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革命老區秀山縣梅江鎮黨建助力脫貧攻堅顯成效

「用土地入股,每畝田560元、土每畝480元的流轉費和每畝近700元的勞務費,這一賬算下來,一年能收入2萬餘元,生活比以前好得太多了。」正在秀山三磊田甜奇異果基地進行奇異果春管作業的楊桂元高興地說。

楊桂元系秀山縣梅江鎮兩路村兩路組村民,這幾年靠土地入股和在基地務工,「總算把一家5口人頭上的窮帽子給扔了」,她也是秀山縣梅江鎮黨建助力群眾脫貧攻堅其中的一員。

抓基礎:把隊伍發展潛能「釋」出來

「以前去村裡找人辦事可難了,現在好了,他們主動為我們打通了辦事的渠道。」興隆坳村80歲高齡的老人張志維訴說著近年來村上的變化。

面對這一轉變,秀山縣梅江鎮黨委書記楊昱介紹,2017年初,梅江鎮積極探索構建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的「一核多元」服務體系,通過健全服務組織、隊伍、平台、機制,切實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為此,該鎮以「三類幹部到三類村」為統攬,創新建立「三同管理」、「半月談」、「幹部召回」等管理機制,逐步建立「文朝榮式」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以此增強後進黨組織的「造血」功能,釋放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為民服務的激情。

數據顯示,2017年秀山縣梅江鎮先後從鎮機關選派10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群眾工作能力的幹部擔任10個非貧困村「第一書記」;先後組織2批次村(居)書記、主任到秀山周邊的松桃、花垣等地學習考察農業產業發展;投入資金300餘元幫助18個行政村(居)建起了公共服務大廳,配備了電腦和檔案櫃,並為3個村食堂配備冰箱、消毒櫃、電爐等生活用具。

重結對:讓百姓增收的腰袋「鼓」起來

身為「第一書記」的劉官富,顧不上刺骨寒冷,2月22日一清早便和從湖南芷江請來的「師傅」直奔「晏龍村高山赤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民提供高山赤葡萄春管技術指導。

晏龍村位於梅江鎮東南端,與貴州松桃縣黃板鄉的散水、泡木、天星三個村接壤,全村轄10個村民組716戶,距縣城34公里,距梅江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是個典型的農業村。長期以來,因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導致該村經濟得不到有效發展。

2017年4月,鎮民政辦主任劉官富被組織選派到該村任「第一書記」后,他根據晏龍村實際,和村支部書記劉志祥、主任陳進商量后提出整合「三大」資源,推動農業「三化」發展的思路——按照「支部+農戶+公司」模式,成立了「秀山縣梅江鎮晏龍村高山赤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

在合作社推動下,劉官富先後協調資金10萬元,幫助流轉土地1100餘,種植白朮和高山赤葡萄等經濟作物,讓74戶貧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加人均8000多元。

「我給合作社耕地和種植做了10個工時,他們給我1180元。這一算下來,工資比在外面打工高多了。」村民陳仕納滿意地說。

像劉官富這樣的「第一書記」,在梅江鎮共有18名(含縣派8個貧困村)。無論晴天還是下雨,在該鎮18個行政村(居)的每個角落,時刻會看到黨員幹部活躍田間地頭,或與群眾促膝談心,或與村兩委班子共商發展大計。

搞創新:讓助民脫貧的產業「活」起來

在梅江鎮,映入眼帘的是3000餘畝的高端奇異果種植基地、1100餘畝高山赤葡萄種植基地、3000餘畝的茶葉種植基地、2000畝的油茶種植基地、3000餘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和脆紅李種植基地。這些變化的背後,彰顯著該鎮圍繞「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把黨建與扶貧「捆綁」部署的結果。

「以前我們辛苦把白朮種出來,還要四處找銷路。現在有「第一書記」幫助跑銷售,我們再也不愁銷路了。」在梅江鎮,產業片區黨工委、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領群眾致富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員;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針對產業內「黨員總量較大、分佈較散、黨組織不健全」的情況,梅江鎮積極構建「社區」黨建、「機關」黨建與「非公」黨建互動雙贏格局,率先探索「產業片區黨工委」新途徑,讓群眾更加直接地感受黨組織的作用。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