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A股殼資源盛宴落幕,港股殼資源含苞待放

曾經備受市場關注,被稱為「A股賺錢第一奧義」的殼資源盛宴似乎正落下帷幕。證據就是,無論是從借殼數量還是殼股價格來看,這個概念都在持續降溫。

先看數量。2016 年已經公告完成借殼上市(包含過戶)的項目累計21 宗,同比驟降46 %,交易總價值約1879 億元,同比萎縮33%。新增借殼項目也顯著下滑,2016年共披露了19 宗借殼預案,其中9月重組新規發布之前披露的項目11 個,而這個數字在2015年為48 個,同比降幅達60%。新增項目中已實施完成的有3 宗(圓通速遞、新海股份、神霧節能),主動停止實施和股東大會被否的有5 宗,其餘11 宗均處於待審階段。

表1.2016年A股已完成借殼上市的項目統計

數據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再看價格。我們統計了截止2017年2月底,A股市場上市值最小的20隻股票(排除新股和長期停牌個股)在過去幾年的漲跌幅表現。由於小市值品種普遍業績差、盤子小,長期以來被作為殼資源的潛在品種,受到投資者的追捧。然而從17年以來,這一組合卻罕見的跑輸大盤,甚至跑輸表現最差的創業板指數。

圖1. 市值最小的20支股票組合今年以來大幅跑輸市場

數據來源:Wind,17年數據截止2月底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港股買殼愈發踴躍。

整個2016年,港股買殼項目共45宗,比15年的44宗略有增加。對應的交易總值達585.07億港元,較2015年的516.28億港元上漲13%。

表2. 2016年香港買殼部分項目統計(規模前20)

數據整理:雲鋒金融

註:此處買殼包括了以現金或資產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交易。

為什麼在A股借殼上市變得越來越不划算?

監管政策越收越緊

16 年6 月17 日,證監會修訂並頒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借殼新規」——《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以及相關配套措施,並於9 月9 日發布正式稿。這次《重組管理辦法》可謂全方位對規避借殼進行圍堵,從量化指標、定性指標、監管層特殊裁量指標多個維度對借殼上市的認定標準進行完善。新規公布之後便顯現了威力,6 月17 日至年底,共有146 宗併購重組項目上會審核,其中25 宗被否決,審核通過率較上半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

表3.《重組管理辦法》新舊規定對比

數據來源:雲鋒金融整理

事實上,在對資產重組的監管上,香港聯交所是證監會不折不扣的「老師」。從這一份新規也可以看出,裡面大量借鑒了聯交所的監管經驗和理念,甚至青出於藍,設定了更加苛刻的規則。

表4. 《重組管理辦法》和聯交所規定的對比

表格來源:併購汪·添資本

2017年2月17日,證監會又發布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決定》,對定增的發行規模、發行間隔等方面做出了嚴格規定。儘管這一規則與殼資源沒有直接關係,但會影響到部分不夠優質的公司在A股的借殼上市意願——會急著借殼上市的公司本來大部分就是沖著融資去的,既然無法再通過定增快速融資,那麼上市意願必然大打折扣。

IPO速度越來越快

除了重組政策之外,過去A股殼資源火熱是建立在IPO排隊時間過長的基礎上,然而這一理由也正在瓦解。監管層近期頻頻吹風IPO加速,並出台一系列支持非上市企業公司的政策,包括劉主席在近期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都表明了版「註冊制」正在進行中。實際行動也確實如此。截止2017年3月初,證監會已經核發6批IPO上市,累計獲得IPO發行批文的企業數量達68家,佔去年成功發行IPO數量的近30%——而目前2017年剛走過了五分之一。

此外,目前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中未過會的數量已經從去年底的687家下降至3月初的647家,按目前的IPO推進速度,一年半之內IPO「堰塞湖」的問題就有望解決。因此企業不再願意付出越來越高的殼價,來換取一個越來越不值錢的插隊「號碼牌」。

港股殼資源會成為下一個熱點嗎?

不得不說,跟A股比,港股殼公司真的「很便宜」。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從已有案例來看,港股的殼價值遠低於A股。2016年A股借殼上市的平均交易規模為89.5億人民幣,而港股的平均交易規模為11.6億人民幣(按1港元對0.89元人民幣換算),兩者相差7倍。如果換算成殼價值,A股30億人民幣是起步價,開價100億者也大有人在。而港股殼價值雖然已經從11年的2億港元左右上漲至目前的6億港元,但和A股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其次從小市值上市公司分佈來看,港股的市值平均水平也遠低於A股。由於小市值公司是殼資源的「池子」,觀察這一池子的水深也是判斷殼資源供需關係的良好依據。目前A股市場上30億以下市值的公司,已經從14年底的494家,銳減到16年底的3家,而港股僅在主板里就有513家市值小於10億港元的公司。

圖2. A股14-16年底最小市值區間公司數量對比

數據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圖3.港股14-16年底最小市值區間公司數量對比

港股殼公司為什麼這麼便宜?

首先,相較於A股公司享受著「只進不退」的待遇,港股的退市制度相對完善。統計顯示,整個A股市場發展至今,幾千家上市公司中,退市的不超過100家,年退市率不到1%。買A股殼公司,相較於港股,「被退市」的風險極低——A股殼公司這種自帶的「保險」福利,自然在價格上會有所體現。

更重要地,從股票發行角度來說,港股是實打實的註冊制。如果把一家公司的上市地位看作一項資源,那麼註冊制下的港股,提供了充足的「上市地位」資源;而目前在核准制下的A股,大量想上市的公司無法及時上市,形成「IPO堰塞湖」,已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資源緊張。兩個市場在殼資源供給大環境上的不同,導致了港股殼公司「價格」更低。

但註冊制不代表不需要殼資源。雲鋒金融董事總經理謝勤發曾經以《香港上市公司收購實戰案例》為題進行過主題分享,其中就提到內地公司要在香港市場買殼的原因。

首先,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成熟市場,在港股上市有助於內地發行人建立國際化運作平台,在外匯管制的大背景下也有利於公司後續融資進行國際併購。

其次,儘管港股上市難度遠小於A股,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也要經歷公司架構重組、保薦人選擇、境內審批、申請、聆訊等環節,至少需要兩至三年時間。若企業不願等待,買殼便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在港股市場,如果IPO后跌破發行價,會極大地影響股票的流動性,為日後融資製造難題。而與IPO相比,殼公司因為上市時間長,股東分散,交投相對活躍,也比較容易保持流動性。

南下資金撐大市,活躍資金看細股

當然,由於殼股,尤其是所謂啤殼,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不利於港股生態,因此聯交所的管理也是在不斷趨嚴的。譬如要求創業板公司由公眾持有的股本證券最少由100人持有,對代持股份也給出了單獨評估條例。另外近年來聯交所一直在修訂規則,增加上市公司通過供股等手段集資並將股價「向下炒」的難度,比如將資產過半為現金的公司視為現金資產公司並勒令停牌,若不解決,則復牌申請視為新上市申請。

但另一方面,港股正在起變化。從我們不久前出的深度研究《港股通南下資金深層次解析》中可以發現,隨著港股通的不斷發展,南下資金正給港股帶來更多的目光。

相較於港股通開通前市場資金對大盤藍籌近乎偏執的追捧,南下資金會讓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資金開始關注港股,這其中既包括之前在A股炒作中小市值個股的遊資,也包括注重性價比和資金運用效率的產業資本。那麼在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大趨勢下,A股殼資源盛宴落下帷幕的同時,會不會是另一場宴席的開始呢?

註:封面圖片來自新浪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