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蘇州傳統特色美食——白什盤

「白食盤」、「白什盤」還是「白十盤」近年來,一道「白什盤」可謂風頭日進,大有儼然而成蘇幫菜代表之勢,似乎對所有冠以「蘇幫菜」招牌的餐館飯店來說,若是做不好這道「白什盤」,那這家館子絕對屬於沒名氣;若是連菜單上都沒有「白什盤」這三個字,那麼這家菜館簡直就是「一粒米篤粥,米氣也沒有」。但有趣的是,這道聲名遐邇的「傳統大菜」,在眾多的地方文獻中卻始終鮮有其身影出現,甚至在坊間的口口相傳中,這道菜到底該稱作為「白食盤」、「白什盤」還是「白十盤」,一向都難得統一。閑聊中,曾向著有《姑蘇食話》等多部蘇城美食著作的王稼句先生請教過這個話題,稼句先生的意見頗具見地:最初應該是「『白食盤』,起意應出於舊時菜館中一道特有的風景線,但這個『白食』和蘇州人損人的『吃白食』意境全然不同,更多的是含有善意的一個戲謔稱呼。」

確實如此。舊時蘇州餐飲風尚和如今大有不同,那時的餐館店堂都不是很大,壓根就沒有「大麥克」、「餐飲航母」這類的說辭,即便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如松鶴樓、新聚豐這樣名店,店堂面積也不過二三百平米,樓下小一些,擺放有二三十張八仙桌,算是「大堂」;樓上則小一些,十來張八仙桌,幾條屏風一相隔就算是「雅座」了,幾乎就沒有「包廂」、「卡座」這樣的布局。那會的客人也隨和,兩三檔客人共用一張桌子的情況是經常的事,遇見了忙檔,立等在前客身後等座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外加上,蘇州人待客素來有「吃剩有餘」的講究,若是檯面上出現了「盆子朝天」,很容易被人視作心誠不夠,待客輕慢,因此往往結賬離桌時,桌面上或多或少還有一些沒吃完的菜肴。這就讓一些后客有了「可乘之機」,將前客留下的如白斬雞、肚片、魚片、蹄筋、蝦仁等等筷面比較乾淨的菜肴划拉划拉到自家面前接著吃。就是在這類貌似「吃白食」的場景下,帶有蘇式幽默的「白食盤」也就應運而生了。蘇幫菜里的混搭風在舊時的餐館中,還有一道風景也很有意思。那時從沒有「打包」這一說。若逢上要在餐館飯店興辦紅白喜事等宴請,主家出門時往往都會帶上一櫓飯盒鋼精鍋,若是遇上席數多的話,帶上鋼**桶的也不稀罕,以便席散后能把吃剩的菜肴帶回家。倒菜時,主家往往都會將整雞、整鴨、蹄髈等大菜混倒在大鍋或是提桶中帶回家,等到吃時,放在砂鍋里回滾以後再上桌——坊間常將這道菜稱作為「刮檔」。不過筆者素來存有疑竇,當下時興的另一道名菜「三件子」會不會也是因此而來?簡樸而不馬虎素為蘇州人的治家之道,在處理這些剩菜時亦然如此。主家往往會在倒回熱炒剩菜時,把蝦仁、蹄筋、蘑菇、雞片等白色菜品單獨倒在一起,而把鱔糊、腰花、豬肝、鴨胗等使用醬油或本身帶紅色的菜品另外倒在一起,回炒時,紅的歸紅的,白的歸白的,那些貌似殘羹剩菜的東西,由此而生成別樣的滋味,向來都極為家人所喜愛的所謂「白什盤」、「紅什盤」戲稱,應運而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況且,在蘇式菜肴中,「葷什錦」、「素什錦」這些混炒在一起的菜品歷來就是很受人歡迎的傳統菜式,只是今年來在餐館飯店裡不太常見了罷。當然,如今在菜館里享用的「白什盤」,食材絕對不可能會是殘羹剩菜,客人們所能享用的美味不但食材多為「高大上」,而且在配色上也展示出了廚師對姑蘇風韻中清淡、雅緻、美味的感悟。我曾在蘇苑飯店品嘗過一次很不錯的「白什盤」,主料為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配料為冬筍片和鮮蘑菇,配色用的是上好的火腿丁以及幾縷用黃瓜皮切成的碧玉絲,以及切成薄片的蛋羹片,粉嫩雪白一大盤,氤氳霧氣中隱隱透出點點的紅暈,絲絲的碧綠和淺淺的嫩黃,真讓人不由生出不忍下箸的憐愛。我曾向劉宏大廚建議,如此精美製作的佳肴為何不大力宣揚一番?劉宏大廚的回答倒是實在,白什盤」這道菜看似平淡簡單,但做起「來卻是不但頗費時候而且很考廚師的功力。混搭在一起的食材,各自都有不同的成熟度,如雞片、魚片等所需火候便要大一些,而如鮮貝、蝦仁等水產,火候稍大便失去了滑嫩的口感,真要燒好這道菜,一般都起好幾次鍋,製作的難度遠遠超過「佛跳牆」、「三件子」等相類的名菜。因此在他們飯店裡,這道菜每天也能作出限量供應的規定,不要的話,后廚說不定還真會忙不過來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