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秦思源 發現聲音的可能性 | 798藝術 專訪

各種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讓人們把更多的關注都投向了眼前的屏幕,過度依賴視覺的體驗去認識世界,卻常常忽略作為背景的聲音。在秦思源看來,作為五感之一的聲音蘊藏著極大的可能性,於是他以地域性和歷史的縱深感作為切入點,在2005年發起了《都市之聲》的項目,之後建立了史家衚衕聲音博物館。今後,他將以全球性的視野在當下發掘聲音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聲音博物館史家衚衕院內

798藝術:在之前的訪談中,你在2005年曾組織過《都市發聲》,這可能是你最早主導的和音樂相關的藝術項目?

秦思源:《都市發聲》是我之前策劃的一個實驗性的、以不同的角度談音樂的項目。當時邀請了英國音樂家、策展人大衛·托普(David Toop)來做這個項目。我們請英國的音樂家、藝術家們來北京體驗聲音。不是在畫廊、音樂廳,而是在城市裡體驗北京特有的聲音環境。這個項目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很多人都想要參與其中,甚至著名的音樂家布萊恩·伊諾(Brian Eno)也主動參與。與此同時,這個項目也吸引了大眾媒體的關注,後來很多機構也找到我們,希望能探討更多合作的可能。

798藝術:後來你作為發起人在史家衚衕建立了一個北京聲音博物館,記錄了過去老北京的聲音,最初是什麼樣的契機?

秦思源:東城區從英國王子基金會得到資助,在史家衚衕建立了一個博物館,並邀請我做藝術顧問,於是我就想到了以聲音為主要媒介。特別是有一次當我聽到十幾年前計程車打票聲,還有電報大樓的聲音,記憶一下被拉回了那個時代。那不是對於過去的回想和追溯,而是一種置身其中的體驗和感受。於是我便以此作為出發點,來梳理老北京的歷史。要知道,它不是對於客觀歷史的記錄,而是以人的主觀感受作為出發點。每個人聽到的感受和體驗是不同的,也是不可傳授和考證的。它改變了我們的體驗方式,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798藝術:在史家衚衕的北京聲音博物館中,我們看到「50年代前」、「50年代到80年代」、「80年代后」三個選項。你是如何給聲音做斷代區分的,不同年代的聲音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秦思源:不同聲音的出現和消失和時代有緊密的聯繫,解放前老北京有很多小商小販走街串巷、吆喝賺錢,各行各業還有自己特殊的響器,解放之後因為政策被取締了,後來就有了意識形態的聲音,比如政府宣傳、廣播體操等等社會運動的聲音多了起來。聲音也記錄了人們生活的變遷,汽車、廣播電台、電視的出現,舊的聲音逐漸消失,新的聲音不斷產生。與此同時,某些事件性的聲音比如打麻雀也會以點狀的方式出現。你可以根據時間來選擇不同的聲音,以沉浸體驗的方式感受社會的變化。

天通苑錄音棚:錄音師賀斌和叫賣表演者崔燕民

798藝術:據了解,目前你和你的團隊收集、還原了50年代之前的一百多種聲音老北京的聲音,創作的時候需要哪些條件?

秦思源:錄製聲音的過程其實是把某一個歷史事件重新演繹出來。這就像創作作品,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資金投入,創造一個特殊的聲場,然後用最專業的設備把它記錄下來。這個過程和歷史有關,又是當下發生的,需要和當地人互動來完成,它的意義已經遠遠不是找到過去的聲音那麼簡單。

798藝術:目前的工作是主要集中在重新演繹老北京聲音的項目中,還是在準備其他的項目?

秦思源:那個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處於暫停專題,現在主要在做和全球二三十個機構合作的與當下有關的聲音項目。我們每天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構成了感情記憶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現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這些聲音卻常常被我們忽略、遺忘。這不是對聲音的迷戀,而是希望人們以不同的角度探索這個世界。這個聲音的項目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不需要任何藝術知識背景,所需要的工具就是手機的錄音功能,幾乎是零成本的。

因為沒有門檻,所以可以充分和觀眾互動,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及時分享,並形成全球範圍的體驗。目前有合作意向的藝術機構有悉尼、伊斯坦布爾、俄羅斯、北京、上海等等。我們會記錄下該地區的一些突發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它是一種切身的體驗而不是客觀的角度。在當地的聲音搜集建成之後,很可能會從這個平台生髮出無限多的平台,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然後給我反饋一個新的方向。

藝術家、策展人秦思源

798藝術:大部分的藝術形式都是通過視覺的方式來呈現,為何以聲音作為主要的媒介方式?

秦思源:在當今社會,手機電腦上的社交媒體讓我們越來越依賴視覺的體驗,人們通過分享照片和視頻來表達自己,依靠眼睛去認識世界。但是在此之前我們的感受是更加綜合的,而現在對視覺的過度依靠導致聲音的文化和文化的聲音在逐漸消失。更重要的是,聲音這一媒介的可能性非常大,真正挖掘的人卻很少。值得一提的是,我想做的不是聲音藝術,而是對聲音可能性的挖掘,它和現在人的體驗有關,是觀念藝術的作品。

798藝術:雖然在2005年你就開始了和聲音相關的項目,這些年也斷斷續續一直在做,也引起了很多大眾媒體的關注,但是在藝術領域,你主要是以策展人的身份出現,特別是與聲音相關的項目,似乎沒有引起藝術領域的關注?

秦思源:的當代藝術圈有時候挺保守的,缺乏多元化創作。好像當代藝術必須是裝置、影像、繪畫,只能通過畫廊來銷售,形成了一種模式化的程序。這可能是因為的當代藝術總是和市場緊緊捆綁在一起,和市場沒關係的藝術形式很難發展下去。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藝術創作國際化了很多,質量也提高了,但是豐富性卻越來越匱乏,似乎越來越確定藝術是什麼 。因為當地藝術的核心就是不斷質疑「藝術是什麼?」,只有質疑才能突破,要對標準化保持警惕。接下來我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這個國際項目中,給自己的創作多一種可能性。(採訪;曉睿 圖片提供:秦思源)

資訊投稿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