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切工具,選擇裁切不屬於繪圖工具,對它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把裁刀,將圖像不需要的部分切去。小編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裁切工具!
PS裁切工具
下面我們邊做邊學。
1、打開圖片庫中的「路024.jpg」,選擇裁切工具〖C〗,確保共公欄中高度、寬度和解析度都為空,如不為空點擊「清除」按鈕即可,然後在圖像中拖拉出一個矩形裁切框,框內是裁切后保留的區域。注意共公欄此時會有「屏蔽」、「顏色」、「不透明度」的選項,它們3個的作用就是在建立裁切框后遮蔽其他區域,提供視覺參照。如下圖,矩形裁切框之外的區域變得暗淡,而裁切框之內的圖像保持不變,這樣就突出了對比效果。
建立裁切框后,按下回車鍵或在裁切框內雙擊即可完成裁切。也可以點擊共公欄中的提交按。若要放棄裁切可按〖ESC〗或點擊共公欄中的取消按鈕。
2、裁切框建立的不精確也沒有關係。因為在建立之後可以如同自由變換〖CTRL T〗那樣修改,其操作方法也和自由變換是一樣的。即:拖動4邊的中點(可組合〖ALT〗鍵)可進行縮放;拖動4個角點(可組合〖SHIFT〗/〖ALT〗/〖SHIFT ALT〗)可同時縮放4邊;在4個角點之外拖動(可組合〖SHIFT〗)將旋轉裁切框。
注意旋轉裁切框之後形成的裁切圖像將自動恢復到水平垂直的狀態,如下圖所示。也就是說,無論裁切框形狀如何,裁切后的圖像都將以4邊水平垂直的矩形顯示。
在開啟了「透視」選項后,可以對裁切框的4個角點單獨定位,類似於自由變換中的扭曲。這樣裁切后的圖像將產生變形效果,如下圖。根據我們前面所學習過的知識,這樣的變形對於點陣圖像是有損的。被變形放大的部分將顯得較為粗糙。
3、除了上面這些以手動拖拉任意大小和長寬比的操作以外,裁切工具還可以指定裁切後圖像的尺寸,包括寬度、高度和解析度。方法是在建立裁切框之前在公共欄中輸入數值,就是我們之前強調大家清除的地方。比如輸入寬度300像素、高度200像素,那麼無論你如何拖動,裁切框將始終保持3:2的高寬比。並且在裁切完成後將圖像的寬度和高度設置為指定的數值。
這個功能有利於保持多個圖像之間像素總量的相等。也就是說可以讓多張圖片在裁切后保持同樣的大小。我們也可以先打開作為參照的圖片,然後點擊裁切工具共公欄中的「前面的圖像」按鈕,那麼作為參照的圖片的寬度、高度及解析度就會自動被獲取。
需要注意的是,解析度只有在以現實長度單位(厘米、英寸等)定義圖像高寬時才有意義。
4、在一個由多個圖層組成的圖像中,裁切框很可能比一些圖層中內容的像素麵積小,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裁切完成後,那些處在裁切框之外的像素上哪去了呢?實際上裁切工具為這種情況提供了兩種選擇。在建立裁切框后,可在公共欄的「裁切區域」選項中指定被裁切像素的去向:被刪除或被隱藏。如果選擇隱藏的話,相當於只是縮小了圖層可視區域,而並未改變圖層中本身的內容。這樣通過移動圖層就可以看到裁切后被隱藏的區域。
注意如果一幅圖像中只包含一個圖層且該層為背景層,那麼是無法使用該選項的。因為背景圖層的面積必須與可視區域相同,而不允許大於或小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