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經濟的未來有多好?

問題非常複雜。有人唱衰,有人鼓吹,各有各的立場和動機。

有兩個有意思的預言。

一個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高盛,預言2025年經濟超越美國,2050年經濟總量將是美國的兩倍。

另外一個,來自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數據學家預言漢斯.羅斯林。他預言,從人均收入和期望壽命兩個維度上,將在2048年趕上英美,而且精確度準確到具體的日期——2048年7月27日。

我們從五個方面來看,有關經濟崛起的觀察,主要是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歷史學家的視角;企業家的視角;投資家的視角;管理學家和未來學家的視角。

首先來看一些事實。

一、有關經濟崛起的觀察

在TED倫敦沙龍會上,經濟學家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問:在西方我們對和它顯著的崛起現象有多少認識?作為《當統治世界》的作者,他解釋了西方國家常常對經濟的快速增長力感到困惑的理由,他提出3個基礎觀點來理解當代的現實和未來的展望。
《了解的崛起》-2020年經濟超過美國高盛投資公司的預測--經濟2025年和美國相當2050年的經濟將是美國經濟的兩倍
2015年,韓國KBS電視台推出紀錄片《超級:13億人的力量》,這個紀錄片共分七集,分別從人口、經濟、外交軍事、土地、文化、政治六個方面介紹發展現狀。攝製組週遊世界各國,以政府官員、研究學者、企業家及普通民眾的視野,觀察為世界帶來的改變。

《十三億人的力量》十三億人把變成了全球市場的絕對強者《十三億人的力量》第一正在躋身世界第一《超級》外匯持有率世界第1為《十三億人的力量》華麗的時代已經展開
ChinaX是哈佛大學MOOC網路公開課的課系列(共有10門課程)。
《哈佛話》-強大的拿破崙在19世紀之交說到《哈佛話》-「讓沉睡吧」《哈佛話》-「當醒來時,她將震動世界!」《哈佛話》-用21世紀的視角看,毫無疑問,她已經蘇醒。《哈佛話》-一個更好的問題是:是否沉睡過?二、歷史學家的視角

有關,一位美國人寫了下面一段話:

假使我們把俄羅斯算做亞洲的國家——直到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也確是亞洲國家,同時也可能再變為亞洲國家一一那麼歐洲就變成亞洲的唯一的一個有缺口的海岬,變成一個農業腹地的工業突出部份,變成一個巨大 "神州"的手指或門戶。

統治這塊 "神州"大陸的,即是,她的幅員和人口,也和歐洲相若。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她的周圍,圍繞著最大的海洋和最高的山脈,更有一個世界上最廣闊的沙漠地帶,得天獨厚,享有這樣一個天然環境,安全而持久,鞏固又保守。

因此,人稱他們的國家不叫做 "支那"而叫做 "天域"——普天之下的意思——或者叫做 "四海"——居於"四海"之內的意思——或者叫做""——即"正中的王國" ——或者叫做"中華國""正中的花國"——革命后改叫做"中華民國"——乃是"正中而華麗的人民之國"。

花,滿山遍野,到處皆是,朝陽的照射,飄浮的朦朧霧氣籠罩,帶來了千奇萬幻的自然美景。襯托著險象橫生的懸崖峭壁,壯麗宏偉的河流,險深的海峽,以及群山亂石間急流壯觀的瀑布,真是天上人間。

揚子江流經肥沃富庶的南部,綿延3000餘英里;北部,則有皇河,又叫做黃河,從西部橫亘而來,流經黃土平原,帶來了泥沙,其出海口卻飄忽不定,曾一度流入黃海,現在,則由渤海灣出悔;明天,可能又流入了黃海。沿此兩江和渭水,以及其他廣闊的江河流域,產生了文化。

驅猛獸,辟草萊,安撫四夷,墾荒地,除蟲害,改良硝磽貧瘠地質,填沼澤,戰旱澇,疏導河流,慘淡經營,日積月累,數世紀后,於是建築了茅舍和屋宇,寺廟和學校,村落、都市和國邦。這些長久辛苦建造的文明,人們竟忍心要去破壞它!

這段文字出自《世界文明史——東方的遺產》,作者是威爾.杜蘭特,美國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在文化史上,他的另外一部著作《哲學的故事》為更多人所知,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知識精英。

這段話寫於1936年,當時的已經被八國聯軍蹂躪過,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已經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日本正在侵華試圖并吞,內部正處于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時代。著人歷史學家維爾.杜蘭特以其超凡的洞察力,看到了的未來。

三、創業者的視角

馬雲是企業家也是創業者。說創業者,是對機會,對未來有著極其敏銳的感覺和判斷,因為這決定企業生死。當然選擇馬雲的原因的是,他的公眾形象,是的他的言論必須是負責的。馬雲得出判斷的依據,正如他自己所說,「因為我工作的原因,使得我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全世界的經濟、政界、藝術界、科學界的人。」

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說:

三年來,互聯網世界發生的變化,產生的進步,我想至少相當於過去的十二年。

今天互聯網剛好走過20年,未來的三十年,是人類最關鍵,最需要重視,最需要把握的30年。

未來30年,是新技術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身處哪裡,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

不過,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同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會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

2017年1月25日下午,馬雲在浙商總會年度工作會議上做長篇演講。

我對經濟講過很多次,三年到五年以內,我並不看好,而且我認為經濟形勢會超過大家想象的艱難。這個很正常,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不可能再持續。我以前講過一個例子,人的個子的增長,在二十歲之前,有可能不斷長個子,每年有個8%和9%的增長,但是到二十歲以後,每年長十幾公分就不可能了,長的一定是腦袋、質量,而不是長的是數量。經濟增速在這個時候有適當的放緩, 7%左右,但我的看法依舊速度過快。這麼大體量,有個4%、5%的增長也挺嚇人了。所以保持品質的增長是經濟走向健康的一個標誌。不要覺得6%放緩了,今天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在這麼大的第二大經濟體能夠保持6%以上的增長,我認為還是相當的了不起。

2017年3月27日,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馬雲說:

「未來的三十年是動蕩的三十年,是新企業誕生的三十年。今天的前二十位的企業,三十年以後,不知道還有幾個在,包括阿里巴巴在內。我們每天如履薄冰思考,因為變化超過我們的想象。」

這是企業家的危機意識,危是危險,是居安思危,機是機會。

2017年4月24日,綠公司年會。每年會有超過800位全球富有遠見、最具變革力的商業領袖、政界要員、學界權威、NGO組織代表和主流媒體人出席。馬雲說:

未來30年世界變化非常快,而且會非常痛苦。

這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壞消息,第一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體能,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距離感,這次是釋放了腦力。

所以未來30年,這個世界的痛苦要比快樂多多了,因為很多問題我們碰到過。所以我覺得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從叫知識開始叫文化,讓孩子們要有創造力、創新力,更要有好奇心。對企業家來講,未來的30年世界不屬於互聯網公司,是屬於用好互聯網的那些公司。

總之,經濟的未來三十年會發展非常之快,這裡的快不是指增速,而是內容、是類型,快到連許多企業家都難以把握,所以,危險與機會並存。危險在於,把握不住機會,企業會死掉。把握住機會,一大批新興產業、企業就此誕生。

四、投資家的視角

2017年5月6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主席沃倫-巴菲特參觀展廳時被媒體簇擁。 當日,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巴菲特的家鄉奧馬哈召開2017年度股東大會,吸引世界各地的4萬多名股東前來聆聽「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心得。

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資經理提問:對於股市未來20年或10年能否翻倍這樣的預計,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

對此,芒格直言不諱,看好市場。他說,股市有增長潛力,未來會達到一個更光明的未來,但這中間會有成長的疼痛。巴菲特則巧妙地打起了太極:「我們不會局限於對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投資,芒格剛剛製造了一條新聞:『芒格的預測是:股市將跑贏美國股市。』」

此前,芒格就曾表示,目前仍有許多優秀的企業處在價值低估境地,並坦言「在目前的估值下,聰明人在投資的潛在回報率會更好」。當被問及巴菲特是否持有相同的看法時,巴菲特表示,芒格偏愛。他隨後稱,總體而言,我們仍看好經濟的發展,也願意去尋找項目。

選擇巴菲特和芒格的觀點,原因在於兩個人做了一輩子投資,年齡加起來快到200歲了。芒格90多歲,巴菲特接近90歲了。什麼世界大戰、經濟危機、還有經濟大發展等等,大風大浪見多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兩個人一輩子的成功和聲譽。

五、管理學家和未來學家的視角

從經濟上講,如果未來不出現大的意外,例如戰爭、環境危機之類的。那麼經濟的未來,依然是指數增長的,這是自然法則。於是這個問題基本上就是個數學問題。

我想到了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和未來學家、發明家富勒。

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一代管理學大師,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相對而言,富勒不那麼有名。

德魯克對富勒的佩服,簡直五體投地,稱其為「曠野先知」。

1940年,富勒被《財富》雜誌招攬作為科技顧問,德魯克也是顧問。其中一個主題就是預測經濟發展。富勒發表的觀點、畫的圖表,大家基本看不懂。對於德魯克也是如此。德魯克說,

實在難以置信,紙上畫的圖表真可以決定日後的經濟發展嗎?我一開始認為他在開玩笑。其實錯了,他可是一本正經。對這麼一個凡事認真、字字出自肺腑的人,是在不知『玩笑』為何物。

然後,德魯克儘力去理解富勒預測經濟的思維。

他畫的圖非常特別。比方說,人人都認為某一時期頂多可以再現經濟大蕭條之前的繁榮,富勒卻預測會有「爆發性的經濟增長」;不但沉滯、充滿危機又落後的拉丁美洲是如此,美國和被希特勒蹂躪的歐洲也是。這些完全令人無法相信的結果都是他追蹤幾何曲線發現的,只探討一個因素:能量。這些曲線假設能量是「有機的」,將會和人口曲線一樣,呈現指數曲線的眼神,直到填滿整個「生態位」為止,只受制於最終,且是極其不可能的一點——太陽內部深處核子融合、分裂,而使所有的能量釋放殆盡。我從來不信富勒的假設會成真。但是,他只根據幾何學來預測戰後的世界經濟,卻出奇的準確。這些純然建立在從幾何學得到的景象,完全不經分析,也不以事實為依據。(《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P242-243)

如下是世界銀行的數據:

六、數據學家的觀點

當今世界跟當年的富勒具有同樣思維方式的人就是數據學家了。而此時,人類已經進入數據為王的大數據時代。在數據學家中,有一個人最奪目,那就是羅斯林。

在生命最後的十年,數據學家、瑞典學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只做了一件事——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fact-based worldview,引自Gapminder官方悼詞)。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一幅幅用大數據組成的人類發展變化史,它們生動活潑地告訴我們:千萬別被偏見蒙蔽了雙眼。

《時代》雜誌在2012年將漢斯·羅斯林評為了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稱讚他使用「令人驚嘆的數據展示,讓全球數百萬人從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和這座星球」

羅斯林留給人們的形象是,面對觀眾,聲情並茂地用數據告訴大家:在過去的一百年時間,、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等「第三世界」國家完成了控制家庭人口、提高人均壽命等非凡成就,達到甚至超過了一些傳統意義上的「發達國家」。他強調雖然第三世界國家取得的進步很大,但是內部的差距依然不容小覷。

在他之前,從沒有人用這樣生動的方式解讀大數據。

羅斯林的TED演講《用前所未有的好方法詮釋數據統計》在網路上已經累計獲得超過1100萬的觀看量,而羅斯林也被稱為「能讓數據歌唱的人」。他隨後在TED上還發表了數十場分享,話題包括從數據可視化的角度探討兒童死亡、人口增長、宗教與生育率、亞洲崛起、艾滋病、貧窮等多個方面。

年輕的漢斯.羅斯林在印度當交換學生時,第一次了解到亞洲有能力奪回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在題為《亞洲崛起-如何及何時》的TED演講上,他展示了1858年以來世界經濟的成長,並且預測印度和超越美國的精確日期。

羅斯林預言,從人均收入和期望壽命兩個維度,將在2048年趕上英美,而且精確度準確到具體的日期——2048年7月27日。

羅斯林預言的前提是,貧富不均、氣候危機和戰爭問題能夠避免。

也許具體日期並不如羅斯林預期的那般精確,但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未來三十年,人口的指數式發展,是不可持續。但人們利用能量的效率是可以指數式的。例如,互聯網正在帶來大規模的認知革命。所有人,只要能夠利用移動互聯網,認知都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但這裡的關鍵在於,整體經濟的發展是指數的。你的發展未必,一切取決於你。你唯一面對的嚴肅的問題是:

你的知識、技能、對機會把握的能力,最終對應的個人價值,是否是指數增長的?

經濟發展是錯綜複雜的,但大的判斷很簡單,基於種種因素的考慮,判斷其是否在指數規律上。馬雲所說的未來三十年的變化遠遠超出許多人的想象,原因在於線性思維和指數思維的差別。巴菲特和芒格是複利法則、指數增長的頂尖高手。而富勒是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

對於個人而言,知道指數法則的存在之後,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調動所有的能力實現自身能力和價值的指數增長。

德魯克見證了人類從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的過度。他很早之前就預見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發展的基本邏輯。

他說: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麼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登上事業的頂峰」。

對於個人而言,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