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職場菜鳥如何逆襲成「戰狼」?

今年暑期檔最受歡迎的無疑是《戰狼2》這匹黑馬了,一出場直接秒殺眾多影片成為電影票房的新冠軍。

而導演吳京,從萬年二線的武打演員,一躍成為全民偶像。這一系列的成功,源於吳京二十年如一日地走自己認定的道路,前途未卜卻百折不撓,經歷過漫長的市場冷淡期之後,浴火重生,獲得全民的認可和出乎意料的回報。

沒有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成功,除非背後隱藏這九牛二虎之力的辛勤,在職場這樣的鐵律同樣適用

職場菜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職場戰狼?

吃苦

老孫現在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幾年前剛進公司時,老孫被安排去貼海報、派傳單等辛苦卻毫不起眼的工作。然而,老孫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最終得到領導的重用,做到了總經理的職位。

不管工作多單調、多辛苦,上級交代的任何事情都要儘力去做,不要偷懶;沒有交代的事只要對公司有利,也要主動去做。通過這些小事,新人們就能有機會很快地熟悉公司中的人與事,並找到集體歸屬感。

總結

小李剛畢業到一家公司工作,他每天都要做工作日報,每周做工作周報,每月做月報。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自己工作進度;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總結與計劃能力。如果你只會抓老鼠,充其量只是一隻好貓;如果你善於總結抓老鼠的經驗,就可以成為貓的領導。

學習

有一個樵夫,有一把鋒利的斧頭和驚人的體力,一天可以砍下40棵大樹。但慢慢地,他的斧頭越來越鈍,儘管他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但每天所砍的樹卻越來越少。朋友們勸他休息一會,把斧頭磨鋒利些再繼續砍樹,樵夫卻答道:「我哪有時間休息,哪有時間磨斧頭,我正忙著砍樹呢!」

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職場新人,覺得知識已經能滿足工作所需了,不願意繼續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願意向別人多請教,不懂裝懂,或放在一邊不管。

新人剛進公司,需要熟悉和學習的內容有很多,如企業文化、產品知識、專業技能等等,認真接受公司的各種培訓,多向公司經驗豐富的同事虛心學習、謙虛求教,多研讀營銷方面的書和雜誌,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爭取早日「出頭」。


溝通

在職場,不管是開會、頭腦風暴,開拓新客戶,或者與上司彙報工作,向同事請教工作,營銷新人都要有主動溝通的意識,樂於表達自己的工作思路及所取得的成績,這樣,在工作中才能獲得更多資源的支持,並有助於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對營銷新人的啟示意義是,當你有想法、有困難、有成績的時候,應該樂於與人分享,應該勇於尋求幫助,應該主動適當表現,而這都不離開溝通能力。

菜鳥要成長成為職場戰狼,除了「總結、溝通、學習、吃苦」之外,還要其他的一些因素,諸如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經得起折騰

還有一點,要深知:「我以為」,是職場災難的開始!

職場人士在工作中,應該都曾經或多或少閃過這樣的念頭:「我是這麼想的,不曉得主管怎麼想?」然後心底編寫諸多「我以為……應該是怎樣怎樣……」的情境,有時還猜測主管意見最可能的風向會如何如何。

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是,因為「我以為……」所造成的職場災難,實在層出不窮,我們都該謹慎。

默契不是萬能的

對我而言,凡是工作上的聯繫,我都會追蹤到對方對我的信息給予明確的響應及確認后,才會停手。因為自己跟對方都有可能對任務過程及細節,有著許多「我以為」的判斷,而這些先入為主的觀點,有時偏偏就是產生失誤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彼此合作一段時間后,更容易對雙方傳遞的信息過分自信。

如此積累在心中視為理所當然且美其名曰「默契」的事,看起來效率不錯,但我想提醒大家,還是應該耐心地再度確認為好。

職場人士每天的心緒變動屬於常態,雙方互動中,只要有一方平常的心念產生變化,你與他原本的默契就可能因之而變動。想要雙方所合作的任務順利如願進行,就必須反覆確認,以避免脫軌誤解的發生。多問一句,多確認一次自己對信息的理解,就會少一點錯誤的可能性,這是工作上的基本紀律。

事實上,即使溝通雙方都維持這個紀律,有時事情迫在眉睫了,對方還有可能變卦。因此,你完善溝通流程的費心,至少留下了日後回顧時可供追蹤的軌跡,也能保護自己不陷入「無語問蒼天」「啞巴吃黃連」的處境。

我每年都會指導學生舉辦多項實踐活動,例如模擬商務晚宴、企業參訪,或是形象改善等。有一回開籌備會議,與學生約好在我家附近的某咖啡廳會面。我在約定時間前 5 分鐘便抵達了咖啡廳,團隊的兩位學生也到了,我們寒暄聊著,眼看著約定時間過了一刻鐘,另外 4 位學生還沒抵達,大家有些訝異,便分頭聯繫還未到的人。

幾番電話下來,才弄清楚原來那間咖啡廳在市區里共有三間分店。邀約時,我自以為講清楚了在哪條路上的店家,而學生們彼此傳遞信息時,都只提到咖啡廳的店名。結果這樣一個失誤,有兩位學生以為是自己跟同學們經常討論報告的印象分店,另兩位同學則以為是上個月新開的那家分店。你看,每個人的「我以為」,是不是令人很無語!

我自己偶爾也會犯這個「我以為」的錯誤,鬧得自己啼笑皆非。我與客戶會議的安排,一般都由能幹的助理處理。這天上午助理請假,我一早趕著出席幾個會議,記得中午與某董事長有約,便急急趕赴知名酒店的法國餐廳,在櫃檯跟經理打了聲招呼,便坐下整理筆記,準備待會兒要面談的幾個要點。抬頭髮現時間過了 15 分鐘,客戶還沒到,我便撥了電話給助理,這才發現約會是在隔天中午,原來手機行程上寫 11 號,理所當然地「我以為」是周一!可是剛才和餐廳經理說我中午有訂位時,他也沒有意外,還說:「陳總,平常多蒙您照顧,您任何時候來,自然都是有座位的。」我不禁苦笑,真是虛驚一場!

不懂、不確定就要問

在職場上,揣摩上意難以避免。但是,對於經驗較淺的職場人士,我還是建議應當尋找機會向主管求證,試著確認彼此間的認知差異,以降低誤解發生的可能性。主管或許會因為你看似緊張兮兮的樣子而嫌煩,但是禮多人不怪,多探詢幾次,也可以逐漸理解主管做判斷的邏輯,這是有利於彼此溝通的一個方法。

職場上,我們也會常閃過一些困惑:該不該問問題?聽不懂,聽不清楚,手上的信息結合不起來時,該如何是好?我的建議是:聽不懂,就要問。

提問能拉近彼此認知上的差距。問答之間,也可以增進彼此的認識。但提問時,要避免說:「我可以問一個笨問題嗎?」我常被這樣的開場白弄得尷尬,既然自己知道是笨問題,何不先做好功課,等找到聰明問題再提問呢?畢竟,有問題應該是努力思索過再提出啊!

如同我觀察的,很多的誤解就是起源於太多的「我以為」。輕率地預設立場,溝通時欠缺回饋和確認,錯一寸可能就差了一丈遠。有時即便在後續的過程中發現,救都救不回來。因此,把及時的提問,當成每個環節中的複核標準,很重要。如果你不問,便會繼續添加更多「我以為」的念頭,不顧事實添油加料,最終誤導自己的判斷。

為什麼每個人心中存在這麼多假設,自認智識高人一等,可以將手邊數據拼起來?這其實是工作上的危險心態,畢竟能在同一場合工作的人,資質差距不會太大。要勝出,必須比旁人多做一步準備,儘可能以各種方法確認自己的認知無誤。或是,你其實沒有充分準備,事前也沒有認真準備好主管可能的提問,那麼就在每回彙報時,預先備妥提問清單,把不懂的疑點清晰標示,把這當作重要的預習作業,以在彙報時向與會者請教。

在主動提問中精進

職場人士要有正確的觀念:「主管不會沒講清楚,只有可能是你沒有問清楚。」主管對於部屬的工作內容都有一定的經驗。部屬沒有明白確認信息並請求解答困惑,當然是部屬之過。而且,主管的時間還要分配給其他員工,你若對交派的任務有疑惑,就該追著主管問清楚,而不是等主管回過頭來問:「對這份任務,你有沒有疑問?」在這進與退當中的拿捏,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把握機會多嘗試,透過與主管的互動體會,加上幾次關鍵點評,進而形成默契,爭取快速進步。這項能力必須持續練習,才能抓到訣竅,沒有快捷方式可走,只有「做中學,學中覺」。

如果你是主管,在碰到部屬提問時,也要著重培養他思考問題的習慣,不要立即給答案,即便你認為這樣比較節省時間。很多主管都很忙碌,講求高效率,所以對部屬的請示會直接給出明確的答案。但這種做法從長遠上看是不利的,無法引導部屬思考問題的習慣,也讓部屬失去鍛煉處理不同情境的能力,以致效能不彰,最終受苦的還是主管與組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