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評《中國文學傳統的復興》:探尋文學發展新路徑

作為70后文學批評家,李遇春已經逐漸確立了自己的批評風格,除了思辨謹嚴、材料紮實和文字清通之外,他還有著非常敏銳的問題意識。新近由商務印書館推出的評論集《文學傳統的復興》,就鮮明地體現了他的這一批評特質。

這雖然是一本論文合集,但從不同維度集中探討了文學如何繼承傳統的問題。就這一課題,學者林毓生的「創造性轉化」思想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學界影響甚大,對於新時期文學的「西化」和「世界化」傾向起了糾偏補弊的作用。學者於可訓對林毓生的觀點和劉勰的「通變」論進行了深入辨析,指出文學的創新要遵循「通變」的一般原則,而不能「全盤西化」,劉勰的「望今制奇,參古定法」對於今人仍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李遇春遵循的正是這樣的方法。他耐心潛入古代文學傳統之中,努力發掘被遮蔽的文人傳統,尤其是傳統文學中可以借鑒和再造的文體及經驗,從古今文學演變的角度深入探究現當代文學與古代文學之間的深層血緣關係,從而打破了流行的單向度地從外國文學視角審視和評判現當代文學的弊端,為當代文學的創新發展拓展了理路。

這部書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整體分析,其中《文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重建現代文學研究的古今維度》從緣起、小說、散文、新詩等4個方面展開,對現當代文學的文體演進進行宏觀研究,進而揭示其與古代文學傳統之間的密切關係;《「傳奇」與當代小說文體演變趨勢》則以翔實的材料,考察了「傳奇」對當代小說的影響。第二部分從文體角度對韓少功、賈平凹、朱山坡、喬葉進行個案研究,在文本細讀中多有反思,發人深省。第三部分是對現當代舊體詩詞的研究,這是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常被忽視的一個領域,李遇春細緻爬梳史料,提出了不少新見。3個部分各有側重而又相互關聯,共同勾勒出了一條有效的傳統「創造性轉化」路徑。

顯然,李遇春的思考和研究回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文學問題。從創作實踐來看,自新文學發軔以來,文學在「睜眼看世界」的同時,立足民族文化傳統並試圖超越的努力未曾停息,也取得了卓越成績,民族文化繼承創新的流脈並未斷裂過,一代又一代作家薪火相傳,也創造著多種現代性路徑。而多年以來,不少學者奉西方文化和文學為圭臬,以西方現代性理論作為標準來規訓文學,以致在論說中常常故意斷裂、否定民族文化傳統,進而走向全盤西化。李遇春敏銳地窺見這個病象,以一種整體性歷史觀,堅持「史證、心證、形證」相結合的方式,初步從文學史層面進行了有力駁詰。這不僅是學術觀念的糾偏,也是思想的祛魅,體現了一位青年學者獨立思考而又試圖融通的努力。

我以為,這部評論集不僅對於現當代文學研究者具有參考價值,對於創作者同樣具有啟發意義。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作家的創作談,以「言必稱希臘」為時髦,大量的作品仍然沒有擺脫對西方現代文學或後現代文學的複製和仿寫。這種現象在年輕作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制約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在這部書中,李遇春通過對「尋根文學」作家的再反思和對先鋒作家「回撤」現象的研究,再次昭示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失去文化母體的創新,入之不深且行之不遠。

毫無疑問,「傳統的復興」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命題。在當前的研究階段,李遇春選擇從文學的審美形式(文體)角度切入,已將問題初步打開。傳統的復興自然還包含深層次的一些問題,譬如倫理價值、文化觀念的「轉化」或「通變」,等等。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過半,文學發展進入了某種程度的新的焦慮期,要想講好「故事」,必然繞不過對傳統文化核心內容的審視——儒釋道文化、民間文化等在時代演進過程中創造性轉化的經驗以及遭遇的新問題。這一切,尚需有心的學人來一一釐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