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南美「神跡」:納斯卡地畫的驚天之謎

20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一個驚天發現轟動世界,秘魯南部的荒原之上竟然存在著世界最大的「地畫」。如今我終於有機會飛臨這片荒漠,像諸神一樣俯瞰神秘炫奇的納斯卡線條。

(「鸚鵡」圖案部分)

2015年12月,一個晴朗的上午,我坐在Pisco Airport機場候機室外的長凳上,感受著這片乾燥地區強烈的陽光。距離起飛還要一個小時,我隨手拿起機場人員給我的一份飛行示意圖,上面的十幾個幾何圖案便是著名的「納斯卡線條」(Nazca Lines),也是此次飛行的目的地。

陽光下,時光倒回到中學時代,那時的我痴迷於各種神秘現象,比如UFO和外星生命。一次從紀錄片中得知,在遙遠的南美一個叫納斯卡的地方,地面上的各種線條組成的圖形必須從空中才可以辨認出。研究人員對這些誕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圖案做出種種假設,比如灌溉用的水渠、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天文觀象台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外星人的跑道」,我更願意相信,甚至盼望這是外星人所為。

(等待起飛,見證奇迹)

二十年過去了,見證奇迹的一刻就在眼前。飛機載著12個充滿好奇的客人飛向藍天,向納斯卡荒野飛去。選擇從空中直線距離160公裡外的海邊小城Pisco的機場起飛,而不是納斯卡當地的小飛機,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邊的機型較大也新,納斯卡當地的小飛機出事故比較多。

(空中俯瞰Pisco機場附近的人工灌溉系統)

飛行四十分鐘才可以抵達納斯卡地畫所在的地區,正好可以欣賞下沿途風景。大片的荒漠,這裡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沙漠上溝壑縱橫,沒有太多變化,看得我有些昏昏欲睡。

飛臨納斯卡荒原上空時,我打起精神,準備迎接即將出現在眼前的那些神秘圖案。然而,下方的景色讓我有些茫然:幾百公里的大地上,各種線條橫七豎八,難道這些都是嗎?怎麼看不出有形狀呢?或許飛得不夠高?我努力辨認著,卻不得其所。

(地面上類似跑道的筆直線條)

為了便於客人看地畫,飛行員會將飛機開得足夠傾斜,然後掉轉,再換另一側的客人看。這就意味著,猶如坐過山車一樣。很快因為大幅度翻轉,大部分客人都感到了不適,對於習慣了航拍的我來說,卻毫無問題,一直端著相機全神貫注地尋找地面上的圖形。每一次傾斜低飛都意味著下面有圖案,可我就是找不到,不禁有些著急。

終於,當地面上一個清晰的蜂鳥圖案出現在眼前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尺寸比例應該是這樣大小,之前一直以為巨大無比,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大線條上了,沒想到每個圖形雖然地面上有幾百米長寬,但從空中看,卻只有拇指大小而已。

(蜂鳥是我發現的第一個圖案)

(「狗」圖形只拍攝下「狗尾巴」,

事後檢查照片時發現的)

掌握了這個比例關係便好辦了,此後,我陸續找到不少地畫。當我從一座紅色砂礫岩的山坡上看到那個眼睛又大又圓的小人時,難以置信,腳上還穿著一雙類似登陸靴一樣的鞋子,抬起左手似乎在向我們致意,模樣和傳說中的外星人很像。

(「外星人」圖案就隱藏在這片區域)

最難辨認的是一處鯨魚圖案,被公路切成兩半。而一隻巨大的禿鷹,翼展竟達120米,都出了我的長焦鏡頭範圍。最容易辨認,也是距離公路較近的一處是「手形」圖案。附近甚至設置了一個觀景台,不從飛機上也可以看到。

(這隻巨大的禿鷹很醒目)

連綿不絕的線條,小心翼翼描繪出一個個動物的輪廓。最清晰的圖案之一是一隻50米的大蜘蛛,據說這是一種學名為「節腹目」的蜘蛛的形狀。這種蜘蛛十分罕見,只有亞馬遜河雨林中最偏遠隱秘的地區才能找到。創作者如何翻越高聳險峻的安第斯山脈,進入亞馬遜河流域,抓來一隻節腹目蜘蛛作為藍本?還有一種假設,這是畫在地面上的獵戶星座的圖像,連接這個圖形的筆直的線條指引著獵戶座帶紋的三顆恆星不斷變化的方位角。總之,納斯卡圖形充滿了這類奧秘,動物中,除禿鷹之外,幾乎沒有一種是本地產的。

這些鏤刻在大地上的圖畫,分佈在北由 Rio Ingenio河開始,南至Rio Nazca河的廣大區域里。作畫的方式是去掉地面表層堅硬的表層石塊,露出下層的黃白泥土。從地面上看過去,不過是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綿延9-10公里,甚至更長。只有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圖案全貌。短短的35分鐘里,我從空中見證著南美考古中最令人著迷的謎題之一這是一個精確的幾何圖形的線性系統,這一系統在兩千年前,沒有精密測量儀器的條件下如何完成,難以想象。

這裡必須提到一位重要的納斯卡線條研究學者—來自德國的考古學家瑪麗亞.萊切(María Reiche Grosse Neumann)。她於1934年離開家鄉德國到秘魯工作,1948年開始從事納斯卡線條的研究,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片荒漠。以她一生的耐心、嚴謹守護著納斯卡地畫,默默勘查,清理地面,按原來的痕迹整修線條,探明修復了1萬個線條,60個動物和人的圖像,40多個三角型和不規則四邊型,身後也葬在了這片她奉獻一生的土地上。她促成了納斯卡線條於199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納斯卡鎮命名為「納斯卡的傑出女兒」(Nazca's Favorite Daughter)。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各自的使命,感謝瑪麗亞的努力,讓我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好奇、驚奇和牽挂。

(納斯卡荒漠的紅色砂岩)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公眾號歷史記錄(目前已推出秘魯、南極、冰島、納米比亞、法羅群島、舌爾、荷蘭、北海道、阿根廷、以色列和辛巴威等系列文章)

作者:陳婷(@阿茲貓), 人文地理攝影師、旅行專欄作家,著有《婷,在荷蘭》和《零度南極》,精通西班牙文和英文,行走包括南北極在內的七十餘國和地區的環球旅行者;2012-2016年六赴南極,八次前往北極地區拍攝(兩次斯瓦爾巴德群島、兩次格陵蘭島、兩次挪威本土北極地區等),是第一個拍攝南北極的職業女攝影師。佳能影像文化事業部「大篷車」講師,多次舉辦個人專題影展,包括《寒冷的呼喚》《婷,在極地》《秘境北挪威》等極地系列影展,受到廣泛好評。

新浪博客、微博:阿茲貓

公眾微信: ChentingPhoto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