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6月25日相約合空間,中歐校友探討全球化思維下如何布局子女教育規劃!

什麼時候送子女出國留學最合適?子女在國內如何選擇高端國際學校?上國際學校與全家移民有何密切關係?2017年6月25日,金北方移民攜手中歐校友,相聚合空間,一起探討全球化思維下如何布局子女教育規劃。

精彩分享內容

作者是加拿大政府認可的移民顧問協會的會員,曾經幫助了很多家庭移民到國外,同時也目睹了眾多的移民家庭在國外的生活與學習。本文中,作者從自身角度出發,就東西方教育,國外、國內的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探討。供大家參考。

東西方教育的差別。

說到東西方教育的相似點與不同點,我們要先看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這種文化的差異造就了我們教育的差異(也可能是教育的差異影響了文化,或者相互作用)。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所處的自然環境、氣候、地形、人口等因素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別。我還是比較認同這種觀點的。

那麼和西方國家在文化上有什麼差別?我想只說兩個重要的差別。

首先,西方思想里認為人與人是平等的。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學校里,每個學生都有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你如果數學不好,跳舞好也可以。而在的學校里, 好學生獲得最多的關注,而在學習上沒有表現出足夠優秀的被當作廢品晾在一旁。無論是我們的戶口制度,還是我們的暫住證制度,都在人為的把人分為不同的等級。我們崇尚的是精英教育和精英治國。

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被教育出來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國的餐廳吃飯,服務員會熱情的和你打招呼,吃的過程中,必定來問你感覺如何,就像你的一個朋友或者哥們。招呼服務員也要用手或者眼神示意,而不是高呼服務員。而在國內,我們每次進餐廳都是感覺到自己是上帝,從你一進餐廳,你就把服務員當使喚丫頭看,而服務員也沒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其次,西方對於思考是發散的,而是被嚴格限制的。雖然廢除了科舉制度,但是實際上科舉制度的精神一直沒有消亡,反而被繼續執行著。我們的整個的教育都在貫穿這個制度。孩子成功只有一條路,就是通過聯考。而要通過聯考,就必須按照標準答案來執行。孩子被教導,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否則就不能得分。所有的學習都被嚴格的限制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內,所以,造成我們孩子的創造精神被壓抑,造成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被扼殺。

西方的教育更多的是發散思維,從小開始培養人的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的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問題,對於學生的疑問,經常一指圖書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做出判斷,儘可能的不去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

有一本書可能很多人都看過,叫黑天鵝(Black Swan)。我非常認可這個作者的觀點。這本書講的是那些不可預測的小概率事件。 黑天鵝的典故來自於在澳大利亞發現有黑色的天鵝之前,大家都認為天鵝是白色的。作者非常信奉奧地利哲學家Karl Popper的一句話,科學是用來證偽的。就是說,任何一個結論,任何一個理論在被證明是錯誤之前,都只是暫時正確,終究會有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一天。所以,科學不是告訴你什麼是真理,科學是告訴你什麼是錯的。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的發散思維與這個理論是吻合的,他們鼓勵孩子去思考,去挑戰現有的知識。而我們教育孩子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結果,在現實中正在不斷的被推翻。這也是我從小成長起來一直不斷困惑的過程。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今天的,已經是一個非常西化的社會。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說,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西方的一套, 只是在潛意識裡還留著一些傳統的思維方式,例如對於父母要孝敬。有人認為這是農耕時代,在一個血緣社會裡的產物。在我們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向西方靠攏。我們在講建設法制國家,而不是依賴於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這裡說到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仁是指上等人要對下等人有愛心。所以,在孔子最提倡的這個理念里,首先是充滿了等級觀念。因為孔子提倡的社會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教育就有很多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問題,也是讓我們的家長感到困惑,感到不解的問題。 例如, 我們要求孩子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前提是認為雙方是平等的),但是在保潔人員面前我們要一個勁的警告他,你不好好學習就這樣。 我們要求孩子去學這樣、那樣的補習課程,可是最多學會一種技巧,沒有開發他的思維,因為他的思維還是被老師無情的壓制了。

我們父母都看到未來的發展方向,都了解了要如何培養孩子,但是目前的教育和社會體系在和這些相矛盾。 這是促使我們很多父母轉向西方教育,也有一部分回歸到更嚴格的國學教育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有必要送孩子去國外讀書嗎?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知道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胡適是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鄧小平留學法國,周恩來留學日本,劉少奇留學蘇聯。還有那麼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去國外留學,李大釗、魯迅、陳獨秀、蔣介石、張聞天、董必武、何香凝、澎湃、王若飛。因為近代的發展的動力都來自西方,包括西方的思想,西方的科學,西方的技術, 所以是這些留學的人能夠領導。在去國外學習這個問題上,即便過去的地主老財都知道要送孩子去國外。

如果說大家對送孩子是否出國讀書還有任何猶豫的話,那麼就是因為怕孩子因此失去了的傳統,也怕他們失去未來在的發展機會。

我想就幾個典型的階段,分析一下利弊。

有人想在孩子上幼稚園或者國小的時候就送孩子出國學習。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他們對於語言、思想、生活習慣沒有任何不適應的地方。張口說話也是地道的當地味道。

這種情況對於父母的英文要求較高。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孩子和你用中文交流,轉過身去就用英文和他的小朋友交流,你如果英語不好,根本不知道孩子在說什麼。你如果不知道他在和同學交流什麼,你怎麼去教育他?!同時,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補習中文。在西方國家讓孩子學習中文,痛苦程度就像你當年在國內學啞巴英語一樣。不是他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學了沒地方用,他沒有使用的地方,也就沒有成就感。就像我鼓勵我兒子談鋼琴,不是讓他彈得有多好,而是要創造機會讓他的彈琴有用武之地,比如讓他去給別人伴奏,讓他去表演。有了這些,他才有動力去學,去做好。

還有一種是國小階段後期去國外,那麼這時候他的中文有了一定的基礎。會說,會寫,可以自己獨立閱讀文章,也可以獨立寫中文作文。這時候出國,即便沒有多少英文基礎,他也可以很快把英語學會、學好。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的適應能力問題。這種階段是比較理想的。同時,他也接受了你對他的一些傳統教育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我們建議在國小4年級去國外。這樣可以有一個1年的緩衝。 在六年級的時候在各科取得好成績,為升到一個好的中學打下基礎。如果太晚,他可能來不及適應,那麼六年級的成績可能不會太好,影響升入一個好的中學。這樣孩子的中文很有可能會變差,但是沒關係,如果以後回工作,他們很快就能夠拾起來。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是國小二年級以後去國外的。家裡一直講中文。孩子先去了加拿大的魁北克,上公立學校,學的是法語。在中學開始學習英文。雖然平常補習中文,但是效果一般。上大學時上的是加拿大排第一的麥吉爾大學,英語授課的。大學期間有一年到復旦大學做交換學生。隨著時間推移,中文又被孩子重新拾起來了。

與我們合作的幾個律師也是這種情況,小時候和父母從台灣移民加拿大,學習法語,然後學習英語, 考下律師執照。後來回發展業務。剛開始的時候中文語言交流都一般,看不懂客戶的中文資料。現在,他們已經完全能夠看懂客戶的中文資料了,語言交流也完全沒有問題了。所以,如果孩子國小的時候已經學到中文並且能夠自己閱讀,那麼他就掌握了這個能力,以後都是可以通過練習重新掌握的。

如果國小不能出去,那麼建議在初三之前出國,這時候孩子已經全部接受中文的思想。這個時候,由於孩子處於青春期,需要父母積極照顧,並且孩子需要花更長的時間適應新的語言環境。但是,問題也不大。我們一起很多客戶的孩子都是這個年齡出去的。這些家庭剛剛移民的時候,我去這些家庭聊天,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出去和小夥伴玩,窩在家裡,因為他剛來,語言和朋友都不熟。但是1年後,父母抱怨的就是孩子經常晚回來,和當地的同學玩的太嗨了。所以,這個階段出去,孩子會花稍微多的時間適應,父母的照顧也要跟上,但是很快也可以適應,並且為上一個好大學打下成績的基礎。

再有,就是孩子在上大學的時候去國外留學。我不太贊同這種做法。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出去讀大學是很累的。一方面,他們的人生觀已經確定,去擁抱一個新的環境需要適應,甚至他自己都不想適應。如果英語水平一般,那麼上課也是一個煎熬,因為大學課程上老師一節課可能就要講100頁,下課後要自己閱讀,理解,學習。需要很強的閱讀能力。所以,我認為多數這個時候出去的留學生實在疲於奔命,而不是在享受學習,在去探索。

當然,能夠出去接受、了解另外一個世界,永遠都不晚,永遠都好於不出去。

那麼去國外留學讀書,和移民國外有什麼關係嗎?

去國外留學,對於我們的父母,有兩個主要關心的地方。第一就是孩子能否上一個好學校; 第二,就是父母是否能夠長期陪伴孩子。

有移民身份的孩子,是以當地人身份報考的。由於國外優秀的公立和私立中國小的本國學生的佔比很高,因此獲得身份后的移民子女錄取幾率較高。而沒有移民身份的孩子,是按照國際留學生報考,那麼每個學校給留學生的機會則相對較少,即使申請,其門檻也非常高。通俗的來講,就是申請北大清華,戶口在河南的考生的分數要比戶口是北京的考生的分數高很多才行。

再比如讀大學,移民子女選擇大學,沒有學校和專業限制,很多留學生無法報考的熱門專業如法律、臨床醫學等都可以報考。國外的頂尖名校,會將大量的名額留給本國學生,控制留學生的比例。而在這方面,移民子女的名校錄取率比留學生高,競爭壓力也相對小。

第二,在學生學習期間,移民子女可以享受家人的陪伴和照顧,父母的關懷引導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和身心健康都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如果父母沒有移民身份,那麼在美國或者加拿大等國家只能利用短期簽證停留,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續簽,而且不能保證肯定可以批准。而且,也不享受當地的醫療等其他社會福利。如果父母雙方或者至少一方不能陪伴年齡較小的子女,對於子女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其他因素還包括學費的問題。在教育花費上,移民子女讀公立中國小可學費全免,上私立學校也能享受優惠學費。大學學費遠低於留學學費,還可以申請免息學生貸款。而留學生在中學階段每年學費生活費開銷約人民幣20-30萬元;大學和碩士學費一般每年是人民幣30萬元左右。在目前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以前去國外留學是花錢去了,現在去國外留學是省錢去了。在國內上一般的公立學校是免費的,但是如果上私立或者國際學校,你會發現費用比到國外上私立學校還要高,而且入門競爭激烈。

另外,在讀書期間,無論是社會實踐還是兼職打工,移民子女都不受任何限制。相反,很多國家限制留學生打工,進行社會實踐需要申請,如果打黑工被發現,將會被限期離境。

到了畢業求職階段,留學生沒有綠卡想在當地找到滿意的工作難度相當大。而移民子女已有綠卡(甚至入了國籍),在尋找當地工作機會的過程中佔有優勢,不必為了綠卡而委曲求全從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總結下來, 移民是給孩子一個安心學習的環境,給他們一個人生的選擇,盡一份父母的責任。很多人會問我的一個問題:你總是勸說我們移民,說國外那麼好,為什麼你不在國外住,跑回國內來了? 我說這正是移民的意義。移民不是要背景離鄉,不是要放棄。 移民是讓自己的人生多一個選擇。國外條件好,我就移民國外。國內條件好,適合我的事業發展,我就從北美回到。如果哪天我想休息了,我還可以回到北美。如果不辦移民,我就沒有這個選擇。在關鍵時刻,有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說普通一點,你在市區有了一個房子,為什麼還要在郊區買一個房子。你不可能同時住兩個地方。你的心愿可能就是在周末的時候,有個讓孩子玩的地方,或者有霧霾的時候可以躲避霧霾。 移民是同一個道理。

我們的子女有去海外接受教育的需求,我們父母就給他提供這樣一個選擇。如果畢業后他希望重新回到國內,那麼這是他的選擇。

能夠滿足子女出國教育目的的移民項目。

為了子女教育, 我認為美國是首選。 因為美國是世界老大,我們不可否認。老大有老大成功的道理,我認為就是他的開放性,他的競爭性。孩子在這種環境里受教育,有助於成長。美國大學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有非常多的好大學可選。這點我想是公認的。

那麼加拿大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同樣是北美的教育,而且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在20位左右的。但是如果和美國比起來,我認為美國的競爭性更多,加拿大更安逸。多數華人,尤其是男孩的父母,更希望下一代有一定的狼性,而不是太安逸。這是美加兩國的區別。

澳大利亞,紐西蘭是不是好的教育選擇呢?也是,但是這些國家處在大洋洲,相對封閉。如果考慮到子女畢業后的就業市場,北美的選擇更多。

那麼英國怎麼樣呢?英國的教育是很多人嚮往的,我也很喜歡和那些倫敦腔的英國人聊天,聽著就像有文化傳統的。英國移民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每1年住半年,所以讓國內的成功人士很頭疼。當然,有不住的辦法,就是辦理一個馬爾他或者塞普勒斯的護照,獲得歐盟的公民身份,就可以直接去英國讀書了,而且沒有移民監,這種方式的花費高一些。

還有一種對於國內教育的補充,就是獲得安地卡及巴布達,或者格瑞那達等加勒比海國家的護照, 根據教育部2009年第83號文件,如果自己的子女本身在國外留學,可以以外國留學生身份就讀清華北大。也有人為了讓子女在國內進入頂級的國際學校,需要擁有一個國外的國籍,也可以通過辦理第二本護照實現。所以,對於子女教育的需求,也需要明確需求是什麼,再找相應的移民國家和移民項目。

金北方移民

始創於1996年

是首批進入移民服務市場的國際化公司

微信在線回復「姓名+電話+國家」,

我們將免費為您定製移民方案,

全面解答您的移民問題

jbfyimin

小北除了給您免費評估移民資格

還有各種精彩活動等著您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