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河南一城五站通八方、「八大古都」之一、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

一城五站通八方

國家中心城市 鄭州

鄭州,河南省省會,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地處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市,西依洛陽市,南與許昌市、平頂山市接壤,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焦作市相望,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

鄭州市全市東西長135-143公里,南北寬70-78公里,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常住人口956.9萬人。2015年鄭州生產總值為7315.2億元。鄭州市地處中原腹地,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位於地貌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接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鄭州是公路、鐵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綜合交通樞紐,是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和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鄭州商品交易所是首家期貨交易所。鄭州航空港區是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也是(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全市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擁有黃帝故里、商城遺址、天地之中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

2016年12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鄭州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城市文化

市花

月季,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壯,圓柱形,近無毛,有短粗的鉤狀皮刺或無劉。花幾朵集生,稀單生,直徑4-5厘米;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紅色、粉紅色至白色,倒卵形,花期4-9月,果期6-11月。1983年3 市花市樹(2張) 月21日,在鄭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月季花被確定為鄭州市的市花。

市樹

法桐,又稱三球懸鈴木,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樹皮薄片狀脫落;嫩枝被黃褐色絨毛,老枝禿凈,干后紅褐色,有細小皮孔。2007年12月14日,經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32次會議審議,決定以法桐作為鄭州市市樹。

方言

鄭州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鄭開片,是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中通行的地方話。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老派分尖團,口語中兒化音、u化音較多,新派不分尖團,兒化音向北京音靠攏,u化音明顯減少。老派主要分佈在管城區,即原城關所在地,新派主要分佈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區。

戲曲

鄭州地區的戲劇劇種以豫劇、曲劇、越調影響較大,其中豫 豫劇表演 劇與京劇、評劇、越劇並稱為四大劇種。鄭州的戲曲氛圍濃厚,早在20世紀初,鄭州火車站附近的老墳崗匯聚了墜子、相聲、評書、戲法、戲曲和拉洋片的藝人,後來,鄭州市內各大公園和文化宮成為戲曲愛好者活動的主要場所。

行政區劃

上古時代,屬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帝舜封禹於陽城(今登封)建立諸侯國夏國,為夏伯。后遷都於陽翟(今禹州)。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將天子之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於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傳說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國號「夏」。

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商朝自此開始遷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於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囂(今鄭州商城)遷都於相。

西周滅殷后,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

西周滅亡后,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軍攻入韓國,三川郡郡治洛陽,不久遷至滎陽,鄭州市區所在的管邑隸屬於滎陽下轄的京縣。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穎川郡,郡下置新鄭、苑陵(今新鄭縣東北),陽城(今登封縣告城鎮)等10縣。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進佔洛陽后,改三川郡為河南 鄭州二七塔(3張) 郡,於郡內新置密、成皋(今滎陽縣汜水鎮)、故市(今鄭州市區北15公里)、中牟等縣,並將新鄭、苑陵二縣划入河南郡。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禪,劃地置崇高縣,不久,又置綸氏縣(今登封縣穎陽鎮),皆屬穎川郡。東漢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將崇高縣併入陽城縣。今鄭州市區所在的管邑隸屬於漢高祖所封閆澤赤為侯國的故市縣,至漢武帝劉徹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國被廢,管邑劃歸中牟縣。

東漢以後,「管邑」之名逐漸為「管城」所代,依屬中牟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鄭州地區戰亂不斷,鄭州地區的行政建置變化較大,加之魏晉后改郡縣二級製為州、郡、縣三級制,使這一時期的建置變化更為複雜。

前220年,魏將轄區分為13州,州轄郡,郡轄縣。鄭州地區所在的河南郡隸屬於司州。

西晉滅亡后,羯人石勒盡陷司、兗、豫三州之地,佔據中原。之後200多年間,政權更迭頻繁,戰亂持續不靳。鄭州地區先後為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地,地當要衝的滎陽城遭嚴重破壞,日趨凋蔽。

北魏統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榮陽縣汜水鎮),並於公元493年將蒙舊縣城(今古滎鎮)遷至大索城(今滎陽老城)。時北豫州下轄滎陽郡、河南郡、陽城郡等郡。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廣武、滎陽、成皋三郡,三郡共轄滎陽、成皋、京等11縣。

北周滅北齊后,將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成皋。這一時期,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一直隸屬於中牟縣。 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

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實行州、縣二級制,並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名稱,開始用指於今鄭州地區(公元549年,東魏孝靜帝將穎州改名鄭州,謂最早的鄭州,但州治在潁陰縣(今許昌市魏都區)。

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鄭州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於是年從中牟分出單獨為縣。因此開皇十六年(596年)可作為以管城為鄭州地區政治中心時期的開始。隋大業二年(606年),管州復稱鄭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進兵據武牢,平王世充,將鄭州一分為二,密縣、滎陽等5縣歸鄭州,州治武牢。

貞觀元年(627年),又廢管州及須水縣,屬縣復入鄭州。貞觀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鄭州理所於管城」,此後一直到明初,鄭州治所均設於管城縣。

五代時期,鄭州轄管城、新鄭、滎陽等7縣,後梁時將陽武劃歸開封府,後晉時將中牟劃歸開封府。管城作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至唐代開元年(713-741年)以後,達到了經濟鼎盛時期。

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東京開封府,鄭州屬京畿路。

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轄的曹州、陳州、許州、鄭州、滑州被定為輔郡。

熙寧五年(1072年),宋朝廢鄭州建制,「以管城、新鄭隸開封府,省滎陽、滎澤縣為鎮入管城」。

元豐八年(1085年)又復置鄭州,下轄管城、新鄭、滎陽、滎澤、原武5縣。

崇寧四年(1105年),改開封府為京畿路,並於京畿四面置四輔郡,鄭州為西輔,此後,鄭州作為宋代四輔郡之一,處於重要的地位,「西輔」也一度成為鄭州的別稱。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滅亡,金國佔據中原,鄭州所轄的新鄭縣被划入鈞州,孟州汜水縣划入鄭州,鄭州隸屬南京路。

元初將新鄭縣劃歸鄭州,鄭州屬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鄭、密縣改屬鈞州,滎澤、原武劃歸開封府。鄭州僅領管城、滎陽、汜水、河陰4縣。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全國地方建置進行改革,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級制,管城縣裁入鄭州。時鄭州雖仍領有滎陽、滎澤、河陰、汜水四縣,但卻是作為屬州(縣級)。同中牟、新鄭、密縣同隸屬於開封府。

清承明制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制,鄭州在清代曾兩次升為直隸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直接隸屬於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隸於開封府。第二次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升為直隸州,直到1913年改州為縣。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河南省行政區劃分為4道、9府、1直隸廳、5直隸州、5散州和106縣。鄭州直隸州歸屬於開歸陳許道。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全國統一將府及直隸廳、直隸州、散廳、散州治所皆改為縣,鄭州直隸州改稱鄭縣,改開歸陳許道為豫東道。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豫東道改稱開封道。

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鄭縣闢為商埠。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國廢除道一級行政建制,實行省縣兩級制,鄭縣直屬河南省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國民政府析鄭縣城區置鄭州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銷鄭州市,仍為鄭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開始,國民黨南京政府陸續在各省分區設置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代表省政府監督所轄各縣、市。河南省劃為11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鄭縣、中牟、密縣、新鄭、廣武、滎陽、開封等13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鄭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的通許縣劃歸第十二區,其餘不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劃為12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範圍不變,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鄭縣移至新鄭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重又遷回鄭縣。

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后,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

1953年2月,鄭縣撤消,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

(鄭州市全貌)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截至2015年末,鄭州市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市政府駐中原區中原西路233號。

人口、民族、宗教

人口

2015年末,鄭州市常住總人口956.9萬人,比2014年增長2%;其中女性468.1萬人,增長2.6%;男性488.8萬人,增長1.5%。城鎮人口666.9萬人,增長4.1%;鄉村人口290萬人,下降2.4%。全市2015年出生人口9.8萬人,增長2.9%,人口出生率10.37‰;死亡人口4.4萬人,增長6.6%,死亡率4.59‰;全年凈增人口5.5萬人,增長0.2%;人口自然增長率5.78‰。

民族

截至2009年,鄭州市除漢族外,另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苗族、朝鮮族、彝族、藏族、維吾爾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錫伯族、土族、黎族、畲族、佤族、拉祜族、撒拉族、傣族、仡佬族、傈僳族、羌族、納西族、哈尼族、達斡爾族、高山族、哈薩克族、仫佬族、水族、俄羅斯族、東鄉族、門巴族、布朗族、柯爾克孜族、鄂溫克族、毛南族、京族、塔吉克族、普米族、赫哲族、裕固族、鄂倫春族、塔塔爾族、景頗族等47個少數民族。

宗教

根據2016年11月鄭州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官網顯示,該市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種宗教,信教群眾53萬多人,其中基督教22.15萬人、伊斯蘭教13.98萬人、佛教10.56萬人、道教6.14萬人、天主教4300人。全市有宗教教職人員992人,宗教團體33個,其中市級宗教團體7個,縣級宗教團體26個。

城市交通

鄭州是公路、鐵路、航空、信息通信兼具的綜合性交通樞紐。隴海鐵路、京廣鐵路在該市交匯,107國道、310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與國內外30多個城市通航。鄭州還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北站和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鄭州貨運東站以及全國唯一運行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十字樞紐站鄭州東站,截至2012年,該市有一類航空、鐵路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各1個,貨物可在鄭州聯檢封關直通國外。

航空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1956年,鄭州航站建立,1997年8月28日,河南省政府、鄭州市政府和國家民航局聯合投資新建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簡稱鄭州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級。2007年深圳航空和美國最大的支線航空公司——梅莎航空集團、美國山嶽信託公司共同出資5億元組建的鯤鵬航空於2007年9月28日正式開航,2011年11月21日,國家發改委批准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工程按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9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的目標設計。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全貌

截至2014年4月,鄭州機場已開闢航線147條,國際和地區客運航線15條,全貨運國際航線20條,已基本形成通達主要城市和歐美亞的航線網路。2015年12月底,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40萬噸。

鐵路

鄭州被稱作「火車拉來的城市」,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懷勘察盧漢鐵路時,將鄭州站闢為甲等火車站,直接影響了鄭州近現代的發展進程。隴海、京廣線的十字交會,讓鄭州一直處於全國鐵路交通樞紐地位。

鄭州境內有隴海鐵路、京廣鐵路、京港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鄭渝高鐵(京昆高鐵)、鄭合高鐵(京福高鐵)等多條鐵路幹線交匯,擁有鄭洛城際鐵路、鄭許城際鐵路、鄭開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州至新鄭機場城際鐵路等城際鐵路線。鄭州還建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北站和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鄭州貨運東站。

鄭州站

鄭州站東廣場

鄭州站,鐵路特等站,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隸屬於鄭州鐵路局,是全國最大的旅客中轉站和行包中轉站之一。鄭州站位於最繁忙的兩大鐵路幹線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歐亞大陸橋)的交匯處、全國八大鐵路樞紐的正中心,扼守中原腹地、輻射全國鐵路網,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既辦理高鐵、城鐵、動車,同時又辦理普速客車業務的鐵路特等客運站。從鄭州站開出的列車通往全國所有省會城市、鄭歐班列通達中東及歐洲等國,素有「鐵路心臟」之稱。

鄭州站始建於1904年,時稱鄭縣站;1953年,鄭州站改擴建工程動工,1956年投入使用,並先後分離出貨運站、編組站和以運輸旅客為主的客運站;1988年,鄭州站再次進行改擴建工程,為期12年;1999年12月28日,主站樓投入使用;2010年1月,西站房和無站台柱風雨棚建成並投入使用。

鄭州站站房建築面積12.4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7台、13線。車站通過聯絡線連接鄭西高鐵、京廣高鐵、鄭徐高鐵及鄭開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機城際鐵路等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同時鄭州捷運1號線、鄭州捷運10號線在此接駁換乘。

鄭州東站

鄭州東站

鄭州東站(Zhengzhou East Railway Station)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站之一,全國唯一的一座」米「字型高鐵樞紐。鄭州東站隸屬於鄭州鐵路局管轄,現為特等站。鄭州東站與鄭州站、鄭州南站、鄭州西站、鄭州北站、圃田西站等共同構成鄭州鐵路樞紐。該站包括站房和站場兩部分,總建築面積411841平方米,總投資94.7億元人民幣,車站規模16台32線。

鄭州東站是鄭西高鐵、京廣高鐵、鄭徐高鐵、鄭合高鐵、鄭渝高鐵、鄭太高鐵、鄭濟高鐵、鄭貴高鐵、鄭銀高鐵、鄭青高鐵等國家高鐵幹線的始發站,同時又是鄭開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機城際鐵路、鄭洛城際鐵路、鄭許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等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路的始發站,鄭州捷運1號線、鄭州捷運5號線、鄭州捷運8號線等城市軌道交通在此接駁換乘。

鄭州東站的站房頂部「鄭州東站」幾個大字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視察鄭州東站時所題。

鄭州北站

鄭州北站

鄭州北站是亞洲作業量最大的列車編組站。該站南北長6000餘米、東西寬800餘米,佔地5.3平方公里,採用雙向縱列式三級八場機械化駝峰編組站站型。她連接華北、華東、華南、西北和西南鐵路,是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縱連京廣鐵路線,橫接隴海鐵路線,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交通要衝,素有鐵路「心臟」之稱。

鄭州北站平均每天接發車500列左右,日均辦理車數達2.6萬輛以上。自2002年10月初起,鄭州北站單日辦理車輛突破3萬輛大關。

鄭州南站

鄭州南站設計圖

鄭州南站位於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以東6公里,為鄭州市第三個綜合客運樞紐站,規劃接入鄭渝高鐵、鄭合高鐵及鄭洛城際鐵路、鄭許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鄭商城際鐵路、鄭周城際鐵路等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同時鄭州捷運9號線、鄭州捷運13號線在此接駁換乘,成為融合高鐵、城際、航空、捷運等諸多功能的特大型、綜合性交通樞紐。該站還規劃配套了高鐵物流基地、國鐵動車所、城際動車所和動車修造基地。

鄭州南站設計規模為16台32線、30個站檯面,其中鄭渝場10條到發線、鄭合場9條到發線、城際場13條到發線,通過聯絡線,鄭州南站和鄭州站、鄭州東站互聯互通。站房採用高架形式,站房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規模堪比鄭州東站。該站於2017年7月29日開工建設,總投資181億元。

鄭州南站依照均衡布局、方式銜接、系統優化的原則,鄭州南站將形成對接國際、國內、省內及市域交通四個層次的四樞、多站客運樞紐布局。

鄭州南站的建設,可以擴充鄭州航空港區腹地範圍和口岸通關能力,更好地服務於(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鄭州南站與配套的公路客運站、公交樞紐站和軌道交通換乘站,對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將成為連接國際的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

鄭州南站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將聯袂構成空鐵雙核驅動的優越格局,通過航空、高鐵、城際、捷運、高速等多種便捷的交通方式,彙集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鄭州西站

鄭州西站

鄭州西站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中原西路與滎澤大道西南角,是鄭西高鐵重要站點之一,現為二等站,十幾分鐘可抵達鄭州市中心區域,規劃輻射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將為該區域內約120萬人口的出行帶來便利,2015年12月18日正式開通運營。

目前,鄭州西站已開通發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西安等方向的高鐵列車。鄭州西站東段貫通線銜接鄭州站和鄭州東站,聯絡線連通隴海鐵路中原站,西段銜接鄭西高鐵鞏義南站,是鄭西高鐵、京廣高鐵、隴海鐵路交匯的「三岔路口」,同時鄭州捷運10號線在此接駁換乘。

鄭州西站東西貫通、南通北達,位置優勢十分明顯,售票廳位於站內西側,候車廳位於站內東側。

鞏義南站

鞏義南站

鞏義南站是鄭西高鐵上的三等客運站,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西南部,南距嵩山20公里。承擔著鞏義市、偃師市、溫縣、登封市來往旅客運輸任務,2010年2月6日正式開通運營。

新鄭站

新鄭站

新鄭站,原名新鄭縣站。離北京西站735公里,離廣州站1559公里,隸屬鄭州鐵路局管轄。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辦理中原貨物快運列車貨物發到。

鞏義站

鞏義站

鞏義站,原名鞏縣站,站址在河南省鞏義市孝義街道光明路1號,郵政編碼451250。建於1908年,是隴海鐵路的一個車站。隸屬鄭州鐵路局洛陽車務段管轄,現為三等站。

中牟站

中牟站

中牟站,建於1910年。站址在河南省中牟縣廣惠街道東風路東首,郵政編碼:451450。隸屬鄭州鐵路局圃田西站管轄。

公路

鄭州是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京港澳高速北達北京,南至廣州、香港等地,連霍高速西到西安、烏魯木齊等地,是公路運輸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1年,鄭州市境內有國道4條,分別是G107線、G207線、G220線、G310線;省道9條,分別是S102線、S103線、S223線、S232線、S237線、S314線、S316線、S321線、S323線。鄭州公路管理局養護公路里程769.242公里,其中:一級路55.501公里、二級路632.763公里、三級路69.115公里、四級路11.863公里。

捷運

鄭州捷運是鄭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覆蓋鄭州中心城區、航空港區、東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鄭、新密等地區,捷運建設分為起步、發展、成熟完善3個建設階段。

(鄭州捷運)

2013年12月28日,鄭州捷運1號線一期工程通車運營,這標誌著鄭州成為中原第1個、中部第2個、大陸第17個開通捷運的城市。

(鄭州捷運規劃圖)

2016年3月,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公示了《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2015—2050)方案》。規劃顯示,到2050年,鄭州市將有軌道交通線路21條,包括中心城區8條(1號線-8號線)、外圍組團5條(9號線-13號線)、市域快線8條(14號線-21號線),總里程達945.2公里,車站503座。

截至2016年8月,鄭州捷運有2條運營線路,運營車站36座(換乘車站分別計數),運營里程46.85公里。

城市公交

鄭州市有城際公交、城市公交、都市區公交和旅遊公交四種公交類型 鄭州BRT ,到達城區各處。鄭州至開封、焦作、許昌、新鄉多個地市開通了城際公交線。

鄭州公交

截至2014年底,鄭州公交擁有各種運營車輛6297台,摺合8289標台,運營線路295條,線路總長度4652公里,年運送乘客達10億人次。

2009年6月,鄭州快速公交(BRT)投入運營,首期工程有二環路一條主線,還包括連接鄭東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8條支線,總長140.5公里。

生態文化旅遊

(天地之中)

鄭州是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歷史人文景觀眾多,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有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嶽嵩山以及「天下第一剎」少林寺;有海內外華人同拜的軒轅黃帝故里;有母親河畔的黃河風景勝區;有最早的天文觀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廟宇之一中嶽廟;有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和全國五大莊園之一的康百萬莊園;有北宋皇陵前古拙質樸的石像;有北魏石窟寺內最美的飛天;有「月是故鄉明」的杜甫故里;有畫像與壁畫公美的飛虎亭漢墓;還有峽谷飛瀑環翠峪和風光旖旎的雁鳴湖等眾多旅遊勝地。2015年末,鄭州市共有旅行社218家,星級酒店40個,A級旅遊景區42個,4A級以上景區13個。

(康百萬莊園)

文化古迹

自然風光

(黃河風景名勝區)

各類場館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各類遊園

(鄭州方特夢幻王國)

商業街區

(德化街)

城市榮譽

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