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修行,你會選佛教還是道教?來看看網友的說法

道教和佛教,幾千年來,可以說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大凡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一個選擇:如果想接觸宗教,那到底是傾向於道教呢,還是傾向於佛教呢?

東南亞的「小和尚」

如果要我選,我會傾向於僧肇法師的看法。

僧肇法師是由道入佛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說,開始讀的都是道經,之後卻轉向佛教,並且成為一代高僧。(僧肇的思想可閱讀前文《為什麼有的人就是「有緣無分」呢?這是我見過最靠譜的解釋》)

僧肇法師小時候家裡窮,專靠抄書為業,也因此讀了許多書——尤其是魏晉之際最流行的庄老之學。僧肇法師時常以閱讀《道德經》為樂,但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僧肇法師讀到了一部《舊維摩經》,就日以繼夜地鑽研,拿在手上不肯放下,不久,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隨即出家,以習誦經、律、論三藏為業。

僧肇法師出家,當然不是心血來潮。只因為他之前在讀道家經典《道德經》時,時常感嘆:「這經文字典雅、意蘊深遠,但是到了最根本、最深微之處,卻總感覺有不究竟的地方。」(「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也」)

「道法自然」這詞被用爛了

那麼,到底道教/道家的經典,不夠「究竟」的地方在哪裡呢?

試舉一例。《道德經》里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似已經盡善盡美。的確,咱們每天所見、所聞,看似沒有「外力」去改變的一種狀態,就是「自然」。

但再一想,人最終要法自然(以自然為模仿、學習的基本對象),那我們這些獨立的「人」算不算自然的一部分?如果算,那「法自己」的過程,如何開始?如果不算,那作為獨立個體的「人」,與這裡所謂的「自然」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塵世中的「小道士」

退一步,咱們來看需要最後「法自然」的「道」。道教之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些「道」字。道教以為,「道」是本體,是終極存在。且看《道德經》里如何描述「道」: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由陰陽引申出的二元對立,此消彼長、次第變化構成這個世界。這很合西方人的口味,可以看到「主-客」辯證的影子。但是,問題來了。

既然說,世間一切都離不開「道」的範疇,那麼,作為個體的「人」,是否包含在「道」中?如果人包含在「道」中,而道是需要「自然而然」的,那人是否完全沒有主觀能動性(自由意志)——如果這樣,還需要修行嗎?如果人不包含在「道」中,那「道」顯然不能直接對人施加影響,那「道」也就不是包羅萬象的終極存在了。

個人覺得道教把「道」推到了很高的位置上,但在思想體系的建構上不夠完備,存在漏洞,也難怪僧肇法師會發出「猶未盡善也」的感慨。

到處都有的「太極-陰陽」

說得嚴格一些,在宗教學的角度來看,佛教屬於「世界宗教」,而道教算不上。所謂「世界宗教」,不是說有外國人信了、或者外國人信的多了就是世界宗教,理論體系、思想建構的完備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從世俗的「應用」層面而言,道教顯然更勝一籌,包括「道法自然」的思想,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不過,如果在更深的宇宙層面而言,道教就不如佛教來得完備(這還不算佛教對於時間這個概念的論述,道教里根本就沒有涉及)。

佛、道兩家,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存在簡單的好壞之分,而更多的是看修行、學習之人習慣在哪個層面思考問題,就會更容易接受哪種思想。

本人更習慣於在宇宙/終極層面(比如生死)思考這些問題,不知您更習慣於哪個層面呢?

「世界」的本義與「宇宙」相同

(作者微信:triac201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