究報告。餓餓死的日子不好受,撐死的也不爽啊。一家公司研究所一天給你發十封報告,十家研究所呢?每天幾十封到上百份報告,你覺得能全部看的完么?有時候還要去上市公司調研,聽路演等等。所以經常可以看到某基金經理病床上還在看報告的新聞。這行業,不付出苦功是不行的。

所以,對比一下,散戶以及私募機構那是想買啥買啥,想啥時候買就啥時候買,想買多少買多少。我想買ST就買ST,我想漲停買就漲停買。但是針對機構買方的要求限制可多了。而且一般作為一個投資經理(投資主辦、基金經理),是沒有資格下單的,一般在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裡面都有專門的交易室。投資經理給交易室下一個大概的指令單,比如今天在5.2元以下給某個產品買入200萬股。交易室主管通過系統分配給交易員,然後交易員根據指令單,再到系統裡面,擇機下單。也就是說,大面上的判斷是由投資經理作出的,但是具體細微的操作和當天市場把握是由交易員進行的。很多公司都把對指令單執行情況作為評價交易員的標準。從這個角度來說,交易員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很多人論壇上面寫的彷彿就是一個不動腦子的機器人。交易員是不需要有多高的學歷,比如大學部以上足以,但是需要對市場足夠敏感。而且我這裡說的只是股票投資,在債券投資方面交易員作用尤為突出。因為債券交易多在銀行間市場進行,是一對一的報價方式。

一般的公司都要求開市時間,交易室和基金經理的手機上繳,還有很多公司要求父母親戚投資情況報備等。所以,從這個意義說,現在老鼠倉不是沒有,操縱市場不是沒有,但是少很多,不那麼公開了。因為大家逐漸知道這風險太大,對職業生涯而言不划算。

剛才說到風險,主要是公司自有資金放在裡面,承擔了很大責任。你要是賺了還好說,你要是虧了,而且公司本來其他部門都盈利的,就被你一把搞的巨虧了,公司還不恨死你?你要是做公募,做資產管理,投資者恨死你,大不了用腳投票,你把公司錢搞巨虧了,公司可就一把把你開了。從證券公司本源來說,是資本中介業務。如果說用自有資金和一大堆買方混在一起去做股票,一方面造成公司業績波動過大,另一方面並不符合證券公司戰略。所以很多公司都逐漸縮減了自營規模。有些公司,比如國信,則搞兩個部門都做自營,誰做的好,我就給誰的自有資金多,造成互相競爭,有些公司則直接把自營部門給裁了。

這裡要說一句,自營一般分股票自營和債券自營兩類。大家一般認為的自營是股票自營,很多公司都有債券自營業務,或稱債券業務部門,或稱固定收益部。債券自營一般分敞口和撮合兩種。撮合就是我找到買家賣家,我就牽個線,券和資金從我手上不過夜。敞口也就是我留券過夜,這就是敞口的風險了。撮合風險小,利潤也薄。敞口風險大,利潤也大。加上債券和股票不同,固定收益類產品第一往往有槓桿,第二往往存在流動性、信用風險。別看債券業務部日子很紅火,但是看看海外投行興衰史,倒閉的多半是被固定收益搞趴下的,因為危險的時候賣不掉,沒人接盤。

當然,債券業務部可能也做債券承銷業務,那就是前面說的投行業務了。

所以說,同學們,在券商搞股票自營不見得那麼好,當然行情好的時候也能賺個一大票獎金,行情不好,或者自己業績做不上去的就很悲劇了。也別說自己那幾萬元股票炒的好,就想去投自營部門簡歷了。別,會被恥笑的。

債券么,專業性更強一點。不過就債券業務而言,首選還是銀行吧,券商和銀行一比,那就是標準的屌絲。那銀行間市場多少規模,交易所市場多少規模,就20:1的量級吧,銀行間市場那才是高富帥的遊戲。券商債券業務做的最多,如果沒記錯,就是中信證券了,可跟銀行一比差老遠了,中信的交易對手多半是城市商業銀行,那工農中建這種才懶得和你券商玩。就好比大學生懶得和國中生一起做遊戲一樣。這點,從央行口頭通知銀行間市場乙類戶停開就可以看出來。人家壓根就沒當你是盆菜。

當然,證監會正在和央行、發改委爭奪謀求債券市場的話語權。未來券商做債的日子估計會好過,但是從事這行,職業道德還是很重要的,不要拿你不該拿的錢。說白點,就是你用了一些手段和方法幫公司賺錢,你拿到的是公司發給你的獎金,你最多就是違規,最壞也就是職業生涯毀了。你要在這過程中,幫自己賺了不幹凈的錢,那可是要進去的。

5)談談研究所

前面四個都容易理解,經紀業務收傭金、投行收承銷保薦費、資產管理掙管理費和業績提成、自營幫公司賺錢落袋為安。那研究所到底靠什麼賺錢呢?

研究所主要賺兩塊錢,一個是賣研究報告,不過靠這個賺錢的還真少,第二個是傭金分倉。也就是說,某家基金、保險公司憑什麼在你券商的席位上買賣,而不在其他券商席位買賣?那是因為我這家提供了研究報告。很多買方機構就是依據內部打分,研究報告質量高低,決定給哪家的分倉多少。而分倉對券商而言,收取的就是傭金。

所以,對研究所(賣方)來說,買方機構就是衣食父母啊,想辦法伺候好買方機構才素王道。所以才有了券商派美女給基金公司送早餐這種新聞,也有券商開中期策略報告會邀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看泳裝秀這種新聞。

有同學會問,券商的研究報告不是很不靠譜么,經常有十年牛市的說法,每年的十大金股也沒有靠譜的,為啥還有人信?莫非是串通一氣?券商研究報告的價值,高善文博士以前曾經寫過,大意是這樣,如果股票交易量是100億,本來上漲和下跌概率各是50%,如果我的研究報告深入研究了其中一個變數,增加了某個概率,比如50.5%,那麼就概率而言,我產生的價值就是100億的1%(0.5乘2),也就是1億,這就是我研究報告的價值。這是實的說法,虛的說法,就是研究報告能給讀者提供某種思路或者借鑒。

券商的研究報告分兩個層次(不能說層次高就一定好),一般是宏觀和行業。當然現在也有些分支,比如研究金融工具,研究量化的,總之隨著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廣度和深度也在逐漸深化。

那麼券商研究所出路到底在哪裡?答:研究員->資深研究員,然後爭取獲得新財富評選,要不繼續跳槽到其他券商研究所,要不跳槽到買方做研究員。因為一般在買方,晉陞之路是研究員(或交易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

研究所可寫的不多。一般要進去做研究員(分析師),如果宏觀的一般在比較戰略機構呆過的博士,如果行業研究的,一般是大學部是某個行業(比如化學),研究所讀的金融,這種去做化工行業分析師。

6)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是新興的業務部門。也就是說,如果客戶有券,就給客戶提供融資,讓他加槓桿繼續買做多。如果客戶有錢,就可以給客戶提供融券,讓他加槓桿做空。香港早有了,叫孖展,margin.

技術含量倒不太多,這東西是為了滿足客戶做多做空需求的。是幾年前消滅以前三方監管配資后,監管部門設定的業務模式。目前還在繼續發展壯大中。這兩年賺的錢比較多(如同早期經紀賺的盆滿缽滿一樣)。

業務部門目前就想到這麼多,有同學會說,那直投呢?這是以子公司名義開展的,和市場的PE私募沒太多區別,不過能較好的利用證券公司的投行資源。不過證監會也關注到其中的關聯交易問題,直投如果沒了公司的明面支撐,第一個只能看自己的項目選擇能力,第二個看運氣了。主要是看市場估值水平和允許退出方式,比如三板推出、股權交易中心推出也許是好事。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證監會關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規劃。

三、中台部門

這個每家公司區分都不同,我的理解,風險管理和合規部算中台。

因為前面說的每個業務部門,開展新業務都會過這兩個部門。

1)風險管理部

它主要研究開展新業務或者實際業務開展中,是否對公司造成風險。這風險是否可以度量,是否可以接受。用庄心一副主席的話: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

那些是風險?比如說流動性、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信息系統風險等等。業務部門存在逐利衝動,因為賺了錢是他自己的,虧了錢公司也能背一點的。所以要由中台部門來踩剎車,把握尺度,告訴業務部門這能做,這不能做。

風險管理部門有系統監控各業務部門運作情況,比如剛才提到的雙10限制,如果你達到持倉量的9%了,風險管理部可能就會給你來函了,告訴你預警了。比如你買的股票虧了20%,達到公司設定的平倉線了,風險管理部就會給你來函,請你解釋為什麼達到平倉線你還不平倉等等。有些公司風險管理部很強勢,在某些業務問題有一票否決權(比如在投行內核小組,有一個風控合規人員,他要是投了反對票,這個項目就過不了內核,更無法報到證監會了)。有些公司的風險控制部門是分散在各業務部門駐點的,比如有些公司交易系統設定了,自營買賣必須要過風控崗才能下單。

有些公司叫風險管理部,有些叫風險控制部,這沒啥關係。這個部門由於天天和業務打交道,因此對各類業務比較熟悉,相對而言到業務口轉型也較為容易。

有些公司甚至把對業務部門事故評級和獎懲都放在中台部門,比如平安證券的紅黃牌制度。

2)合規

這個部門,有些公司叫法律合規部,有些叫法務部,性質都一樣。早期有法律或法務部更名或者合併而成。合規風險本來是風險管理的一種,但是證監會專門拎出來,成立專門的部門。這個部門向合規總監負責(公司高管),合規總監直接向董事長負責,不對經營層,有權直接向證監會報告公司合規事項。公司要解聘合規總監的時候必須要經過證監會同意才可以。同樣的職位,證券公司叫合規總監,基金公司叫督察長,期貨公司叫首席風險官,其實含義是一樣的。

合規部的作用主要是合規管理,合規體系建設、合規宣導和防火牆建設。合規管理,主要審查公司各類合同和各類業務事項是否符合合規性要求(證監會的、人民銀行的、外管局的、交易所的等等),進行合規檢查,進行合規報告,讓全員樹立合規意識。防火牆俗稱China wall,是隔離信息不當流動的。也就是說在公司內部建立很多無形的牆,每個人只能在牆內獲得信息,如果他需要跨牆獲得信息,必須得到允許,跨牆結束后,要回到牆內。比如說資管人員因為工作需要參與了投行的活動,本來他是不知道投行在做什麼項目的,如果他需要參與投行活動,知悉某些信息,就是屬於跨牆行為了。在國外,合規管理和防火牆都比較成熟,在國內還在發展階段,主要側重於還是對合同和業務活動的合規性把握。這裡不要看合規性把握很簡單,因為國家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非常多,要準確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公司給子公司派了一名董事過去,看起來很簡單,董事是否符合任職資格條件,是否需要任職批複,是否符合子公司章程,是否符合母公司章程,是否符合公司法,是否符合母公司人員兼職有關規定,是否要信息披露,這裡有一大堆考量。很多公司把反洗錢的職責也放到了合規部。這工作有點麻煩,央行把很多監管權給了銀監會,反洗錢是他為數不多的職責之一,在狠抓。監管部門一狠抓,所以金融機構就很頭痛了。

在銀行,合規部是屬於很牛B的部門之一。證券公司合規目前沒那麼牛B,但是也發揮了不少作用。

一般都是學法律的人去合規部比較多,風險管理部則一般則會抽調比較有經驗的人員。

四、後台部門

說起後台,有些人就比較泄氣,感覺在證券公司搞後台沒啥前途。

未必如此,我先提兩個,一個是清算託管部,一個是信息技術。

清算託管呢,本來證券公司是沒有的,都在財務部進行。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期間,證監會提出五項內控的要求,其中就要求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必須有單獨的部門進行託管。這才有了清算託管部。簡單的說,公司自有的資金由財務部進行管理,而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也就是客戶保證金)並不屬於公司的財產,雖然還在表內,但是是破產隔離的。既然不屬於公司財產,公司就要單獨另設一個部門來進行管理和清算。

清算託管的職責,說白了,就是把客戶交易的錢和券算清楚,根據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早期PROP平台、IST平台,加上中債登、上清所)發過來的交易數據,根據交易系統和資產管理系統的交易數據,把錢券交割好,把產品的估值計算好,和託管行進行核對,完成資金划付。就以集中交易清算為例,先把幾個數據往裡面一丟,系統自動根據匹配結果,做一級清算,然後做二級清算(現在沒有了,二級清算是總部對營業部清算),三級清算(營業部對客戶清算)。這樣一級一級的,最終把你買的股票和你扣的錢對起來。這還只是集中交易哦,如果場外呢,買開放式基金呢?如果場內場外都有的ETF呢?所以這工作並不簡單。

清算託管一般要求計算機,財務類人員(很多人員是原先營業部的電腦部經理,抽調過來的),看起來是純後台,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OTC市場的興起讓它逐漸成為中台甚至前台。OTC是場外交易市場,也就是說對不在交易所內掛牌的產品進行轉讓和流動。比如說,你買了個資產管理計劃,本來半年開放申購贖回一次,你中途要用錢?沒門。但是有了OTC,你就可以掛牌轉讓給其他需要的人。

此外,證監會現在允許私募基金申請公募資格,申請公募資格就必須要有基金託管的部門或者外包。而券商的清算託管部剛好就可以提供這樣的職責,也就是說可以給眾多的公募基金提供清算託管服務。既然有服務了,那就可以收錢了。收了錢,那肯定算業務部門拉。

信息技術呢,從意義來說是證券公司核心之一。證券公司開業經營,無非就是人、財、系統齊全就可以了。所有的業務數據和業務流都依賴信息系統,證券公司業務創新、風險控制也依賴於信息系統。比如招行十多年前,通過實現了一卡通,全國網點通存通兌,一下子異軍突起,而工商銀行,目前還只能實現異地存摺的同存不通兌,也就是你可以往異地存摺打錢,但是異地存摺在本地不一定能取到錢。但是搞系統畢竟是花錢啊,雖然比起銀行來說,那錢是九牛一毛。但是大點的證券公司一年花個幾億在系統建設上是很正常的。(跟交易所、登記公司通訊線路,跟營業部通訊線路、網上交易、災備系統、集中交易系統、資產管理系統、清算系統、風控系統、估值系統、OA系統哪個不是幾百萬建起來的)

如招商銀行這種有遠見的公司並不多啊。所以花了錢見不到明顯的回報,公司當然不樂意。但是因為如果信息系統出事故,證監會要給扣分,公司要多交錢,加上證監會經常要求建這系統、那監控的(還好,證監會不會指定廠商,這點比某些無恥的部委好太多了)。所以公司也只有很痛苦地投錢加強系統建設和安全了。

但是我覺得兩個事情可能讓信息技術開始賺錢了。第一,還是私募基金申請公募資格。申請公募資格要有符合條件的信息系統或者外包。因此券商信息技術部可以提供外包了,雖然我沒測算過比例,但是至少有錢可以拿了吧。第二,大數據。大數據可以說是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的一種業務突破,它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分析了看起來兩個沒有關聯信息的因果關係,給公司提供了業務支持的依據。所以可以比較現實的看到系統對業務的支持。

信息技術人員要懂業務,才可能實現業務轉型,比如做集中交易的,可能去經紀業務了,比如做量化投資的,直接到公司投資部了。如果默默的做一些和公司業務無關的事情,那就比較苦逼了。

如果說清算託管、信息技術今後幾年無法賺錢,那就還是和其他後台部門一樣,拿公司的平均獎金。

其他後台部門,說的是其他公司都有的:辦公室、財務、人力資源、內部審計等等。沒啥特別的,就不多說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證券公司各部門的分析,有些話不一定準,因為每個公司架構不同,業務隨時都在變化。但是大的相信不會有太多的偏差。

如果沒進過一個行業,相信一般了解甚少,而且容易誤導。比如沒在銀行從業過的人員對於銀行的概念,往往容易因為到網點辦事容易與否,打呼叫中心是否能解決問題,而形成定性的思維。但是,以此就業誤導甚大,比如你知道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的業務側重點在哪裡么?你是否因為漂亮的招行MM給你幾句溫馨的問候而覺得這個銀行不錯?一樣的道理。證券公司的營業部也不過是經紀業務眾多網點之一,它收費如何、服務態度如何、門面是否乾淨並不能成為你到其總部從事某項業務的決定性因素。

我寫此文,是為了讓大家更全面了解證券公司業務,少被誤導,少被忽悠。

就就業來說,如果你不是高富帥,沒有父輩的資源優勢,如果進了證券公司,只有默默的切合你自身專業和學歷,做好本職工作。公司招聘主管和人力資源主管不會過於走眼,給你安排過高或者過低的位置。至於別人能賺錢發達,自有其道理,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