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與養老金融發展

原標題: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與養老金融發展

6月24日在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的「東方紅·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沙龍」第二次討論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社會保障學系副主任、副教授孫守紀對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與養老金融發展做了詳盡講解。文章從多層次養老保險的淵源和現狀講起,之後重點分析了第三支柱的發展趨勢,最後提出了政策建議。
孫守紀: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向大家彙報的題目是「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與養老金融發展」。
一、多層次養老保險的淵源和現狀
對於多層次,在國外的文獻,我們稱之為多支柱,最早在世界銀行1994年出版了一本非常著名的報告,《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首次提出了「三支柱」養老金制度改革模式。
2005年,世界銀行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書《21世紀的老年收入保障——養老金制度改革國際比較》,在「三支柱」基礎上提出了「五支柱」模型。我們看到「三支柱」和「五支柱」有那些區別呢?增加了兩個支柱,一個是零支柱,一個是第四支柱,零支柱是零繳費的支柱,養老保險,保險最基本的特徵是繳費型的,只有繳費才可以獲得相應的權益。零支柱就是零繳費,不需要繳費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權益。零支柱主要有兩種形式,一個是社會救助,只要符合一定的資產標準、收入標準才可以獲取。第二種方式是普惠型的,只要年滿65歲或者是60歲,符合居住年限都可以領取,無論收入高低,地位、職業如何都可以領取。世界銀行提出零支柱就是解決終身貧困風險,很多人一生的收入都低於他的消費,這時候怎麼辦呢?通過基本養老保險,他沒有繳費能力,無法獲得保障,必須通過非繳費型的解決終身貧困風險,減貧,這是他主要的目的。但是他也優缺點,就是充足性可能不夠,低保,社會救助,等額的養老金,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難以維持正常的,體面的生活,充足性比較差。另外,會給被救助人員帶來一些羞辱感,這是它的缺點。
除了零支柱,世界銀行又提出了第四支柱,非正規的保障,家庭保障,鄰里互助,我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非正規保障可以彌補正規保障的缺陷。世界銀行之所以提出「五支柱」,最重要的核心在於分散風險,因為每個支柱都能應對一些風險,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它會帶來一些其他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多個支柱相互配合,相互搭配,才能更好地、綜合性地解決老年人面臨的風險。
的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包括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商業性的養老保險。按照五支柱劃分,零支柱是社會救助、城鄉居民養老金的政府補貼部分,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帳戶,第二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職業年金,主要是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企業年金,個人儲蓄,商業養老保險,第四支柱是非正規的家庭保障等等,這是的五個支柱。
可以看一下這三個支柱的基本情況。第一支柱,可以從制度模式、制度參數、制度改革三個角度來看一下。制度模式,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對於的社會統籌部分,三個主要參數是我們比較關注的,第一個是繳費,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是單位繳20%,個人繳費8%,合計是28%。另外就是撫養比,的制度撫養比大約在32.5%左右,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是我們看到人口撫養比,2015年是14.4%,到2040年達到40.1%,增長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第三個參數是替代率,養老金相當於工資的比例,目前大約是40%上下,這是十連漲的基礎上才實現的。我們都知道,對於現收現付的養老金計劃,基本關係是替代率乘以撫養比等於繳費率。目前的老年撫養比不斷上升,我們看到要保持這個公式的平衡,要麼兩個選擇,一個是人口撫養比提高了,我們要提高繳費率,保持平衡。二是如果老年撫養比提高了,我們只有降低替代率。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繳費率是20%+8%,這個繳費率已經非常高了,在世界上非常高的國家之一了,提高繳費率的空間非常有限了。第二個參數,替代率是40%左右,世界銀行推薦的標準,最低是40%,如果過低難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降低老年人的替代率,這個空間也是非常有限的。面對這個制度約束,人口撫養比的不斷上升,如何保持制度的可持續是一個難題,參數式改革的空間非常有限了,為此我們可能要做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
比如說制度模式的改革,對於制度模式的改革有很多爭議,剛才胡老師講了,爭議特別多,核心的爭議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個人帳戶是否需要做實,是否需要真金白銀存上錢。二是帳戶的規模,是大帳戶還是小規模,目前統籌帳戶是20%,個人帳戶是8%,如果是大帳戶的話,我們建議所有的20%+8%都計入個人帳戶。而小帳戶,我們保持目前8%的水平不變,或者是8%的比例再降低一些。對於第一個爭論,大家共識稍微更多一些,因為三支柱,企業年金、職業金、養老保險,都是已經做實的,積累制的,對於第一支柱的個人帳戶可能就不需要做實了。但是對於第二個爭論,採取大帳戶還是小帳戶,目前學術界爭論非常激烈,這也是改革面臨的十字路口,怎麼選擇,如何選擇,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大帳戶還是小帳戶,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對於具體的爭論細節,我們就不細看了,這是第一支柱的現狀。
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總體來說,企業年金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制度模式基本上穩定了,政策支持不斷優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覆蓋面小、參與率低、發展趨緩。可以看一下幾個數據,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企業數據及佔比,2014年,全國的企業法人數一千多萬,但是建立企業年金的只有7.33萬個,佔比是0.69%,不到1%,所有的企業當中,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比例是非常低的,不到1%。再看一下參保的人數,這是2015年的數據,在職員工參保數據是2.6億,參加企業年金的人數大概是2000多萬,佔比大概是8-9%之間,十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有這種企業年金。第二支柱的支柱作用還不是特別突出,覆蓋面太小了,參保人群太少了。
第三支柱主要是以商業養老保險為主,個人儲蓄為主,還是處於自髮狀態,沒有正式的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計劃。在國外普遍是第三支柱的養老金計劃,美國最著名的就是個人退休帳戶IRAs,加拿大有註冊養老儲蓄計劃,註冊養老收入基金,免稅儲蓄帳戶,即使在德國,比美國要差一些的國家,也有里斯特養老金計劃,呂路普養老金計劃,發達國家普遍建立起了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計劃。
二、第三支柱的發展趨勢
對於第三支柱可以看一下數據,美國個人退休帳戶的資產規模,目前接近有8萬億,在整個退休金資產的比例是30%左右,個人帳戶第三支柱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規模是非常大的。對於第三支柱有幾個趨勢:
其一是發達國家普遍建立起了專門、獨立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計劃,我們前面舉的例子是美國、加拿大的,其實我們知道英國、加拿大這些英美法系國家金融市場比較發達,第一支柱待遇水平比較低,因此第三支柱普遍比較發達。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法國,這些歐洲大陸國家,他們金融市場相對落後一些,第一支柱待遇水平相對比較高,因此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普遍不發達,即使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建立起了專門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計劃,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其二是普遍重視對非正規部門人員的覆蓋,無論是第一支柱還是第二支柱,是保險型的,只有繳費才可以領取,社會上有很多靈活就業的人員,沒有僱主,沒有僱主繳費,很難建立起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也很難參加第一支柱,很多時候,第三支柱就成了他唯一的養老保險保障計劃,對於一些非正規部門人員非常重要。
其三是稅收激勵比較靈活多樣,普遍重視稅收激勵政策。
其四是制度設計靈活多樣。我們可以看看它的靈活性,它的靈活性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參保群體的靈活性,第三支柱的養老人群既是高收入人群的補充,也是低收入人群的唯一。對於高收入人群,基本養老保險加上第二支柱,對於高收入人群還難以滿足他們退休后體面生活的需求,可以參加第三支柱,這是一個有益的補充。而對於一些低收入人群,他們沒有機會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沒有機會參加企業年金,這個時候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成為他唯一的一項退休保障計劃,因此對於低收入人群,靈活就業人群非常重要。
二是繳費方式的靈活多樣,可以按月供款,延期領取,也可以躉交款額、即期領取。
三是僱主責任的靈活性,對於第三支柱的個人帳戶,分兩個類型,一個是個人型的,只有個人繳費,沒有僱主繳費。此外還有一種類型,企業型的個人帳戶,企業也提供繳費,像美國最典型的簡易員工養老計劃,工薪減稅簡易僱員養老計劃,員工儲蓄激勵匹配計劃。一個期待領取僱主給你提供養老金的員工是一個好員工,是一個敬業的員工,是一個高效率的員工,很多企業願意為員工的養老金計劃提供繳費,但是我們知道,企業年金的成本比較高,鏈條比較長,僱主的責任比較大,因此很多種小企業難以建立企業年金。對於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我們可以說對於僱主的責任非常小,非常輕,只要他履行繳費的責任就可以了,沒有其他責任,很多企業願意為僱員的養老保險計劃提供繳費,只需要提供繳費,這是對僱員很好的獎勵。企業收益好的時候可以多繳一些,收益不好的時候可以少繳一些,非常靈活,非常適合中小企業。
四是稅收政策的靈活性。我們看到在一些國家,有自己的稅收補貼,最典型的是德國的里斯特養老金計劃,政府按照一定的標準,按照子女的數量,按照年齡給你提供匹配供款,政府給你繳錢。第二是稅收優惠,稅收減免,有EET模式,TEE模式,可以適合不同的群體。
五是產品形式的靈活性。可以有保險形式,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都可以參與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的投資和管理。比如說德國里斯特養老金計劃,有幾個類型,里斯特養老保險、銀行儲蓄計劃、基金儲蓄計劃和住房裡斯特計劃,產品形式靈活多樣,適合不同人群,可以自由選擇。
六是投資方式的靈活多樣,可以委託專業金融機構負責投資,也可以自己選擇金融機構投資的默認投資,也可以選擇自主投資,投資產品也靈活多樣,包括股權、債券、藝術品等等都可以作為選項。
前面我們講的是養老保險的繳費和投資階段,此外第三個階段,就是領取階段,我們知道養老金領取的產品形式多樣,包括年金產品、分期領取和一次性領取。老年人在領取的過程當中會面臨一系列的風險,包括長壽風險,投資風險,通脹風險,低利率風險等等,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選擇很多,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風險,會有不同的特徵。這時候,老年人就需要做一個綜合的,全面的評估,來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自己的需求特點,在一系列產品中做出自己的理性選擇。
三、對於養老金融發展和領取階段的政策建議
對於促進養老金融發展和領取階段的政策建議,我們給出一些想法。首先,完善稅收政策,鼓勵分期領取和購買年金產品,年金產品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應對長壽風險,對於很多人都是低估了自己的預期壽命,最通俗的一句話,人活著,錢花完了,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年金產品能夠很好地應對這種長壽風險。
二是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機制創新,建立年金產品交易平台,建立信息透明、競爭激烈、產品豐富、服務完善的年金產品集中交易機制,最大好處是降低產品的費用。
第三,為保險公司開發年金產品提供製度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設計長壽債權,更多和通脹掛鉤的債券,更好應對老年人的長壽風險和通脹風險。
第四,加強政府監管,前面胡老師說了很多,建立審慎穩健的監管政策,建立破產擔保機制,防止老年人年金產品、退休產品遭到很大的損失。
第五,加強退休人員金融知識教育,提高其風險意識,增強管理長壽風險的能力。很多調查顯示,老年人作出金融決策的時候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說缺乏金融知識,對相關金融產品不了解,低估了預期壽命和長壽風險,而且短期行為,缺乏長期的規劃,盲從心理,問題非常多,即使不是老年人,普通人也面臨這個問題,要加強金融產品的教育,養老金融方面知識的普及。
第六,大力發展養老金融諮詢業,建立知識豐富、服務周到的專業諮詢服務隊伍。根據退休人員的知識結構、資產規模和需求層次不同,建立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諮詢服務。鼓勵退休人員和諮詢服務人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建立產品營銷和諮詢服務合二為一的經營機制。制定諮詢服務人員的進入資格標準,加強培訓開發,加強認證管理,不斷提高諮詢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標準,加強諮詢服務人員的信義責任,建立專業敬業具有職業榮譽感的諮詢隊伍,這一點非常重要,制定公開透明科學合理的資費收費標準。對於第三制度的養老保險,包括養老金融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