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就是一根蔥嘛,這群小孩居然研究了一個夏天!

蔥會不會開花,為什麼蔥會彎腰?李躍兒芭學園蘋果班的孩子這個夏天都在研究小蔥……

圖文:王俊(李躍兒芭學園華龍苑園主班老師)

今年蘋果班的夏季生成課,來源於孩子們春耕課程中對我們種植的小蔥很感興趣。孩子們發現小蔥有的蔫了,有的葉子彎下來、變黃了,很想知道是什麼原因,於是大家決定一起來研究研究。

1

蔥會不會開花?

「一頭青來一頭白,鬍子還在地里埋,頭上頂朵小白花,烹飪調味品質佳」。小小的謎語讓孩子們對「蔥會不會開花」這件事產生了極其濃烈的興趣。

孩子:「不對呀!覺得是蔥,可是蔥為什麼會開花呢?」

在孩子們的疑惑中,我們決定做個試驗,種下小蔥照顧它,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小蔥都會開花結種子。

孩子們從家裡帶來蔥

找來蔥,大家開始觀察分析,發現了沒帶根的蔥,雨澤說:「我的蔥因為品種不一樣,需要用水泡才能出根。」他很堅定,所以我們找來了瓶子。

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帶來的小蔥里真的有開花的。

但是部分孩子依然堅定自己的觀點——不是所有的蔥都會開花,需要在緊急情況下才開花(哈哈!)。

接著孩子們查閱了班裡提供的書籍資料,發現大蔥是2年生植物,春播大蔥當年秋季形成大蔥,明年抽薹開花形成種子,生長發育周期15~16個月。

可是,怎麼才能知道我們的小蔥每天都在生長變化呢?

寶寶:「挖開看看它的根長不長。」

艾米:「如果在地下,有些蔥的根都纏到一起了,如果再挖開拔的話,那也許會把根拔斷呀!小蔥不就死了嗎?」

艾米的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要不要因為看一看蔥的長度而用有可能傷害蔥的方法?孩子們都不同意這樣的方法,因為他們很愛惜蔥這個小生命。

小乖:「我們每天來了都先去觀察一下我們的小蔥有沒有變化。」

但是如果忘記它昨天是什麼樣子了該怎麼辦呢?

寶寶:「我知道了,我有個好辦法,我們外面的植物,我們每天都用記錄本記錄它們的成長,所以發現植物每一天都在變化,我們也把觀察的小蔥畫下來。」

於是,每天早上孩子們都會在自選工作的時間,拿起自己的小本子去觀察我們的蔥有什麼變化,是否長高了。

因為孩子們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分兩組進行研究,一組觀察水養的,一組觀察種植在土裡的。

小年齡的孩子也會在早上的自選工作中,做有關小蔥的主題工作,比如塑形、手指畫、濕水彩等。

2

小蔥的頭為什麼彎了?

戶外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去觀察我們的小蔥。一天寶寶叫我:「小俊,我知道小蔥開花的頭為什麼會彎了,因為它到了播種的時間,你看小種子都掉在地上和土裡了。」小乖也發現了。

沒過多久,泡沫箱里真的又長出了小小的幼苗。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孩子們知道了小蔥是因為生病了、缺水了、水太多根不能呼吸、陽光太熱、小蔥是空心的葉子很脆弱等原因,所以會彎、會變黃。

孩子們也親身體驗了小蔥被曬、被泡在水裡的感受,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將頭放在水盆里憋氣,當不能呼吸了就很難受,就缺氧了。太陽曬得人出汗,水分都被太陽吸走了。

孩子們還在繪畫本上讓老師和爸爸媽媽標註。

爸爸說:大蔥干不死,淹的死,大蔥怕水多。

爺爺說:大蔥老了。

因為蟲子太多了,水太少了

太陽太大了,所以葉子變黃了

彎的葉子太扁了,所以容易彎曲。

但是小蔥更為顯著的地方就是有的葉子變黃了,有的葉子彎了,還有的葉子蔫吧了。關於這個問題孩子們在前幾節課已經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他們與爸爸媽媽查閱了資料,做了記錄。

晚上的天使用星星魔法棒照著小蔥

因為夜晚太黑

水分不足,被風吹倒,被太陽曬彎

根部長蟲子,生病了

3

蔥到底長高了沒?

可是孩子們很難精準地看出小蔥有沒有長高,只是在和我溝通時提到:我覺得這個葉子比昨天長高了一些。

在我幫助孩子們在記錄本上寫他們的發現時,大部分的孩子開始提到:小蔥長高了。我就在想,該如何讓孩子們想到辦法,確切地知道小蔥長高了呢?

於是我提了一個問題:「這幾天我發現大家記錄小蔥時都說小蔥長高了,可是長了多高呢?我從大家的畫里看不出來昨天和今天的變化,該怎麼辦呢?我特別很想知道小蔥長了多少,不知道你們想不想知道。」

帶尺子來量一量

小滿:「那我們就量一量唄!」

皮皮:「我們家有尺子,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孩子們都同意要帶尺子來測量小蔥的高度。我暗自高興著——孩子們想到了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天大家帶來的尺子各不相同,那就藉此機會和孩子們一起認識尺子吧。我們把尺子都放在桌子上,大家觀察並分享。

寶寶:「我的尺子是卷的,它叫捲尺。」

艾米:「有的是鐵質的,有的是布做的,有的是捲尺,有的是直尺。」

小滿:「有的是塑料的。」

孩子們觀察得很仔細,都從外表上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接著我便問:「那這些尺子的共同點是什麼?」我想引導孩子們發現測量刻度,並認識一下尺子上的數字代表什麼。

可是出現了新的問題。

艾米:「有的一樣,有的卷著。」這個回答讓其他孩子也跟著回答有的……有的……我對孩子們說,這還是尺子的不同點。

尺子上的數字代表什麼?

這時我發現孩子們不明白「共同點」這個詞,於是我想再問問看有沒有人知道。我:「有人知道我說的共同點是什麼意思嗎?」

孩子們開始思考,這時小滿說:「就是說一樣的,就像我們人類一樣,都是有眼睛的。」經過小滿這麼一說,孩子們都清楚了,但接下來又有一連串的問題出現。我覺得很有勁,我欣賞這節課中孩子們發現問題的狀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發現了尺子的共同點:都有數字,都有小格子,都有條紋。

艾米:「我知道,0——1就是一米。」

哦,艾米覺得0——1就是一米。那其他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數字代表什麼?

成成:「我也覺得是1是1米,2是2米。」

用身體來認識尺子

所有的孩子都這麼認為,看來娃們確實都還不了解尺子上的數字。於是我想用孩子們最熟悉的身體來引領孩子們發現問題。

我:「你們誰測量過自己的身高,誰有1米?」

小滿:「我,我是一米一。」

太好了,我趕緊邀請小滿站在大家的面前,並且站在一個凳子上方便大家看得更清楚。

我:「小滿有一米一,這麼高啊!誰來幫助他測量一下,看看是不是一米一。」孩子們都積極舉手參與,當他們將尺子從最底下往上拉時,就發現剛才大家的判斷出問題了。原來一米這麼長,到110時才是一米一,100才是一米。

而孩子們說的1米是多少呢?尚尚問:「小俊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成人會給孩子灌輸認為他們需要的知識,而實際上我們需要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自發對事物產生興趣,孩子才會真正地吸收這些知識。

於是我就拿著尺子對他們感興趣的點進行了實物講解:「剛剛大家看到的這個1是1厘米,你們可以數一數0到1之間有幾個小黑條。孩子們發現了一厘米里有10個小黑條,每個距離都是一樣的。10個小黑條就是1厘米。」

講解之後孩子們越發對尺子感興趣了,拿著尺子測量自己的身高、測量架子、測量門。於是這節課孩子們就開始練習測量,認識測量並讀出數量。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發現有的尺子背面也有數字,而且數字更大,便問老師這面的數字1代表什麼。

我們就開始了討論和觀察,孩子們發現1後面的一個長線對應的反面是多少,大家就開始了一個一個地數。

我們發現這節課不僅孩子們自己認識了尺子,老師們也重新學習了尺子,學習是互相的,帶領孩子們的過程,總會讓我們成人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並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我們課程中很重要的部分。

量的時候把蔥折斷了,怎麼辦?

就這樣,大家熱火朝天地測量著小蔥並記錄數據,都太投入而忘記了在測量時照顧小蔥,等測量完,孩子們發現有的葉子被折斷了。這樣下去可不好,於是我們的下一節課就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問題:小蔥太少了,測量的人多,等待的時間太久了;每個人都拉來拉去,沒有照顧好小蔥,小蔥葉子斷了。

經過商量,孩子們找到了解決辦法:分為兩組,一組測水裡的,一組測種植的。每一個人測量一小部分,測完后告訴大家自己測的是多長,讓大家寫上,然後把尺子給下一個人測量,就這樣一個人一個人測,每個人都能測一下,小蔥也不會被拉壞了。

這是孩子們自己想到的解決辦法,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孩子們又決定放在早上的自選工作中去測量,這樣每個人都能測完整個蔥。

一天早上,成成發現出出一直沒有量到小蔥,便主動把自己測量的數據告訴出出:「我剛才測的是這個葉子是8厘米,你先把這個葉子畫上吧!」

尺子拿反了

謙謙:「小俊,快看,我都測完了。」

當我看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但謙謙自己沒有發現。我指著一個比較長的蔥葉問:「你是怎麼測到它的長度的,怎麼比這個短的葉子測出的數字還要少呢?」

謙謙:「就是用尺子啊!」一邊說,一邊又進行測量。

旁邊的皮皮看到了:「你的尺子拿反了,得從零開始,從下往上測。」

這時謙謙看了又看,愣了一會兒,發現自己確實顛倒了測量方向,於是倒回來再測。

4

從繪畫看孩子們的收穫

這是我們生成課其中的一部分。我的感悟很深,每上一節課,孩子們都有不同的狀態呈現,無論是團隊合作還是個體的發展,我看到了孩子們在課程中的思考和展現。

每次的課程,看上去好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積极參与表達,但是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看到每個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上課,而且每個個體心智模式不同,所呈現的作品就不同。

給大家分享其中一個小朋友的變化。他從塗鴉式、不想畫、畫畫時坐不住,

到現在能夠有了簡單的輪廓、塗色朝向一個方向、主題更明確,

而且早上主動拿起自己的本子要求去畫小蔥,喜歡上了畫畫。

課程從開始到現在,每個孩子都有收穫。比如在繪畫中,部分孩子是以單線條的繪畫進行,部分孩子能夠描繪出蔥空心的形狀,還有部分孩子能夠將裝蔥的容器畫得很形象。當孩子們互相觀賞大家的作品時,他們看到了與自己不一樣的繪畫。

如:小蔥不是一條線、小蔥是空心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瓶子上的條紋是螺旋的、種在土裡的是看不見根的、有的小朋友顏色塗得很均勻,有的繪畫本上主題很明確,有的畫完主題會進行很多的裝飾,等等。這都是孩子們自己發現的。

5

還編了洋蔥的謎語!

本文章只是著重分享了一兩節課程,其實整個夏季生成課中孩子不但研究了一種蔥,還研究了不一樣的蔥。

孩子們在翻閱班級資料時看了這張圖片,大家開始好奇這是什麼?為什麼會在小蔥的資料里。

謙謙:「這是白蘿蔔吧!」

一一:「我吃過它,但我不知道它叫什麼。」

成成:「我也不知道,沒見過。」

小乖:「我知道,是叫圓蔥,但是我見過的是紫色的。」

尚尚:「那我就回家問我的媽媽吧!我媽經常做飯應該知道。」

我:「可是你不知道它叫什麼,你怎麼問媽媽呢?」

尚尚:「那我就說這個東西讓她來猜唄!」

於是大家都開始描述洋蔥,編謎語,也是分組進行。最後兩個組的小朋友們分別推薦了一個小朋友來說,大家隨後補充,而我就記錄孩子們的話。

有的小朋友想要自己寫上帶回家讓爸爸媽媽猜,他們用了兩天的自選工作時間寫完了他們創編的謎語。

白白的肚子紅紅的頭髮

皮上有綠色和白色的條紋

讓你們來猜

過程中也有孩子通過畫出來讓爸爸媽媽猜,但還沒等我們的本子帶回家,第二天就已經有小朋友一大早過來告訴大家,這個圓圓的蔥叫洋蔥。

6

孩子在家和幼稚園同步研究

還有一個小女孩,在大家每次都分享蔥時,她很少參與談話,她是剛加入「紅蘋果」隊伍不久,年齡上相對比較小。於是我建議媽媽可以在家提供洋蔥,讓她多了解,這樣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有更多的互動。

媽媽很支持,一起幫助孩子進行我們的課程,買回來洋蔥和孩子一起認識。女孩對媽媽說:「這個是紫色的,幼稚園是白色的。頭髮是棕色的、幼稚園是紫色的。」

當媽媽和我分享的時候,我發現孩子雖然在班裡暫時很少和小朋友們一起討論有關小蔥的信息,但是她也在觀察,而且在跟隨著比她大的哥哥姐姐們學習。

最後,這個小女孩還和爸爸一起種上了洋蔥,想要知道洋蔥會不會和班裡的小蔥一樣長得長長的。

夏季生成課是李躍兒芭學園四季課程中的一部分。夏季生成課來源於孩子們在前一季節的課程、活動及多項元素的探索,老師發現孩子們感興趣的點,帶領孩子們進行深入的、系統的探索,從而培養孩子們系統化的認知過程。

每年夏天,老師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開展有趣的研究。

戳鏈接,了解更多

母親節那天,芭學園的孩子和老師都「懷孕」了

讓老師笑,也讓老師哭,幼稚園的小孩子是怎麼做到的?

李躍兒芭學園0-12歲一站式教育服務| 2017-2018學年招生信息

暑期課程玩著學,孩子、家長、老師各取所需~

做 最 懂 孩 子 的 教 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