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許嘉璐:中華文化衰敗的原因

許嘉璐

第一個問題:雅文化和俗文化的斷絕。

這個觀點,我還沒有看到其他人講過。我正想寫一篇文章,不知道寫得出來寫不出來,在思考。

文化有雅、俗之分,二者相和才是文化的整體。「雅」並不表示高貴,「俗」也不說明低賤,雅、俗只是就其流行的範圍而言,流行於社會上層的謂之雅,反之謂之俗。雅者可能比較細膩、考究,俗則相反。任何社會的文化又都不可能是純然一體的,因為只要有階級、有財產,社會就有上、下,文化也就有雅、俗。在一個理想的平等社會裡,雅、俗之間是互通互動的,用通常的話說就是「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

但在一個衰落的社會裡,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間幾乎是絕緣的。俗文化被視為粗鄙,遭到摒棄,不能登大雅之堂,得不到提高;而雅文化則局限在狹小人群範圍中,孤芳自賞,賞之者越來越少,其本身越來越萎縮。雖然這種絕緣不是絕對的,但是兩方面都因此而受損則是肯定的。

在文化史上,有過雅、俗互通互動比較成功的時候,也有因為二者隔絕而導致文化整體萎縮的時候。例如六朝時哲學中的玄學和文學中的駢文,即與市民和農民的生活思想距離太遠。玄學和駢文原本都是從生活里生髮提煉、精緻化出來的,而一旦成為少數人獨享的文化品種,它也就走向死亡了。又如唐代禪宗和近體詩,可謂亦雅亦俗,雅俗共賞,因而哺育了宋代的理學和「詩餘」(詞)。

時至明、清,社會等級更為嚴格,雅者與俗者人為地不相交通。例如為後代人所欣賞的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畫家,在當時進不了宮廷;《紅樓夢》這樣的曠世之作,被排斥在上層社會之外。作為文化的底層,明代的理學、心學,越來越思辨,越來越精緻,雖然其基本概念逐步深入百姓之中,「天理」「良心」已進入百姓語言,但這是單向的輻射,而不是雙向交流。老百姓更關心的衣食倉廩,理學、心學都沒有給予回答;理學、心學已經走到了極致,也沒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進一步前進的門路。所以可以說,理學、心學的精緻化,也就是走向衰落的開始。理學、心學的衰落,也就是中華文化衰落的標誌。

關於文化「雅」「俗」的理論問題至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在這個領域大有研究的空間。

第二個問題是與異質文化的隔絕。

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是它得以綿延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反過來看,如果它變得封閉了,不能包容別的文化了,也就會停滯衰微。至明,由於施行海禁,東邊和異質文化的接觸沒有了;西邊,由於版圖已經達於戈壁之西、大山之巔,再也難以逾越,即使與中亞、阿拉伯有所接觸,影響也是不大的。這樣就出現了以前我所講過的,開始了長達400多年的文化封閉。

隔絕有時並不來自地理障礙和當政者的決策,有時一個民族過於自以為是,也可以形成自我隔絕。例如現今有的國家以自己的文化為世界唯一優秀者,可以普救萬國,這樣,即使交通、通訊空前發達,地理、政策也並不封閉,卻實質上與異質文化隔絕了。沒有了異質文化的刺激和營養,也就要走向衰落了。

第三個問題是「自我崇拜」。

曾經幾次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長期的穩定、繁榮,沒有強大的外敵,使得整個國家,從最高統治者到一般的老百姓,都陷入盲目的自我崇拜。既然自我崇拜,就會滿足於現狀,就會拒絕正確而從眼前看卻與既有的觀點相左的文化。這句話繞一點兒啊,意思是就會拒絕什麼?會拒絕本質是很正確的,但是從眼前看和過去的觀點相反的文化。這樣漸漸失去前進的動力,已有的成果也會以各種方式毀壞。這也可以用的陰陽理論解釋。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也只是對現象的描述,究其更深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文化的自覺。這個道理是人類歷史所證明了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自我崇拜,是它衰落的表現,誰也逃不脫這一歷史的規律。我們且不說古代的希臘、羅馬,就看近幾百年,西班牙、法蘭西、大英帝國,都曾經有過馳騁全世界的輝煌,也都先後陷入不同程度的自我崇拜,因而一個接一個地日落西山了。現在有的國家也已經進入到自我崇拜的階段,他們不可一世,從文化學的角度看,實際上是它衰落的表現,只不過是它自己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想意識而已。歷史的確會有驚人的重複的時候,當然一個強大的國家或民族,從頂峰向下走,要走到低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壯」。唐代300年才亡,由極盛到極衰經歷了400多年。但是,人類前進的腳步加快了,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從頂峰落到唯一超級大國的小夥計只用了半個多世紀。世事難說呀!

第四個問題是「外力」。

這個我也不多說了。

事物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內因,是根據;但是外因也是重要的,是變化的條件。當一種文化拒絕異質文化,通常的交流、交融過程被截斷,於是面臨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拒絕異質文化的一方,國力不可避免地漸漸式微,無力承受異質文化的衝擊;另一方面,並不封閉的異質文化總要尋求更大的出路。兩個方面遇到了,衝撞發生了,保守的、相對衰弱的文化就要受到衝擊。這時異質文化以其新穎、特別是以其相對的強大,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而本體文化還沒有來得及應對,因而它被冷落,進而進一步衰落。所以外力是文化由盛變衰的條件。

當然,這以後「陰陽」變化的規律仍在繼續起作用。只要本體文化根基深厚,事物到一定時機還會再次向著相反的方向扭轉。而在這時,正如以前我講的,領袖(政治的和文化的)的清醒與自覺將起到特殊的作用。

摘自中華書局出版《中華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中華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作者:許嘉璐

書號:978-7-101-12613-6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定價:48.00元

內容簡介

該書彙集了許嘉璐先生十餘年來研究中華文化成果的精華,全書分為十六個部分,全面分析和總結了中華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特質以及作為中華文化基本因子的儒學、佛學、道教等的基本精神,指出了當前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和癥結所在,以及中華文化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發展方向。主要內容有:一、中華文化的一般內涵,二、中華文化的特質,三、了解中華文化的途徑和方法,四、中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儒、釋、道的當代價值和意義,五、中華文化與「文化強國」的關係,六、當代文化建設的困惑和癥結,七、中華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書稿的構成:神秘—生疏——中華文化解讀;文化的多元和中華文化特質;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漫說;訓詁學與經學、文化;關於儒學若干問題的辨識;禪宗——中外文化相融之範例;道教經典的時代性闡釋及其意義;中華文化重任在肩;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和意義;漫談「文化強國」戰略;文化建設的困惑和我見;當前文化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對於中華文化和新文化建設的思考等。

作者簡介

許嘉璐,1937年生,字若石,江蘇淮安人。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漢語文化學院院長;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漢語史、應用語言學兩個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兼理事會理事長。多年從事語言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多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著有《未輟集》《未成集》《未了集》、語言文字學及其應用研究等多部專著及大量學術論文。在古代漢語、訓詁學、音韻學、《說文》學、古代文化學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撰寫了《古代文體常識》《古代衣食住行》《古語趣談》等著作。主編了《傳統語言學辭典》《古代禮俗辭典》《古代漢語》《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叢書》和《古今字彙釋》等。主持《文白對照十三經》《文白對照諸子集成》《二十四史全譯》等大型文化工程。

目錄

前言:世界格局巨變與中華文化擔當

第一講 當前文化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一、我不得不去思考文化問題/

二、什麼是文化,什麼不是文化/

三、要把握文化,首先要將它條理化/

四、文化三個層級間的關係/

五、文化的層級和系統間相互糾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六、文化發展的五大規律/

七、當前文化問題的癥結/

八、幾點對策/

第二講 中華文化源流(上)

引子/

一、自然—人群—文化/

二、家庭—家族—國家/

三、宗教—禮制—習俗/

四、封建—郡縣;帝王—政府/

第三講 中華文化源流(下)

五、庶士—世族—士臣/

六、百家—儒家;道學—理學/

七、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比較/

八、中華文化衰敗的原因/

余說/

第四講 文化的多元和中華文化特質

一、文化的本質是多元的/

二、文化是各個民族的文化,有本質不同的交往方式/

三、文化的多元性受到空前重視/

四、多元文化對話的核心是信仰和宗教/

五、中華文化的特質/

六、中華文化的哲學特質在己身內部的表現/

第五講 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一、什麼是中華文化/

二、如何把握、觀察文化/

三、中華文化的底蘊/

四、中西文化的同異/

五、中外文化交際的原則/

第六講 認識一下儒家經典

一、儒家與世界著名宗教/

二、概說《十三經》/

三、儒家的終極問題/

四、破除神秘感/

第七講 訓詁學與經學、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二、訓詁學與經學/

三、訓詁學與文化/

四、訓詁學與詮釋學/

五、訓詁學的工具、範圍、目的與目標/

六、現狀與展望/

第八講 關於儒學若干問題的辨識

一、關於儒家是否保守的問題/

二、關於儒學能否引領走向現代化的問題/

三、關於儒家對利和義、法和德關係的認識/

第九講 禪宗——中外文化相融之範例

一、佛教要義/

二、佛教傳入之過程/

三、佛教與中華文化之相融/

四、禪宗之一統/

五、範例之啟示/

第十講 中華文化重任在肩

第十一講 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文化的層次和類別/

二、中華文化形成的環境和條件/

三、中華文化的成長和細密化過程/

四、歷史趨勢的逆轉/

五、文化自覺與文化建設/

第十二講 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一、文化的發生、發展及其層級/

二、中華文化的形成與定型/

三、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比/

四、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價值與意義/

第十三講 漫談「文化強國」戰略

一、制定和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未來的需要/

二、思考文化戰略必須遵循文化發生、發展、壯大以及由興而衰、由衰而興的規律/

三、一旦中華文化能夠大踏步地「走出去」了,就意味著中華文化之身已經強健了/

第十四講 對於中華文化和新文化建設的思考

一、文化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當前文化建設的緊迫性/

三、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

延伸閱讀

(統籌:啟正;編輯:松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