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di 輸了。
如果你玩過 Dota 2,那你多少會對這個名字有點印象。這位出生於 1989 年的烏克蘭男孩,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電競選手之一,曾隨隊在第一屆 Dota 2 國際邀請賽上(The International DOTA2 Championships,簡稱 Ti)獲得冠軍,又在後面兩屆 Ti 斬獲亞軍。
8 月 11 日,萬眾矚目的 Ti7 當日正式比賽落下帷幕,之後上演的是一場表演賽。第一位登場的選手是 Dendi,而他的對手是一個 U 盤,裡面裝著由 OpenAI 開發的 Dota AI。
OpenAI 是由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成立的一家非營利公司,旨在開發更安全的 AI 技術,預防人工智慧帶來的危害。目前,OpenAI 的全職員工已經超過 50 人。在賽前的宣傳片里,OpenAI 開發的 Dota AI 已經打敗了現役的 Arteezy、SumaiL 等世界冠軍。
人機大戰一觸即發
規則不是常見的 5V5,而是 Solo 單挑。不能使用瓶子、凝魂之淚、靈魂之戒、神壇等道具,雙方都使用影魔(Shadow Fiend)。通過制定這些規則,大大減少了戰場的變數、計算量,更彰顯出選手的操作硬實力。
Dendi 曾經是最強的中單選手之一,但誰也沒想到,短短 10 分鐘,他就敗下陣來。
一開局,OpenAI 就展現出堪稱完美的卡兵技巧。卡兵,是 Dota 中的一種技術手段,可以讓遊戲刷出的第一波兵更接近已方的防禦塔,從而在對線期時可以獲得更大的優勢。
等到雙方開始交鋒時,Dendi 與 OpenAI 的差距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無論是補兵還是對點攻擊,AI 對距離和時機都把握都更加準確,毫無遲疑。根據 OpenAI 官方給出的數據,AI 每分鐘的操作次數(APM)僅僅是人類的平均水準,換言之,AI 的每次出手收益都比 Dendi 更高,無效操作更少。
最讓人訝異的是,AI 在比賽過程中居然做出了漏補刀的假動作,故意誘騙 Dendi 上前補刀,然後擊殺他!以致於 Dendi 在比賽中無奈地抱怨:
求不虐……
第二局依舊是同樣的結果,AI 完虐人類。
比賽結束后,OpenAI 的老闆馬斯克還不忘在 Twitter 上嘚瑟一下:
OpenAI 第一次在電競上完勝世界頂級選手,這可比象棋圍棋複雜多了。
儘管這場賽事存在諸多限制,1v1 的複雜性與 5v5 也不在一個量級,但 OpenAI 的勝利至少說明,在電競領域,人工智慧的進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
與其他人工智慧演算法稍有不同的是,OpenAI 並沒有通過模仿學習和樹搜索策略來進行訓練,而是完全通過『自我對決』(Self-Play)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AI 從最早隨機渾噩的狀態逐漸進化到世界冠軍級的單挑水準,僅僅花費了兩周的時間。
眾所周知,一場完整的 Dota 比賽戰況是複雜而又難以預料的。由兩支隊伍進行對決,共有 10 名選手,英雄數量多達上百名,裝備更是數不勝數,玩家可以從中做出各種選擇——而 OpenAI 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組建一支能夠與世界冠軍們匹敵的 AI 隊伍。
有了 AlphaGo 的先例,相信這個目標離我們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