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歐洲瓷器是怎樣逆襲中國瓷器的

「China」,首字母大寫時,這個英語單詞的含義是「」;首字母小寫時,它的含義是「瓷器」。這種「一詞多義」(polysemy)並非如「土耳其」(Turkey)與火雞(turkey)那般源於一個無傷大雅的誤會,作為瓷器的故鄉,古老而神秘的與這種高貴而珍奇的手工藝品有著天然的聯繫,瓷器最早的歐洲名稱便是「貨」(chinaware),而以瓷器的造型與紋飾為基礎結合歐洲元素髮展出來時尚潮流則被稱為「風」(chinoiserie)。據《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億版《英漢辭海》)的解釋,「China」源於波斯語「chini」,后產生了母音音變而變成瓷器的專有名詞——由此也可以看出與瓷器在中世紀歐洲人眼中天然的血肉聯繫:如瓷器是人間仙品,那遙遠的便是人間仙境,縱使是國王領主,也不得不感慨一聲「歐人能得幾回聞」了。

瓷器是最古老的工藝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就已經出現了早期瓷器,那時的尊、罍、簋、壺之類大多粗糙,被後人稱為「原始瓷」。至宋代時,名瓷名窯遍及大江南北,制瓷業已經非常興旺發達,直到15世紀瓷器在歐洲宮廷引起轟動時,的制瓷業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而歐洲距其製造出屬於自己的瓷器,還有一個多世紀的路要走。

【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珍視瓷器,將它當做裝飾而非用具。】

瓷器自古以來便與絲綢、茶葉一道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象徵與驕傲,而它們也的確配得上如此讚譽。然而,放眼當今世界瓷器市場,卻發現很難找到瓷器的蹤跡,反而是學藝於的歐洲本土瓷器成為了頂級產品的主流,其中還有不少是和LV、CHANEL齊名的奢侈品牌。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英語中意為瓷器的有兩個單詞,另一個是「porcelain」,用來特指高級的陶瓷製品;而「china」則淪為廉價日常用品的代名詞,再也難覓附著於其上那神秘而高貴的東方神韻了。

以宏觀的視角看歷史,這樣的物是人非難免讓看客悲傷。然而,不禁讓人想問的是,瓷器中跨越東西方的此起彼伏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滄海桑田呢?一切,將從一本古老的遊記開始。

【馬可·波羅的傳記曾經作為小人書流行於大陸。】

作為中世紀歐洲頂尖的奢侈品,瓷器這樣來自遙遠東方的神秘物件是從馬克•波羅於1298年整理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遊記》)開場的。十七歲時,馬可•波羅跟隨叔叔橫穿雄壯廣闊的伊朗高原與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於1275年到達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十七年後,馬可•波羅回到了威尼斯,后因為參加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被俘入獄。在獄中,他認識了比薩作家魯思梯謙,於是便有了日後轟動整個歐洲的《東方見聞錄》,而歐洲人最早對瓷器的詳細描寫,正出自於這本初窺神秘東方的遊記。

零零星星的瓷器早在9世紀下半葉就已經隨著「絲綢之路」輸往世界各地了,然而直到15世紀,依然只有少量的瓷器運抵歐洲,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大多被陳列在貴族們的宮殿內。現存歐洲最早有年代標識的瓷器,是現藏於德國卡賽爾(Keisel)郎德博物館的一件青瓷碗,其上繪有卡澤倫博格伯爵(1435-1455)的紋章圖案,應當是當時明朝外銷瓷中的來樣訂製款。這件青瓷碗幾百年來一直是黑森家族的傳家寶,由此可以看出瓷器在歐洲人心中的地位——無利蟄伏,有利起早,如此炙手可熱的市場自然也刺激了歐洲大量能工巧匠的嘗試與仿製,終於在1575年的佛羅倫薩,著名瓷器收藏家弗朗西斯科一世•德•美第奇作為歐洲人第一次在低溫下燒制出了一種軟質瓷,吹響了歐洲瓷器工業發展的號角。後人為紀念這位大公,將這種瓷器稱為「美第奇瓷」——然而這些手工品實際上人工合成的粘土和毛玻璃製作,並非真正的瓷器,現存的60餘件成品也大多有瑕疵,更不可能擁有瓷器的那種半透明的效果,所以也並未讓瓷器走上歐洲「本土化」的道路。約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的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人截獲了一艘滿載青花瓷的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船上的瓷器一運抵歐洲便遭各國王公貴胄爭相套購,以至於這類青花瓷甚至得到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克拉克瓷」。瓷器在歐洲,已不僅僅是「洛陽紙貴」四個字可以形容得了了。

【「克拉克瓷」實質上也是一種外銷瓷。】

明末的動亂一度威脅到了航海家們的貨源,清朝繼續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設立粵海關,使得廣州成為全國唯一通商的口岸。這樣的貿易規模明顯不能滿足歐洲人對瓷器的痴迷,有些商人將眼光轉移到了日本,然而日本一則制瓷水平不及,二則瓷土資源不足無法支撐足夠的產量,於是歐洲的工匠們又開始卯足了心思研究瓷器的手藝。終於,在18世紀的頭十年曙光出現了——鍊金術士約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爾與宮廷科學家契恩豪斯終於探索出一整套制瓷工藝,煉製出了歐洲第一件潔白透明的白釉瓷器,同時將在日後叱吒風雲的邁森(Meissen)制瓷廠應運而生。這一年是1709年,在地球的另一瑞,圓明園在京師西郊動工興建,見證著這個東方帝國建築史上的巔峰。歷史將微弱而朝氣蓬勃的朝暉與奪目而日漸沉淪的晚霞安排在同一年,如同開玩笑般等待著日後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悲歌。

明清瓷器達到古代制瓷藝術高峰。青花、釉里紅、三彩、五彩、鬥彩、琺琅,各種款式爭奇鬥豔,各個名窯百家爭鳴。而同時,蹣跚學步的歐洲人也絲毫沒有喘息。隨著工業間諜的介入,制瓷工業迅速傳遍歐洲,至19世紀初,瓷器原料與制瓷工藝已不再是秘密,德、英、法、意等歐洲主要國家均運用不同配方,分別製造出了獨樹一幟的瓷器品種,一時間制瓷廠在歐洲遍地開花。

【精美的邁森瓷器。】

邁森制瓷廠是為保守工業秘密才在薩克森選帝侯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的督導下移至邁森的,顯得他用心守護的秘密並沒有保持太久,但這足以讓邁森瓷器走向歐洲瓷器的王壇了——其經典的「交叉雙劍」商標,是全球最歷史悠久的商標,自發明以來從未停止使用並全部為手工繪製。「交叉雙劍」源於當年薩克森公國的國徽,代表了奧古斯特強王建立瓷器帝國的野心。時過境遷,當薩克森公國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散時,畫著「交叉雙劍」的邁森瓷器卻經受住了三百年歷史變遷的考驗,成為瓷器收藏者心中的經典。時至今日,邁森瓷器依然有著「白色金子」的稱號,暗喻著至高無上的品位。

制瓷工藝從德國傳入英國后不久,一個劃時代的發明誕生了。1800年前後,托馬斯•弗萊在製造過程中偶然摻入動物骨粉,后經約西亞•斯波德繼續研究而發明出骨瓷。骨瓷最早的基本配方是六份骨粉加四分瓷石,1821年底,骨灰和瓷石多少的比例已經被「標準化」。骨粉這一成分的加入增加了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比傳統瓷器更薄、更透、更白,這一新瓷品的發明使得英國陶瓷的檔次發生了質的飛躍。骨質瓷造型獨特、簡潔明快,質地潔白而細膩,是唯一世界上公認的高檔瓷種,號稱「瓷器之王」,甚至在這個「瓷器之鄉」,骨瓷也成為最高領導人居住地中南海的指定用瓷——也許可以說,從三百年前那個偶然開始,東西方瓷器的較量便已經漸漸向歐洲傾斜了。

【聳立在山岡的Meissen邁森與「交叉雙劍」標誌。】

這種傾斜因為清朝與西方各國國力的此消彼長而成為定局。英國人發明骨瓷之後的第十九個年頭,通商戰爭(鴉片戰爭)爆發,清朝從此逐漸衰落,愈加無力發展瓷器這種於國於家無益的手工業;而西方各國則依靠殖民統治攫取的資金與市場大力將各自的制瓷業推向了工業化之路。

早期的歐洲自製瓷器深深打上了「東風西漸」的烙印。以「克拉克瓷」帶來的風潮為濫觴,1739年德國瓷畫家賀羅特創作了「洋蔥」紋飾——那時歐洲人還不了解傳統花卉與水果,將其統稱為「洋蔥」,這一系列的仿製品也便被稱為「藍色洋蔥」系列。而最出名的當屬青花「柳樹紋飾」,相傳由日後發明骨瓷的約西亞•斯波德於1790年前後從一種被稱為「滿大人」(Mangarin)的風中沿襲而來。當時有一首詩歌絕妙地體現了這種「柳樹紋飾」的特色:

【典型的「柳樹紋飾」,有些像孩子的畫作。】

兩隻鳥兒高高飛過

一艘大船靜靜駛過

三四個行人從橋上走過

柳樹枝條在岸邊搖曳

不遠處有一座寺廟

在河邊靜靜屹立

還有一棵果實豐碩的蘋果樹

被彎彎曲曲的籬笆圍著

這種對東方傳統「不明覺厲」的山寨凸顯了當時西方文明的「崇洋媚外」,然而隨著西方文明的崛起與對清戰爭的勝利,西方文明自信程度大幅度提高,這種提高也充分體現在了瓷器作品中。與瓷器重實用的導向不同,歐洲瓷器一開始便作為彰顯主人身份的陳設品而存在,在日後的發展中,大量精雕細琢活靈活現的人物塑像被燒制出來,成為瓷器中的一大主流產品,這其中不可不提的便是德累斯頓瓷器中的花邊瓷俑。

德累斯頓瓷器大量被生產的時代正值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整個歐陸流行的是纖細、繁瑣而華麗的洛可可藝術。德累斯頓的工匠們首先將這一風格融入餐具,設計出大量樹葉、花朵、貝殼等精緻奇特的圖案,之後便開始製作以「裙襯組合」為代表的人物雕像。這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德累斯頓花邊」,工匠們將真蕾絲浸入液體瓷中再手工貼於人物雕像,其成品巧奪天工精美異常,幾乎可以與軟織物媲美。然而這種花邊也非常脆弱,其中大部分毀於二戰戰火,流傳至今的便件件是稀世珍寶。

【德累斯頓被譽為歐洲最美城市。】

與上述制瓷廠商相齊名的還有很多,諸如英國的「韋奇伍德」(Wedgwood)、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RoyalCopenhagen)、義大利的「卡波迪蒙蒂」(Capodimonte)等等。這些豪門制瓷廠的洪波湧起見證了制瓷業成為歐洲工業革命時期最重要的新興產業之一。制瓷業的發展還深深推動了工業化的進程,裝配流水作業法正是首先出現於制瓷業——大批勞動力因此脫離農業轉向城市生產,為歐洲文明的再一次演進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經過三個世紀的傳承,瓷器在歲月流逝中已然成為了歐洲傳統的一部分,高檔瓷器的製做成為一門嚴謹的藝術。德國邁森瓷器的每一位彩繪、造型師都必須經過數十年的藝術與技術培養,能在每件創作上融入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以展現近300年來的歐洲藝術史。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的精品「丹麥之花」每一件作品都是精選質地纖細的瓷土做成素胚,在尚未完全乾燥前雕出鋸齒、鏤空等形狀,至於立體花卉裝飾部份,則都是以巧手捏塑,細膩處還得藉助針尖,其難度之高令人嘆為觀止。而在同時,大地經歷著其歷史上少有了動蕩年代,由清至民國,由帝制至共和,金戈鐵馬的中原早已不再適合培養能工巧匠——當今亞洲最為頂尖的瓷器,並不出產於,而是來自於「先天不足」的日本,以日光(Nikko)、諾麗太克(NORITAKE)及鳴海(NARUMI)為代表的日本瓷器,是亞洲唯一能與歐洲各大瓷器廠商爭雄的勢力,而在這聲新時代的角逐中,早已經沒有了人的身影。偶然間,也還能聽到蘇富比上關於天價瓷器的新聞,但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遺物,訴說的,也都是東西方文明交鋒之前的輝煌了。

【景德鎮瓷器市場一角。】

歐洲瓷器用了三百年,跨越了瓷器幾千年所走的路;而當中華文明的後人帶著大把鈔票在免稅店裡排隊買著邁森或是韋奇伍德時,心裡會不會偶然浮現一股莫名的憂傷?

更多收藏知識關注同名微公眾帶您領略五千年古文華歷史!原創文章嚴禁複製、粘貼、抄襲!( More news Tel:177-3799-990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