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醫生會成為下一個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嗎?

本報記者 李洋報道

需要複雜的多學科尖端技術,能夠給民生、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革……醫療機器人這一高門檻、高價值領域一度被業內稱為「醫療器械領域的航天工程」。如今,醫療機器人已覆蓋手術、康復、護理、教學等各個領域,尤其是隨著微創手術逐漸在醫療領域嶄露頭角,佔比最高的手術機器人日益受到高度關注。

在近日舉行的創新鏈接·國際國際智慧城市與綠色發展專題研討會智慧醫療環節上,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工程系終身教授、副系主任廖洪恩表示,手術機器人的出現,給微創外科手術帶來了革命性的創新——減小了手術創傷,增加了手術效率,提高了手術效果,為推進精準醫療微創外科手術的進步提供了更多可能。

手術機器人市場潛力待挖掘

手術機器人,是一組器械的組合裝置。它通常由一個內窺鏡(探頭)、刀剪等手術器械、微型攝像頭和操縱桿等器件組裝而成。近年來,手術機器人被用於包括基因移植、神經手術和遠程手術等在內的各種重要手術,從而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因此,手術機器人市場也成為了資本逐獵的對象。多數廠商看準手術機器人龐大的增長潛力,都紛紛投入研發。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近日發布的生物科技報告《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顯示,2016年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約38億美元,2021年可增長至93億美元,2016年至2021年的複合增長率預計高達19.3%,增長表現在眾多醫療器材類別市場中相當突出。其中,美國為最大市場,也是使用手術機器人執行手術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為歐洲、亞洲以及其他地區。

產學研聯動實現手術機器人國產化

就而言,雖然對手術機器人有龐大的需求,但並沒有大量開放達芬奇機器人(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台,已用於成人和兒童普外科、胸外科、頭頸外科及心臟手術)進口,而是扶植公司自行研發。整體來說,在手術機器人產業中,尚處早期技術研發階段,距離產品商業化量產上市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

「由於醫療機器人特別是手術機器人研發應用過程太複雜,比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從做基礎研究,到設立直覺外科公司開展產品研發,再到通過美國FDA並獲得相應證書在美國銷售和使用,整個過程用了10年的時間。這也啟示,手術機器人的國產化,只靠一撥人很難實現,需要有各方的共同推動。目前,雖然政府層面的推動不遺餘力,但只能解決啟動問題,只有把相關利益方聯繫在一起,加之利益驅動,才能起到作用。」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送根表示。

「醫療器械門檻很高,僅次於葯的研發,這裡面涉及到產學研醫檢的各方聯合,如果不聯合起來,要想把成果應用到臨床是很難實現的。」廖洪恩也表示,產學研醫檢在不同方向有各自的分工,但也緊密的結合,從研發方向來說,比如初期研發的嘗試,並不是來自憑空的設想,很多的研究都來自於臨床的需求,即醫生在臨床上遇到哪些難題,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因為對於很多手術而言,是人為可以操作的,但前提是醫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能不能使年輕醫生藉助更多高科技技術手段,達到名醫的精度或者熟練程度。醫療機器人的使用滿足了這樣的需求。醫療機器人只是一個平台,後面還涉及到很多診療環節,這就需要科研與應用結合起來,建立相關聯盟進行推進。

手術機器人是方向但無法代替醫生

針對手術機器人能夠完全代替人實施手術,在行業內歷來存在著不少的爭議。張送根表示:「在手術過程中,機器人相對醫生而言,僅僅是一個輔助性工具。無論發展到任何階段,都必須有駕馭這個工具的人才是完整的。」

在近日舉行的2017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楊廣中明確表示,現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是縱嚮應用為主,這是在很多問題是可推理的、有規律的、可重複的,機器人容易學習的基礎上實現的。相反,機器人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尤其是學習樣本比較小的話。「機器在應變方面,的確非常困難,好多連人也做不到,對於機器人,這也是今後它面臨的最大挑戰。」

同時,楊廣中坦言,一個好醫生的能力不僅在於技術層面和能不能做成一些具體的手術,更在於他的應變能力,就是在手術當中,面對突發情況,能不能及時應變?有沒有經驗做全局性的判斷?人體是一個大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這時經驗就會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廖洪恩也表示,在疾病診療方面,機器人通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方式,或許可以超過一般的醫生判斷。在治療方面,利用機器人可以適當的減少人為的操作,甚至有些操作比如診斷精度比醫生更高。但是機器診斷能否可以完全取代人工診治,還值得商討。因為診療的對象非常複雜,而且存在個體化和變化性,完全用機器來取代醫生,不僅安全性、道德倫理方面行不通,就連目前在技術層面也是達不到的。

廖洪恩表示,醫療智慧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為給醫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並使得原來一些不太好治療的疾病能夠拓寬方向,這是未來醫學主要發展方向。利用不斷提升的診治技術,完成一台好手術是最終的目標。

獲取更多創新創業、高新園區及科技資訊,歡迎關注「中高新傳媒」微博及微信公眾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