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心理諮詢到底有沒有用?

這是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心理諮詢,有用嗎?還是沒用?

我不想像有的文章一樣,講了半天還不知道觀點在哪,讀起來讓人特別費勁,所以,我想先把答案拋出來給大家參考:對於一個自覺、自省、自悟的人,是有用的;對於一個不覺知的或不願意改變的人,也許用處真的不大。

要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

人是高級動物,是有思想的,也是關係的產物,必然會關注與他人的關係。關注與他人的關係,那麼,必然會在意別人。演講比賽時,誰會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在意別人的眼神?不在意別人的掌聲?都會在意。諮詢師說,你緊張是因為心裡裝著別人的在意,時刻關注別人的評價,所以緊張;因此,告訴你不要緊張,不要關注別人的眼神。

但是問題來了?你真的能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眼神嗎?

實際上,在意別人,如互相催眠一樣,會無處不在的,會無時不有的。不是嗎?

正確的方法是,使用心理學角度的「二八法則」來解決這個問題。

巴萊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它又稱冪律分佈(Power Law Distribution)或帕累托分佈(Paretian Distribution),帕累托分佈和高斯分佈(Gaussian Distribution)並列為兩大主導自然和人類現象的概率分佈。帕累托分佈的本質是正反饋機制(positive feedback loop),當事件不再獨立,一個事件的產生對自身和其它同質事件的產生發生影響時,會導致帕累托分佈。

基於關注別人的問題,心理學角度的「二八法則」,我們可以這樣界定:20%或更小的比例去關注別人,80%或更大的比例去關注自己,從而獲得內外部的心理平衡機制。如此一來,你更多的精力是在關注自己怎麼去做會做得更好,用極少的精力去關注他人的看法以修正提升自己,這樣就避免了100%關注他人導致沒有了自己或100%關注自己導致極度自私「目中無人」。80%的比例讓你找到你內心的精神支柱,找到屬於你的「定海神針」。

關於「順其自然」這件事——

在心理學上,「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兩大精髓。該療法又叫禪療法,由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1874-1938)創立,補認為神經症的「特殊療法」。森田療法主要適用於強迫症、社交恐怖、廣場恐怖、驚恐發作的治療,另外對廣泛性焦慮、疑病等神經症,還有抑鬱症等也有療效。森田療法隨著時代在不斷繼承和發展,治療適應症已從神經症擴大到精神病、人格障礙、酒精藥物依賴等,還擴大到正常人的生活適應和生活質量中。其實,森田療法是一門人生學問。

在此,樓主無意對該療法提出反對或質疑,只是認為如果能再進一步發展思考,或許對我們的神經症患者會更有用。當面對一個重度以上的神經症時,光是運用森田療法的「順其自然」,可能作用不是最好的。

因此,如果你的心理問題是中度或一般的,通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森田療法,是能達到好的療效的,當然,前提是你需要真正認識森田療法,真正理解什麼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如果達到重度以上的神經症,就可能需要別的療法或藥物來干預了,需要雙管甚至多管齊下,才是最好的。因此,這裡我要傳達的意思是: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凡事不絕對化。「度」合適,「量」才有效。你說呢?

為什麼看了無數的心靈雞湯都沒有用——

這幾年,心理文章、觀點層出不窮,有的四平八穩,有的標新立異,甚至有人嘩眾取寵博人眼球。有一些文章是含金量較高的,有些則不然,可能只是「雞湯類」的,好一點的屬於「雞精」。有的來訪者說,我看了很多書,「喝」了很多心靈雞湯,但還是改變不了,還是在原地踏步。有的說,每當我看了某本立志類的書就熱血沸騰,可是過不了三天,就又打回原型了。

何解?

其實,心靈雞湯也有很多種,因而你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只有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此其一。其次,要找雞湯里的精華來吸收,也許一本書中,真正對你起作用的,也就那麼二三條或三五點的內容,那就摘寫下來放在你最容易看到的案頭。最重要的,對你想要的摘錄內容,需要你去堅持、反覆實踐,融入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此,才能真正起作用。不論是自己看來「喝」到的雞湯,或是心理諮詢師給你的「心藥」,無不如此。

真的不要處罰孩子嗎——

在心理諮詢的時候,諮詢師會告訴你,不要打孩子,要說服,要引導,不要體罰,不要責罰,諸如此類。然而,孩子的成長分為兒童、青春期等若干階段,在每一個階段的個性特徵是不一樣的。那麼問題來了:

一是,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只靠引導不打孩子就可以了?

二是,是不是孩子在每個階段都只靠引導不處罰就行了?

答案顯然是NO!

在現實個案里,確實有一些孩子自覺性強、自律性高,個人成長和修養較好,通過父母的愛的引導,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如果能這樣,孩子成長后,也會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個體。但面對有一些不自律、自控性差的孩子——同時,每個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的心理特點和言行也差別很大,如兒童期的乖巧、青春期的叛逆——光靠引導、說服,可能就不起作用了,就需要結合相應的處罰措施,需要恩威並施、剛柔相濟,甚至軟硬兼施才能起作用。但也許在心理諮詢的時候,很多諮詢師出於諮詢原理,也許並不會這樣告訴你。

有一項社會研究,將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後代進行對比,由於父輩們從事的職業角色導致的個性偏差不一樣,前者是刻板、自律的居多,後者是自由靈活的居多,前者自律而靈活不足,後者自由而自律不足,兩者都走向了一個極端。因此,對待孩子教育,一昧地相信理論或書本顯然是不行的,需要結合實際來培養。

改變自己真的有用嗎——

在夫妻關係中,往往只有一方來尋求諮詢,雙方來諮詢的比例並不高。因此,諮詢師說,請你在改變他人之前,先改變自己,況且,改變他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理論上說,家庭、夫妻都是一個系統或一個體系,通過一個「支點」的改變,是可以引起系統的變化的。但是,如果有兩個點在同時改變呢?那當然,作用也是雙倍的。

因此,樓主認為,家庭或夫妻關係中,一味地強調改變自己,作用並不大,但是,你也不能因為作用不大,就拒絕自己的改變或成長。這裡有個先後的問題,就是說,家庭關係的改變中,先要從自己開始改變做起,只有自己去改變,才能通過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其他家庭成員,從而使家庭系統處於良性循環中。因此,我們需要改變自己,而且改變自己必然也是有用的。因而,夫妻關係的諮詢治療,做整體治療是較好的選擇。

在「家庭治療」這種治療模式中,以整個家庭作為治療單位,焦點是家庭成員間的互動關係和溝通的問題,它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系統的一種方法。它注重觀察和改變家庭成員的溝通模式,促進家庭在平等、對稱的互動模式中而非對立的、強弱行為中去交流;通過諮詢,促進家庭成員發現他們之間的差異,增進互相了解。同時,用未來取向的解釋,啟發家庭構想未來的計劃,破除僵化的家庭遊戲,迫使家庭成員發明更有彈性的相處方式。

作者簡介:劉月鵬,大熊老師,壹心理諮詢師,高質諮詢,行動即療愈,人生處處都是起跑線!Come o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