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魯迅成為「問題」才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據有關報道,最新版中國小語文教材正式出爐了,其中依然保留了一些魯迅先生的文章。在我看來,這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在這之前,主張把魯迅的文章徹底從中國小課本中刪除的「呼聲」已經響過好些回了。看來,這次還是未能成為現實。

印象之中,這些年來,我們的中國小語文教材內容似乎一直處於變動之中,而每一次內容的變動又似乎都與魯迅的文章有關——先是魯迅的文章在語文課本中如何選取的問題,而後則又變成了魯迅的文章要不要的問題。

於是乎便不由給人一種感覺:魯迅或魯迅的文章,幾乎成了今天中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頗讓我們的有關部門頭痛。因為魯迅的文章實在是讓他們不好處理,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

而在當下的現實之中,魯迅成為「問題」的狀況,不僅僅出現在教育領域,更是出現在文學領域,甚至是當下整個的社會思想領域。

我們雖有魯迅文學院,且頗有些影響與份量,又是以魯迅為名,但卻似乎與魯迅並無多少關係。因為到這裡來進修的作家們,幾乎少有魯迅的文風,而魯院的目的,也似乎不在於為培養出什麼象魯迅的作家。甚至一些從此進出鍍金的作家其文其人,恰恰是當年的魯迅所不恥——如此這般,先生若泉下有知,當作何感慨!

我們也設有魯迅文學獎。按說,既是「魯迅文學獎」,此獎當用於鼓勵那些即便是沒有魯迅那般思想深刻,文采飛揚,但至少是要有著魯迅般的批判精神的作家作品才對,才算名符其實。然而這麼多年來,一覽整個當下文壇,又能從哪個作家、哪些作品可以看出魯迅之風?

二十一世紀的再無魯迅,也許不能算是什麼問題。因為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作家。但問題是,二十世紀的魯迅卻似乎成了今天很多人的「禁忌」,成為不敢、不能、不願觸碰的話題。一個始終在歷史上有著崇高地位的思想家、文學家,一個被稱為「新文化運動旗手」、「民族魂」的人,卻被他的後代視為一種危險。這實在是一件極為弔詭的事。然而,若再稍加一想,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實是相當的自然和必然。

魯迅最值得推崇之處,便在於其批判精神。而我們這個時代最不需要、最不歡迎的恰恰就是所謂的「批判」。難道是人幾千來的「劣根性」早已經被魯迅用文學的「手術刀」剔除了么?未必。

正因如此,他那些深刻非凡、一針見血的語句至今讀來仍不陌生,仍有共鳴,如「黑屋子裡的沉睡者」、「做穩了奴隸的人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人」、「麻木的看客」、「人血饅頭」等等。

多年以來,一直都在聽人說當代文壇的衰敗與凋零。對此,專家學者們幾乎一致把這種結果歸結為商品經濟的衝擊。

也許吧。

但在筆者看來,這不過算是表象。最根原因,其實是整個作家群體甚至整個社會批判精神以及批判能力喪失。

西方商品經濟不知比我們發達多少,其歷史不知比我們長多少,為何從未因此影響他們出現偉大的作家作品?

答案便在於他們的文化始終保留著頑強的批判因子。

無法想象,沒有批判精神的作家,如何能進行獨立思考。而不能獨立思考的作家,又如何能寫不與眾不同的非凡之作。

縱觀整個人類文壇,無論古今中外,只要是被公認為經典名篇的,無不是出自於有著強列批判精神的作家之手。就是人的所謂四大古典名著,也同樣如此。

沒有批判精神的作家,不大可能出得了優秀作品。同樣,一個沒有批判精神的社會,又如何成就出一個偉大的時代?

再看整個人類歷史,有哪一個偉大的時代不是因「批判」而生?如西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啟蒙時代,也許又如我們的「五四時代」。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商品經濟時代、網路時代的產生,也是因為有著某種「批判」——對計劃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批判」。

然而,今天的人卻是一邊夢想著偉大時代的來臨,一邊卻卻鉗制著自己的思想與靈魂,不讓它有批判的精神與慾望。

這無疑是想要緣木求魚。

作者:江湖西子(凱迪社區原創作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