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經濟風口上的飛豬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颳起了一陣共享經濟的大風。這風從何而刮,到何結束,算不到、猜不到。焦躁的心理,快節奏的社會,成功的案例催促著創業者、投資者競相扎堆,先上車后買票。

共享經濟?按鄙人所見,應該是:物品的擁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把物品過剩的所有權交託出去,盤活了物品的剩餘價值,創造了更大的效益。

並且在這基礎上還有兩個前提:

  • 使用者對物品的使用權的成本遠遠小於擁有權的成本

  • 提供者分享物品的使用權帶來高於成本的附加利益

比如你想擁有一輛車,但好車的價格是昂貴的,再加上後續的車保險、車養護、車維修等費用,使得擁有成本太高。而對於擁有車,卻不經常使用的人,與其把車停在車庫,不如將使用權分享出去,帶來額外的利益。而使用的成本是遠遠小於擁有的成本,這就使得原本不具有能力擁有車的人,也能得到了車的使用權。盤活了物品的價值,使得使用者和提供者雙方受益。

而讓我們看看當下的共享經濟:

首提的就是滴滴,這隻對外是共享經濟的打車軟體,通過激烈、殘忍的廝殺,最後成為現階段的勝利者。讓我們回過頭來分析,解構它。程維通過滴滴這款app,將原本生活在黑暗角落的黑車司機,光明化,並由此感召和帶來更多的司機。藉助司機這一方力量的增大,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乘客,而越來越多的乘客又能吸引到更多的司機。就這樣雙方彼此互相促進增長,達到動態平衡。

對乘客而言,在一線城市擁有一輛車的成本,無疑是極其巨大的。而使用傳統的計程車又面臨著高峰期叫不到車的困境。但滴滴通過盤活了有車司機的能量,使得乘客不但可以享受到最快的服務,還能付出相比於計程車更低的使用成本。

對司機而言,擁有一輛車,但是車的使用時間和空間極其有限,不能帶來最大化的價值。如果可以在自己使用的同時,將車的空間使用權分享出去一部分,對自己而言,就可以獲得附加的利益。如果在自己不使用車時,將車的時間使用權分享出去,只要得到高於成本的價值,那就是有利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市場的競爭,再加上政策的因素,使得現階段的滴滴,在共享的路上走得越來越偏。激烈的價格戰,補貼戰,培養了用戶不良的習慣。政策帶來的地方保護政策,又不利於車的市場化流動,使得一線城市還是面臨著打車難的困境。

那麼理想的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想應該是以原本的軌道走下去,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獲得使用權,而提供者通過分享使用權,帶來附加的利益。

有人說那計程車呢?如果當初計程車公司開發出像滴滴這款app,是不是就沒有了滴滴什麼事了呢?這是不一樣的,計程車公司的車輛有限,而社會的空置車輛太多,所以滴滴的存在,必有其特殊的使命和價值。像計程車這樣的,如果開發打車app,那就更像是現如今的腳踏車共享經濟了。

當初OFO通過校園,走向社會,原本也是鼓勵和支持有車的人分享自己的腳踏車。但是無奈,腳踏車使用的頻次高於汽車,分享腳踏車得到的利益低而有限,再加上擁有好腳踏車的人敝帚自珍,很難釋放出市場的能量。最終走上了自造車的路上,這樣的經濟,現如今看來更像是類似於計程車的租賃經濟了。通過自造大量的腳踏車,投放到市場上,供人們使用,收取使用費用,通過規模化的運營,降低成本,獲取盈利,現在看起來很難。因為這方面沒有想到的是,車輛的毀壞率高,車輛更新,車運營成本的問題。相比於OFO,Mobike通過Gps定位等聯網的技術,使得Mobike多了一層物聯網的外衣,再加上收集用戶出行的數據,再扯上大數據,故事可以講得更好,想象的空間更大,更吸引投資人。

而因陳歐和思聰對話火的共享充電寶,也是通過自建充電寶,佔領可能被用戶使用的各大渠道和場景。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後續的用戶的再開發和轉化,那麼它們的路,肯定是走不遠的。這樣,思聰可以不用直播吃翔了,哈哈。因為現在的共享充電寶廠家更像是在現如今互聯網售賣壓迫下的,最後的反擊。卻也面臨這未來手機蓄電技術能力的提升,最後失敗退場。

好了,這些就是鄙人的一些見解,聊甚過於無嘛!希望對讀者有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