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返鄉創業促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近年來,以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企業為主體的返鄉創業潮悄然興起,農村電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迅猛發展,正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發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動能。應因勢利導,強化政策統籌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像當年抓鄉鎮企業一樣抓返鄉創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使之成為今後「三農」工作的新載體、新抓手、新亮點。

蓬勃涌動的農村新熱潮

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等新產業發展迅猛。近些年,各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蓬勃興起,從需求側看是經濟社會發展與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收入水平提高帶動了消費結構升級,人們對自然生態、有機和個性化產品的消費需求增加所致的結果;從供給側看則是城鄉路網聯通升級、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所帶來的變化。從此,農村的綠水青山不再是「養在深閨人不識」,田園風光不再只停留在鄉愁記憶中,農村生態資源、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的價值不斷凸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正在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成為市民休息旅遊的新去處,成為傳承農耕文明的新載體。2015年,山東、雲南、福建、廣西、陝西等省區的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少則5000萬人次,多的超過3億人次,旅遊綜合消費呈「井噴式」增長,對農民就地就近實現就業增收帶動效果十分顯著。

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迅猛。過去,在城鄉分割發展階段,農產品進城高度依賴於有限的批銷渠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往往「賣難」或「賣不上價」,農民只獲得有限的生產環節收益。近年來,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普及,以農村電商為代表的流通新業態,為城鄉商品流通創新了渠道、壓縮了環節、提升了效率,讓農產品買賣方對接更加直接順暢,也讓邊際收益更高的農產品定製化生產、直供直銷成為可能。電商網路的互聯互通,讓一些傳統上地理位置不佔優勢的偏遠地區,也有機會搭上了互聯網銷售的順風車,土疙瘩飛出小山村成了稀罕貨。除了縮短流通環節,讓農民分享流通批銷環節收益,「互聯網+」帶動下的農村地區市場連接性升級,還有利於推動加工、銷售更多下移集中到產地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增收。2015年,山東、安徽、福建、江西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均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都在30%以上。

農民工等返鄉創業悄然興起。在經濟轉型升級、傳統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大批農民工、一些企業主,甚至部分大中專畢業生敏銳地意識到,家鄉農村對資金、技術和人才需求潛力很大,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農民工正在由原來的「孔雀東南飛」向「春暖燕回巢」轉變,返鄉創業就業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順應農村返鄉創業潮的趨勢,各地各部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通過「築巢引鳳」,實施「回家工程」,發展「歸雁經濟」,營造濃厚的返鄉創業氛圍,返鄉創業正在由「星星點點」向「星羅棋布」轉變。四川作為全國人口大省和勞務輸出大省,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保持在2000萬人以上。近年來,一些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能力之後漸有迴流之勢。從2013年開始,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人數逐年增加,2014年新增4.5萬人,2015年新增6.3萬人、達到28.43萬人。江西省2015年監測調查顯示,在省外就業的農民工66.5%有回省願望,實際迴流19.4%,共105.5萬人,其中4.1萬人自主創業。不少大中專畢業生也選擇返鄉創業,甘當「留守青年」,返鄉畢業生人數增加趨勢明顯。我們調研了解的江蘇省泗洪縣,返鄉創業成功的4276人中,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與大中專畢業生,分別佔到66.3%和19.7%。

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現階段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和返鄉創業方興未艾,雖然小荷才露尖尖角,總體還呈盆景樣式,但絕不是趕時髦的應景之作,更不是曇花一現的湊熱鬧之舉。其經過適當引導培育,完全有望成就星火燎原之勢,有望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生力量,成為繼鄉鎮企業崛起、城鎮化和農民工進城之後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持久的新動能。

一是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追求量的增長,主攻總量不足的矛盾。為解決總量不足矛盾,我們拼資源拼環境提高農業產量,農業資源環境的弦一直綳得很緊,邊際產能過度開發,農業生產的水資源、土壤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農產品質量安全令人擔憂。近年來,農業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國內外主要農產品價格全面「倒掛」,農業發展面臨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天花板」的挑戰日益嚴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註重滿足「質」的需求歷史性轉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調好調順調優農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必須在傳統農業供給體系中加上新理念、引入新元素,必須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必須優化農業全產業鏈從業者結構,培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帶頭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興起背後的返鄉下鄉創業者們,帶來了資金資本、現代化的眼界、管理經驗和市場連接等等,更注重在品質、品味、品牌管理控制方面下功夫,更注重新技術應用、農業多功能性挖掘、經營模式創新和產業鏈延伸,這讓農業生產很自然地嫁接上了現代生產要素,為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注入了全新動力。

二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當前,農產品價格水平上漲乏力,外出農民工凈增數量和工資水平出現增速「雙降」的趨勢,農民增收形勢異常嚴峻。貧困人口依然較多,減貧難度不斷增大,脫貧攻堅到了攻堅拔寨的衝刺期。農村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讓農閑時段的勞動力可以就地就近實現就業,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拓寬了增收渠道。據有關部門對192個縣的典型調查,返鄉創業帶動就業效果較好,1個返鄉創業者可帶動近4個人就業。雖然現在宏觀經濟下行,跨省外出務工有所減少,但是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的機會在增加,農民工資收入還是有較好的增長勢頭和後勁。依託農村綠水青山、鄉土文化等獨特資源優勢,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將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依靠。

三是完善農村社會治理。長期以來,農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現為三種形態:「兼業式」流動,即農村勞動力利用農閑時間季節性地外出打工;「候鳥式」流動,即農民外出務工以年為周期在城鄉和地區之間往來;「刨根式」轉移,即完全脫離農業生產、常年舉家外出並成事實上的城市居民。毫無疑問,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主導趨勢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今後還是會有不少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城鎮轉移,有的可能就在當地落戶定居了。但只鼓勵勞動力單向流往城市,只能使農村不斷空心化,社會資本自然不斷消逝。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業農村投資價值不斷顯化,外出勞動力迴流,也將成為一種新潮流、新趨勢。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許多年輕人回來了,也待得住了,也能致富了。山東有的淘寶村就喊出這樣的口號:在外東跑西跑,不如在家淘寶。人回來了、心聚攏了,村莊的社會治理自然也就更有基礎、更有底氣了。返鄉創業者投資興辦各類社會事業和公益事業,積极參与鄉村家園建設,成為新階段完善鄉村治理的一個有效抓手。許多返鄉創業者都是父子兵、夫妻店,這客觀上有利於緩解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改善農村家庭結構,有利於修復農村社會結構,防止農村在社會變革浪潮中被邊緣化。

四是促進城鄉融合。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20年,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演繹出與眾不同的工業化路線,所謂「農村包圍城市」的工業化道路。這種獨具特色的工業化道路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結構轉型注入了強大推動力。近年來,返鄉創業和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無疑是現代化進程的繼續,將有利於農民深度參與社會分工分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和城鄉融合發展,帶動農村特色小鎮和縣域經濟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農村返鄉創業實質上是資金、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從城市向農村的迴流,有利於解決新形勢下誰來發展現代農業、誰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問題,是新形勢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有效形式,符合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內在要求。

培育農業農村新增長點

當前,返鄉創業支持政策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一是總體情況不清。除了近兩年人社部門開始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有粗略的統計外,返鄉創業主體數量幾何,主要從事哪些行業,流轉土地和經營狀況如何,這些信息實際上沒有專門的職能部門掌握,工作底數實際上是並不清楚。二是政策碎片化較為突出。返鄉創業政策基本按創業群體歸口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管理,農民工創業在人社部門,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在團委,女性創業在婦聯,電子商務方面的創業由商務部門歸口管理。不同職能部門的創業支持政策條件各異,不僅造成政策支持難以聚焦,同時還容易出現低水平的重複支持和低效支持。另外,創業支持政策審批部門繁多,加上缺乏合適的信息對接和溝通渠道,往往使得許多支持政策最後「看得見、摸不著」,飄在半空。三是支持力度不夠。基層同志反映,雖然各地都設立了創業貸款或創業擔保基金,但現實中創業擔保貸款條件比較嚴格,針對創業人員的貸款額度較為有限,基本上是杯水車薪。雖然為支持設施農業發展允許有5%的附屬設施用地和輔助設施用地,但苦於設施農業落在基本農田內,這個用地比例政策很多時候實際上落不了地。

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整合好現有政策,像當年抓鄉鎮企業發展一樣抓「歸雁經濟」,像當年吸引外商僑商一樣培育「返鄉創客」,像抓城市招商引資一樣抓農村「招商引智」,營造濃厚的返鄉創業氛圍,破解返鄉創業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突出瓶頸,尤其要在用地、金融和培訓等方面,出台一些含金量高的實招硬招,引導其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增長點。剛剛發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這方面也作了專門部署,提出了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政策舉措。比如,在用地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完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嚴禁違規違法開發房地產或建私人莊園會所。再比如,在鼓勵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方面,文件提出:要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准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優惠政策。鼓勵各地建立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台,開設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金融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返鄉創業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解決創業者融資擔保難題。積極推進確權頒證、抵押物價值評估、流轉交易平台建設等配套工作。積極引導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發放返鄉創業專項貸款。對招用人員達到一定規模或比例的返鄉創業重點企業給予貸款貼息。積極開發特色農業保險險種,提高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提高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水平。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轉變,降低返鄉創業風險。

在培訓方面,要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體制改革,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業培訓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加大返鄉創業的培訓支持力度。緊密結合返鄉創業特點、需求和地域經濟特色制定創業培訓規劃,擴大培訓覆蓋範圍。積極扶持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比照引進農業技術人才的政策,鼓勵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紮根農村,面向基地、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開展業務技術指導、營銷策劃等服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