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二十二期】暴力狂加自大狂:三國大草包之白馬義從公孫瓚(歷史系列第116講)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公孫瓚是三國早期的北方諸侯,據史料記載他相貌俊美、聲音洪亮、機智善概且勇武過人。他從「郡中小吏」的卑微官職逐漸爬升為「中郎將」的職位,並逐漸掌握了幽州地方實權,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公孫瓚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擅長聚兵練兵,旗下組建的「白馬義從」更是三國早期有記載的最精銳騎兵部隊。

靠騎術起家的北方游牧民族烏丸都被公孫瓚打得節節頹敗,強如袁紹這樣的諸侯一開始在和公孫瓚的「冀州之爭」中也處於下風。然而,公孫瓚的滅亡也來得非常迅速,在龍湊之戰被袁紹反敗為勝過後,他便銳氣頓減採取自保策略,逐漸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最終在袁紹軍的進攻下自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常言道:性格決定成敗,今天我們就試著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入手,去分析一下公孫瓚這個人物的性格,看是否能找出他迅速崛起和迅速敗亡的原因。

首先,通讀《三國演義》和其他一些史料,似乎每個諸侯身邊都會有幾個文官或謀士,動不動就獻策或出主意。而有關公孫瓚的記載,你會發現這塊內容完全為零,他麾下能打仗的將軍也沒有幾個能上得了史書的……就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公孫瓚應該並不習慣像同時期的其他霸主一樣,在身邊養一個「幕僚團體」來為自己出謀劃策。他崇尚的更多是任何事情都自己拿主意,而很少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剛愎自用」這個標籤,可以就此打在公孫瓚身上。

其二,再看看公孫瓚統治幽州地界時施行的政策,他似乎很痛恨少數民族,一味使用武力將其壓服。當幽州牧劉虞對少數民族進行安撫,丘力居等烏丸首領都派人表示歸順的時候,他竟然派人殺了丘力居派出的使者。再到後來,在幽州治績極佳,而且在百姓心中享有極高聲望的劉虞也被公孫瓚打敗殺害,自己獨攬幽州大權……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第二個結論,公孫瓚是個尚武之人,喜歡用武力來解決一切問題,也過於迷信暴力的手段。

其三,公孫瓚一方面仇視當時的上流豪族,將他們的子弟都安排到窮苦之地,名為封官實為流放。一方面又與卜數師,商人之輩稱兄道弟、拉結親家,並利用他們的富有家資來充實軍費開支。雖說拉攏商賈並非全無道理,但公孫瓚只重一邊,打破平衡,對上流豪族打擊太大,很容易就將自己和全幽州的上流社會都對立了起來……看來,我們在公孫瓚身上打一個名為「極端偏激」的標籤也並不為過,他行事太過於按照自己的法則,過度剛猛而缺乏圓滑,也不懂得維持政治均衡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去「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來為自己服務。

其四,幽州地界絕非無才可用,而公孫瓚手下有記載的人物,除了一個白馬義從副統領嚴綱之外,其餘都是他的親戚如公孫越、公孫范、公孫續等。哪怕是趙雲、劉備這等曾經在他麾下效力過,後來被證明為英才的人物,也入不了他的法眼,更得不到重用……看來,「任人唯親」這個標籤打在公孫瓚身上並沒有太大問題。

綜合以上四點,我們基本可以較為完整地勾勒出公孫瓚這個人物的性格輪廓來,他是一個過於自信而且做事過於陽剛,陰柔圓滑不足的人。他固然有勇猛剛烈,能征善戰等優點,但是他也過於依賴於自己這些優點,一味用「剛性」去處理一切事務,卻不明白「剛柔並重」的道理。就現代心理學的概念來說,這類剛性過猛的人往往個人能力非常出色,而且崛起的速度較之別人快許多。但是,他們的內心韌性也往往不足,只能打「順風局」不能遇「逆風戰」,運勢好的時候還行,運勢一旦低落他們就會收不住場子,甚至於急劇下落,徹底崩潰。

我們再來看看公孫瓚和他最大的敵人——袁紹之間的戰爭,從過程上看大多數時候還是公孫瓚佔了上風。哪怕是在界橋大戰失敗,麾下精兵「白馬義從」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公孫瓚依然是攻多守少,一度迫使袁紹不斷退卻。然而,明顯要聰明一些的袁紹完全看透了公孫瓚過於剛猛的性格,採取了「誘敵升入,耗其銳氣」的正確戰術來應對。袁紹軍每次都是主動撤退,主力未受大損,而公孫軍隨著戰略縱深越來越擴大,看似節節勝利卻暗藏危機,後勤和兵力上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終,強弩之末的公孫瓚攻不動了,自己的大後方幽州又起火,被劉和(劉虞的兒子,公孫瓚是其殺父仇人)和鮮於輔(烏丸頭目,之前被公孫瓚狂虐的)聯軍攻破……這一切,其實都是公孫瓚自己之前所買下的隱患,現在到了集中爆發的時候。

再看公孫瓚兵敗以後的所作所為,我們更能明白一個「至剛」的人一旦「折」了以後會是怎樣的崩潰表現。他一下子從「絕對攻勢」的極端,跳到了「絕對守勢」的另一個極端,將易京作為自己的龜縮地,藏起來閉門不出了。據說他將易京城牆造得有六七丈高,城牆之外有土塹,土塹之外還有土塹,再儲備上極多的糧食……即便如此他還是覺得不安全,甚至開始懷疑身邊每一個男性之人,深居簡出並不讓男人近其身。他又在城中造了一座高達十丈,不設樓梯的高樓,只和妻妾姐妹們住在裡面,公文和一切物資都用繩子吊上去,至於傳令,則用專門經過訓練的大嗓門女人(通信靠吼)……不用說,一位霸主混到這地步估計也離眾叛親離不遠了,歷史規律也早就證明,消極死守終究是不可能守得住的。最終,易京城還沒等到糧食耗盡便被攻破,自焚未遂的公孫瓚也成為了袁紹軍大將鞠義的刀下鬼。

公孫瓚這個人物的性格,差不多就是這樣。道家哲學早都闡述過「剛柔並濟」的道理,為人是如此,治國也是如此,歷史上任何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都是深諳此道。而公孫瓚恰恰不明白這一點,一味迷信自己個人的能力和法則,只重剛強而輕視柔和,不懂得進退有度的道理,最終免不了迅速滅亡的結局……

PS: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公孫瓚寫成劉備的同窗之友,其實二人的年齡和地位相差都不小,作為同一屆學生拜讀在盧植門下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只是兩人都號稱自己聽過盧植講學而已(具體是不是都還要打個問號)。劉備投靠公孫瓚是純粹的投靠,公孫瓚委派他守平原縣也只是純粹的委派,而且二人都未參加討董卓的戰役。羅貫中不僅在書中將公孫瓚列為十八路諸侯之一,還特地安排他在虎牢關親自上陣與呂布一戰,雖然未能取勝但也能成功退走。試想能從在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手底下走上數十招,還能保命身退,已經是個了不起的單挑戰績了。這也算是老羅對公孫瓚個人能力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他「剛猛善戰」事實的一種尊重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