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睡不著!中國為什麼那麼多人失眠?

文/蔣方舟

不久以前,睡眠還不是一件隱私的事情。18世紀,在旅店和陌生人合睡一張床還是常事。英國作家比爾·布萊森在《趣味生活簡史》中寫道:1776年,在新澤西州新布倫瑞克的一家旅館里,本傑明·富蘭克林和約翰·亞當斯被要求睡在一張床上,他倆心裡不高興,幾乎整夜沒有入眠,在讓窗開著還是關著的問題上爭論不休。

而在今天的,在公共場合集體睡眠的場景也並不少見。在上海生活了6年的德國攝影師貝爾恩德·哈格曼拍攝過「睡覺的人」系列,他拍攝的對象,是在極端條件下打盹的人,有在工地睡覺的人,有在馬路扶欄上睡著的。其中最有趣的一張,是兩個男人在一個遊樂場的蹺蹺板各睡一端的照片,他們體重相似,剛好維持蹺蹺板的平衡。攝影師這樣描述他鏡頭裡睡著的人:「他們是得以復興的緣由,其平靜、靈活性和適應能力讓人著迷。」

恰恰是因為睡不好覺,他們只好在路上或工作的間隙補一補覺。圖/貝爾恩德·哈格曼

人是否是個嗜睡的民族?從數據來看,顯然不是。據睡眠研究會2016年公布的睡眠調查結果,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高於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超過3億人有睡眠障礙。睡得著的那部分人,睡眠質量也堪憂。根據北京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發布的《2016睡眠與職業安全白皮書》,20.4%成人患「阻礙性呼吸睡眠暫停」,主要癥狀有打鼾、頻繁的覺醒、睡眠片段化等。

同時,睡眠研究會還發現,1900年以來,人們的日睡眠時間以每年0.71分鐘的速度遞減。即我們當前的日睡眠時間比1900年減少了1.5小時。

國人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

白天的混沌是由於夜晚的清醒

人們天生有害怕睡覺的理由。原因之一,是因為睡眠是一個很容易受到攻擊的過程,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動物。因此,才會出現夜晚在街上敲鐘巡遊的人,他們的存在,更多是為了讓睡不著的人感到安全。

睡眠令人懼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在睡眠中,我們對思維似乎失去了控制,意識控制著我們,而不是我們控制著意識,這就引發了不安。

在歷史上,失眠也曾經是一件偉大而文藝的事情。巴爾扎克一天喝40杯咖啡,為了保持頭腦的清醒。而費爾南多·佩索拉則說:「生命是一次偉大的失眠,我們做過的想過的一切,都處在半夢半醒的狀態。」

文學家們為失眠找了很多崇高而藝術化的借口,而這些借口很明顯不適用於今天的人。

根據調查,超過五成的公眾表示是工作和生活壓力讓他們受到影響。失眠不是現代病,但是由焦慮引發的失眠卻是現代病。

失眠並不是一件詩意的事。

著名的失眠者崔永元這樣描述:「失眠的人又是表現出雙重人格,當著人春風撲面,獨自時形影單吊。失眠的人屬於社會上那種渴望關懷的弱勢群體,共同特徵是愛往高處找比,比如愛說好多偉大的人就睡不著覺。失眠的人不知為什麼愛撒同一種謊,即睡不著的時候,腦子裡並沒有想什麼或者心裡沒想什麼事。其實,睡不著的時候就是一腦子事。乾脆說,就是因為有一腦子事才睡不踏實的。問題的癥結在於,事不算大,因為睡不著,把事想大了。」

無法放任自己由清醒進入混沌,是出於無法離開讓自己困擾的現實。

人在夜中靜靜幽幽地躺著,卻仍徘徊在白天的現場,對於升職加薪的期待、對於買房結婚的焦慮、對於病痛失戀的恐懼,人無法把自己拽離這些現實,卻無力改變現狀。白天,尚有喧鬧去掩飾和沖淡憂慮,深夜,只有自己單槍匹馬地單薄面對恐懼,睡著是可恥的,睡不著更是可恥的。

抑鬱症患者常常伴隨有失眠癥狀。

睡眠不只是一種功能,它還是一種能力

早在一百多年前,瑪麗德·馬納森就通過研究發現,完全被剝奪食物20天的動物,如果小心地頻頻喂以少量食物,就可以不致死亡。另一方面,她完全剝奪10隻小狗的睡眠四五天,就會對它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儘管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這些小狗都未能救活。

僅僅剝奪睡眠,對人類來說是不是致命的,或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但人們或多或少輕視了睡眠的力量,卻是事實。

張衛華教授認為,睡眠不只是一種功能,它還是一種能力。他說:「睡眠能力,是一種以大腦為核心的身體自我調節能力,表現在睡眠周期節律上,要愛護這樣的能力,不要輕易損害,比如過度飲酒、吸煙、作息不規律,時間一長,會對這種能力造成很大幹擾,干擾作用一旦顯現,很難調節回來。」

睡眠是一種能力。

科學家針對吸煙對睡眠的影響做過實驗。來自8位突然停止吸煙的重量級煙民(平均每天抽兩包煙已經兩年之久),睡眠前的清醒時間和入睡前的醞釀期立即減少,從吸煙時的平均需52分鐘才能入睡,減少到放棄吸煙的頭兩個晚上的18分鐘。

很多人一失眠就求助於藥物。張衛華說:「催眠葯是需要醫生處方,不能自己濫用,而一些所謂具有安神作用的中成藥和保健藥品,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旦發現效果不好,就要停用,另外不能超劑量服用,說明上寫服用3粒,就不要服用5粒。」

還有很多人相信睡眠是可以「補」回來的。在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之後,惡睡一兩天,平均下來,每天也有六到七個小時的睡眠。張衛華說:「睡覺是無法過後補的。睡眠無法儲存,按需提取,這就像吃飯,一天沒有吃飯,並不能靠第二天加倍的飯量補充回來。」

睡眠是不可以「補」回來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八小時睡眠

最好的睡眠,是符合大自然的基本規律,張衛華說:「人的清醒節律和晝夜節律基本相符,大部分的人在9點以後,興奮度會逐漸降低,睏倦程度逐漸增高。凌晨2點到4點,興奮度降到最低,嗜睡程度最高。最好在9點到12點之間,選擇一個入睡的點,進入睡眠,滿足自己的睡眠需求。人要像了解自己的飯量一樣了解睡眠需求,70%的人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

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並不一樣,很多成功的人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從小養成的少眠習慣,據說愛因斯坦每天只睡一到三個小時,撒切爾夫人一天只睡4個小時,拿破崙的睡眠時間絕不超過4個小時,唐納德·川普每天只睡三到四個小時,他說:「一天睡12—14個小時的人如何能與每天睡三四個小時的人競爭?」愛迪生索性鄙視睡眠,他說「睡覺是人類原始時期的遺物。

科學家早在1968年就對兩個「少覺者」做了實驗,發現他們的淺睡階段比普通人要短,而深層睡眠的時間則和睡滿8個小時的人並沒有什麼區別。

現代人的睡眠,旁邊總是放著24小時待機的手機。

對於並不想名留青史,或者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人來說,這種「不睡覺」的成功學,或者沒有太多意義,只是為了自己無所事事,卻又熬著不睡找借口罷了。

後半夜,不如睡去。因為睡眠是一種眾生平等,人在睡夢中是一樣的恬然,無論美醜、貧富、健康或疾病、得意或落寞,他們在睡夢中,都被流放於現實以外。

後半夜,不如睡去,趁著還睡得著。舒國治說:「年輕時有一樣東西,如今似是失去了。便是一覺睡下去,待醒來已過了十幾二十小時;是時之人,恍若隔世,睡前種種完全遠絕,醒轉之後全然一重生嬰兒,原先的疲憊憂煩竟如不存,體力精神起色亦是純陽光華。這種睡眠,唉,如今只存於記憶,亦恍如隔世矣。」

睡眠是一種眾生平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