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書應當避免「止於手段,忘了目的」

十萬年輕人的成長夥伴

有讀者問我,說小明能不能總結幾個平日保證自身成長的小習慣,我大概想到了以下這幾點。

1. 總要讀點嚴肅認真的東西。

人人都知道要進步就要讀書,但極少有人能堅持。但反過來,我也不贊同為了讀書而讀書。

比如說有人讀了很多很多書號稱一年讀了上千本,但你和他交流,張口便知讀了的書用處不大。

也時常看到一些朋友每天堅持跑步,一跑起來就玩兒了命的十圈二十圈地跑,最後身體抵抗力反而下降,還落得了一膝蓋的毛病。

跑步和讀書是一樣的,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人們在強調手段的時候,忘卻了後面的目的。

讀書的目的是增加知識和促進思考,跑步的目的是保持身心健康,上大學的目的是接受教育,形成正面積極完整健全獨立的三觀和人格,經濟金融學引用大量數學模型的目的是更加方便和抽象地討論經濟金融問題,上知乎的目的是為了吸取養分提高自己。

可是,很多人抱著學習乾貨的目的,但經常一刷知乎就是半天沒了,刷了一兩年也沒見自己有所進步。止於手段,忘了目的(初心)的情況十分普遍。

讀書也是一樣。既然閱讀是手段,如果自己真的不享受這個手段,大可對其進行調整。不一定非要讀整本整本的書,如果你實在沒有毅力或者厭惡的話。

我自己近一年沒怎麼系統地讀過什麼書籍,但刷了一年朋友圈,大概測算下來,也相當於20本書的文字閱讀量。

有人肯定會說,朋友圈東西太沒營養,我每天刷,感覺除了哈哈哈,收穫甚少。所以我加了個定語,「嚴肅認真」的東西。

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要找出一些乾貨類嚴肅認真的內容並非難事。但你看到朋友分享的乾貨文章,點進去一看,發現無聊,然後就關了文章,繼續刷段子刷照片刷點開全文,對你來說朋友圈自然是無效的。

除了系統的書籍,朋友圈的乾貨,微博的深度內容,知乎上的乾貨回答,甚至哪怕你當天碰到的一個新奇概念,都可以是你每天應該花些時間去讀的嚴肅認真的東西。

2.讀東西的時候忌快。

對於很多閱讀內容,尤其是非虛構類的內容(指除了小說等純文學創作的作品之外),我們應該放慢閱讀速度,要求甚解。

很多人覺得自己一目十行的本事很了不起,但是我發現大部分這樣的人讀東西都是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你問他剛花一分鐘讀了的文字講了啥,他能說幾個概念,你再問文字里的邏輯和論證過程,他就答不出來。

不要覺得自己讀得快讀得多是好的,又不是找工作網申考試。你需要的是吸收重要的知識,而非僅僅和這些知識打個照面便轉身離開。很多嚴肅的東西需要一字不漏地讀完,比如合同,一些通知,乾貨等。

想到最近我們在開放的金融思維訓練營的第三期報名工作,很多已經在報名推文里說得非常清楚的問題,比如什麼時候開營上課,課程內容等,還是有不少人來反覆問,這就是很典型的讀東西不認真的習慣。

不認真閱讀,小則反覆確認,浪費時間,降低效率。大則遺漏誤解重要信息,導致丟了工作,投資失敗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所以,閱讀認真嚴肅的東西,我比較喜歡逐字逐句慢慢讀,慢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如若沒弄明白這一行,我是不會跳到下一段的。可能身邊人讀一篇三千字的推文,用時兩分鐘,我大概要用五分鐘。

你讀了多少本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理解了多少書里的東西,你吸收了多少,然後你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又有多少。

內化的意思是,任何時候我們作算術,我們都知道1+1=2這樣的基礎事實,乘法口訣表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些就是內化的知識。但很多人,加法還沒學會,就想快速跳到乘法,是沒有意義的。

這個世界的真理其實是非常少的。所以其實真正值得你花時間去研究去閱讀去消化吸收的東西,也並沒有想象那麼多。很多信息都只是這些真理經一層層的包裹呈現出來的外殼而已。

你需要弄清這些基礎性的東西是什麼,把它們內化。而不是一直在知識的外包裝里打轉。

要理解就必須涉及到思考,涉及到思考就會調用你之前的知識儲備,所以如若你抱著理解內容的目的去讀東西,那麼你的速度一定是快不起來的,因為它不僅僅是讀這個動作,它還涉及到回想,比對,結合,理解,共鳴,吸收一系列的腦部活動。

所以,讀嚴肅認真的東西,記住,慢即是快。

這其實就是Elon Musk一直倡導的物理學第一性原理思考:思考問題應該從最基本的公理,最基礎的事實出發,逐步往上推演,而不是反過來。

讀東西也是一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獲取(只「讀過」)的只是最表層的知識碎片,或者我更願意稱之為底層知識的包裝碎片。只有理解內容的閱讀才逐漸深入,理解得越深,越接近基礎公理和基礎事實。

這樣的思路下,你會發現,一大半書都只是底層知識和邏輯的包裝碎片。並沒有多少營養,就是所謂的快餐書。

3.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的意思不是喊你去旅行。

發張旅遊照,配上「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的文字,就是行萬里路了?

行萬里路的最貼切理解應該是不斷地去實踐,去行動。讀東西是讓你知道更多,而行動和實踐則是讓你去做到。做到的知道,才能產生最有力量的知識吸收和內化。

你明明知道牛逼的人都有強大的行動力,你想變牛逼,但你收藏了幾百篇乾貨文章,甚至都沒有幾篇認真讀過,更何談理解和內化?

你明明知道富貴險中求,風險和回報是相關聯的,但又偏偏做著安安穩穩發大財的白日夢,怎麼可能?

你明明知道你每天多背個單詞,多說句英文你的語言水平定會變得更好,但你又偏偏又各種借口和理由為自己開脫,想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怎麼可能?

所以,每天真正去做一點你覺得很棒的很有用的事,一定要去做,不然任何知道都沒有用,反而增加痛苦。知道太多做到太少是很多人痛苦的來源。

4. 把自己變傻一點。

都覺得刷夜複習一晚上就能搞定考試,平時幹嘛還認真學?那是浪費時間,荒廢青春,青春才不應該和枯燥的教科書廝混在一起。

傻一點就是你平常就要認真學,而非等到期末考試考前突擊。你的目的不是通過一門考試,考取一門證書,而是學到和吸收內化那些知識

都覺得混圈子很重要,要和各種領導朋友同事搞關係,搞辦公室政治。只知道自己埋頭做事,不懂職場心機,那是不懂變通的傻子。

傻一點就是你知道這個遊戲是怎麼回事但從不參與,大部分時間你處在少說話多做事,只埋頭工作的狀態。

你把工作做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最後可能你成了工作技能最牛逼的人。你不一定很會搞辦公室政治,你也不會討領導歡心,但最終只有你的不可替代性最強

這個世界高智商的人太多了,每年多少頂級大學的畢業生進入市場,十萬又十萬,一年又一年。所以,拼到最後,都不是拼智商拼腦子,拼的是心。一般情況下,傻一點做人做事更容易走心。

我看到身邊太多自以為很聰明的人,一畢業就沖著最熱門的行業和公司,還在大學就深諳各種「為人處世」之道,做事總會把風險收益算得清清楚楚,但殊不知幾年之後,一些不那麼聰明,看起來有些笨,起點沒那麼高的同學,其實混得也並不比他們差,有些還出現了反超。

大智若愚大概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這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調個體知識的時代,為此,我們推出了以訓練現代金融學的核心思維邏輯和知識框架為主要內容的訓練營,即「聚透·金融思維訓練營」,由小明主講,目前已開到第三期。前兩期已有超過六百名學員參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以下鏈接查看詳情。

聚透

年輕人的成長夥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