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曾經讓我很困惑:
明明有這麼多茶,可為什麼,我的紅茶啟蒙,卻是從立頓的那盒黃牌茶包開始?
以及,不少人對外國茶也有一個刻板印象,不就是廉價的茶包么?(給茶包的洗白文,請看這篇)
其實遠不是這樣。
固然是世界第一茶葉大國,但遲遲沒有建立起一個規範的標準(反例是葡萄酒),總讓人覺得「水很深」,次貨橫行、價格虛高、魚目混珠……
但是跳出國門,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國內作為小品類存在的紅茶,卻是世界產量第一的茶類。自300多年前,英國人將紅茶帶出,就在各地開花結果,因其不同的風土,構成了千姿百態的紅茶帝國,品質絲毫不遜色於它的原產地。
不僅如此,英國人還制定了一套嚴謹、細緻到驚人的紅茶分級制度,讓茶葉價格趨於透明。
茶葉知識浩如煙海,但顯然,如果要說最好入門,我會選國外紅茶——知識結構清晰明了,市場規範,理論和實踐(買和喝)能夠立馬結合,有一種即學即用的爽感。
mariage freres的2017頂級春摘大吉嶺(還未上市)
快速了解國外的紅茶世界,我們用一篇3000字的科普幫你入門,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或者直接拉文章末尾,看我們總結的購買指南:
一、紅茶起源和傳播:論英國人是如何找備胎的?
茶葉對英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一開始是奢侈品,後來是剛需:
《茶葉全史》里記載,十八世紀,倫敦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存儲茶葉,從二十幾先令的武夷茶到十幾先令的綠茶不等,喝茶的習慣風靡全英國,甚至有人批評「男人女人都荒廢工作,沉溺於飲茶,甚至連農村的僕役也要求早餐飲茶」。
一個英國普通家庭的日常
打仗也不能停
可是呢,茶一來少二來貴,英國人軟磨硬泡幾十年,對壟斷局面還是毫無辦法,買茶還要向皇帝卑躬屈膝三叩首。怎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呢?是當時唯一的茶葉供給,為了擺脫對它的依賴,英國人開始移植茶樹,尋找新的茶葉基地。
總結一下,紅茶起源於武夷山的氧化茶(正山小種),而之後的遍地開花,基本可以看作一段英國人轟轟烈烈又波瀾壯闊的,找備胎史:
爪哇是海外種茶的開始,耗時近40年才勉強讓茶樹活下來,但此地氣候炎熱多雨,實在不是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滋味也不如人意;在印度的經歷更加波折,從1780年一位英國軍官在加爾各答植物園第一次試圖種茶樹開始,歷經無數次實驗,直到56年後,阿薩姆省兩萬棵茶樹苗的存活才宣告成功;斯里蘭卡則更富戲劇性,原本是英國重要的咖啡農場,但一場咖啡鏽病在島上瘋狂肆虐,幾乎全部莊園被燒毀,無奈之下抱著僥倖種茶,才迎來了新的機會。
1838年,來自印度的8箱茶葉第一次出現在倫敦市場上。
運載著茶葉和咖啡的TWININGS
自那之後,土耳其、肯亞等紅茶產地也如法炮製,大吉嶺、錫蘭紅茶紛紛登場,品質足以媲美紅茶。到了19世紀末期,英國從印度進口的茶量是的15倍左右,幾乎擺脫了對的依賴。
可以說,如今世界的紅茶版圖,是英國人一手栽培的。
二、國外紅茶大家族
國外紅茶最大、最知名的產區有四個:斯里蘭卡、印度的阿薩姆和大吉嶺,肯亞:
1 | 印度
主要產區:阿薩姆,尼爾吉里,大吉嶺
① 阿薩姆
這是一塊河流衝擊的平地,土壤肥沃,孟加拉灣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夾擊之下,阿薩姆是世界降雨量最大的地區,氣候非常溫暖。這樣的自然環境下,茶葉生長迅速,滋味強烈,濃且澀,茶湯渾厚,還略帶麥芽香。
阿薩姆是印度最大的茶葉產區,產量佔了六成以上,多數為機器製作的碎紅茶,價格親民,深受本國人民的喜愛。
印度人習慣煮一鍋濃濃的紅茶,加牛奶和各種辛烈的香料,就是這些年風靡世界的飲料chai:
② 大吉嶺
阿薩姆和大吉嶺幾乎代表著印度茶的兩個方向,前者是平價的日常口糧,後者則是登堂入室的高級玩意兒,高居產地的鄙視鏈上游,年產量不超過一萬噸,只佔了全印度的1%左右!
大吉嶺產地標識
魚龍混珠的大吉嶺不少,
若自稱大吉嶺茶,
卻又沒有如上標示,那多半是假貨了。
正規包裝上都有:
大吉嶺的高貴身份並非空穴來風。
比起平原上的阿薩姆,大吉嶺的海拔跨度超過2000米,瀰漫的雲霧為茶樹遮擋陽光,沙質、弱酸性的土壤則是茶樹最喜歡的沃土,低溫讓茶樹生長放緩,儘可能地蓄積養分,長出的茶葉質地飽滿、細膩豐富。
按照採摘時節,大吉嶺茶葉被嚴格分為春摘茶(First flush)、夏摘茶(Second flush)、雨茶(Monsoon flush)和秋茶(Autumnal)。
春摘茶滋味清淡鮮甜,略帶花香,產量最少,價格最高;夏摘茶味道更成熟,茶湯光澤似紅寶石,以一種類似麝香葡萄(muscatel)的水果香氣出名,價格稍便宜,深受紅茶老司機喜愛。
秋茶產量較多,價格較低;品質最差的雨茶最便宜。
③尼爾吉里
除了前面兩個產地,印度剩下的茶都在這裡 (產量超過四成),以機器揉捻製作為主。然而,這裡的茶產量比不過阿薩姆,質量比不過大吉嶺,名氣小、存在感低也就很正常啦。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阿薩姆和尼爾吉里都以平價的機制茶為主,但並不代表它們沒有高等級茶。若是優秀的單一茶園茶,同樣會以傳統工藝製作。
2 |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舊稱錫蘭,所以當我們在說錫蘭紅茶時,說的就是斯里蘭卡的茶葉。
所以不要再問錫蘭在斯里蘭卡的什麼地方了!
和大吉嶺一樣,錫蘭紅茶也有自己的標識:
包裝上很小,要仔細找:
產茶區主要分佈在島嶼西南側,靠近赤道,全年產茶。所以,和大吉嶺按季節分類不一樣,錫蘭紅茶是以海拔進行區分的——600米以下為低地茶(low-grown),600-1200米為中地茶(medium-grown),1200米以上為高地茶(high-grown)。
問題來了,鄙視鏈怎麼看?
山地大吉嶺都優於平地阿薩姆了,那這裡當然還是高地、高地、高地!茶葉品質與海拔的關係,可以複習這篇。
高地茶突出花香,口感細膩,湯色純凈,代表著斯里蘭卡茶葉的最高品質。高海拔有諸多優質產區,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烏瓦(UVA),同樣都處高海拔、擁有細膩香氣,和的祁門紅茶、印度的大吉嶺茶並稱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
低地茶偏向厚重感,而中地茶介於兩者之間。
香港絲襪奶茶講究起來,原料里就少不了錫蘭紅茶,通常是低地和中地好幾個產區的拼配:
錫蘭紅茶整體質量上乘,絕大部分採用傳統工藝生產,只有少部分低地茶用機器切碎揉捻,只佔10%左右。
3 | 肯亞
二戰後,印度和斯里蘭卡相繼獨立,茶葉價格猛漲,英國只好再次拓寬疆土,非洲就是新大陸。
如今肯亞已經變成僅次於斯里蘭卡的紅茶出口國,英國境內近一半的紅茶消費來自肯亞。然而,非洲畢竟氣候刁鑽,幾乎不能指望優質紅茶,這裡95%以上的茶葉統一機械化生產,被用來製作成碎茶茶包、速溶茶粉。
某頓就是肯亞茶葉的超級買家
所以,指不定你平日里喝到的茶包、冰紅茶就是非洲貨呢。
三、誰說外國只有紅碎茶?細說紅茶分級
光了解產地還不夠,紅茶還有更細緻的分類標準,可以從採摘和加工兩個維度分別討論:
① 葉片等級
也許你不止一次聽說過OP、FOP、TGFOP之類的辭彙,它們用來描述紅茶的等級。但是,總覺得複雜又拗口。
紅茶標籤上的「TGFOP」到底什麼意思?
如果還沒明白外國人是如何對茶葉進行分類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一步教學到位。
所謂茶葉等級,是結合了茶葉完整度和採摘兩個標準的。
第一次按茶葉完整度劃分標準,很簡單,拿篩子、鼓風機來曬大小:
最高級是完整的葉片(Pekoe),次一級是破碎的葉片(Broken Pekoe),第三級是用鼓風機分離出來的茶末(Fanning),最次的是茶粉(Dust):
大概長這樣:
茶末和茶粉區別太小,就沒有拍
第二次分類,按照茶葉採摘的嫩度,葉片越嫩、芽頭越多,等級越高。以下為嫩度排序:
第一個等級最高,全稱是Special Finest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
每個字母代表一個單詞,以此類推
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甭管這些字母在講啥。簡單記憶就是:整葉品類比碎葉品類等級高(貴),在每一個品類下,字母長度越長,等級越高(貴)。
當然,葉片等級只能直觀代表價格,不能完全代表品質——還會受生長環境、地性氣候、製作工藝等等的影響。所以部分高級茶為了破除「等級」迷信,展示對自家茶的自信,會故意隱去等級信息。
②加工方式
按照加工方式,紅茶又分為兩種,傳統紅茶和CTC紅茶。
顧名思義,前者就是按照采葉-萎凋-揉捻-氧化-乾燥的方式製作茶葉,這種工藝來源於,到現在依然沿用。
但這種手工藝在幾乎全年採摘、產量巨大的南亞茶區難以推廣,生產效率低下,於是機器生產應運而生。
肯亞的紅茶生產車間
CTC,由cutting(壓碎)、tearing(撕裂)和curling(揉捻)首字母合成,代表了機器制茶的三個步驟。簡單理解,CTC就是指機器製作的碎紅茶。
使用CTC生產的茶葉品質普通,價格低廉,卻佔了世界紅茶的大半江山。換言之,只有高品質茶葉才有資格用傳統工藝製作呢。
四、buy tips:讀懂一張紅茶標籤
了解了產地、弄清了分級,再想買國外的紅茶,似乎就不那麼困難了。
總結一些tips給你:
看產地
大到產區標識(錫蘭紅茶和大吉嶺都有產地認證),再到海拔,甚至細到莊園,都決定著一款茶的風味走向和品質。
產地信息越詳細越靠譜,單一莊園茶(single estate/garden)最貴,和很多葡萄酒愛好者一樣,喝茶人也會尋著知名莊園購茶。
看等級
CTC機制紅茶便宜,傳統工藝的散茶(loose leaf)貴。
茶葉等級的字母長度越長,茶葉採摘越嫩,價格越貴。
看季節
這點尤其適用於購買大吉嶺茶,春摘、夏摘和秋摘都有著迥異的滋味和香氣。
其他信息
如果信息具體到某個採摘日期、季節特徵、testing note甚至評茶師簽名,那這款茶可能就很牛逼很牛逼了。
看看你能讀出多少信息?
總之呢,標籤上的信息越多,茶葉越靠譜。祝你買到稱心如意的茶~
文 | blublu
設計 | 小綠
攝影 | 霈璇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