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浦江80后畫家辦「鄉情」畫展

記者 汪 蕾

「沒想到這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鄉間趣聞,居然是一個80后青年畫家畫的。」「把老家的老傳統繪畫成冊,難能可貴。」「看著這些畫,腦子裡一下子湧現出許多兒時的畫面,每個畫面都是一段回憶過去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感動瞬間。」春節期間,一場名為《鄉情難忘》的畫展在浦江博覽館開展,在鏗鏘有力的浦江亂彈聲中,關於鄉愁、鄉情、回憶,都被栩栩如生的畫作打開。

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年紀要比畫中故事輕上十幾二十歲,都是浦江80后畫家黃新淼的作品。展覽彙集了他近三年來創作的百餘件新作,分「老行當」「鄉村印象」「兒時玩耍」三個篇章,以家鄉浦江的民俗民風為主線,通過作者兒時記憶,描繪那些街頭巷尾的老行當、老手藝人,記錄那些鄉村田園的生活故事和人物縮影,重現那些記憶中的兒時遊戲和快樂時光。彈棉花、釀酒、牙郎、耍猴戲……上百種即將消逝或是已經消逝的老行當在畫紙上躍然呈現。

「每一幅畫,都是一段回憶」

黃新淼1980年出生在「書畫之鄉」浦江,畢業於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

「鄉村印象」是以其兒時的記憶為主線,記錄曾經發生在鄉村裡的生活故事、場景,包括田園勞作、農桑餘事、生活娛樂、特色小吃以及地方風俗。

創作的三年多時間裡,記憶里的故事都還原成一幅幅「以形寫神」的畫。「比如物資交流會上的牙郎,就是現在中介的前身,提著大秤砣的形象在我印象里很鮮活,但現在的90后都沒見過;比如浦江鐵匠,因為永康五金的關係,就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黃新淼說,這上百張畫作中的故事,剃頭、補缸、賣棒冰、雞毛換糖、彈棉花,都是他童年時的記憶,因此這些畫也融入了濃濃的個人情感。

在這裡,種植、釀酒、開副食鋪、豆腐皮加工等一些家庭手工作坊和小本生意精彩紛呈;在這裡,人們的衣服穿著單一,清一色的軍綠色系和藏青色土布系,腳穿布鞋、解放鞋,破了補,補了又補;在這裡,生活娛樂極少,偶爾會有露天電影,遇上豐收年或慶喜日子,戲班子搭台演出、外來變戲法的雜耍班子,算是一年中最熱鬧最開心的事情;在這裡,村裡先富起來的「萬元戶」家裡有了黑白電視機,這可是件稀罕的大事,每到晚飯後全村老少男女濟濟一堂看電視;在這裡,孩子們平日里玩的是擠麻車、打乒乓、跳皮筋、滾彈珠、摸螺螄,最期待的是過年穿新衣、拿壓歲錢;在這裡,雖然生活條件簡陋、物質匱乏,但人們生活和樂,左鄰右舍相互之間禮尚往來,過年過節、祭祖、拜年、走親、訪友、總是特別熱鬧,當然還有放鞭炮……

盡自己的能力,把老手藝留住

黃新淼的《鄉情難忘》,從老行當畫到鄉村印象,再畫到兒時玩耍。其中的重頭戲是一批消逝中的老行當、老手藝。

黃新淼說,外祖父曾告誡他:「無論是在和平年代還是戰亂歲月,都要有一技之長。這一技就是一樣行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行當,不僅僅是為了糊口和討生活,更是一種看家的本領和絕活」。

時過境遷,生活因科技的高速發展而改變,機器代替了手工,太多極具價值的行當因「老古董」過時等原因而被淘汰,一些原本閃閃發光的手藝活慢慢消失,甚至流失殆盡。「我想做的就是盡自己的能力,把它們留住。哪怕幾十年後,這些老物件已經消失,我們的孩子還能從畫作里,去尋找一點祖輩對手藝的堅持,對生活的熱愛。」

這樣上百幅還原舊時社會場景的畫作,也得到了業內專業人士的好評。畫家張海天為書作序,他評價黃新淼的作品功底紮實,造型能力堅實,用筆追求健拓。更重要的是,「他在普遍追新棄舊的時代,記下了生活中的不再風情,使那些行將消失的生存景象,一變而成為得以流傳的文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