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無人超市:用戶無關緊要,你們只關心馬雲

在造物節前後,網上開始熱議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乃至如今的自助購的物聯網。我以前也簡單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不過那時候還想得沒特別明白。

今天偶然看了吳軍老師在得到專欄的分享,覺得突然點醒了我,讓我把過去思考的碎片整合了下,可以再跟大家聊一聊。

1. 大家在乎的是馬雲,不是用戶。

有意思的是,包括媒體在內,大家樂於討論和評議這個白手起家成立了巨型商業帝國的大佬,卻極少講到真正能為用戶帶來什麼。

就連知乎上熱議的針對無人超市的問題,描述都是「如何評價馬雲的無人超市」,你搜無人超市,出來的全是馬雲的大頭和「馬雲的無人超市開業了!」這樣的標題,這加了一層奇怪的光環,好像這事兒是馬將軍運籌帷幄的。

但實情是,馬雲很可能也是在造物節的時候才知道這事兒。

但媒體和吃瓜群眾誰關心呢?大家就喜歡把這個當成趣談去說。聽起來好像馬雲又要來改變世界了。

2. 大家在乎的是故事,不是用戶。

在媒體渲染下,整件事情被說成了新時代碾壓舊時代。無人這個概念很容易營造出科技感,你看軍隊里不就有無人戰鬥力無人機器人,無人機也進入尋常百姓家,無人駕駛車也是交通出行的未來。

故事只是故事而已,新產品也只是新產品而已,但無良記者和媒體人卻硬給它們套上了正義的光環。互聯網技術能擁有道德感,也真的是嘆為觀止。

你說無人超市不好?那你註定歷史淘汰。你去看知乎的回答,什麼馬車汽車的例子都出來了,哪個年代的改變,剛開始不都是披荊斬棘嘛,不都是遭到非議嘛…… 得,凡是說不好就是不尊重歷史進程了。

3. 一個新技術是合理的,不代表新產品就是合理的。

技術比原來的好,有科技感,有帶來一些好處,不代表用這個技術的所有產品都是正確合理的,也不代表用這個技術的公司就都一定成功。

多點觸控技術有了四十年了,二維碼技術也出現三十年了,沒有後來蘋果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加持,它們可能還是躺在實驗室里的技術。你說他們好,是好啊,但不一定也有同樣的機遇。

總結現在存在的問題,至少有:

-無法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檢測失誤的風險

-偷盜的風險

人臉識別和 RFID 的識別準確率目前有極大問題,即便是90%的準確率,損耗的部分也難以接受。偷盜的風險也不用提了。

對於個性化的需求,我在之前的回答里也提到了,許多需要溝通的、需要人參與解決的問題,機器是搞不定的。我們換個維度想,一個便利店售貨員,每天要跟顧客說多少話?如果真的是可以無人值守的狀況,那應該一句話都不用說,就默默結賬好了。在這些溝通中,一部分是跟顧客溝通需求,另一部分則是提供有人情味的體驗。

於是,有朋友在我回答下留言:

是的,你放個機器人,或者提供一大堆按鈕供用戶選擇,的確能解決問題啊,但是然後呢?

這就是下面要說的,作為產品的核心邏輯。

4. 一個產品的合理性是立體的,不是一個點。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在自己的書里寫到過,產品的合理性有很多維度,你只考慮一個點,然後不斷去證明這個點的正確性,沒有意義。

考慮點,還要考慮面。就像你要做一個共享經濟的平台,你不能只考慮用戶側,覺得只要大家買賬,這事兒就成了。在行是典型的代表,學員的需求旺盛,很多人都願意得到專家指點,但為了一點小錢就出來服務的專家實在太少,整個需求的對接就會出問題,最終就註定無法成為全民平台。

考慮了面,也還不夠。不同的層次,考慮的問題也不一樣,層次考慮全面,才能把產品模型搭立體。比如,我們考慮到了用戶的需求,但我們有沒有考慮運營的成本?有沒有考慮未來的商業模式?有沒有考慮團隊的能力?

我們說回無人超市。它的價值在於節省了售貨員的一部分工作,對於無人便利店那更是只節省了一小部分工作。為了節省這些,相應地,要付出大量的成本,不僅僅是技術成本和設備成本,還有風控成本。這兩者的一失一得,就未必持平,更不用說,剛才那幾位同學提到的「機器人」和「加按鈕啊」。

同時損失的還有顧客的體驗,尤其對於個性化需求的體驗。體驗上有損失,東西卻不會便宜,沒有意義。

這是目前無人超市的致命傷。

人們總結過去火熱的 O2O 市場屍橫遍野的問題所在,往往都會提到高頻剛需云云,但更重要的是劉強東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若非在成本、效率或者體驗上至少兩者能有大的進步,那項目都是不能成的。無人超市遇到的困境簡直一模一樣。

希望能幫到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