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題 | 我是這樣和學生共讀繪本的 ——以繪本《藝術大魔法》閱讀為例

近年來,繪本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好的繪本畫面精美、文字簡潔、版式靈活,有助於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以及審美等綜合素養。目前,許多學校都把優質繪本引入學校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繪本的教育價值。

就繪本閱讀教學來看,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繪本有不同的教學選擇;同一繪本因學生的年齡、閱讀的目標不同,也有不同的教學選擇。在目前的繪本閱讀教學中,有兩種比較明顯的偏差,一種是教師「過度設計」,繪本閱讀「教」的牽引過重,學生被動地「學」繪本;一種是教師全程無指導,放任學生在閱讀中「自生自滅」。這兩種閱讀方式都不能有效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也不利於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筆者試以國小四年級《藝術大魔法》繪本閱讀課為例,談談在繪本教學中的幾點實踐和思考。

一、讓繪本成為課堂的主角

繪本是運用一組圖畫表達一個故事或一個主題。美國插畫家大衛·威斯納創作的繪本《藝術大魔法》,講述的是性格形象迥異、對繪畫的認識和理解完全不同兩隻蜥蜴,在各種碰撞后的互相融合,體現了藝術的無極限。這本書中的文字很少,僅有兩個人物的對話。

引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應該是繪本本身。閱讀的開始活動是「10秒看封面」。學生憑藉及時的記憶,注意到畫面中人物的身份、造型、周圍的環境等內容。可10秒的時間畢竟太短,還有一些細節未能細看。再次出現圖畫時,大家紛紛睜大眼睛邊看邊發言補充,把封面上人物的姿態、物件的色彩、背景中的細節以及畫面中的作者、譯者、出版社等信息都「一網打盡」,還有學生根據書名推測了故事的內容。這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書本身成了學生最關注的對象。學生對這本繪本的閱讀興緻被激發出來,始終帶著好奇和探究的心情面對繪本的內容,興緻勃勃地主動閱讀。

讓繪本成為課堂里的主角,教師要想辦法點燃學生想要挑戰閱讀的「鬥志」,讓書本走到前台和兒童「坦誠相見」

二、讓兒童成為閱讀的主人

兒童是繪本閱讀的主人,他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圖讀文、積極想象,理解世界。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要放下權威的身份,以一個共同閱讀者的身份,聆聽兒童的觀察與思考,與他們平等討論,從中更好地了解兒童、理解兒童,進而向兒童學習。

1.聆聽每一個孩子的想法

《藝術大魔法》故事既有整體連貫性,其中每一個畫面也有相對的獨立性,繪本的圖畫中有單圖、也有組圖。

故事的開始,小馬蒂從遠處飛奔到了正在繪畫的達芬蜥的身旁,學生看到了小馬蒂興奮地想稱讚蜥蜴大哥的畫,卻撞倒了畫板,並估計畫筆落下後會把畫弄髒。學生觀察圖畫細節的眼光非常敏銳,注意到畫旁邊的小模特,驕傲地擺出了蒙娜麗莎的造型。接著三張連續的畫面以組圖的方式安排在一頁里,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來。

生1:我看到小蜥蜴把畫板架到了仙人掌上。

生2:我看到大蜥蜴好像不願意小蜥蜴畫畫,他怕太吵大蜥蜴,因為畫家都需要一個寧靜地畫畫。

生3:我看第二幅是小蜥蜴把大蜥蜴的畫板拿走了,經過文字看,原來是大蜥蜴把畫板借給了小蜥蜴。

生4:我覺得這三幅圖放在一起就是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創新。你看,第一幅圖大蜥蜴挺傲慢的,他不太想借小蜥蜴東西,就借一個畫板,但是小蜥蜴並沒有因為沒有畫架就氣餒了、不畫了,畫家讓我們要堅持,還有創新。

在學生個性化地解讀圖畫內容時,教師全心全意地聆聽,不插話、不打斷、不評價,只做共情的呼應,讓每一個孩子都安心、大方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體會,感受到自己的發言被尊重、有價值。事實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大膽的想象力,能把繪本中獨立的畫面連貫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同時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也在閱讀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搭建暢通交流的網路

教師悉心的傾聽,會帶動學生之間專註傾聽,後面發言的同學往往是在個人理解和前面同學發言的基礎上做補充、完善或反對、質疑、提問。教師通過串聯不同學生的發言,讓學生之間互相對話、交流,搭建同伴間無障礙地暢通交流網路,引發思維的交鋒碰撞,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

例如,在讀到小馬蒂把顏料畫到了達芬蜥的身上這幅圖時,

生1:我認為達芬蜥的意思是把他畫到畫紙上,小蜥蜴以為達芬蜥讓顏料把他畫到他的身上,然後畫了他一身。

師:你覺得小蜥蜴有錯嗎?

生1:嗯……有錯。

師(追問):錯在哪?

生1:沒理解好。

師(面向全體):其他人有其他觀點嗎?

生2:我覺得小蜥蜴馬蒂沒有錯。因為他以前沒有畫過畫,而且達芬蜥說你畫我好了,那小蜥蜴馬蒂肯定會理解為在他的身上畫畫啊。

師:你還挺理解馬蒂的。

生3: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達芬蜥說的應該是語文的理解能力,不應該是畫畫的理解能力。你看畫畫,他肯定是在一張紙上畫。然後,語文就是語言嘛,所以我覺得是馬蒂語文沒學好。

師(面向全體):你覺得馬蒂有問題,對嗎?有沒有人要反駁他的觀點?

生4:其實我覺得這個可能就是他們兩個理解的方式不同。

生5:說馬蒂有錯也有錯,說馬蒂沒錯又沒錯。說馬蒂沒錯是因為他沒畫過畫,不知道應該畫在哪兒;說他有錯是語文沒學好。

……

學生在互動中不僅能讀懂這個故事,並且能感受到其中的節奏變化,對溝通、交往這樣的話題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編織這個交流網時,教師要始終面向全體學生,把全班同學看做一個完整的對話場域。當有學生說:「老師,您看。」教師要及時提醒:「你是要讓大家明白你的想法」。這樣其他同學就清楚,發言是面向全體同學發表觀點,交流體會。這樣,教師在共讀的現場適當地點撥,在整個班級營造暢通的交流網路,使閱讀分享豐富、多元、開放,在把學生的認識或討論指向深入的同時,營造了和諧的交響。

3.鏈接真實的生活體驗

打通閱讀與真實生活體驗的鏈接,把生活的體驗和心靈的溝通融入閱讀中,實現教育及生活,生活及教育。

故事中達芬蜥說的「畫我」和馬蒂理解的「畫我」完全不一樣,同一個詞原來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這樣的溝通問題,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嗎?小馬蒂開始不被允許繪畫時的沮喪,到得到允許后的欣喜,讓學生體會到想做的事即使被拒絕、被看不起,但只要真心地想做,也許轉機就會出現。

馬蒂性格中的天真、樂觀、不怕犯錯、主動修正過錯、大膽嘗試、不斷創新、不自我設限、勇於追尋內心的想法等品質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很接近。當達芬蜥化為一堆線條時,大家給馬蒂出的主意是「重新恢復,四處尋找,把線縫起來……」當學生討論故事中自己和誰比較像時,大家在馬蒂身上或多或少都找到了相同之處,也有學生表示覺得自己有達芬蜥身上那份嚴謹和刻板。在這樣的鏈接中,學生能感受到,其實讀書就是認識生活、了解世界,也是在讀懂自己。

4.組織創意的參與性活動

繪本不是教科書,更不是問題大全,它應該是孩子的快樂源泉。故事中的小馬蒂玩轉了多種繪畫素材,而作者大衛·威斯納每一個畫面的巧妙構思與引人入勝的表達方式,也給學生藝術的感染,激發了他們繪畫創作的慾望。課堂上學生也用故事中塗抹、潑灑、滴、點等方式自由創作一幅抽象畫,他們憑著自己的想象和直覺創作,在畫布上肆意旋轉,潑灑,把線條和色彩處理得層次鮮明,雜而不亂。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主張通過美育以養成健全的人格,認為:「美育為近代教育之骨幹,美育之實施,直以藝術為教育,培養美得創在及欣賞的知識,而普及與社會。」學生在繪畫活動中體驗自由表達、創作的樂趣,讓他們也把心中激蕩的「魔法」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參與性活動受到藝術審美的熏陶。

三、融價值觀教育於無痕

兒童的學習特點是無意識學習佔優勢,在無意識中獲得豐富的認知經驗。在繪本閱讀中,兒童通過閱讀圖畫,慢慢接受各類知識,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養成各種能力,建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當馬蒂把達芬蜥的身上畫滿各色的顏料時,整張畫面上的達芬蜥只說了一句話:「馬蒂蒂蒂蒂蒂蒂————」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當時的處境,用自己的神態、語言和動作表達這種情緒,就增進了換位思考和理解他人的體驗。

故事中的達芬蜥由打破到重構、破繭新生,創作不再一板一眼、墨守陳規,大肆揮灑他的筆觸和想象力,而馬蒂像最初的達芬蜥那樣認真畫起了肖像。在這樣的對比中,成人與兒童、嚴謹與活潑、繁複與簡約,創意與胡鬧……矛盾的兩者之間的調和與和解,給學生帶來關於「平等、友善、和諧、創新」的辯證的認識與思考。

關於這是什麼主題的繪本討論,學生提到的關鍵詞有藝術、創意、友誼、成長、變化等,這是一個立體、綜合的過程。學生多元解讀,內化對主題的再認識,建構價值觀,獲得思維和精神的雙重成長。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要發展人的個性,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都有待我們去發掘。繪本閱讀的課上,教師的注意力始終在學生身上,學生的注意力在繪本的閱讀與分享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創造有利於相互交流的共讀氛圍,提供豐富的信息支持或反饋,讓學生多讀多發現。讓學生感覺到「我愛讀,我會讀,我能讀。」讓繪本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兒童成為閱讀的主人,融價值觀教育於無痕。通過繪本閱讀,讓學生獲得一生受用的態度、習慣、方法和能力,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閱讀、共同生活、共同成長的最好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