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創丨鴻雁翱翔在草原上

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了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意義重大。這一次閱兵式,不僅對人民軍隊的長期發展,而且對內蒙古經濟建設都將產生空前的巨大的影響。內蒙古人民群眾熱情高漲,今後將在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事業中不斷發揮新的更大的作用。蒙古族群眾自古以來就以好客著稱,經濟走廊的構建進一步提升他們對「雙樞紐」戰略地位的認識。同時,天津機場即將成為內蒙古旅客飛往北京「雙樞紐」里程碑式的新通道。京津冀與內蒙古的往來會更密切。我們和蒙古族群眾的關係會更融洽。

這次沙場大閱兵有200多名戰士護衛著國旗、黨旗、軍旗,創造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建軍節舉行閱兵式,人民軍隊第一次在首都以外的內蒙古草原受閱,新式武器第一次在草原沙場上亮相,在各個軍種的方陣中,第一次出現了女子特戰隊的旗幟,女子特戰隊的指揮員是來自天津的姑娘李善珊,她對祖國的大草原一往情深,對蒙古族的風土人情瞭若指掌。腳下的大草原確實是一片深情的土地。

《鴻雁》歌聲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擴展,翱翔在無邊無際的蒙古草原,向南復向北,飛進億萬人民的心靈里。音樂無國界,中蒙俄茶馬古道上飄揚著純凈低沉的音響:「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歌聲有穿透力,好像鴻雁在拍打著翅膀,帶領我們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蒙古族,認識草原上的新絲路——中蒙俄經濟走廊。橫跨三國的經濟走廊將給廣闊天地帶來新氣象。

蒙古族的民族特色是熱情,開朗,奔放。他們熱愛勞動,能歌善舞,擠奶舞、頂碗舞、筷子舞,還有慶祝豐收的安代舞,舞姿蹁躚。在科爾沁草原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迎接賓客,大家都喜歡跳安代舞。姑娘媳婦揮舞著頭巾,小夥子脫了馬靴,孩子們做著鬼臉,凌空踢腿,拍手叉腰,蹲踩甩、左右旋、翻轉跳,綢子掄起來,歌聲響起來,形成盛大的狂歡場面,把美好的追求推向了高潮。

蒙古人心靈美。明末清初出現了安代舞,那時候科爾沁草原上有窮人父女相依為命,有一天女兒突然患病,老父親只好用牛車拉著病人去遠方求醫,不料在半路上遇見狂風豪雨,車輪在泥里,車軸也斷了。老父親喊叫著,祈求神靈保佑,他哀哀地唱著,女兒奄奄一息。這時候,附近的鄉親們圍攏過來,他們也跟著老人甩臂跺腳,哀慟不已。大家唱著舞著,終於感動了老天爺,雨停了天晴了,女兒的病也忽然好了,她也加入跳舞的人群。從此在草原上流傳下來一個個充滿愛的故事,

彭麗媛演唱過蒙古族喜歡的《嘎達梅林》,中老年人耳熟能詳那深情的歌聲:「南方來的小鴻雁啊,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北方來的大鴻雁啊,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要說造反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蒙古族熱愛土地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包括王公貴族在內的葬禮是不留墳頭的,埋葬逝者之後,馬上把土地恢復原貌,不影響子子孫孫在草原上放牧。這是既文明又綠色的習慣。後人想要祭祀怎麼辦呢?一位考古專家說,古代蒙古人有一個辦法,把小駱駝殺了用來祭祀,以後母駱駝就會準確無誤的把後人帶到逝者安葬的地方。

嘎達梅林的本名叫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嘎達,在家裡是小兒子,梅林是他的職務,即軍隊統領,他反對蒙古王爺賣地與奉系軍閥大規模的墾荒計劃,帶頭向那木濟勒色楞王爺請願,被捕投入監獄。妻子牡丹琪琪格帶人劫獄,將他救出。他們組織了起義隊伍,襲擊墾荒局,驅逐測量隊,轉戰於赤峰市、哲里木盟一帶。張學良命令兩個團的騎兵圍剿嘎達梅林,在紅格爾敖包屯渡口起義軍被包圍,他本人壯烈犧牲。他犧牲的第二年,《嘎達梅林》開始在民眾中傳唱。嘎達梅林是人民心中不倒的「青山」。

事實證明,盲目墾荒是一種破壞綠色植被的行為,導致科爾沁草原嚴重沙化,沙地以每年1.9%的速度蔓延,總面積達8000萬畝。嘎達梅林犧牲的烏力吉木仁河渡口,已經成為乾涸的沙溝,附近都是沙包、沙坨子。恢復植被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

商隊開闢的茶馬古道途經內蒙古草原,再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再到西伯利亞,漫長的旅途涵養了商隊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各民族關係融洽,親如一家。烏蘭巴托居民70%以上的日用品來自,他們喜歡把孩子們送到讀書,他們崇尚文化。茶與牛奶融合了,蒙古老媽媽做的奶茶香噴噴的;茶與蜂蜜與糖混合,俄羅斯人家家戶戶都有茶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白樺樹下小木屋裡芬芳濃郁的茶炊沁人心脾。

烏蘭巴托的老媽媽在娶媳婦時,會把煮奶茶的勺子鄭重地交給兒媳婦,意味著新人從此當家作主了。那裡的許多建築都有工人的汗水。蒙古國和的內蒙古生活習慣完全一樣,一百年前,大家生存在同屬一個大清國的版圖上不分彼此。即使是現在,幾代人之間也有往來。並且,這種往來越來越方便。過去一年才能走完的距離,現在只需要一星期。二連浩特的一位老媽媽告訴記者:「過去我家只有蒙古包,後來我住進小平房,現在住進寬敞明亮的大樓房。」

回想過去,1960年國內自然災害嚴重,許多地方餓死人,內蒙古人民敞開他們溫暖的胸懷,收養了來自南方的3000名孤兒,有的牧民一家就收養五六個。當時周總理和內蒙古自治區領導烏蘭夫同志高度信任套馬的漢子和他們的慈愛的妻子,委託他們救助缺衣少食的孤兒,他們做到了,他們的無私奉獻將銘刻歷史。如今,庫布其等地方的沙化得到遏制,退耕還林的政策使10多萬沙區群眾受益。遙望將來,中蒙俄經濟長廊日益繁忙,物資交流速度越來越快,民族交往交融舉目一家親。倡議的一帶一路迅猛發展鼓舞人心,「開放、包容、共贏」是中蒙俄各國人民群眾共同的願景。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