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寶寶剛出生時沒有聽力
但其實正常新生兒一生下來就有聽覺定向能力
所以
關愛下一代
要從關注兒童聽力健康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造成兒童聽力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預防和避免
本期「醫問醫答」邀請到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宏征
為大家詳細解答
01
為何要關注兒童聽力障礙?
人類通過感官來感知世界,在所有的感官體驗中,人們通過聽覺來促進溝通和社交,建立聯繫,參與日常活動,感知危險,體驗人生百態。全球5%的人口(約3億6千萬人)伴有聾度為殘疾的聽力損失,其中逾3千2百萬為兒童,主要分佈在中低收入國家。
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2‰,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得發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則高達3.5‰。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如果聽力障礙沒有被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干預措施,輕者可導致言語發育落後及行為問題;重者會導致嚴重的言語發育障礙,甚至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因此,兒童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至關重要。
02
什麼是聽力障礙?
聽力障礙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輕度(聽閾26-40dB HL):聽談話聲有困難;
中度(聽閾41-60dB HL):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重度(聽閾61-80dB HL):對著耳朵大聲喊只能聽到幾個詞;
極重度(聽閾81dB HL以上):對著耳朵大聲喊也聽不到任何詞。
03
造成兒童聽力障礙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聽力障礙有多種成因,包括先天因素和獲得性因素,前者指出生時或出生不久即出現的先天性聽力損失,後者指兒童時期出現的聽力損失。聽力障礙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有時難以查明確切成因。兒童聽力障礙的可能成因包括:
遺傳因素:約40%的兒童聽力損失由遺傳因素引起。證據表明,近親結婚或親緣相近的個體產生的後代發生聽力損失的概率更高。由於基因或環境因素導致先天性耳或聽神經畸形可能是引起聽力損失的原因。
產時因素: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指新生兒出生時由於缺氧引起的疾病)和新生兒黃疸。
感染:母親懷孕期間感染風疹、巨細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兒聽力損失,此外腦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導致聽力損失。
耳部疾病:耵聹栓塞(耳垢堆積)及耳道積水引起的咽鼓管堵塞(非化膿性中耳炎)等常見耳部疾病也可以引起兒童聽力損失。
雜訊:長時間大音量的使用智能手機、MP3等個人音頻播放設備可能引起聽力損失。煙火爆竹等短時間高分貝的雜訊可能會引起永久性聽力損失。此外,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設備雜訊也能夠引起聽力損失。
藥物:用於治療新生兒感染、瘧疾、耐葯結核及癌症等多種藥物,因其具有耳毒性,均可導致聽力損失。在很多地區,尤其是存在藥物應用不規範的區域,耳毒性藥物經常被用於治療兒童常見感染。
04
如何預防和避免?
據世衛組織估計,約60%的15歲以下兒童可以避免聽力損失。其中,中低收入國家比例較高,可達75%,高收入國家為49%。上述差距主要歸因於社會資源匱乏地區的高感染率和高收入國家健全的孕產婦和兒童保健服務體系。
對於發生在新生寶寶的先天性耳聾,遺傳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強孕前檢查,特別是有耳聾或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曾生育過耳聾患兒的夫婦,應儘可能在孕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減少耳聾患兒的出生。
孕中很多因素也會影響胎兒的聽力,主要有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風疹、巨細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高危孕婦(糖尿病、甲低等)。因此,孕期應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藥物,需加強高危孕婦監測。此外,約17%的聽力損失是由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和新生兒黃疸等產時併發症引起,改善孕產婦和兒童保健服務有助於避免此類疾病發生。
感染是新生兒期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巨細胞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宮內或生產時)可造成內耳和(或)聽神經損傷,神經系統感染與缺氧、嚴重高膽紅素血症也可影響聽神經,導致聽力損失。某些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影響新生兒聽力。因此,積極治療原發病,合理用藥是預防新生兒聽力損失的重要措施。
對於兒童期,導致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建議針對下述情況做好預防措施:
有耳聾家族史者,建議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及遺傳諮詢,以防遲發性遺傳性耳聾;
新生兒期有窒息、黃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的高危兒,即使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在3歲以前每年至少複查聽力1-2次;
超過30%的兒童聽力損失是由於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和腦膜炎等疾病引起,通過預防免疫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避免;
要預防頭部外傷及娛樂雜訊等造成聽力損失;
如發現孩子拍打或抓耳部,或者有耳癢、耳脹等不適,亦或發現孩子對聲音反應遲鈍或聽不清反問多等,家長要帶孩子就醫排除分泌性中耳炎。
05
如何早期發現聽力障礙?
除了上面提到的預防措施外,早期發現和診斷孩子的聽力障礙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包括下面幾項內容:
新生兒聽力篩查:指寶寶出生後到出院前這段時間,在醫院對寶寶聽力進行的無創的初步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損失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新生兒聽力初篩未通過,家長需要在寶寶42天的時候於醫院進行聽力復篩,如果聽力復篩仍未通過,需要在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前往具有聽力診斷資質的醫院進行檢查。
聽力初步篩查未通過是不是寶寶聽力一定有問題呢?不一定,聽力篩查結果還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外耳道殘留胎脂、羊水等;測試時寶寶哭鬧不安靜;環境嘈雜;中耳積液;檢查操作不規範等等。當然這些影響因素可以在復篩或者進一步的聽力檢查中排除。
所以為了保證聽力初篩正常順利的進行,家長需要在聽力篩查前餵飽寶寶,換好尿片,包被厚薄適中,讓寶寶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聽力篩查中盡量保持安靜,關閉通訊設備,避免噪音,配合醫生進行檢查。
兒童聽力篩查:《兒童耳及聽力保健技術規範》規定,兒童聽力篩查的年齡為0-6歲,即新生兒期聽力篩查后,進入0-6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在健康檢查的同時進行耳及聽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齡為聽力篩查的重點年齡。
0-3歲嬰幼兒,採用篩查型耳聲發射儀、聽覺行為觀察法或攜帶型聽覺評估儀進行聽力篩查;3歲以上兒童除上述篩查外,推薦結合鼓室圖檢查,分別在4、5、6歲各進行一次篩查。任何一項篩查結果呈陽性者,應該及時轉診。
06
平時如何簡單判斷寶寶的聽力?
聽覺器官和聽覺中樞的發育自孕期就開始了,對於新生兒而言,聽力和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始於出生后6 個月內,甚至更早。新生兒聽覺感受和語言學習的前提是具備正常的聽力,而且小兒獲得言語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並且需要具備一些必要條件(正常的認知能力、行為能力和外部的語言環境)。
年輕的父母如何在家裡簡單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有問題呢?下面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6個月以內的嬰兒,對突發的聲音常有眨眼、停止吸吮及轉頭等反射,在睡眠時如果突然出現較大的聲響嬰兒可能會突然動一下甚至驚醒。父母可以觀察在突然出現較大的聲音如大聲關門、拍手或開大音樂聲音時,嬰兒是否有上述表現。
6個月到1歲以內的嬰兒,對聲音的感知和興趣增大,會主動轉頭尋找聲源並開始模範他人的發音,可以利用家中一些帶響的玩具加以觀察。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對聲音沒有興趣或還沒有開始「咿呀學語」,那麼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聽力問題了。
1歲到2歲的幼兒可以觀察孩子對聲音和語言的反應,比如是否可以聽明白大人的話,是否會說簡單的詞或短句,孩子對較小的音樂或說話聲是否有反應等。
2歲以上的孩子首先還是要觀察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如能否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否聽到大人的指令后完成簡單的任務。其次孩子是否對於較長時間的談話容易感到疲倦,常常要求別人重複說過的話,別人講話有時聽見有時卻聽不見等也是孩子出現聽力下降的表現。最後仔細觀察孩子是否喜歡把音樂或電視的聲音開得較大,是否上課不專心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等。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可疑的聽力問題,就要及時就醫檢查。具體可以對照下表↓
07
確診了聽力障礙該怎麼辦?
如果兒童被確診為聽力障礙就必須實施早期干預,這是患兒康復成功的關鍵。根據患兒不同的聽力情況,選擇不同的干預措施。
對於分泌性中耳炎患兒,應進行定期隨訪和複查,根據聽力情況給予觀察或藥物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對於輕度及中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兒,除了定期複查聽力外,應配戴助聽器;對於重度及極重度聽力障礙患兒,如配戴助聽器無效,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於單側聽力障礙患兒,也要及時進行聽覺干預,同時保護好健耳,避免頭部外傷以及藥物的不當使用,以防健耳聽力下降。
希望各位寶寶都身體健康
當然如果確實有聽力障礙
還是要趁早去看醫生
每周福利來了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張宏征專家號10個
學術專長:耳顯微外科及臨床聽力學,專攻各種耳聾的診治以及人工耳蝸等人工聽覺植入技術,擅長中耳炎、耳硬化症、先天性小耳畸形、耳鳴、眩暈、面癱、耳及側顱底腫瘤等耳部疾病的耳顯微外科手術及綜合治療。特別是在微創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和基礎研究方面,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主持人工耳蝸及耳聾診治領域的國家級和省級課題4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申報3項專利。
出診時間:周一全天(專家門診),周二上午(名醫門診)
獲取方式
1.關注「廣東發布」微信公眾號↓
長按可識別二維碼
2.在「廣東發布」微信上發送關鍵詞「聽力+姓名+手機聯繫方式+想要獲取專家號的原因」,後台將抽取前10名留言者獲得專家號名額噢!
3.被抽中網友將接到電話通知,再根據提示操作即可。
tips:報名抽獎者填寫資料須與享受福利為同一人;並請正確填寫與診療卡或身份證相符合的全名(請勿填寫昵稱或「X小姐」、「X先生」)。
醫問醫答:本欄目每周更新一期,旨在為小夥伴們普及健康醫學知識,提供健康福利,一起學習守護身體健康。
策劃:廣東發布、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編輯:陳夏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