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真以為這些字是今人所創的「丑書」嗎?

我們先來看幾幅

欣賞解析:以上兩幅作品似篆又似隸,介於篆隸之間,字形方整,呈扁形,質樸渾厚,方正奇險、天趣橫生,非專業書友一般很少接觸和了解。

來源出處:漢代·繆篆《祀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是名垂書史的極有價值的碑刻之一。漢元初四年(117)刻,篆書,10行,行17—20字。現存於河北省元氏縣封龍山上。《祀三公山碑》的字體在篆隸之間,又稱「繆篆」,與印璽文字有相同之處。漢印中多見之。筆畫由秦篆的圓轉,變為漢隸之方折,書風古勁而茂密。

後世影響:鄧石如、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均受此影響。清楊守敬評:「非篆非隸,蓋兼二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鄧完白篆書多從此出。」,據傳當年齊白石得「祀三公山碑」帖,如獲至寶,認真領悟、習摹,愛不釋手。

拓本欣賞:

欣賞解析:以上作品字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生動自然,野逸天成,有天真、稚拙的美感。

來源出處:秦代·《秦詔量銘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后,為統一度量衡,向全國頒發了一篇詔書。這篇詔書或在權、量(權即秤錘,量即量器,如升、斗等)上直接鑿刻,或在新造權、量時,直接將銘文鑄於權量之上,更多的則製成刻有文的一片片薄薄的「詔版」,頒發各地,嵌於合格的權量之上。前者稱為《秦詔權量銘文》,後者稱之為《秦詔版》。相傳秦詔最初為李斯所書,不過設想一下全國那數不清的權量,上面的銘文當然不可能出於一人之手。

後世影響:秦詔銘文代表了小篆書法中自由奔放的一路,由於多數秦詔銘文為鑿刻而成,刀鍥文字易方不易圓,所以短促的節奏感,瘦硬峭峻的筆道,替代了傳統金文圓轉流動的筆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這種風格既承接了戰國《秦封宗邑瓦書》一脈的發展,也對以後的漢金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原碑(拓本)欣賞:

欣賞解析:以上作品運筆靈動活潑,隨意揮灑,輕鬆自然,筆姿橫生奇態。

來源出處:漢代·簡牘,兩漢時代遺留下來的簡牘。漢簡的文字,篆、隸、真、行、草(章草)各體具有,從這些竹木簡所看到的書法藝術,是研究秦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

後世影響:從西漢簡上可看到漢字字體從古隸逐漸演變以及草書形成的過程,從東漢中後期簡上又可以看到隸書開始向楷書演變的情況,所以漢簡也是研究漢字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原簡(拓本)欣賞:

4

欣賞解析:以上作品字體厚重高古,蕭疏淡遠,點畫靈動,字形開張,大小俱不雷同,參差錯落而有奇趣。

來源出處:南朝·梁(傳)《瘞鶴銘》,著名摩崖刻石,原刻在江蘇鎮江焦山西麓斷崖石上,瘞,埋葬。一個書法家,家養的鶴死了,埋了並寫了銘文。

後世影響:北宋書法大家黃庭堅於此刻石得力獨多,形成山谷書「中宮內斂,橫豎畫向四周開張」的「輻射式」的獨特風貌。山谷並有「大字無過瘞鶴銘」之句,歷代評價極高。明王世貞評:「此銘古拙奇峭,雄偉飛逸,固書家之雄。」,黃伯思云:「蕭遠淡雅,若其為人。」,宋曹士冕云:「焦山《瘞鶴銘》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瘞鶴銘》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為隋唐以來楷書的風範。

原碑(拓本)欣賞:

5

欣賞解析:以上隸書作品書風古樸、自然,筆墨飽滿流暢,用筆規範,波筆、挑筆形成了特色,字體富於變化,錯落有致而又氣脈貫通。

來源出處:漢代·《馬王堆帛書》,是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放在一塗漆木匣中。有寫在整幅帛上的和寫在半幅帛上的兩種。

後世影響:帛書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及科學等各方面,有重要學術價值,又可作為校勘傳世古籍的依據。它不僅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漢代書法及書法演變、發展提供了珍貴的依據。學習和借鑒它,或許能給我們今天的書法實踐找到更多、更廣闊的路子來。

墨跡(拓本)欣賞:

6

欣賞解析:以上作品似隸似楷,有秦詔版遺意。用筆方整,結構恢弘,雄強純厚,氣靜神凝,遒古樸茂,用筆簡散,無波磔頓挫。

來源出處:東晉·《好大王碑》,為東晉時期高句麗第19代王談德(374—413)的記功碑。全稱《高句麗廣開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稱《廣開大王陵碑》,碑文為漢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為方嚴厚重的隸書 , 也保留部分篆書和楷書,形成一種方方正正的書法風格。

後世影響:《好大王碑》自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發現以來,一直備受學術界矚目,、朝鮮、韓國、日本等國都對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書法界也對其藝術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它是研究漢魏之際高句麗政權形成和發展的僅存資料,是碑刻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是書法由隸入楷的重要例證之一。

原碑(拓本)欣賞:

欣賞解析:取法高占,險峻雄壯,字體結構謹嚴,渾樸蒼勁,含蓄沉著,書風方整樸厚,筆法方圓結合,極為古樸典雅。

來源出處:漢代《鮮於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於君碑》,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1973年5月於天津武清縣高村出土。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寬83厘米。隸書。碑陽16行,行35字,有界格;碑陰15行,行25字,有界格。共827字。其書法筆致方整樸厚,點畫富於變化。

後世影響:《鮮於璜碑》書法風格,從形質上看,開《張遷碑》拙雅之先河,特別是碑陰部分,對魏晉南北朝書風頗有影響,東晉《爨寶子碑》及一些墓誌和南宋《爨龍顏碑》皆有此意,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對古代碑刻與書法發展史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原碑(拓本)欣賞:

書法孔見 ◎ 原創出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