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也曾說:「食、色,性也。」 似乎自古以來,美食就不僅僅用於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更加與情色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今天介紹的這一組海鮮,儘管長相有些不可描述,甚至可以稱得上醜陋,但卻並不為人們所厭棄,反而被認為可以「以形補形」,有某種十分神奇的作用而備受歡迎。接下來請注意了,老司機要開車了!
象拔蚌
說到象拔蚌,許多人大概並不陌生,它是貝類食材之中的翹楚,位於頂級海鮮之列,是深受華人及日本人喜愛的頂級美食。象拔蚌又名皇帝蚌、女神蛤,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很像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們稱為「象拔蚌」。
象拔蚌主要產於東北太平洋一帶,在泥質淺水或者潮間帶穴居。從幼年時起,象拔蚌就將自己牢牢固定在泥沙之中埋藏起來,僅靠虹吸管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由於象拔蚌的足部已經高度退化,所以一旦選定地點將自己埋好后,就沒有能力再移動了。
但也正因為其喜愛深埋於泥沙下的特點,給捕撈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採集野生象拔蚌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力氣活。在探測到象拔蚌的蹤跡后,必須使用專門的高壓水槍衝掉象拔蚌上方厚厚的泥沙,然後再小心的將象拔蚌挖出。
為什麼人對象拔蚌這麼樂此不疲呢?某海產公司負責人分析說:「至少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長得像男性的陰莖。」聽說人還認為象拔蚌有壯陽之功效,杜威說:「能在席間上象拔蚌這道菜,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象拔蚌主要的食用部位就是那根粗壯的「象鼻子」。具體處理方法是想用一把小刀,貼著蚌殼的最邊緣入刀,小心的將蚌殼和蚌身分割開。去除內臟,用熱水將虹吸管汆燙片刻,即可輕鬆剝去外層的粗皮,露出白嫩彈滑的肉體。簡直猶如一個脫去外衣的美女,對你發出無聲的邀請。。經過冰水浸泡過的象拔蚌,可以直接做刺身,口感非常脆嫩。另外,象拔蚌還可用於出品白灼象拔蚌、清炒象拔蚌、象拔蚌煲粥等菜式,雖然做法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特點都是清鮮爽脆,原汁原味。
海葵
如果你去魚市買海鮮,碰到一堆膠黏溜滑的酷似砍了塊兒的牛尾的東西,請你馬上跟深海中翩翩舞動著五顏六色觸手的海葵產生聯想,無論你覺得它們兩個是多麼不登對,也請你相信它們就是海葵。只不過那漂亮誘人的部分是用來迷惑敵人以獲取食物,而我們要吃的部分則是海葵錨靠在海底或礁石上的堅實的「大後方」——圓柱形吸盤。
大連人對海葵的根部有個十分不雅的稱呼——「海腚根子」,至於為什麼,大家自行領會。 不雅歸不雅,但吃過海葵的人都會被它的鮮美所折服,過去沒什麼海鮮可吃的時候,「海腚根子」還是很多大連家庭的調劑小菜,現在海鮮多得數不過來,但老大連人還是對這個「上不得台盤兒」的東西情有獨鍾,時不時買來點兒做做,權作回憶。
海葵分佈較廣,浙江至江蘇沿海一帶海岸線綿長,適於沙蒜生長的海塗甚多,每年早夏正是採收旺季。當海潮退後,常見三五成群的人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徘徊在淺色的海塗上,挖掘生長在塗下尺余的沙蒜。海葵難熟,以煨吃為宜。煨時注意不要放鹽,因其本身已咸;也不要加水,因其含水量較高。用清水反覆洗凈后整個整個地放入砂罐中,加入黃酒、薑片、蒜頭等,慢火煨熟,鮮美勝似雞、鴨肫,風味獨特。民間普遍以為其有較高的補腎壯陽功效,是四季進補的佳品。
沙蟲
沙蟲這樣東西,有人愛,驚艷於它的美味;有人厭,驚恐於它的樣貌。沙蟲又叫海人蔘,學名方格星蟲,又稱為光裸星蟲,俗稱「沙蟲」。它的形狀呈長筒形,體長約10-20厘米,體表一般呈亮肉粉色,渾身光裸無毛,體壁縱肌成束,每環肌交錯排列,形成網格狀花紋,這也正是其名字的由來。沙蟲生長在沿海灘涂,對生長環境質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就不能成活,因此也被稱為「環境標誌生物」。
目前盛產沙蟲的海域,就以美麗的海濱城市,廣西北海市出的沙蟲,為最頂級的,儋州的光村灘涂資源豐富,盛產沙蟲。出產的沙蟲以個體適中、肉質肥厚脆嫩而聞名。據當地漁民介紹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蟲浮到淺海水面交配時所捕撈的為最佳,特具補腎壯陽之效。近年來有些漁民為追求經濟效益,採用不合理的挖采方式,譬如用高壓水槍采捕,加之生存環境的污染,使得沙蟲野生資源大幅下降。
沙蟲雖不名貴,但味道鮮美脆嫩,別有風味。一根小木簽將沙蟲腹部刺破,將腹內的沙土及內臟清洗乾淨,再反覆用清水將表面的滑漿洗凈,佐以蔥姜,以大火快炒,色白如雪,入口香脆帶甜,嚼勁十足,堪稱稀珍。有膽量的話,還可以生吃,鮮、甜、勁道,不沾芥末吃最好。。當地人還將沙蟲加工成沙蟲干以便於保存,炸、炒、燉、燴、煮湯均可。海底椰沙蟲煲湯,湯如牛奶之白,味則極鮮清甜,湯濃沾唇,有「天然味精」之稱。油炸酥鬆香脆,為下酒佳肴。而蒜茸蒸沙蟲,是廣東最通常的吃法。
土筍
「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腳(底)下,籠(全)都真稀罕,獨獨咱家鄉出這項……酸醋芥末芫菜香,雞鴨魚肉阮(我)都無稀罕,特別愛咱家鄉土筍凍。」說起土筍,大概人們就會立刻聯想到閩南的特色美食土筍凍,其實一點也沒錯,這道小吃正是以生長在灘涂地帶的土筍為原料做成的。
「土筍」,難道是一種筍嗎?聽到它的名字,人們往往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其實「土筍」不是筍,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條條形似小蚯蚓的環節小動物,學名叫「星蟲」,生長在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處的灘涂。它外形粗陋。顏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細者如稻莖,約有拇指長短,還拖著一條長有一兩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末端生有密集的深色乳狀凸起,其形其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這種小蟲子狀如圓筒筍,滋味比山上的冬筍還好,所以閩南沿海一帶稱之為「土筍」。
明朝屠本峻的《閩中海錯疏》和清初周亮工的《閩小記》都有關於土筍凍的記載,前者用心素描:「其形如筍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筍。」後者津津樂道:「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在海濱,形似蚯蚓。」可見它的食用歷史已久。
做土筍凍其實很簡單,把土筍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它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待至水滾,土筍浮起,湯呈粘稠狀,即可起鍋。加一點點鹽巴,再無需丁點味精和雞精串味,遂可將湯逐一舀進小圓杯里,待它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塊塊土筍凍了。它們個個晶瑩剔透,肉脆凍軟,味美甘鮮,滑溜爽口。吃一口在嘴中,涼涼的,咬上一口土筍,脆脆的,配以蒜蓉、醬油、北醋等醬料,味道更加絕妙,在齒間回味無窮。講究的人,還會配上甜醬、辣醬、芥末、再加上海蜇、芫菜、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等,色香味俱佳。
在閩南,還有一種最滋養的做法。先將土筍和油蔥同炒,盛起,旺火水開,灑香油,放筍、米線。油湯溫正高,土筍盡情舒展,米線片刻就被泡熟了。土筍肉的特色是脆、筋道,凍製成塊雖也好吃,但並不能保持其最佳口感,與韭菜花一併清炒則是極品。一點點的清油,一點點的蒜末,幾番翻動,無需再加其它配料,濃香已然撲鼻。很脆的口感,嚼頭足,吃起來象筍菜,卻又不至於太韌太老。和同樣脆生的韭菜桿同嚼,那味道委實鮮美而妙不可言。
海腸
海腸學名【單環刺螠】,其肉體一般為長筒形,在某些部位有碩大的蜜汁凸起,體長約10~30cm,呈粉粉嫩嫩的肉色,外表非常的……不可描述。單環刺螠在中日韓均有分佈,國內主要分佈在黃渤海沿岸潮間帶或潮下帶泥性底質中,在山東省蓬萊和煙台等地產量較大。在英文中,外國人給了它一個非常彪悍的名字:Chinese Penis Fish,直譯過來就更是霸氣十足了——「中華屌魚」。
因為其獨特的外形,膠東漁民中又尊稱海腸為「海雞子」,相比之下,它的另一個別稱「裸體海參」就顯得文雅多了。海腸個體肥大,鮮甜爽脆,體壁肌富含蛋白質和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中醫認為海腸有壯陽、溫補肝腎的作用,特別適合男性食用。自古以來,在、日本和朝鮮沿海均作為名貴的海鮮食品, 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人們的傳統做法只食用其體壁,而廢棄內臟,菜肴俗稱海腸子。
嫩滑爽脆的口感、鮮美多汁的味道,讓煙台人對海腸格外垂青。央視專題片中介紹說,相傳福山人初闖北京時,菜做得菜總比別人鮮美,秘密是什麼誰也猜不透,廚師年老,收拾細軟還鄉,才向眾人揭開謎底:這奧妙就在海腸身上。每年冬天,廚師返鄉過年時,都會收買大宗的海腸,將它們焙乾碾成細末,帶回北京城。那時的堂倌也好,大師傅也好,腰間都圍著塊很大的巾子,既可用來擦汗,又可用來抹桌子,廚師把這些細粉末藏在大巾子里,往上一端的時候就瞅空撒上一點兒,味道自然就特別鮮美。當時烹飪調料有限,這海腸粉就權充了味精。
海腸是魯菜中的重要食材,春日的頭刀韭菜只用頭和中間部分,洗凈切段。海腸切去兩頭去掉泥沙,清洗乾淨切段。水燒至九成開放入海腸汆七八秒鐘撈起,油燒熱蔥姜爆鍋,加韭菜、海腸翻炒幾下加一點鹽即可,脆、嫩、鮮、香、滑!豈是一個爽字了得!老輩人有句吉利話:長久有餘財。「長」指的就是海腸,「久」是韭菜,「有」是取了煙台方言中「肉」的發音,而「余」就是魚,「財」則是做這些菜時的一些配菜,海腸在市民海鮮籃子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除了「韭菜海腸」,「干海腸」、「氽海腸湯」、「肉末海腸」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鮮海腸子還可調製水餃、包子餡等。尤其是海腸水餃可謂是「水餃中的戰鬥餃」,以雞蛋、海腸、豬肉、韭菜等調製成餡料,口感脆彈飽滿,鮮香多汁。
鮑魚
鮑魚是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歷來被列為海中珍品。鮑魚名曰魚,其實不是魚類,而屬貝類,是一種外殼橢圓爬行在岩礁上的軟體動物。殼堅厚,低扁而寬,呈耳狀,螺旋部只留痕迹,佔全殼的極小部分,肉藏在殼內;足部相當發達,占體重40%。「小或如錢大如掌,半蚌應月形偏頗,殼含九孔或名螺」,古人短短几句話就把這種奇妙的物種描繪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鮑魚作為珍貴的名菜,明清時期被列為八珍之一,經常出現在遠官貴人宴菜的首席之上,更早在公元6世紀之前,的食鮑魚文化就已經傳播到了日本和韓國,後來東亞人又把食鮑魚習俗傳播給了整個世界。。三國時代的梟雄曹操是鮑魚的忠實擁躉;南宋詩人蘇東坡更在嗜食鮑魚之餘,專門為這種美味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佳句。民國末年,北京著名的官府菜代表"譚家菜",就有兩道著名菜式「紅燒鮑魚」和「蚝油鮑魚」,成為鮑魚的典範之作。
鮑魚的等級按「頭」數計,即每司馬斤(約605克)有「2頭」「5頭」「10頭」不等,頭數越少價錢越貴,這裡的鮑魚必須是干鮑。高級干鮑猶如古董珍品一樣。干鮑烹飪時需要經過繁複的泡發工序,再用高湯長時間㸆煮,鮑肉從堅韌直到腹足中心漸漸軟化,鮮味也慢慢滲入,這就是所謂的「溏心鮑」。
海參
海參同人蔘、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體呈圓筒狀,長10~20厘米,特大的可達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觀察活海參的外形,其相貌相當醜陋,它那細長圓狀的軀體,肉多而肥厚,體表長滿像肉刺似的東西,無怪乎英語形象地稱它叫「海黃瓜」(sea cucumber)。
是全世界最早食用海參的國家。早在三國時期,吳國沈瑩著的《臨海水土異物志》中,就有吃海參的記載:「土肉,正黑,如小兒擘大,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灸食。」由於那時沒有掌握烹調技術,只用火烤——「炙」,不能領略其美味,所以給它取了個很賤的名稱——「土肉」。到了明代,海參的營養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識。
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名海參。它主要生活在世界各大洋,從熱帶海洋到北冰洋,從近岸淺海到8000千多米的深海到處都可以覓見它的蹤影。全世界現存的有900個品種,其中有40種左右可以食用。海參資源非常豐富,已鑒定的有134種,約佔全球海參種類的14.9%左右。其中可以食用的有20種,分佈在的遼寧、山東、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
袁枚《隨園食單》載有:「海參無為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因此針對海參天性濃重的特點,必須採取「以濃攻濃」的做法,以濃汁、濃味入其里,濃色表其外,達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蔥燒海參是中華特色美食,魯菜經典名菜。從山東源入,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后無餘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
土龍
待到天氣轉涼,便是廈門人開始養生進補的時候了。小補補雞鴨,大補便是土龍、牛鞭、甲魚、膏蟹等了,而在海鮮中最被廈門人推崇的進補聖品,一定算是土龍了。沿海一帶的民間說法,咸認「土龍」能強筋壯骨,所以凡是摔傷、骨折、筋骨酸痛必定想到要吃一帖「葯膳土龍」或喝「土龍藥酒」。有錢人家總會為媳婦或女兒,浸一壇「土龍藥酒」以備坐月子時得到最好的滋養。
說起來,到底什麼是「土龍」呢?其實「土龍」既不是龍,也不是蛇,它的學名叫「食蟹豆齒鰻」,也有稱作波露荳齒蛇鰻!「食蟹豆齒鰻」,顧名思義,這東西連螃蟹都吃,足見其兇猛。很多人也覺得,土龍吃的都是海鮮珍饈,那它的肉可不營養美味嗎?
土龍身體延長呈蛇狀,眼小,具利齒,體無鱗,魚體為深褐色,尾部為圓錐形(一般鰻魚為扁形狀)呈硃紅色,亦即民間所說的胭脂尾,活動於沿岸淺海灘涂泥沼中。真正野生土龍不易捕獲,價格更是居高不下!現在不少酒店都用進口的越南土龍進行替代,以保證貨源充足!按廈門人的說法,這土龍的功效就像能打通任督二脈的內力真氣,幫你打通體內淤血,活血化瘀,氣血兩通!因此近些年來真正野生的土龍有時那是重金難求。
土龍活體可用中藥材與酒將其泡成土龍酒。據說人體內臟或經絡有受傷或淤血喝了土龍酒可活血化瘀氣血通暢。亦可用當歸枸杞紅棗等中藥材及薑片燉湯,一般燉土龍湯時間較長,有到海滄吃過土龍湯的都知道要提前半天預訂,酒店會提前將土龍燉煮至骨肉分離,據說這樣食用的效果是最好的!亦可腌漬過燒烤;或如同其他鰻魚料理。
西施舌
西施舌屬於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並不是蚌。產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清白如玉,質嫩軟柔,故名西施舌。以體大、殼薄、艷麗、肉脆嫩、味甘美而聞名。有一種說法是:男人在吃西施舌時,常常會幻想自己是在與西施的香舌糾纏不休,真真切切有了初吻的感覺,輕含這細嫩之舌,柔軟嫩滑的不由你不心動!如此傳說,也為這種食物蒙上了一層香艷的色彩。
初到閩省的人,嘗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其實西施舌並不限於福建一地,只不過是福建長樂沿海一帶的西施舌產量最高。。自遼東沿海到南方海岸,凡淺海中皆產之。旅順的餐館中就有「瓜片西施舌」,天津、山東一帶也有產出。
30年代,梁實秋先生在青島順興樓第一次品嘗西施舌:「一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
貽貝
也叫青口,雅號「東海夫人」。不過,如果看完《海錯圖》對於淡菜的描述,你就要大呼「太污」了。這本清代博物奇書是這麼記載的:「淡菜…其肉狀類婦人隱物,且有茸毛,故號海夫人。」梁實秋先生曾在《雅舍談吃》當中寫過貽貝晒乾之後可煨紅燒肉,其狀不雅,有人會想入非非聯想起另外的東西。
鮮活貽貝是大眾化的海鮮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剝殼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鮮美。懂行的食家,看中的是肉質厚實、味道鮮美,通常只需要在清水中將外殼洗刷乾淨就可以直接下鍋,煮的時候什麼調味品都不用加,蘸醬油,下啤酒,吃的就是那股原汁原味。
由於貽貝產量大,收穫后不易保存,歷來多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挑選優質淡菜,先要看體型,一般而言,體型呈扁圓形、橢圓形狀的,肉質較為肥厚,在淡菜中間,會有一條縫隙,縫隙外圍有一層細細的絨毛,挑選時要選擇毛色為黑黃色的,這類淡菜說明是新鮮的貽貝加工而成。如果顏色發黑髮暗,則說明是不新鮮或者死貽貝加工而成。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三秒關注廚影美食,做超級吃貨
相關文章點下面鏈接
世界著名辣椒大賞
全世界的糖都全了
世界著名茶葉大全
頂級黃酒大全
全國著名米酒大全
到南京,去吃鴨子!
全國頂級豬肉料理賞析
陝西娃,你媽喊你回家吃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