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樣讓孩子玩得「有意義」?

通過遊戲,孩子一邊探索著世界,一邊嘗試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成熟。

本文節選自《遊戲力》一書,勞倫斯·科恩(美) 著。

無論多抽象,我還是想提一下遊戲的「理論層面」。遊戲當然具有好玩的一面,但是,它同時具有深刻而複雜的重要意義。

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動物,玩遊戲的時間越長

與鼻涕蟲和樹木不同,人類對於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過主動的探索和實踐來進行的。有些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會自動進行,但許多學習則在遊戲中發生。

人類的童年期之所以越來越長,為的就是使人擁有更多的遊戲時間,即學習時間。

遊戲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玩」遊戲,也是由於,即使是最平常的遊戲,其中也蘊藏著層層深意。

舉一個最簡單的遊戲作例子,親子間相互拋擲壘球。

假如父母能像用顯微鏡觀察事物那樣認真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就能通過孩子的一個接球動作,而了解到他當時許多的心理與情緒。

孩子正在訓練手眼以及身體的協調性;父親與孩子玩得非常開心;經過苦練,孩子終於掌握一個新技巧,還得意地露了兩手;壘球飛來飛去,劃出美妙的弧線,就像架起了一座親子間的空中橋樑;父親的誇讚,如「漂亮」、「接得好」,都會給孩子帶來自信,並對父親產生信賴感。

簡單的一個遊戲也可能隱藏著強烈的情緒暗流

有一位向我諮詢的父親,描述他兒子怎麼用力擲球給他。他從兒子擲球的力道看出孩子很生氣很沮喪。一起分析后我們發現,孩子其實很可能是在問:

「你能夠接住我投給你的球嗎?我對你是不是太情緒化了?我這樣發泄情緒合適嗎?你不會以為我是發火吧?」

另一位父親提到,他的孩子很喜歡玩接球,但是一旦他漏接了,淚水便會忍不住落下來,而且還發起無名火:「我叫你投得低一點,但你從來不聽!」

這個例子中的孩子所發泄的情緒,跟壘球遊戲毫無關係,他是將別處積累的情緒藉機發泄了出來。

並非所有的遊戲都包括以上那麼多含義,但是通常,所有遊戲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有意義。

遊戲對兒童的三個意義

首先,遊戲是孩子嘗試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徑,就像幼獅們從廝打當中獲得的學習一樣。

不同的是,人類世界的兒童們不僅學習相互爭吵,也學習和諧相處,過家家就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通過遊戲,孩子一邊探索著世界,一邊嘗試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成熟。

遊戲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甚至如何與別人重歸於好的方式。

黑猩猩喜歡在同伴的手掌上搔癢,特別是它們剛吵完架的時候。因此,遊戲的第二個意義可以歸結為:滿足人們對親密情感聯結的無盡需求。這一點對人類來說格外重要。

遊戲對兒童的第三個意義,可能也是人類特有的,就是從情感創傷中得到康復。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過得不怎麼順心,回到家裡,他就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表現給你。他們可能把學校的遭遇嘮叨一番,更可能的是遷怒他人;他們或者把自己鎖在屋裡,或者大鬧一場。

但孩子也經常自發地通過遊戲的方式來放鬆自己。他們可能會坐在電腦前,對著外星入侵者來一陣狂轟濫炸;大孩子們也許會打電話跟朋友聊聊天。他們也可能「表演」上課的情形,所不同的是由他們自己來扮演老師。

通過假裝扮演老師,孩子重新回顧了故事的經過,不過這一次的故事中,掌控者是孩子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情也就逐漸恢復過來。

難熬的一天過去之後,將自己託付給安靜的故事書,或者痛快地打一場激烈的網球,也是有效的辦法。

我認識一個孩子,她在閱讀上遇到了重重障礙。每次放學回家,她就畫起畫來,那是她的擅長。在晚飯前,她會把自己的圖畫給爸爸媽媽看看。在如此甜蜜的時刻,她從父母那裡找回了安全和自信,從白天的沮喪挫折當中振作了起來。

在我們進一步討論遊戲的深層意義之前,我再次強調,遊戲是有趣的,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將帶給你歡樂。

我女兒的學前班老師告訴我說,學前班的孩子一天要笑三百次。如果我們都能達到這個水平,那我們會多麼開心?

讓我們享受更多的歡樂吧——唱一些傻乎乎的歌,假裝不小心摔一跤,說話的表情也不妨誇張一些,掄起枕頭對打一場,再說一些笑話。

如果你已經厭煩了每天提醒孩子十二次要帶午餐,要丟垃圾,那麼就試試用唱歌劇的方式來提出你的要求,至少這次他會注意到你的聲音。

在這本書里你也會發現,遊戲力方式不只是遊戲而已。我們能夠以遊戲的方式,或是更感性的方式來互動,不管是做家務、運動、做功課、看電視、還是建立規則。

附《人物》周刊與勞倫斯·科恩的對話:

人物PORTRAIT = P

Lawrence J.Cohen = C

P:你非常推崇遊戲對孩子的作用,為什麼是遊戲而不是別的?

C:遊戲是孩子生活的重心,你知道,當你用自己的語言體系跟他們說話時他們可能不聽,但當我們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跟他們溝通時,他們就會聆聽。

孩子們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源自幾個因素,一個是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愛的、受歡迎的、有安全感的,另一個是強聯結—他們確定有某些人會理解和支持自己。而遊戲就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聯結的方式,也是孩子願意使用的唯一的交流方式。而且遊戲也能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當你做數學題時,它只能讓你大腦中的一個部分活躍起來,但是當你做遊戲時,你想象自己在太空中,想象自己下一步該去哪裡,這會使你的整個大腦活絡起來,你用到了肢體控制,用到了想象力,用到了情感。

P:為什麼你更鼓勵父母陪孩子遊戲,而不是將遊戲的時間留給孩子們自己?

C:孩子們經常讓同齡的玩伴感到無助、無力、愚蠢或能力不足,這樣他就不需要自己去承受這些感受,但在孩子們以犧牲別人的方式來獲得力量感受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最終勝出,這樣做通常只能以衝突和混亂收場。這就是大人需要參與這類遊戲的原因—由此孩子之間就可以不這樣彼此傷害了。

P:你在書中談到,父母的工作是幫助孩子生根和使翅膀強壯,具體怎麼理解?

C:生根意味著有愛的自信,翅膀強壯意味著有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勇氣。每個孩子都需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對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待遇,傷害了他們的根和翅膀。我們的社會所預設的程序,把男孩變得孤寂,而把女孩變得無力。男孩就應該為了競爭和勝利而犧牲聯結和情感,而女孩就應該為了不傷害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成就。遊戲的目標之一,就是治癒這些傷害。

P:性別差異完全不必考慮嗎?

C:我相信男孩和女孩存在天生的差別,但是我認為差別是非常小的。父母、文化和教育的後天因素,可以縮小或放大這些天生的差異。我們的社會則一直傾向於把差異放大。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以男性為主角的迪士尼動畫片,主題都是追尋自我,例如匹諾曹;而以女性為主角的卻都以浪漫作結局,如小美人魚、白雪公主和睡美人。

P:你為何同意陪女兒玩芭比娃娃的遊戲,那不是在培養女孩的公主意識嗎?

C:我女兒作為兩個熱忱的女權主義者的後代,曾經非常喜歡玩芭比和迪士尼公主。謝天謝地,她現在已經長大到快脫離這個階段了。我很討厭跟她玩芭比娃娃, 覺得既無聊又愚蠢,而且違反我的價值觀。不過當我的女兒要求時,我也會跟她玩。既然孩子是通過遊戲來理解世界,那麼女孩當然也非常需要弄清楚這些形象所代表的意義—保持身形,講究衣著,化妝愛美,浪漫情調等等—女孩所接收的這類信息誤導人心,削弱了女孩的力量,她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才能理清頭緒。

P:什麼樣的變動能讓女孩在玩芭比的時候意識到「力量」?

C:只要在你坐到地板上和她一起玩芭比時稍微做一些變動。讓洋娃娃們變得有活力一些,讓它們跳起舞來,穿的衣服也不再那麼淑女,甚至會說一些叫人瞠目結舌的話。我經常讓一個娃娃扮演社會文化中典型的女性角色,而讓另一個娃娃勇敢地站出來。一個說:「我是裁判,能決定誰是合格的女人,你看起來不夠女人!」另一個會說:「別管我,我就喜歡跑跑跳跳,你不能阻止我。」

愛情、婚姻等浪漫情節是女孩遊戲和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因此我在遊戲時,也會引入與之大不相同的其他情節。跟女孩們玩時,我扮演一個追求女人味過頭的人,只關心時尚和髮型。有時我也扮演一個英俊的王子,只在意洋娃娃的外表和穿著,而實際上這個王子卻是一隻非常搞笑但很大男子主義的豬,引起鬨堂大笑,這樣就可以讓女孩對陳腐的社會性別角色產生心理拒絕。

P:對於男孩呢?

C:在遊戲中,我不僅會引入一些現實的感受—「哎喲!真痛」,也會盡量與孩子發生親密接觸:假如中彈了,我就倒在他們身上,假如有敵人,我就緊緊縮在他們身後,總之尋找任何借口來與他們發生身體接觸和情感聯結。幾乎所有男孩都有被強迫不哭的經歷,或是曾因為哭泣而遭受同伴嘲笑,所以我發明了一個角色叫「不哭俠」。我用誇張的口吻炫耀說:「英雄有淚不輕彈;我從來不哭;我是不哭俠。」接著,僅僅是因為帽子掉到地上,我就立刻假哭了起來。媒體用許多荒唐的形象鉗制著孩子的思想,而遊戲可以打碎那些荒唐。

P: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過於溫和地對待男孩會讓他們變得懦弱。

C:男孩未來是要成為父親的,我們需要讓他學會如何對待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扔出去。安慰、擁抱和珍惜孩子,並不會讓男孩懦弱,相反會使他們在情感上更加堅強,使他們更有人性。相對於從前,我們現在已經開始不懼怕女孩的運動細胞、力量和才智了,但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節選自《遊戲力》,

勞倫斯·科恩(美) 著。

公眾號「問對教育」編輯整理

中祺心理·父母幫社群推動者

父母幫,家庭成長專業力量支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