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TVB最後一部金庸武俠劇《倚天屠龍記》,且看且珍惜!

文 | 張十巴仙

金庸「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習慣了郭靖、楊過兩位大俠領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協助攪熱的南宋江湖,我以為會「曾經滄海難為水」、難以接受《倚天》另起爐灶的元朝末年新江湖。大概是金庸太會講故事,或是我太「濫情」,《倚天》故事依然把我牢牢圈粉。

Δ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倚天》講述以屠龍刀和倚天劍作為武林人士的爭奪目標而產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男主角張無忌生性淡薄,卻偏偏與「倚天屠龍」最有緣。

除了咀嚼《倚天》原著小說,看看電視劇表現的《倚天》故事也是一種享受。

非網路時代,觀眾看劇通常是被動的。大家只能看電視里播的那個《倚天》版本。起初,馬景濤版《倚天》熱播於電視熒屏。儘管片中的周芷若(周海媚飾)、楊逍(孫興飾)很出彩,我始終覺得這部台灣劇武俠味不足,言情味有餘。冗長的64集中也加入了不少不必要的橋段。對這部《倚天》我完全沒有先入為主,知道「真愛」的版本還在未來。

Δ 1994年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

不是我「事後諸葛亮」,幼小的我就覺得《倚天》只差TVB拍部好看的了。TVB出品的古天樂版《神鵰俠侶》、呂頌賢版《笑傲江湖》都叫好叫座,可見其炮製武俠劇的功力。無論是「配套效應」作祟,還是TVB新時代《倚天》劇的空白,TVB在新技術、新審美下翻拍《倚天》可謂「師出有名」。

Δ 1986年TVB拍的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已經年代久遠,審美已經落後了

到了2001年,TVB終於千呼萬喚地推出了一部吳啟華、黎姿主演的《倚天劍屠龍刀》。我頓感詫異,怎麼片名不叫《倚天屠龍記》而叫如此怪名,難道「TVB武俠劇基本不會砸」的規律要被該劇打破一次了?

原來,該劇前半部叫《屠龍刀》,後半部叫《倚天劍》,這才有了彆扭的全名《倚天劍屠龍刀》。這方面有「潔癖」的我認為,武俠劇要成經典,得從片名抓起。

後來在其他劇的影碟中,我看到一則該劇的廣告,裡面卻是用《倚天屠龍記》的正名。原來香港拍攝該劇時就叫《倚天屠龍記》,而內地引進時改成了《倚天劍屠龍刀》。

Δ 香港開拍時該劇就叫《倚天屠龍記》

幸好原版片名沒問題,那就不必糾結了。更何況「內容才是王道」,這部TVB版《倚天》也因不錯的製作成為了我的心頭好。

演員的演出自然是到位的,這方面內容可查看上篇內容:《TVB版《倚天屠龍記》演員表現出色》

此外,該劇的感情戲編排得體、表現生動,並不喧賓奪主、稀釋武俠味,是其僅次於武俠味的第二法寶。尤其是張無忌和趙敏之間的情感互動,被吳啟華和黎姿演繹出了那種趣味和火花。

Δ 趙敏在和張無忌親吻時故意咬了一口,兩人的表演特別自然

Δ 原著中的這段張無忌為讓趙敏放自己出陷阱而撓她腳底板

Δ 張無忌以為趙敏要看屠龍刀才跟著他,趙敏直說他笨

對主題曲來說,武俠味和流行味是犯沖的。好的流行歌曲不必是好的武俠歌曲,好的武俠歌曲也不必做好的流行歌曲。這版《倚天》的主題曲《風起雲湧》專攻武俠味的歌曲,不考慮流行味。而馬景濤版《倚天》中的《刀劍若夢》雖無疑是好歌,卻被幾分流行味削弱了武俠味;該劇片尾曲《給我一片天》更是赤裸裸的流行歌曲,放在武俠劇中很不搭調。

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豆瓣評分8.0,是目前劇版《倚天》中最高的,可見劇迷們的愛戴。而其他如馬景濤版、蘇有朋版和梁朝偉版都是清一色的7.8分,鄧超版更是低到4.8分。在港劇難在內地播出的今天,此版《倚天》能常常佔據港劇搜索榜前十的位置,可見影迷對其的好感。

Δ 江蘇衛視2017雞年春晚也回顧到了這部《倚天》

TVB這版《倚天》的審美觀已趨近於成熟,再往後翻拍如果要刷新審美觀,可能就要走後現代、非主流的路子了。我最看重武俠風格的原汁原味和武俠人物的有血有肉,而特效和名山大川取景之類的是次要的。

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港劇特有的畫質、情節緊湊、人物配音貼切等多方面的特點,使TVB這版《倚天》在講述成人故事的同時,真的呈現出了童話的味道。看過該劇的人,也許會因該劇展現的江湖而愛上《倚天》故事,說不定還有興趣去讀原著小說呢。

註:本文提及的吳啟華、黎姿主演的《倚天屠龍記》全集百度雲資源鏈接,可在微信公眾號「拉闊時光」(live_moments)後台輸入「倚天屠龍記」獲取(至少兩個月有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