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鄭家偉 | 堅毅與善良,是我傳遞給兒子最好的品質

四 二 〇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鄭家偉

堅毅與善良

是我傳遞給兒子最好的品質

人 物 介 紹

鄭家偉,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后)研究所導師。國際脈管性疾病研究學會(ISSVA)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常委、脈管性疾病學組副組長。《Chinese Medical Journal》(SCI收錄)編委、《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美國,SCI收錄)國際編委、《Head & Neck Oncology》(英國,SCI收錄)編委,《上海口腔醫學》(Medline收錄)常務副主編,《口腔頜面外科雜誌》常務副主編,《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等多本雜誌編委。長期致力於頭頸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組織國內外專家,制訂了該領域的5部指南,先後在國際雜誌發表,獲得了廣泛認可。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規範化治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國際同行的讚譽。

採訪筆記

出生在山東淄博,我打趣說,你目前的病人與八百里梁山泊的「青面獸楊志」相仿。他正色說,血管瘤都是孩子,對這種病,好多人不理解呢。

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主任醫師鄭家偉,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血管瘤、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動靜脈畸形、微靜脈畸形,頜骨骨纖維異常增殖症,各種口腔頜面部腫瘤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本是一位口腔頜面外科的手術醫生,卻在十多年前走進一片藍海——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領域。他說,跟蹤創新和原始創新都很重要,如果能用並不昂貴的藥物和方法,治療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成就感不比一台手術差。

「有些孩子就是棄嬰,在病人面前,我不會考慮利益,幾十塊錢的血管瘤乳膏好用,何必要激光、介入,同位素治療,我憑良知做事。」為此,有些外省同行與他理論,說他太堅持原則。「我不理會那些,我不會讓病人在茫然無助中雪上加霜。」

他是邱蔚六院士的學生,跟老師學到了大氣和眼界。「直到如今,邱老掌握的信息都是最前沿的,他說出來,我們不知道,就感到慚愧。」

「你看到的是觸目驚心,我看到的是世態炎涼。」面前電腦里是各種血管瘤和脈管畸形患者的照片,有的已經治癒,有的,他說一輩子要治療。我的承受力不高,我問他,是否司空見慣,變得麻木不仁。

他說,哪裡啊,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故事,不拯救那些孩子,就感到內心有愧。「不少年輕家庭,因此分崩離析,孩子由老人帶著,在絕望中尋找微弱的光亮。」

在好大夫網上,他的日訪問量6000多次,總訪問量570萬次,總患者1萬多名,很少見到一個差評。他說,現在精力有限,每天堅持回復5個新患者的諮詢。即使晚上到很晚,也要及時答覆和釋疑。

他的精力應該說很充沛,臨床門診,教學管理,各種學術會議,修改論文,帶研究所,負責兩本學術雜誌的編輯出版,還有許許多多的接待任務。但無論如何,每天有兩件事必做,其一,閱讀文獻,他訂閱了學科最前沿的國際文獻,每天都會推送給他,見到合適的,立馬就考慮用在臨床;其二,學習專業英語。在可能的情況下,堅持學習專業英語,這一習慣他已經保持了數年,每天讀半頁原著,大聲念出。「要在國際論壇有話語權,英語必須流利,不僅要會寫,還要會講。在這方面,醫生非常吃虧,因為沒有學過英語原著,所以這一課必須補上。」

「兒子是我最大的自豪。」他說,他的孩子很少讓他操過心,如今在矽谷的Google公司做一名工程師,「我們平時各忙各的,交流很少不多。他看著我的背影成長,我想,堅強和善良,是我傳遞給他的最好的品質。」

他的時間有限,愛好不多,但他十分注重身體保健。現在他購置了簡單的器械,有時間就活動活動身體。雖然年過半百,應酬很多,但沒有一般中年人的富態,身體各項指標全部正常。在我看來,這個年齡的人,身體保持到如此的健康狀態,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績,令許多同齡人和晚輩羨慕不已。他說,十分羨慕和欽佩鍾南山院士和王隴德院士,「他們不僅是學術大師,更是健體的楷模。」

與John Mulliken教授、Wayne Yakes教授合影

奮鬥的經歷

鄭家偉說,他27歲的兒子,已經在矽谷的Google公司成為了一名工程師,這是他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

「我對他管得很少,我覺得男孩子,一定要獨立生存,正如我當年從父輩們身上學到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未來的成就能夠超過我。」事實上,堅毅、積極向上,不懈的追求,這些優秀的品質是他走向今天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又影響了他的下一代的特質。

他出生在山東淄博的一個小山村,從背著書包離開村子,一直到考上山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的這一條曲折之路,放在改革開放初期,聯考恢復沒幾年的時代背景里,顯得格外艱難。但是現在談起時,都是雲淡風輕的語氣。

「那個時候高中一個班四五十個人,一本錄取率只有5%,競爭非常激烈。我先後跳過了初三、高三的學習,直接聯考,16歲就上大學了,在大學班級里,年齡算是小的。」

後來大學部畢業,又直接讀研,同時實習也不敢耽誤,每天晚上他抱著書讀,至少12點過了才睡覺。不光是專業書,他還先人一步認識到了英語的重要,在研究所期間著重苦修英語,一有時間就到圖書館看英文的原版資料,他還買了一個用來學習英語的錄音機,有時間就練習聽、說、讀、寫。

當時有一本著名的口腔醫學雜誌《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現更名為《國際口腔醫學雜誌》)。很多同行都說,上面沒有見到鄭家偉的文章,就好像沒有看這本雜誌一樣——他當時為了練習英語,掌握新的醫學動態,或翻譯或總結,撰寫了大量的文摘或綜述。不僅如此,在當時還不知道SCI是什麼的時候,他就開始撰寫和發表英文論文了。

「當時沒有電腦,都是用英雄牌打字機打在紙上,用傳真傳過去給編輯校對。後來基本上每本雜誌上都有我的文章,雖然很多人不認識我,但是他們都知道我的名字。」說這話時,鄭家偉有點得意。

鄭家偉認為,醫生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提高臨床技巧,也要多做科研。」小手術做上一萬遍,也沒有多少上升的空間。但是科研就是在追求創新和進步,意義更大,影響更深。」醫學的進步,幾乎都是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后在臨床上得到應用的結果。

參加《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審稿定稿會

1988年,鄭家偉碩士研究所畢業后,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從事臨床一線工作8年,並在1996年32歲那年破格晉陞了副高。懷著對第九人民醫院的嚮往和對事業的追求心,經過認真努力的準備,如願以償地考取了,邱蔚六院士的博士研究所。

邱蔚六院士作為口腔頜面外科、頭頸腫瘤外科以及口腔頜面修復重建外科的創建者和開拓者之一,曾在2009年獲得由IAOMS執行委員會頒發的傑出會士獎(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這個獎項是目前世界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當時全球只有4人獲得過,邱蔚六院士為第5人。

讓鄭家偉印象最深刻的是,邱院士雖然是耄耋之年,但依然手不釋卷。他對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十分了解,並且能夠用高瞻遠矚的眼光來看待最新的發展。鄭家偉在其門下獲益匪淺,但是他的專業方向在讀博期間卻慢慢轉變了。「當時醫學界有一個難題——如果腫瘤侵犯了頸動脈,萬一頸動脈破了,輕者癱瘓重者死亡。應該怎麼辦?過去都是放棄治療,而我的博士課題做的就是,在羊的身上重建頸動脈,觀察重建的效果。」

動物實驗成功后,課題組把這套方法移植到了臨床上,治療了許多病例,獲得了成功。博士畢業后,在邱蔚六院士和張志願院士的指導下,他的主攻目標轉移到了血管瘤與脈管畸形這一亟待開墾的領域。

血管瘤和脈管畸形是臨床上常見的良性腫瘤或發育畸形,60%以上發生在口腔頜面-頭頸部。以往對其認識不足,導致命名、治療混亂,誤診誤治現象比較普遍。正如邱院士所言: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的三位博士生(張志願、鄭家偉、范新東等)都因此而安排他們做了攻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工作。經過近30年的努力,他們和他們的學生努力向國內外學習,緊密結合臨床實踐,與國內外有志於脈管疾病研究的同道一起,終於使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處理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升。

2000年開始每周一次的門診,每次只有二、三十個病人,如今鄭家偉的門診號已經一號難求,全國各地的病人紛至沓來,應接不暇。現在,他已經很少有空餘時間,門診、會診、教學、開會、兩本雜誌校稿,還有經常的外事活動。即使外出開會,有一丁點休息時間,也只見他拿著稿子修改。「太忙了,但是也很充實。很多國際大會都邀請我們做報告,如果我們不參加,他們會覺得大會不夠圓滿。」

參加《名醫大會診》節目

血管瘤和脈管畸形不是一類疾病,屬於脈管異常或脈管性疾病,國外有專門的診治中心。但在這個領域一直較為混亂,從事治療的科室很多。許多國際上已經不再採用的治療方法,基層醫院依然在用。「同位素、冷凍、放射治療等,副作用大,不應該再用。」鄭家偉表示。

為了糾正混亂的狀況,鄭家偉和脈管性疾病學組的同事們潛心鑽研,協作攻關,歷經數年,推出了本土化的血管瘤和脈管畸形診治指南,其中5部在國際雜誌上發表,使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和治療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爭得了一定的國際話語權。在2006年米蘭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他和其他專家的報告獲得了熱烈反響和一致好評,並由此拉近了與國際權威專家如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John Mulliken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Miikka Vikkula教授、阿肯色醫科大學James Y Suen教授和Milton Waner教授等的距離,建立了與國際脈管異常研究學會(ISSVA)的聯繫。他也經過專家推薦,當選為ISSVA的委員。

2007年,他邀請無水乙醇栓塞治療脈管畸形的首創者、後來擔任ISSVA主席的美國著名專家Wayne Yakes教授來訪講學,傳授治療經驗,糾正了以往栓塞或阻斷供應動脈的錯誤做法,使這一方法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應用,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

2008年,法國兒科醫生Léauté-Labrèze等偶然發現口服β受體阻滯劑對血管瘤很有效。鄭家偉看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報道后,立即與臨沂市腫瘤醫院秦中平教授聯繫合作,在臨床上率先採用口服心得安治療血管瘤。相關經驗總結成文後,很快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能夠跨出這一步,是需要勇氣的。「在國內從來沒有人用過,家長也有所懷疑,覺得這是治心臟病的,會不會對心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當時我們都簽署知情同意書。後來在我們的推動下,這一治療方法在國內已經成為常態,並被美國FDA批准使用。」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經常會出現很多疑難的複雜病例,只能不斷尋找新的方法去治療。這也是促使他申請課題、開展基礎與臨床研究的原因所在。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共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發表了許多有影響、有臨床指導價值的SCI收錄論文。他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帶來的便利,在PubMed網站上訂閱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兩個領域的文獻,一有新的文獻,每周就會自動推送給他。覺得有用的,就翻譯摘要後放在自己創辦的「血管瘤淋巴管瘤專家網」上,供更多的人閱讀和分享。

有一種較少見的病叫做「血管內皮細胞瘤」,屬於低度惡性,大部分治療的方法都無效。鄭家偉借鑒國外的做法,採用干擾素治療,效果十分明顯。不僅是頭頸部,全身各處包括肝臟的血管內皮細胞瘤或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也可以這樣治療。多一種方法,就是多一線希望。

身為國內外知名的血管瘤和脈管畸形專家,今後的路,必然是一步一挑戰。鄭家偉認為,由於疾病的不確定性,以及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意外偶爾會發生,再大牌的醫生也不例外,這也讓大家時刻處於巨大的風險中,提心弔膽。而且,行業亂象包括唯利是圖的現象還沒有杜絕,這些都需要今後不斷的共同努力。「我做醫生,採用的方法都不是很貴的,主張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強調無創-微創-有創的原則。治療一定要遵循規範,有些淘汰的方法雖然能夠帶來利益,但為了病人的健康,還是呼籲堅決淘汰。醫生不能昧著良心做事,唯利是圖;要與病人將心比心,用良心給人治病。對病人的損傷小,效果好,這是應該堅守的原則,而不是只考慮經濟利益。」

主編著作

口述實錄

唐曄

請問鄭教授,血管瘤發病有哪些原因?鄭家偉血管瘤發病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但臨床上觀察到:第一,血管瘤發病與懷孕期間用黃體酮保胎有關係,尤其是試管嬰兒更多見;第二,懷孕期間如果經歷缺氧的狀態,或者嬰兒出生時低體重,營養狀態不良,就可能發生血管瘤或脈管畸形。這種病現在越來越多很多,不過在我們這裡,都可以進行治療——即使藥物或其他常規手段都不行,最後還可以做手術。

唐曄

血管瘤患者一般多大?鄭家偉血管瘤患者一般都是嬰幼兒,我看過最小的是剛出生兩周,因為不能抱著,用一個筐提著來的。這種小孩也有的被父母拋棄,被福利院收養,送到我們這裡治療。

唐曄

這個疾病可能會治癒嗎?鄭家偉大面積的血管畸形是治癒不了的,只有小的可以;血管瘤一般可以治癒。我們現在有新的辦法,表淺的血管瘤局部塗藥,就可以慢慢治好。以前治血管瘤都是吃激素,副作用很大,都吃成了大胖臉。脈管畸形多選擇硬化劑注射治療,做這個領域這麼久風險比較大,需要格外小心和謹慎。

唐曄

您怎麼理解人文醫學這四個字?鄭家偉這是最重要、也是目前最欠缺的。因為很多病是看不好的,但合理的解釋和安慰,可以讓病人感到滿意。有些老資格的醫生,在病人面前擺譜,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給人很不好的印象,網上的評價也不怎麼高。有些年輕醫生缺乏耐心,給病人講話時嗓門很高,這些都是很不好的現象,需要加強教育和改正。醫患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關係,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只有這樣,就醫的環境才能得到改善。目前,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今後將在大學部生中增加這一必修課程。

唐曄

脈管畸形這樣的病其實很兇險,您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感?鄭家偉脈管畸形可能伴有其他的異常,常規檢查無法發現;有些病人屬於過敏體質,藥物治療時會發生意外,如超敏反應。所有這些都提醒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發現情況不好,馬上採取措施;必要時緊急求助其他相關科室,如麻醉科進行搶救。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每年在這個領域,國內都有發生意外或死亡的病例。所以,醫生在治療時,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做醫生這個職業會越來越謹慎。

唐曄

有人說醫生是天使,有人說醫生是親人,您認為醫生是什麼呢?鄭家偉我就是在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不要把我看得多麼神聖,這是我的職業。我和你是平等的,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我會盡我的全力給你解決問題,不是說你求我,我為了利益去治療你。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就是要用來解決病人問題的。

唐曄

遇到難纏的病人怎麼辦?換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幫病人解決問題。現在看病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很多病人千里迢迢來到上海,通宵不睡覺等著搶號,但號源有限。考慮到現實情況,我們都給予照顧,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好多人來看門診時,都把我們發表的文章讀一遍,帶著很多問題來診,這時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加耐心細緻地進行解釋。好多時候都是在考我。哪怕犧牲中午吃飯的時間,也不能讓最後一個病人失望而歸。

我是跟病人商量的類型,會給病人幾種選擇,你覺得好,我覺得也可以,那就實施,但是不能強迫人家。我會說,如果你決定不了,就再去外面跟家裡人商量一下,拿出意見。

唐曄

您在空閑時間會做些什麼呢?鄭家偉現在基本上沒空閑時間,也許退休以後會輕鬆一點。有時候難得在家裡,乾乾家務后,飯後有時間就出去散步,跟妻子一起沿黃浦江邊走走,也算是健身吧!我覺得消耗身體不可取,應該有勞有逸,用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才對。

曄問仁醫已入駐知乎專欄、今日頭條、騰訊媒體開放平台,歡迎前往訂閱。

如有相關問題需要提問此醫生,

或有感而發,

請在文章最下方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曄問仁醫]後台留言;

授權使用請註明:「來源[曄問仁醫]及作者」。

曄問仁醫 |真實,真切,真相添加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