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群眾問題讓群眾「評理」

原標題:群眾問題讓群眾「評理」

新華社記者陳諾

進入2017年,安徽省政協委員何宗文更忙了。

2016年「兩會」期間,何宗文列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時發言,「我是群眾身邊的『草根』委員。比起絞盡腦汁賺大錢,我更喜歡幫助群眾們解決問題。」其發言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當年,他接待處理來信來訪279批次、469人,同比增加50%;協調、化解、幫助解決問題的信訪案件達68件。

這一方面說明這位被冠之以「最有溫度的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亮相」后的確名氣更大了,但更讓何宗文開心的是:通過多年的努力,自己所在的池州市信訪評議團正收穫著越來越多老百姓的信賴。

時光回到2003年9月,池州市連續發生兩件影響較大的信訪案件,傳統模式下的信訪工作遭遇著老方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境地,由於缺乏緩衝層,群眾容易與直接處理問題的政府部門產生對立情緒,信訪部門成了「燙手山芋」,許多人碰都不敢碰。

「解決信訪問題,只靠黨委、政府部門『單打獨鬥』效果有限,發揚民主、讓群眾來為群眾問題『評評理』或許有用。」當時已是省政協委員的何宗文提出這樣的設想。

2004年1月初,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一支信訪工作的第三方力量——池州市信訪評議團應運而生。25名信訪評議員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有律師、記者,還有老師、社區居委會幹部、私營企業主等,「都是老百姓,最高級別幹部也不過就是個正科。」

這支群眾隊伍剛「亮相」就遇到了一起久拖不決的疑難案件:池州城區一棟商住樓13戶居民房屋拆遷,但開發商故意拖延還房達35個月之久,居民無數次上訪都「無功而返」,於是他們向評議團申請公開評議聽證。

評議團接下了這塊「硬骨頭」,聽證會上,13戶居民代表和開發商首先各自陳詞,然後評議員進行質詢,並作評議,最後通過「合議」,當場作出裁決:開發商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還房給拆遷戶。最終,開發商按期將新房鑰匙交到13戶居民手中。

如今信訪評議團成員已經換了三屆,依舊不改「民間」本色,成為池州人盡皆知的能「說理」的地方。只找政府借了辦公室,從來不拿一分錢工資,何宗文說,這個官方色調再淡不過的民間組織從群眾中來,用起情理法,自然可以輕鬆地融入群眾中去。

其實,像這樣動員社會力量化解矛盾的做法在江淮大地比比皆是。

蕪湖市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形成了「兩代表一委員」工作機制。在鏡湖區弋磯山綜治中心,參與調解工作的代表委員說,接待群眾來訪、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不僅是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過程,也是他們聯繫群眾、了解民生的過程,使他們在履職盡責、建言獻策時更接地氣。

在泗縣屏山鎮彭鮑村,村民張長治曾經有些煩惱,自家原與隔壁留有一條3米寬的巷子供人通行,然而兩家卻在擴建房屋中產生了矛盾,誰「讓路」一直爭執不下。這時,同村63歲的張長生走進兩家門,三番五次語重心長勸解后雙方各讓一步,成就了彭鮑村「六尺巷」的鄰里佳話。

「沒啥竅門,就是用老百姓的法解老百姓的事。」在村中,張長生常被稱作「大老執」,皖北土地上這一般是對紅白事操辦人的稱呼,衍生為群眾對鄉賢的別稱。2014年以來,在這個擁有95萬人口的皖北農業大縣,171個行政村成立起鄉賢志願者工作站,1056名古道熱腸、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族長、老教師等「現代鄉賢」被組織起來,調解大事小情,讓村幹部騰出手,也給村民解了難題。

根據地方的先進經驗,2012年8月,安徽省出台《信訪事項依法終結暫行辦法》,在全國率先創建信訪事項依法終結評議制度。安徽省成立信訪事項複核委員會,聘請150位專家、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參事,組成土地徵收徵用、城鄉建設、社會管理、勞動社保、教育文化、醫患糾紛、民政事務等7個評議團。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的話正在如今的安徽成為現實。安徽省信訪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縣以上黨政信訪部門受理群眾信訪208845件(人)次,同比下降7.1%,2959件信訪積案全部化解。更有大量的矛盾糾紛被排查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初信初訪按期辦結率98.7%。

哪裡有人群哪裡就有民間調解組織,如今的何宗文雖然更忙了,卻樂在其中,「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糾紛『大民調』機制,正在為社會自愈機能的成長提供最堅實的土壤。」

新華社合肥7月20日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