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李青石「漢水悠悠」漢中——陸遊魂牽夢縈的地方

漢中——陸遊魂牽夢縈的地方李青石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於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公元1125年11月13日)出生在安徽壽縣淮河邊上的一條客船中。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著名的歷史學家。

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末,陸遊卸任夔州通判,擔任四川宣撫使的主戰派將領王炎招陸遊以左承議郎的職銜擔任四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檢法官。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正月,陸遊從夔州出發,取道萬州(今重慶市萬州區),過梁山軍(今重慶市梁平縣)、鄰水(今四川鄰水縣)、岳池(今四川岳池縣)、果州(今四川南充市)、閬中(今四川閬中市)、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大安軍(今陝西寧強陽平關西擂鼓台)、西縣(今陝西勉縣西),歷時兩個多月,於三月十七日抵達漢中。陸遊少年時遭逢北宋國破、徽、欽二帝被擄、南宋初建的動亂時期,他的家庭也曾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兒時萬死避胡兵」(《戲遣老懷》)是他童年飽受顛沛流離、躲避戰火兵燹生活的真實記錄。受父輩愛國情懷的影響,受前人抗金業績的激勵,陸遊從小就立志馳騁疆場、殺敵報國、恢復中原、洗雪國恥。「少年志欲掃胡塵」是他立下的宏大志願(《書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 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但是陸遊前半生命運乖蹇、仕途坎坷,始終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宋代大安軍、三泉縣所在地在今寧強縣陽平關鎮擂鼓台村。大安軍是陸遊進入漢中的第一站。唐武德四年中央王朝在此設立三泉縣。宋乾德五年(967年)五月,太祖皇帝趙匡胤頒詔三泉縣直屬京師,開縣級直屬中央的先例。宋至道二年(996),在三泉縣建立大安軍,隸屬於利州興元府。軍是宋代一級行政區劃,地位介於縣與府之間。南宋時期的大安軍官衙巍峨、人口稠密、碼頭繁忙、商肆林立,是嘉陵江上游一座政治、經濟、軍事重鎮。大安軍的王知軍熱情地接待了詩人。陸遊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王知軍再請陸遊,陸遊堅辭不從,王知軍又派人往驛館送了些酒為陸遊解酲。陸遊寫了《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復來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飲江月館》一詩記敘此事。江驛春酲半日留,更煩送酒為扶頭。柳花漠漠嘉陵岸,別是天涯一段愁。——《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復來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飲江月館》

寧強代家壩西嘉陵江支流黑水河畔的老君洞傳說是唐代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見到太上老君的地方。據南宋王象之的《輿地紀勝》引用的唐代道士杜光庭《驗記》的記載:唐玄宗逃奔蜀地時,在寧強黑水河畔看到太上老君從天而降,站在河邊的懸崖上,玄宗下馬禮拜。事後玄宗向有關衙門的官員描述了見到老君的情形,並敕令他們在此鑿洞塑老君像以志紀念。四百一十七年後,詩人陸遊路過這裡,望著這曾經記錄唐玄宗狼狽經歷的歷史遺迹,感慨萬千,吟詩一首:

丹鳳樓頭語未終,崎嶇蜀道復相逢。太清宮闕俱煨燼,豈亦南來避賊鋒。

陸遊這首詩以幽默、調侃的口吻諷刺了唐玄宗在國家喪亂之際拋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只顧自己苟且逃命的可恥行徑。這裡紀念的老君就是道家對其創始人李耳的稱呼。唐王朝宗室認為自己是李耳的後代,對老君格外尊崇,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晚年的玄宗沉迷道教,曾在長安廣修道觀,供奉老君。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天寶元年春正月:太上老君顯靈於長安含元殿南面丹鳳門外的大街上,有官員請求皇上為曾在函谷關迎接老子的尹喜的故宅賞賜靈符。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后,焚毀了位於丹鳳門外的老君廟太清宮。陸遊在這首詩中揶揄唐玄宗,詩意是:由於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玄宗與老君在長安丹鳳樓頭談話未能盡興,在艱難崎嶇的蜀道上再度與老君相逢。玄宗問老君,難道你也是因為長安太清宮被安祿山焚毀到此躲避安祿山兵鋒嗎?這首詩既批評了唐王朝面對安史叛軍不能積極應對,一味躲避、逃跑的軟弱無能,也反襯了陸遊反對妥協投降、積極抗金的意志與決心。

寧強烈金壩,古金牛道遺址。峭拔的群山,險峻的古道。滿山樹木青翠、遍地鮮花爛漫。充滿詩意的春天。踏青郊遊的人們三五成群;姑娘採摘野花插在鬢間;兒童快樂地盪著鞦韆。陸遊騎馬行走在古道上,穿行在古鎮中。這裡是由秦入蜀的重要通道,歷史上曾上演無數箭石橫飛、金戈鐵馬的戰爭活劇。寒食節這天,陸遊來到金牛鎮。適逢寒食,天氣晴好,春意融融,艷陽高照。這裡的人們換了春裝,或踏青郊遊,或鞦韆遊戲,沐浴著溫暖、和煦的陽光,享受著和平、寧靜的生活。詩人薄衣單衫,騎馬穿行在無限明媚的春光中。眼前的美景在詩人腦海中幻化出三十九年前的那個春天悲慘的情景。詩人的《金牛道中遇寒食》一詩描述了金牛道春天的美景后感慨道:「誰知此日金牛道,非復當時鐵馬聲。

陸遊來金牛驛三十九年前的那個春天,這一帶曾發生一場激烈的戰爭。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宋、金軍隊血戰和尚原,金軍失敗后,金人不敢正面進攻吳玠、吳璘兄弟扼守的秦嶺大散關一線。金軍主帥撒離喝率軍迂迴長安東南經商州直取旬陽,進攻金州(今陝西安康)。南宋紹興三年二月(公元1133年),金軍佔領金州(今陝西安康)后,直撲洋州(今陝西洋縣)。興元知府劉子羽得知金州失守,急派統制官田晟率兵扼守饒鳳關(在陝西石泉縣西北),阻擊金軍,並馳報陝西都統制吳玠求援。吳玠當即率數千軍自河池(今甘肅徽縣)「日夜馳三百里」趕赴饒鳳關。同時,金、均、房州安撫使王彥所率領的八字軍和洋州義軍共3萬餘人也趕到饒鳳關抗敵。二月初五,金軍在完顏杲督令下,人披重甲,登山攻關。吳玠令所部及前來增援的宋軍憑藉險要地勢,以強弓勁弩,輪番發射,頑強堅守六晝夜,金軍傷亡慘重,屯兵關下。十一日,吳玠部下一名因違犯軍令的下級軍官投降金人,引金軍沿山間小路繞到饒鳳關后的高地。金軍居高臨下,前後夾擊饒鳳關宋軍,宋軍腹背受敵、支撐不住,紛紛潰退。吳玠「斬之,不能止。」只好收拾殘部退守西縣(今陝西勉縣西),王彥率軍退守達州。劉子羽堅壁清野,金軍攻城前,撤離百姓,焚燒興元城后率余部退至三泉。十三日,金軍攻入興元府。

后金軍因糧草不繼、無所掠奪、殺馬而食。加之疾病流行,劉子羽憑險據守潭毒山(在今四川廣元西北),吳玠屯兵仙人關,金軍進退維谷,不得不從褒斜道撤離漢中。在武休關遭遇吳玠伏擊,損失慘重。但饒鳳關之戰失敗后還是給漢中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勉縣至漢中寬闊的大路上,楊柳飄絮,麥苗碧綠。詩人陸遊春衫鮮明,馬蹄輕快。收入陸遊眼底的是開著紫花的苜蓿;遠處連片的油菜花金光耀眼。

陸遊於乾道八年三月十七日到達神往已久的南鄭(今漢中市),開始詩人的軍旅生活。朱東潤先生認為南鄭前線的軍旅生涯是陸遊人生中「生的高潮與詩的高潮。」

初到南鄭,陸遊十分興奮,他看到秦嶺巴山之間的這片土地山川錦繡、沃野無際、物產豐饒、民氣豪壯。認為這是出兵北伐、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重要資本。站在當年唐德宗在修建的行宮的廢墟上,詩人感慨無限,吟道:「落日斷雲唐闕廢,淡煙芳草漢壇平。」他看到漢中在抗金大業中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詩人向王炎提出自己的抗金進取之策:

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事則守。——《宋史·陸遊傳》

陸遊到漢中后所寫的第一首詩《山南行》也抒發了這種慷慨激昂的情緒,表達了「卻用關中作本根」戰略主張。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鬱郁。地近函秦氣俗豪,鞦韆蹴踘分朋曹;苜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將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山南行》

在詩中,詩人既描寫了漢中錦繡的山川、豐饒的物產、豪壯的民風;也表達了自己的戰略主張。舉目漢中山川,遊覽歷史遺迹,興亡故事歷歷在目。漢中是大漢王朝的龍興之地。秦王朝滅亡之後,項羽違約,高祖劉邦偏居漢中,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不拘一格,築壇拜將。韓大將軍,不負重託,明修暗度,平定三秦,決戰垓下,四面楚歌,逼得霸王泣別虞姬,自刎烏江,成就兩漢四百年基業。三國時期的漢中又是蜀漢立國的根本。赤壁之戰後,劉備君臣智取荊州,巧占益州,強奪漢中,形成天下鼎足三分之勢。夷陵之戰後,蜀漢政權喪失荊州,諸葛亮審時度勢,採取東和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方針,以漢中為進攻曹魏的前進基地,五齣祁山,震動華夏,鞠躬盡瘁,功敗垂成。

拜將壇上,冷雲低垂,武侯祠前,芳草萋萋,遙想當年在漢中建功立業的韓信與諸葛亮,詩人遐思無限,想到中原國土淪喪四十多年,金人經營已久,陸遊深知從東線江淮地區進攻金國實屬不易。隆興元年(公元1164年)四月, 宋孝宗趙昚即位,銳意抗金,採納樞密使張浚建議,決定向金軍發動攻勢。由於宋軍將領失和,互不協同,導致北伐的符離之戰先勝后敗,前功盡棄。戰敗的南宋王朝再次被迫簽訂屈辱的隆興和議。陸遊親身經歷了這一歷史事件,他詩中所說的「師出江淮未易吞」指的就是符離集之敗的教訓。所以詩人主張學習韓信、諸葛亮,經營漢中,跨越秦嶺,「卻用關中作本根」,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從陸遊的主張來看,他是一位是具有遠大的戰略眼光的政治家、軍事家。

對於命運不濟、仕途蹉跎,長期在朝中從事文案工作、擔任下層州縣僚佐職務的陸遊來說,漢中前線的一切都是新鮮、活潑、豐富、多彩的,都令他耳目一新。漢中生活開拓了詩人的視野,豐富了詩人詩歌的內容。

作為王炎的重要幕僚,陸遊曾多次陪同王炎檢閱部隊,他看到南鄭前線十萬精銳部隊軍容整齊、士氣高昂,「朝看十萬閱武罷,……士甲照日波光明。」(《秋懷》)

在漢中期間,陸遊多次到前線勘察了解敵情,搜集情報,為王炎的軍事決策提供依據。從詩人詩歌的記載看,陸遊曾到過前線許多地方。向北,他曾經陳倉道到宋軍的前沿陣地大散關,「大散關頭北望秦」、「大散關頭夜聞角」(《感昔》其一)是大散關前線生活的真實記錄。陸遊曾隨宋軍的一個小分隊從大散關出發,深入到渭水河邊敵軍陣地前,天寒地凍,戰馬踏著堅冰渡過渭河。敵占區的百姓一面簞食壺漿迎接宋軍,一面向宋軍哭訴金人的殘暴,「壺漿馬首泣遺民」(《憶昔》)。詩人晚年在山陰時回憶這段前線生活時寫道:「我昔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江北庄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陸遊的身影也常常出現在褒斜道中,「北首褒斜又幾程,驕雲未放十分晴。馬經斷棧危無路,風掠枯茅颯有聲」(《自閬復還漢中次益昌》)。從陸遊詩的描述看,南宋時期的褒斜道已衰敗不堪,路斷人稀。陸遊為偵察敵情多次穿越褒斜道。他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從褒斜道翻越秦嶺,潛入敵占區五丈原一帶偵察敵情,「五丈原頭秋色新,當時許國欲忘身」(《感昔》其一)。在褒斜道上,他看到當年張良建議劉邦火燒棧道留下的痕迹,感慨萬千,眼前似乎出現當年的熊熊大火,「燒棧想烈焰」(《遠遊二十韻》)。向西北,他到過隴山(今陝西隴縣)「馬蹄度隴雹聲急(《秋懷》)。向東北,他曾經駱穀道翻越秦嶺到前線偵察敵情,「雲深駱谷傳烽處」(《感昔》其六),他甚至沿駱穀道一直潛行至長安西南的鄠縣,「我昔在南鄭,夜過東駱谷」(《夏夜》),「青熒並駱谷,隱翳連鄠縣」(《夜讀唐諸人詩,多賦烽火者,因記在山南時登城觀塞上傳烽,追賦一首》)。

陸遊在漢中前線的軍旅生活充滿了挑戰、刺激、驚險。對於不甘平庸,早已渴望馳騁疆場「上馬擊狂胡」的陸遊來說,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狀態。這種生活雖然艱險,但它使詩人感到無比充實,激情萬丈。陸遊離開南鄭后多次提到漢中前線的難忘的歲月,詩人在他的許多詩中都具體描述了多次軍事行動中的生活細節:「昔者戍南鄭,秦山郁蒼蒼。鐵衣卧枕戈,睡覺身滿霜」(《鵝湖夜坐抒懷》);「誰信梁州當日事,鐵衣寒枕綠沉槍」(《冬夜泛舟,有懷山南戎幕》);「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覺清霜滿鐵衣」(《南堂卧觀月》)。深入敵後生活十分惡劣,有時一連多日吃不上一口熱飯,吃的是夾有硌牙的沙子的山蕎畲粟和發霉如土色的黑黍黃穈。晚年陸遊回到故鄉山陰,看著香噴噴的米飯出鍋時,就想起漢中前線的艱難日子,他在《江北庄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一詩中寫道:「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山蕎畲粟雜沙磣,黑黍黃穈如土色。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赤心惟報國。」詩人的軍旅生活中有旁人無法理解的快樂,這種生活契合了陸遊的理想與抱負,他在《獨酌有懷南鄭》一詩中發自心底地讚歎道:「投筆書生古來有,從軍樂事世間無。」

漢中前線刺虎,是陸遊一生最得意、最自豪、最為津津樂道的事。如果說《隋唐演義》中的雄闊海打虎、《水滸傳》中武松打虎是虛構的文學故事,而陸遊漢中前線打虎則是真實的歷史。詩人有近三十首詩說到在漢中打虎的壯舉。這些詩中有的實寫,有的虛寫。有些詩泛泛提及打虎之事,有些詩則詳盡描述了驚心動魄的打虎的場面與過程。陸遊來到漢中時,陝南、川北一帶地廣人稀,生態環境非常好,常有虎豹熊羆等猛獸出沒。陸遊乾道八年九月至十月間從漢中到閬中公幹,夜宿蒼溪縣青山鋪時,也遇到猛虎吃人的慘劇發生,詩人當時寫了《太息》一詩悲嘆此事,詩中說:「白頭鄉萬里,墮此虎豹宅。道邊新食人,膏血染草棘。」當時西縣長木鋪一帶也活動著一隻猛虎,一直危害這一帶百姓的生命安全。長木鋪,錢仲聯先生的《劍南詩稿校注》在《長木晚興》一詩的註解說:長木,未詳所在。孫啟祥先生編著的《陸遊漢中詩詞選注》註解,村莊名,在今陝西勉縣土關鋪至寧強桑樹灣的丘陵山地間。根據陸遊作於這一時期的詩歌提到的地名比對及對陸遊行蹤的考察,孫先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沮水正是從沔陽驛與長木之間向南流入漢水的。

陸遊最早記敘打虎的詩歌是乾道八年十一月所作的《書事》詩,詩中寫道:「雲埋廢苑呼鷹處,雪晴荒郊射虎天。」《十月二十六日夜夢行南鄭道中既覺恍然攬筆作此詩時且五鼓矣》是陸遊淳熙十八年回到故鄉山陰時,夜間做夢驚醒后所寫的一首詩。詩中回憶了漢中刺虎的場面:「我時在幕府,來往無晨暮。夜宿沔陽驛,朝飯長木舖。雪中痛飲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數。孤兒寡婦讎不報,日落風生行旅懼。我聞投袂起,大呼聞百步,奮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蒼崖血如注。從騎三十皆秦人,面青氣奪空相顧。」詩人還有些打虎的詩句描述這一打虎的過程:「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至今傳軍中,尚愧壯士顏。」(《懷昔》)「忽憶南山射虎時」(《宿武連縣驛》)「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三月十七日醉中作》)「南沮水邊秋射虎。」(《三山杜門歌》)「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漬短貂裘。」(《醉歌》之二)「叉魚狼藉漾水濁,獵虎蹴蹋南山空。」(《春感》)「怒虎吼山爭雪刃,驚鴻出塞避雕弓。」(《憶山南》)

綜合這些詩句的描述,我們可以還原詩人打虎的情景。陸遊打虎的地點在從沔陽驛到長木鋪之間的南沮水畔。陸遊打虎的季節是秋末,當時已經是漫天大雪之時。時間是乾道八年秋末的一個上午。那時,從沔陽驛站到長木鋪一帶山林中常常有一隻猛虎出沒,已經傷害了多人的性命。這隻罪惡的大蟲鬧得這一帶家破人亡、民不聊生、路斷人稀。一個大雪滿山的早晨,陸遊率領三十多名兵士在這一帶山林里巡邏打獵,意在獵殺這隻猛虎。陸遊等人行進在沮水河邊,不遠處的山林中忽然傳來一聲令人毛骨悚然的虎吼,他們與這隻食人無數惡虎遭遇了。這隻斑斕猛虎撲下山來,沖向宋軍,眾人四散而逃,只有陸遊原地站立。猛虎一躍而起撲向陸遊,陸遊也手執一柄長矛迎向惡虎,倒霉的老虎撲在陸遊長矛刃上,掙扎了幾下,便倒地斃命,虎血噴濺陸遊一身。陸遊刺虎的過程十分短暫,並沒有過多的廝殺格鬥。其他兵士驚魂未定之時,惡虎已被刺死。其刺虎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陸遊之所以能戰勝老虎,並不在於他的武功比別人高強多少,而在於他有臨危不懼的膽魄與氣勢。當時有許多人見證了陸遊打虎的壯舉:「至今傳軍中,尚愧壯士顏」、「從騎三十皆秦人,面青氣奪空相顧。」的確,對比之下與陸遊同行的其他軍人們是有些汗顏。

陸遊在軍中雖是文職人員,但他又是一位武功高強的武林高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是他年輕時的志向。由於生活在社會動蕩的時代,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他自幼習武。陸遊離開南鄭兩年後在榮州所作的《甲午十一月十三夜夢右臂踴出一小劍長八九寸》一詩云:「少年學劍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載功。」詩中所說的白猿翁是《吳越春秋》中記載的春秋時期生活在越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陸遊這裡比喻自己武術老師如古代的白猿翁一樣身手敏捷。自幼就跟隨高人學習劍術,名師出高徒,在這位白猿翁的教導下,陸遊自然也身手不凡。在南鄭前線的校場上,陸遊也常常在軍士們面前展示自己的功夫,詩人在《憶山南》詩中自我誇讚自己的武功,「貂裘寶馬梁州日,盤槊橫戈一世雄」。這裡詩人把自己描繪成一位「貂裘寶馬、盤槊橫戈」英姿颯爽的武士形象。這是陸遊漢中軍旅生活的一個側面。

蹴鞠在宋代是一項非常普及的體育活動,施耐庵的《水滸傳》中就寫了一個玩蹴鞠而發跡當了太尉的高俅。陸遊也非常喜愛這項運動,他回憶自己年輕時參加蹴鞠運動時就有許多冬粉,「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晚春感事》)。在漢中前線的軍營中,將士們閑暇之時開展這項活動,以增強戰士們的身體素質。陸遊在《春感》詩中回憶自己在漢中蹴鞠的情形說:「射堋命中萬人看,球門對植雙旗紅。

馬球在宋代是上層貴族社會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也是軍隊訓練騎兵的重要科目。馬球運動在漢中前線的軍營里開展的十分活躍。打馬球既是娛樂,又是訓練。沒有戰事時,陸遊與軍士們馳騁校場,打馬球娛樂。陸遊在許多詩中都記敘了在漢中軍營中打馬球的場面:「軍中罷戰壯士閑,細草平郊恣馳逐。洮州駿馬金絡頭,梁州球場日打球。」(《冬夜聞雁有感》)「打球築場一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打球駿馬千金買,切玉名刀萬里來。」(《憶山南》)

一個月光如水的秋夜,陸遊登上漢中高興亭,舉目遠望,蒼莽秦嶺朦朦朧朧、若隱若現。想到秦嶺以北長安那美妙的「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如今已淪為金人的土地,故國人民慘遭金人荼毒蹂躪,詩人唏噓不已,把酒酹月,擊築悲歌。唱出《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一詞,抒發的同樣是收復失地的願望。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軍務閑暇之時,風流倜儻、性情豪放的陸遊也與軍中同僚們一起歌舞飲宴、狎妓尋歡。這是陸遊漢中生活的另一面。他的《初冬》詩中寫出了漢中飲宴的宏大場面:「初冬常憶宴梁州,百炬如椽滿畫樓。」古代人們早已了解了溫泉的醫用價值。漢中勉縣溫泉開發極早,北朝北魏時期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沔水》中記載:「漢水又東,右會溫泉水口,水發山北平地,方數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湯湯,望之則白氣浩然,言能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磺氣』。趕集者,常有百數,池水通往漢水。」陸遊在漢中時也曾到漢中勉縣泡溫泉。他的《浣溪沙·南鄭席上》寫道:「浴罷華清第二湯。紅綿撲粉玉肌涼。娉婷初試藕絲裳。 鳳尺裁成猩血色,螭奩熏透麝臍香。水亭幽處捧霞觴。」從這首詞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把勉縣溫泉比作楊貴妃沐浴的「華清第二湯」,陸遊及同僚們在這熱氣騰騰的溫泉中浴罷,在泉邊的亭榭中擺上酒宴,一邊飲紅霞般的美酒,一邊欣賞剛剛出浴的歌妓舞女們清脆的歌聲、妙曼的舞姿。

漢中八個月戎馬歲月對於有著八十五歲高齡的長壽詩人的人生來說是十分短暫的,但這八個月是陸遊一生最閃光、最珍貴、最難忘的歲月。短短八個月漢中戎馬生涯,使陸遊得到了「詩家三昧」,詩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陸遊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一詩中說:「我昔學詩未有得,殘餘未免從人乞。力孱氣餒心自知,妄取虛名有慚色。四十從戎駐南鄭,……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詩人在這裡所說的「詩家三昧」中的「三昧」是佛教語彙。錢仲聯先生在《劍南詩稿校注》中註解說:「三昧,《大智度論》:『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又:『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詩家悟人之境地。」簡言之,「三昧」就是真諦的意思。

陸遊「詩家三昧」說得到了後世許多學者的贊同。清代文學批評家趙翼在《甌北詩話》(卷六)中說:「放翁詩之宏肆,自從戎巴蜀,而境界又一變。」劉大傑在《文學發展史》中談到陸遊的詩歌創作時說:「中年入蜀從戎,一面接觸雄奇壯麗的山水,一面身歷時危世亂之苦痛,於是熱烈的情感,憂憤的氣概,發之於詩而形成他那種豪宕奔放的風格。」袁行霈先生在其主編的《文學史》中也說:「陸遊所說的『詩家三昧』,是指他在地處抗金前線的南鄭受到緊張、豪宕的軍營生活的激發,而領悟到應該改變早年專以『藻繪』為工的詩風,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

漢中前線絢麗多彩的戰鬥生活激發了陸遊殺敵立功的熾熱情緒、收復中原的宏偉理想,生動傳奇般的前線經歷也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為他詩風的轉變提供契機。 「四十從戎駐南鄭」,詩人的視野擴大、境界升華,「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示子遹》),領悟了詩歌創作的真諦,「詩家三昧忽見前」(《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陸遊悲壯豪邁、宏肆雄放的詩歌風格形成於從戎漢中之後。漢中前線的生活積澱是他日後創作的無盡源泉。假如沒有漢中前線的人生經歷,陸遊的創作成就會遜色許多。

乾道八年秋,陸遊因公事前往閬中。十月,從閬中返回漢中的途中,在嘉川鋪(今四川旺蒼西)接到宣撫司公文,得知王炎被召回朝擔任樞密使,王炎幕府解散,詩人擔心恢復大計終成泡影,感到前途渺茫,心情非常沮喪。想到再也無法奔赴渭水、函谷關前線殺敵立功、收復失地,剛強的詩人不禁流下傷心的熱淚,悲吟道:「渭水函關元不遠,著鞭無日涕空橫。」行走在秦巴山中,漢水河畔,詩人吟道:「漢水東流那有極,秦關北望不勝悲。

乾元八年十一月,陸遊調任成都路府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漢中。陸遊來到漢中是春光明媚,百花盛開,山水滴翠的季節。而詩人離開漢中時天氣也像詩人的心情一樣低沉、陰暗、凄冷。路邊那站立在雨中瞭望敵情的古堠似乎也在含情脈脈地注目著泥水中詩人遠去的身影。行進在南沮水道中,「山形寒漸瘦,雪意暮方酣。」在曾經打虎的地方,「夜行長木村,重霧雜零雨。濕螢黏野蔓,寒犬吠雲塢。」即使告別三泉龍門洞的遊覽,也是「白雨穿林至,腥風卷地浮。」此情此景正如《詩經·小雅·採薇》所描繪的那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不同的是《採薇》所描寫「雨雪霏霏」反襯了遠征將士凱旋時的喜悅。而詩人離別漢中時的「雨雪霏霏」則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傷心、失望、無奈、凄涼的寫照。

離開漢中三泉縣到利州,陸遊下船改走陸路。他披著蓑衣、騎著一頭瘦驢在濛濛細雨中走向劍門關。詩人的背影漸行漸遠。無限惆悵的陸遊不理解為何「渭水岐山不出兵?」他只能「卻攜琴劍錦官城。」詩人無奈地吟道:「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生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後來陸遊把自己的詩集題作《劍南詩稿》,是緣於對漢中前線生活的懷念。梁啟超《讀放翁集》一詩是這樣評價陸遊的:「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消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陸遊的《劍南詩稿》現存詩九千四百多首中有近九千二百首寫於入蜀之後。其中涉及漢中的有三百多首。陸遊自乾道八年三月入漢中境到十一月離開漢中只有八個月,寫於這八個月的詩現存於《劍南詩稿》有三十多首。令人遺憾的是陸遊寫於漢中的詩大部分失落在嘉陵江中。乾道八年九月,陸遊赴閬中公幹,從三泉乘船到利州,途經明月峽望雲灘時,因風高浪急,將所作的《山南雜詩》百餘首墜落江中。詩人晚年回想這件事依然痛心疾首,他在《感舊》詩中吟道:「百詩猶可想,嘆息遂無傳。」並在這兩句詩后自注道:「予山南雜詩有百餘首,舟過望雲灘,墜水中,至今以為恨。」

漢中是陸遊晚年最為魂牽夢縈的地方。「大散關頭北望秦,自期談笑掃胡塵」,回想與朋友們在南鄭幕府中探討敵情、籌劃北伐是那樣地壯懷激烈、慷慨激昂。懷舊,是老年人的精神寄託。晚年的陸遊常常回想漢中前線那艱難而又快樂的日子,「擁馬涉沮水,飛鷹上中梁。勁酒舉數斗,壯士不能當。馬鞍掛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劍切大肉,哆然如餓狼。」桃李花開,詩人眼前出現的總是漢中春日景象:「梨花堆雪柳吹綿,常記梁州古驛前。」秋風乍起,詩人耳邊響起「五丈原頭刁斗聲」。故鄉的重陽沒有菊花,詩人就想起在梁州高興亭飲酒賞花時的情形:「高興亭中香滿把,令人北望憶梁州。」吃著故鄉的白米飯,他想到的是漢中前線艱難困苦的日子,「山蕎畬粟雜沙磣,黑黍黃穈如土色。」「新粳炊飯香出甑,風餐澗飲何曾識?」拄杖佇立在故鄉的竹籬前,詩人的思緒早已飛到嘉陵江畔、連雲棧道。「幅巾筇杖立籬門,秋意蕭條欲斷魂。恰似嘉陵江上路,冷雲微雨濕黃昏。」「憶昔西行萬里余,長亭夜夜夢歸吳。如今歷盡風波惡,飛棧連雲是坦途。」看到故鄉的山,他想起漢中的孤雲、兩角山,「店當古路三叉處,山似孤雲兩角邊。」年已耄耋,其他經歷都如過眼雲煙,只有漢中前線的戰鬥生活歷歷在目,散關柳、駱谷雪常常飄舞在老詩人眼前。「九十衰翁身尚健,流年過眼如奔電。憶昔初來對行在,衫鬢青青接英彥。中間亦嘗走梁益,萬里憑高望鄉縣。散關驛近柳迎馬,駱谷雪深風裂面。」(《春日登小台西望》)晚年的陸遊常常在夢中回到漢中。「夢中忽在三泉驛,庭樹鳴梟鬼弄燈。」「客枕夢遊何所處,梁州西北上危台。」曾經「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遊一生中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位躍馬揮戈、叱吒戰場的軍事家,漢中是他理想中成就經略關中、收復中原的政治主張、軍事理想的地方。然而漢中又是他政治、軍事理想破滅的地方。他無意成為大詩人,漢中卻使他名垂詩史,成為南宋最偉大的詩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李青石,安徽壽縣人。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漢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漢中市陸遊研究會理事、漢中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陝西理工學院漢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陝西理工學院兩漢三國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長期從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漢中歷史文化專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多年來在全國各類報刊上發表論文及文學作品300餘篇。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懷念大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版)、學術專著《鴻泥雪爪覓詩痕》(三秦出版社2009年版)。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台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53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