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西安再現「八水繞長安」勝景

原標題:西安再現「八水繞長安」勝景

俯瞰西安世博園。本報見習記者 唐芊爾攝/光明圖片

渭河灞渭橋。本報見習記者 唐芊爾攝/光明圖片

渭河兩岸的依依垂柳、滻灞濕地的親水步道、周至水街的秀美風情……漫步在古城西安,處處都是「活力水城」的生動畫卷。近日,西安成功通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全面完成7方面29項試點建設任務,25項指標全部達標。伴隨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消失已久的「八水繞長安」勝景正悄然回歸。

困境 西安緣何從「陸海」化身「旱城」

「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著名的《上林賦》中描寫了圍繞古都西安的8條河流。自此,「長安八水」的盛名開始流傳。所謂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潏、滈、滻、灞8條河流。在古代,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除了自然水系,「長安八水」也包括人工開掘的水渠、湖泊。自漢代起,昆明池、漕渠等均起到飲用、航運、灌溉等重要作用。隋唐長安城外八水環繞,城內渠道縱橫,形成多處風景區,以曲江池、興慶池、太液池、昆明池和定昆池最為著名。

可隨著時代更迭,曾經煙波浩渺、碧波蕩漾的景象卻與西安「漸行漸遠」,到了21世紀初,「八水」雖依舊存在,但水量卻大不如前。西安從「陸海」變成「旱城」。

一方面,秦漢以來,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人們砍伐了大量的樹木,破壞了涵養水源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隨著唐後期政治中心遷出西安,治水力度也隨之減弱。宋以後,西安大量渠道廢塞,水流不暢,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現在。

破局 做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勢在必行。

2012年年底,西安市委、市政府討論通過《「八水潤西安」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韻長安的現代化生態型大都市」的目標。2013年,「八水潤西安」工程全面啟動,同年7月,西安市作為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開始了探索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2017年6月25日,西安市通過水利部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技術評估;同年8月25日,通過水利部行政驗收。

如今,西安治水已初現成效。西安市水務局介紹,西安市以「引灃進城」「引大濟河湖」工程為依託,先後將秦嶺北麓地表水引至曲江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興慶湖、護城河、漢城湖等河池;建成11座湖池與13處大型濕地,新增生態水面1.2萬畝、濕地面積2.76萬畝。

在構建生態堤防方面,過去3年西安市共完成渭河、灞河等10條主要河流的綜合治理,新建、加固生態護岸和堤防514.74公里。

此外,在水生態的保護修復上,西安市採取了防治結合的方法。在「防」的方面,深入開展了地下水保護行動,自20世紀末以來,累計封停城市自備井2304眼,累計回灌量達到290萬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在「治」的方面,則強力推進水污染治理,積極開展水生態修複試點,完成了滻灞生態區水系整治和修複試點任務。

「東有滻灞廣運潭,西有灃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漢城湖,中有明清護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現狀 打造融古於今的特色水文化

在進行水生態文明建設時,西安市充分考慮到了「八水」所承載的歷史底蘊與內涵。

「西安是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31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文化遺存極其豐富。挖掘和凸顯西安獨特的文化內涵,真正讓歷史、文化因水而『活』起來,『動』起來,具有可持續的生命力。」西安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把建設與恢復不同歷史時期的水文化、水景觀融入水生態文明建設之中,使源遠流長、厚重大氣的古都文明得以延續、傳承和發揚光大。」

目前,西安已初步建成一批獨具歷史時代特色的水文化主題景觀。在漢城湖公園,你不僅能領略漢代長安城漕運河道的壯闊,更能通過參觀天漢雄風廣場、大風閣、絲綢之路博物館了解漢代的歷史文化;在大唐芙蓉園裡,沿著曲江池畔漫步,一路上儘是綠樹碧草、舞榭歌台,時不時迎面走來一支盛裝打扮的仿唐樂舞隊伍,讓人感覺彷彿穿越回了盛唐。

除了水文化景觀的建設,西安市還舉辦了一系列高規格的水文化活動。連續4年,漢城湖公園舉辦了端午龍舟賽、漢服展示、文化廟會等活動。這些以漢、唐、明清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觀與文化活動,向世界展現了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底蘊。具有鮮明歷史特色的水文化產業正在逐漸成為古都西安的一張嶄新名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