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博士、碩士、學士從何而來?

現代社會中,學士、碩士

、博士都是對現行高等教育學位的稱呼,其中學士是在大學順利畢業后取得的,而碩士和博士是在研究所順利畢業後方能取得的。這裡有一點要注意,並不是只要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就可以取得學位,而是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才可以。另外,雖然現代大學和學位制進入不過百餘年,可是這幾個學位名稱卻是古已有之,只不過當年不是用來頒發給大學生和研究所的,更不是按照學士、碩士、博士這個順序排列的。

博士的起源

博士,源於戰國時代,當時是一種官職,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識淵博的人。在古代有幾種涵義,作為官名,最早呈此刻戰國時代,那時是一種官職,也就是一些通順古今,常識賅博的人。徐慎

《五經異義》:「戰國時,齊置博士之官。」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實:「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學問高深,到了華文帝時,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書》二十八篇。西漢精採的政治家、思惟家、文學家賈誼,十八歲能誦《詩》、《書》,二十歲通順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為博士。漢朝年夜儒董仲舒,巨細勤懇念書,有「三年不窺(花)園」的美說,因為學識賅博,被景帝舉為博士。

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若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參謀。秦始皇時,有博士70人。漢代博士為太常屬官,官秩為六百石,員額多至十人。漢代武帝採用公孫弘建議,設五經博士,專掌經學教授。到了唐代,設置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還有律學博士、書寫博士、似揭捉,博士,府學、州學、縣學博士之稱,均為教授官,而非中心官學教授儒經學官的專稱。

如魏晉往後,常任用精於禮儀的酬報太常博士,掌宮廷禮儀;任用通曉樂律的酬報太樂博士,掌宮廷祭奠享宴作樂歌舞;任用精曉醫術的酬報術醫博士、醫藥博士;任用精曉天文、星曆、卜筮之術的酬報天文博士、漏刻博士、歷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專掌天文、曆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選用,西漢和東漢頁堪採納征拜和薦舉的法子,而且有必然的尺度,正像《漢書·成帝記》中所說的那樣,博士須是「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靈通國體」的人。到了東漢,任博士還須經由考試,只有精曉《易》、《孝經》、《論語》等的人,方能被薦為博士。

碩士的起源

碩士之稱,也是古代就有的。這個詞最早見於五代

時代,凡是指那些品節尊貴,博學多識的人。

《五代史》曰:「前後擺布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宋代聞名散文家曾鞏在《與杜相公書》中說:「當今內自京師,外至岩野,宿師碩士,傑立相望。」古代常用「碩老」、「碩儒」蟲踉?淝些博學之人,碩士和「碩老」、「碩儒」的含意相似。碩士在古代史籍上不多見,概略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職稱的緣故。

學士的起源

學士一詞最早出現在周代。《周禮·春官》:「詔及徹,帥學士而歌徹。」《禮儀·喪服》:「大夫及學士則知尊祖矣。」唐著名學者孔穎達

對此註:「此學(士)謂鄉庠、序及國之大學、國小之學士。」庠、序以及大學、國小,均為古代貴族子弟讀書場所,相當漢以後的太學,西晉以後的國子學。可見,學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學讀書的貴族子弟,後來逐漸變成官名和文人學者的泛稱。

魏晉以後,學士成了以文學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如南北朝著名詩人庚信、徐陵曾作梁武帝東宮學士,專陪皇帝吟詩作賦,寫了大量綺艷靡麗的宮體詩。當時學士無定員,無品序,無定名,有的深受皇帝寵信,有的則地位低下,甚至備受欺凌。儘管他們的地位、職責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學士必須是博學多識或專精一門學問的人。

唐朝設置了學士院,奉旨起草詔命,學士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學士甚至可以參與朝政。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召名儒房玄齡、魏徵、杜如海等十八人為學士,共議天下大事。玄宗、德宗時設翰林院、學士院。翰林學士為眾學士之首,常以博學多才、有極高文學造詣的學者充任。著名浪漫派詩人李白就曾作過翰林學士。

唐以後,除翰林院設學士外,還以殿、閣、館之名命名學士,其中觀文殿學士最為榮貴,須曾任宰相者才得授予。唐以後還置大學士,為殿、閣、館學士之首。到了清朝,大學士地位更加顯赫,官拜正一品,為文職官吏之首。這些大學士參贊朝政,表率百官,甚至官至宰相,為此在公私禮節上人們都不直稱其名,而以「中堂」尊稱。無論學士還是大學士,都必須是有學問的人才能擔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