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汽車,是一種朋友圈體驗,還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人口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於是大家開始試著「share」——共享。在出行方面,從最早大伙兒的非正規拼車,到易到神州,再到滴滴優步,然後現在大伙兒把對車子的所有權也開始共享。

要說,資源友好,人際和善,共享這事兒是個挺正能量的。可事實上,從資本的投入傾向我們的確能看到,共享汽車的風口正在逐漸到來的同時,共享汽車暴露的問題也必須正視。

花樣豐富,各有不足

共享汽車人們第一反應一般是租車公司,這一分支的鼻祖應算美國的Zipcar公司,而國內這些年也逐漸盛行一嗨租車、神州租車等多家公司提供服務。

但就小編自己的體驗,在上海外環內租車,要麼就是新能源或混動汽車(多以榮威550 plug in為主),而其它燃油車多是外牌。為啥?上牌難唄。可好容易自己開車帶家人出去玩一趟,似乎真的不太想開馬路爆款,一不留人被當成快車司機,略尷尬。

不過這也衍生出來另一種「共享汽車」的模式:專車/快車司機。這種共享,類似於把之前的順風車「平台合法化」(對,不一定是政策合法化喲),確實也方便了大家出行,實現了資源節約和共享。

一開始大伙兒還仗著平台補貼,買輛車可勁兒拉活兒,確實有些人大賺一筆。不過現在政策一步步縮緊,這共享有點兒串台,變成了高級計程車,而且更多司機開始學精了,開始跟租賃公司租車拉活兒,成本比自己買車降了不少。

此外,還有一種租車公司的「變種」——時租賃。這現在也是個時髦的詞啊。

汽車分時租賃在歐美已經有十多年的應用,這種共享經濟模式最早起源於瑞士,後來德國、義大利、荷蘭、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各國陸續風靡起來。

在一些比較有名的如北京的首汽Go fun出行、上海的EVCARD、廣州的「有車」,杭州的盼達,以及主推Smart的Car2Go等,都是分時租賃的領頭羊。

據統計,目前有汽車共享企業40餘家,車輛總數逾4萬輛,95%以上為新能源車。搜索手機應用商店,與汽車共享相關的APP超過了70個。

可以說是現在市場上最風靡的一種共享模式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素質沒跟上思想所帶來的副作用:

比如使用人不多,車況不佳,車內髒兮兮,甚至車門把損壞等時常發生;註冊流程繁複,取用網點少則令人心焦;最關鍵,租賃價格並不便宜,甚至有時候遇上沒油的車,還得拎著張油卡到處找加油站。本想省時間,反而誤了事兒,得不償失。

最要緊的,共享的世界也有安全責任,在分時租賃發展的這兩年,已經出現了一些分時租賃駕駛事故,如何判定責任,也成為卡在共享汽車發展道路上的難題之一。

除了上面三種汽車共享的方式,還有廠商在購買端開始琢磨,近兩年開始風行以種全新的購車方式——融資租賃

你看中一輛車,可以跟銷售商可以先簽一合約,通過每月租金的方式開這輛心水的車,一年租賃期滿,可以選擇繼續全款購買或者換一輛車來簽租賃合同。

這種將汽車金融揉到購買流程中的方式,不僅能保證資本流水的專有和透明,也有助於流動資金不充裕的人實現消費體驗。

這樣一種更進擊的共享方式,未來可能會進一步解放大家對汽車「所有權」的重視。但是融資租賃一方面需要廠商和經銷商之間達成更好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在個人徵信和風險控制方面,還需要汽車保險業、銀行等各行業互相配合。

分享能分享的一切,這之前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羅蘭貝格發布的《2018年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描繪了行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汽車共享用戶直接需求將由2015年的每天816萬次,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每天3700萬次;市場容量也將有望由每年660億元增長至3800億元,潛在需求帶來的潛在市場容量更有望達到1.8萬億元。

而根據測算,未來10年,共享汽車年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45%左右,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元。

數據來源:2018年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

在被稱為「互聯網+」神父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老爺子曾說「任何能夠被分享的事物,一定會被分享。」(Anything that can be shared, will be shared.)

且不說這論斷是否充分,至少在交通出行領域,隨著停車資源的稀缺、自然資源的匱乏和人類對出行交通更高的要求,共享理念的推行,似乎是勢在必行的。

然而,我們看到在以上幾種不同階段展現出的不同共享需求形式下,仍然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1.成本

任何商業的運作都需要考慮成本和利潤,汽車的共享也不例外。在共享汽車行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腳踏車單日平均租賃時長」,也就是每輛車每天能被租出去的時間,這也是共享汽車的盈虧平衡點。

我們了解到,上海的EVCARD的腳踏車單日平均租賃時長是3個小時,其他地方的腳踏車單日平均租賃時長,有長如盼達8小時的,也有甚至還不到3小時的。

但是根據一位分時租賃平台的運營總監所述, 僅汽車自身成本、停車成本、充電費用和運維成本等,目前一輛用於分時租賃的新能源汽車,每天可能就要虧損在50元至120元不等。

那麼接下來想要大規模將共享汽車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依靠資本開始又一輪燒錢大戰,還是依靠更良性的運營方式來改善虧損現狀,恐怕是首先要考慮的現實。

2.政策

雖然政府也在推行「共享」的概念,但似乎政府更多是為了實現公平,而非將其商業化。在共享腳踏車已經暴露了如許多素質與分享思維不掛鉤的情況下,共享汽車也要面對這樣的無奈。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引導,也需要市場的教育。

未來,共享汽車也會越來越多的納入到城市管理的體系中。這勢必要有一個野蠻生長或者各自探索嘗試的階段,但更多需要和城市管理結合。畢竟這涉及到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的資源問題,也涉及到一些措施的進一步走向。

3. 使用權與所有權的博弈

從共享腳踏車開始,人們的生活中逐漸對物的「所有權」開始向「使用權」轉變。而其的風行也讓人們對於保有使用權這一觀念的接受度逐漸提高。

這樣的共享經濟概念,在汽車行業也逐漸開始一種「去所有化權「的趨勢。不過這個趨勢在汽車市場還有一個阻礙,即人們消費心理的轉變。當前人們購車仍以居家出行、身份體現等功能為主,要麼是剛需,要麼是標籤化屬性。

同時,人們的思想素質,最細微的體現,責任心是否會因為「去所有權」而轉移消失,也是汽車共享發展很重要的方面之一。否則就會出現上文提到的車況差、門把壞等各種令人尷尬的場景。

道阻且長,普及卻勢在必行

雖然問題重重,但汽車的共享卻是未來不可逆的必然趨勢。

因為現在,新能源車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改革大勢,而新能源車天生與互聯網模式結合十分緊密,所以在大數據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車與共享的理念一定「雙宿雙飛」。

雖然人們思想素質的提升還跟不上共享理念的傳播速度,但這並不妨礙「去所有權化」成為用戶購車的趨勢之一。在未來的出行體系中,隨著單位時間效率的提升,共享會更為人接受。

更何況,共享腳踏車已經幫助大家在進行教育市場的工作。

未來,共享汽車在共享經濟深入人心的基礎上,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趨勢:

共享汽車不僅會以元素和數據的方式納入城市管理體系,也與車聯網體系會有充分結合。安裝系統后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務和便捷、實用、貼身的服務,這個服務的信息可能會取決於你的ID信息,而用戶ID信息中會涵蓋了偏好、習慣、主要需求,這些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得以實現。

而未來掌握數據也掌握了主動權的就會是那些大運營商,而汽車廠商在共享經濟中可能出現「去品牌化」,共享車輛會實現系統配置功能等的統一化。

而且未來共享的不單是汽車,更可能是人。這些司機會專門負責幫用戶把車送到指定位置,這個過程可以同樣在移動端下單定製操作完成。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