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比中國高考更殘酷!新加坡小學生,12歲就被「一考定終身」

12歲畢業那年,新加坡國小生參加了一場全國考試,大學夢想、職業規劃、人生軌跡被「一考定終身」。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路里

對未知報以好奇,對不同持以尊重

全文2820字,讀完大約4分鐘

今天,聯考正式開考。

十年寒窗,成敗與否,在此一舉。

參加聯考的學生不過18歲,稚氣未脫,便被動接受社會的定位檢驗,人生的方向與軌跡因一場考試而改變,確實殘酷。

然而,新加坡的「小六會考」更加殘酷,國小生在12歲畢業那年,就被「一考定終身」!

小六會考很奇葩:

小升初全國統考

的小升初,除了民辦國中和部分公辦重點國中需要考試外,都是免試就近入學。

新加坡就奇葩了,小升初也要參加考試,而且是全國統考,這就是國小畢業離校考試PLS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又被稱為「小六會考」。

小六會考共考四門,英語、數學、第二語言(華文、馬來文、印度文任選其一)以及科學。

小六會考准考證 圖片來源:網路

好在,升學率比較高。2015年,3萬8808名學生參加考試,3萬8180名學生獲得升學機會,升學率達到98.4%。

628名未獲升學機會的學生,要麼選擇留級重考,要麼由教育部根據家庭住址安排指定的學校就讀。

小六會考很重要:

一考定終身

小六會考之所以重要,在於新加坡特殊的層層「分流」教育制度:不同的成績,決定上不同的中學,不同的中學又對應著不同的升大學方式。

新加坡小升初有兩種渠道——

一是提前錄取,即「直接招生計劃」(DSA),相當於大學的保送。與不同,提前錄取的學生,也必須參加小六會考,成績達到分數線才可入學。

二是根據會考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成績好的升入快捷課程班,成績差的升入普通課程班(學術/工藝)。

例如,2015年,小六會考升學率為98.4%,其中,66.4%升入快捷班,32%升入普通班(學術為21.4%、工藝為10.6%)

提前錄取、快捷班、普通班(學術/工藝),對應不同的升大學流程。

新加坡升大學流程 圖片來源:網路

新加坡的升大學流程,猶如一座「立交橋」。不同的入口,決定了路途關卡的多少和行駛速度的快慢。

提前錄取的學生,只需參加1次考試,最快4年就可以考上大學,可謂搭上了「直通車」;普通班的學生,要參加3次考試,最快也需要6年時間,堪稱「過五關斬六將」。

看上去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考上大學,事實卻是,快捷班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圓夢,普通班考上大學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一切,在12歲那年的小六會考,就被決定了。

小六會考很可怕:

崩潰學生與家長

小六會考,直接決定了國小生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決定能否上大學,甚至決定了一生。

因此,小六會考才有「一考定終身」之說。新加坡家長以福建話「Kia Su」自嘲,意為「怕輸」。

拿到小六會考成績的學生 圖片來源:網路

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新加坡國小生就要為小六會考做準備。新加坡國小,只上半天文化課,補習就成了家常便飯。

新加坡大街小巷的廣告張貼區,貼滿了輔導班的宣傳廣告。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70%的孩子報名課外課程,提高英語和數學水平。

新加坡街頭的輔導班宣傳廣告 圖片來源:網路

新加坡的書店裡,超過一半的面積專門用來擺放各種練習題和輔導書。

書店裡的輔導教材 圖片來源:網路

孩子壓力大,家長也幾近崩潰。每逢期中、期末考試,很多上班的媽媽都會專門請假,陪孩子讀書。臨近小六會考,更是請假一年,專心陪考。

新加坡家長請假陪考 圖片來源:台灣「親子天下」網站

2013年,新加坡英文電台知名DJ倪添發在兒子參加完小六會考後,帶領兒子在內的20個小六畢業生舉辦了一場「燒書會」,發泄對小六會考的不滿,代表了眾多新加坡家長和學生的心聲。

「燒書會」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網

小六會考很複雜:

中西文化的產物

各國教育制度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義務教育階段大多簡單易行,像新加坡如此複雜的升學制度,實屬罕見。

國際義務教育年限頻次圖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這是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國家,教育模式也同時兼具西方和東方教育的特點。

如普通班的學術與工藝課程之分,與德國的大學、普高劃分非常相似;GCE水準考試,源自原宗主國英國,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共同主辦;按分數高低擇優錄取,又具有濃厚的東方教育色彩。

小六會考的核心,在於「分流」制度。其背後,是精英教育模式。

1970年代,新加坡教育模式弊端漸顯,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委任副總理吳慶瑞尋求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

1979年2月,吳慶瑞發表了《吳慶瑞報告書》,提出雙語教學和分流教育兩大方針。

基於這種思想,李光耀開始推行精英教育,核心理念是,讓優質教育資源首先滿足優質學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為達到這一目的,新加坡學生,從國小到大學不斷地被「分流」,因材施教。小六會考,就是層層「分流」最關鍵的一環。

新加坡教育的「分流」制度 圖片來源: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

經過多重分流,升入大學的學生都稱得上是精英,國家資助獎學金,送到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深造,回國後作為政治領袖人才培養。

新加坡前任總理吳作棟、現任總理李顯龍,都是這種教育制度的產物。

小六會考很有效:

基礎教育全球第一

新加坡的教育政策被譽為「建國基石」。以小六會考為核心的層層「分流」教育制度,助力新加坡基礎教育位居全球第一。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有「教育界的世界盃」之譽,被認為是對學生知識技能和區域教育水平的評估。在2015年PISA測試中,新加坡學生包攬科學、閱讀、數學三項第一。

2015年PISA測試排名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歷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均顯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質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國小排名,新加坡位居第一。

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國小排名 圖片來源:OECD報告

如同聯考一樣,小六會考也備受爭議。「分分必爭」導致學生壓力極大,家長也被捲入了一場「軍備競賽」。

新加坡國小生的憂慮 圖片來源: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

「分流」制度,說好聽點,叫「因材施教」,說難聽點,叫「區別對待」。特別是,部分學生因為「分流」而被貼上了「差生」的標籤,不利於身心健康。

2002年,新加坡兒童電影《小孩不笨》上映,講述的就是三個國小生,被分到EM3班(較差的班),應對老師的輕視、同學的歧視以及學業壓力的故事。

電影《小孩不笨》劇照

為了減輕家長孩子的負擔,近年來,新加坡教育部一直在尋求解決方案,改革小六會考模式。

一是不再公布全國狀元名單,二是計劃從2021年,以「積分等級制」取代「總積分制」,減少學生對分數的壓力和競爭。

小六會考「積分等級制」 圖片來源:網路

以「積分等級制」取代「總積分制」,改革的是考試的評價體系,而非考試本身。小六會考,對於12歲的國小生來說,依然殘酷。

新加坡國小生的無奈 圖片來源: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

與之相比,聯考,確實是小巫見大巫了。

除了、新加坡,儒家文化圈裡的韓國、日本,也以學生課業壓力大著稱。其中,既有文化的因素,也與同為後發展國家的激烈競爭環境有關。

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家,聯考,不是最好的選擇,至少是不差的選擇。

另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定終身」的還可能是「出身」。

聯考,也許是你唯一一次能和富二代、官二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的機會。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