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語言戰略研究》∣ 期刊拾穗

近期瀏覽語言學期刊,發現幾本期刊中與有關的幾個專輯。遂輯錄於此,也許能從中窺到國際語言學界對於相關問題的認知情態。

1.Language Diversity and Endangerment in Tibet, Gerald Roche (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54, 2017.

2.Hong Kong: Historicizing Protest, John Flowerdew & Rodney H. Jones (ed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Special Issue) 15(5), 2016.

3.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History of Linguistics, Language & History 57(2), 2014.

IJSL專輯的論文來自於2014年11月3日到4日在瑞典馬普薩拉大學雨果·瓦倫汀中心舉辦的「藏區的少數民族語言:過往趨勢、現代發展與未來展望」研討會,項目得到了Riksbankens Jubileumsfond的資助。本專輯共收錄論文7篇。

1.Introdu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ibet』s Language Ecolo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erald Roche.

Roche在介紹部分,從「語言生態學」的視角分析了從前現代到現代(以2000年「西部大開發」為分界線)西藏語言生態的巨大變化。伴隨著城市化、勞動力流動和交通設施的發展,以及教育和大眾媒體的改觀,人員流動和語言接觸的密度更大了、程度更深了。於是,地區性的語言多樣性模式正在被基於種族範疇的多樣性模式所取代,身份認同正成為西藏語言生態的核心構建原則。而西藏諸語言的威望等級被重構了:普通話處於頂端,接著是藏語,然後是地區性的少數民族語言。在21世紀,這些趨勢會一直延續下去,並帶來一些語言的消亡和新語言的產生。

2. Henan Oirat: A Shrinking Pool of Unique Linguistic Features, Mátyás Balogh.

Balogh呈現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的歷史淵源、衛拉特(瓦剌)蒙古語的語言人口分布、語言學特徵(語音、形態、句法)、瀕危狀態等幾個方面。

3.Language Evolution and Vitality of Lhagang Tibetan: A Tibetic Language as a Minority in Minyag Rabgang, Hiroyuki Suzuki and Sonam Wangmo.

兩位作者考察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塔公藏語。分析了塔公縣(彌葯熱甫崗)的界定及內部使用的諸語言、塔公縣的社會語言學環境、塔公藏語的多層級性及其活力度,展示了這一地區及塔公藏語的複雜性。

4.Variation, Contact, and Change in Language Varieties in Yul shul (northern Khams), Konchok Gelek (Dkon mchog dge legs/Gengqiu Gelai).

Gelek用民族志和調查問卷的方法,考察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藏語方言的標準化,即隨著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和公立教育加速發展,來自不同地方的中國小生的口音開始向當地的標準方言靠攏。

5.Is Lhasa Tibetan Sign Language Emerging, Endangered or Both? Theresia Hofer.

Hofer基於7年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對拉薩地區正出現的一種手語的活力度和瀕危情況進行了考察。

6.Language Vitality and Glottonyms in the Ethnic Corridor: The rTa'u language, Tunzhi (Sonam Lhundrop).

Tunzhi考察了四川西部民族走廊地區的rTa』u語,分析了其活力度和瀕危狀態,並建議應該稱其為Glottonym。

7.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Language Change in Amdo Tibetan, Zoe Tribur.

Tribur用基於社會網路結構的社會語言學框架分析了安多藏族區的諸語言/方言多樣性。社會網路結構會影響語言/方言的共時功能以及不同的語言態度,進而體現到語言本體上語音、形態、句法等的歷時演變。

二、JLP專輯

「街頭抗議」(street protest)是最為複雜的政治話語形式之一,因為它彙集了多個行為主體、多種話語模式、多類媒介以及多種歷史軌跡。近些年,一種獨特的街頭抗議形式開始出現,即「佔領方式」(occupy style)。從美國的紐約到洛杉磯到西班牙、烏克蘭、土耳其,再到的台灣地區、香港地區,都出現過這種運動。

JLP的這期專輯就從歷時視角、運用話語分析的方法對2014年的香港「佔中」一事進行了解讀。在此之前,Martín Rojo(2014)曾在JLP組織過一期關於「佔領」的專輯。Martín Rojo(2014)的關注核心是「佔領」的空間性(spatiality),而Flowerdew和Jones組稿的這期香港專輯則尤其強調「佔領」的時間性(temporality),更具體一點說即其歷史性(historicity)。

專輯的文章關注如下問題:歷史嵌入話語的方式;話語作為歷史進程代理方的功能方式;在這類運動中的話語生產方和消費方作用於「去世俗化」和「再世俗化」事件的方式。這些文章考察的話語形式包括了報紙文章、民意調查、電視採訪、標識和街頭藝術、社交網路上分享的相關視頻等。而分析這些材料的理論框架也是多種多樣,涵蓋了批評話語分析、批評編史學、地理符號學、大眾媒體研究以及介導話語分析等。

整個專輯包括一篇介紹和五篇論文。篇目如下:

1. Occupy Hong Kong: Historicizing Protest, John Flowerdew and Rodney H. Jones.

2. A Historiographical Approach to Hong Kong Occupy: Focus on a Critical Moment, John Flowerdew.

3.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Moment in the Umbrella Movement, Aditi Bhatia.

4. Evidentiary Video and 「Professional Vision」 in the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 Rodney H. Jones and Neville Chi Hang Li.

5. Opinion Poll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Newspaper Discourses During the Umbrella Movement, Francis L. F. Lee.

6. Itineraries of Protest Signage: Semiotic Landscape and the Mythologizing of the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 Jackie Jia Lou and Adam Jaworski.

L&H的這個專輯專門探討了語言學史的相關問題,有三篇論文。

1.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amma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ly Traditions, Hilary Chappell and Alain Peyraube.

Chappell和Peyraube的文章首先簡要回顧了近代以前的語言學傳統以及近代以前西方學者和傳教士對語言學問題的探究;然後以量詞為切入點,比較了西方的漢語描寫語法著作(特別是傳教士寫的)中對這一詞類的分析異同;在最後的結論之外,作者專門添加了一個「結語」,分析了為什麼直到《馬氏文通》語言學才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語法研究這一問題。

2.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ramma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arts of Speech, Mariarosaria Gianninoto.

Gianninoto以漢語的詞類劃分為切入點,分析了西方學者和傳教士的漢語描寫語法著作中的得失。

3.How and Why Saussure is Misread in China: A Historical Study, Yanfei Zhang & Shaojie Zhang.

這兩位來自的作者指出,索緒爾的一些語言學思想在被誤解和誤讀了。他們以「語言任意性」這一索緒爾語言學的核心論題為例進行了分析,並從政治、文化、教育及歷史發展等維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作者認為學界對索緒爾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些年,國際期刊刊發學者或與問題相關的論文的增長趨勢較為顯著。這一方面體現出了隨著的發展,「問題/現象/經驗」越來越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者和相關部門對爭取「國際話語權」的重視和努力。

① Martín Rojo, Luisa. (ed.). 2014.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13 (4).

往期「觀約談

(點擊藍色文字跳轉)

第20期 巴拿馬的語言狀況

第19期 兩本經濟史中的語言圖景

第18期 「瓜達爾、吉布地、皇京」三港的語言環境

第17期 語言之翼——三本書·小札

第16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016)

第15期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6)

第14期 「大歷史」中的「大語言」? ——《人類簡史》小札

第13期 社會語言學框架下的幾個弱變數

第12期 國際被收養兒童的相關語言問題

第11期 美國「國家安全語言計劃」之「星談」項目

第10期 《專門用途英語手冊》紹介

第09期 語言規劃的三種取向——Ruiz(1984)概述

第08期 費舍曼—普爾假說 ——語言越統一,經濟越發展?

第07期 約翰·范德克與《的民族主義與語言改革》

第06期 期待一部《語言規劃史》

第05期 「語言學手冊」系列

第04期 說說《社會語言學譯文集》

第03期 全球化、英語、語言政策與政治經濟學 ——《語言政策與政治經濟學》簡介

第02期 LPP的研究方法論——《LPP的研究方法:實用手冊》簡介



《語言戰略研究》官方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