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她月薪5萬真的是因為選擇了最艱難的路?

文/Jason Ng

時代在進步,雞湯也在進化。

成功學雞湯文章之所以讓人反感,是因為這類文章往往喜歡把成功歸因為一個原因,而通常這個唯一的原因,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比如:努力、多讀書、願意干臟活累活、堅持。

現在人們都已經不相信這類心靈雞湯了,因為它說的都是沒有用的廢話,誰不知道工作要努力?誰不知道人丑要多讀書?誰不知道事業要堅持?而且,雞湯文章中舉的例子往往是名人,比如馬雲,離普通人都太遠了,沒有太多參考價值。如果馬雲是普遍存在的,那馬雲就不是值得報道的人物了。

一種模式的衰落必然會帶來新模式。於是,新型的心靈雞湯出現了。

和老式心靈雞湯一樣,整篇文章也是在告訴你人要努力、不開心了要吃面。但它做出了這些創新:

  • 把名人換成自己或身邊的人,讓主人公更貼近讀者,讓人錯誤地以為,有實際操作參考性。
  • 結合熱點與情緒,正如我在《別被自媒體的情緒帶著走》的文章里說的,一篇文章如果蹭了熱點並能調起讀者的情緒,一些讀者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完全相信,並在情緒的驅使下,「感同身受」地傳播。
  • 為了讓讀者減少思考並更容易被情緒感染,這些文章往往配以不用動腦就可以快速閱讀和理解短句和常用中文。讀得越快,思考越少。

新型心靈雞湯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因為它的先決條件是自己或身邊的人是成功人士。沒有這一點,雞湯就失去說服力了。

但一個人真的能通過一篇文章就告訴你如何成功么?一個專欄真的能讓你通往財務自由么?一篇講述她身邊的人有多努力的文章,真的能讓你也月薪 5 萬元么?

我不知道,因為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有,不妨告訴我。

其實,這類成功學雞湯文是很容易被證偽的,稍作推理就可以證明文章說的因果並非因果關係,我相信可能吧的讀者都是聰明人,如果你身邊有喜歡看咪蒙的人,不妨推薦他去讀兩本很基礎的書:《簡單的哲學》《國中幾何與代數》。

實際上,在媒體工作了幾年後,我幾乎再也不看所有研究某個公司或某個產品為什麼會成功的文章,相反,我更喜歡看創始人失敗后自我反思的內容,對正在創業的我來說,這樣的內容更有參考價值。

我不看這些文章有兩個原因,一是我逐漸不喜歡看媒體定義的成功。

成功有兩種,一種是對既定目標達成的一種表述,另一種是媒體和輿論定義的成功。對於一個個人來講,我認為成功更多是前者的定義。比如,我正在開發產品,首要目標是 1 個月註冊用戶過百萬,1 個月後目標達成了,這就是「成功」。比如,我希望下午 6 點前能吃上晚飯,結果我 6:10 才吃上,我就定義為「差一點就成功了」或「不成功」。

所以,財務自由是成功么?每天能吃兩頓 30 塊錢的快餐是成功么?打贏一場遊戲是成功么?可能都是,因為成功是對個人的目標達成的定義。但媒體不這麼想,自媒體也不這麼想,社會輿論也不這麼想,在這些視角里,成功就是有錢、成功就是財務自由、成功就是開著豪車住著豪宅抱著美女、成功就是作為一名助理,領著 5 萬的月薪……

這些媒體和輿論定義的成功往好的方面想,讓一個人有動力,難道看到身邊的人個個都比自己有錢,自己還沒有奮鬥的動力么?往壞的方面想,可能會讓一個人喪失鬥志,破罐破摔。所謂人比人,比死人。

媒體報道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么?顯然是不可以的。如果可以,寫報道的記者和編輯早就自己去複製了。為什麼不可以複製?是因為成功不是單一原因導致的。

這是我不再看「成功公司報道」的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成功是不能簡單歸因的。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一個人被定義為輿論上的成功人士,他過去做的事都是對的,都為他的成功埋下了伏筆。甚至,他成功之後做的事、說的話也是對的,所以你經常能看到一些自媒體喜歡套用「馬云:XXXX」的標題,因為很多人相信,成功人士馬雲說的話都是對的。

比如,2014 年馬雲在福布斯的採訪中說到,「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爛了」,真的打爛了么?馬雲說的是對的么?打爛的定義是什麼?既然馬雲知道微信打爛了,為什麼來往和支付寶的社交嘗試沒有避免走微信的「爛路」,還是模仿著去做?

我經常跟身邊的朋友說,一家公司的成功是因為它把大多數事情都做對了,而那少數做錯的事沒有對大局產生嚴重影響;而一家公司的失敗,也很有可能是它把大多數事情都做對了,卻有那麼一兩件事對大局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導致最終失敗。

但在媒體的角度,他們不會這樣去表述。媒體偏向於認為,一家公司的成功是所有事都做對了,並且肯定有那麼一兩件事是關鍵,他們試圖把這一兩件事包裝成一家公司成功的最核心原因,並告訴讀者,「你也可以哦,這樣做就行了」。而一家公司的失敗,在媒體看來,是所有事都做錯了。

舉個例子,如果鎚子手機賣得好,媒體可以說是系統設計得好,如果賣得差,可以說是花過多時間打磨系統。同一個原因,在不同的結果面前,媒體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又舉個例子,咪蒙認為她的助理月薪拿到 5 萬是成功的,原因是她選了最難的路 — 也就是跟著咪蒙。但這真的是最難的路么?是她的選擇導致她的成功,還是你的選擇導致她的成功?還有其它原因么?

這兩個例子我不是想表達他們說的是錯還是對,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我認為:

  • 成功不能簡單歸因,更不能歸納為唯一原因
  • 通過成功反推原因是不合理的

我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答,大致的內容是這樣的:

答主訂閱了李笑來的《通往財務自由之路》,笑來老師在專欄里講的內容他越來越不認可,他開始懷疑,李笑來的財務自由是不是真的因為自己英文好、愛閱讀、愛鑽研,然後看到外國網站上比特幣的消息,然後立即開始投資比特幣。他懷疑,是不是李笑來就是一個投機主義者,什麼東西都去投資,剛好在比特幣上賺了很多,而不是他對比特幣研究得很深,也不是他英文好、愛閱讀。

但他無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李笑來不會告訴他,外界也沒人可以做全面的分析。而客觀事實是,李笑來是輿論定義的成功人士。

所以,通過成功反推原因在這個案例上是不合理的,我們只能合理猜測,但無法論證。因為這不是數學題也不是化學反應,我們不能通過對結果的簡單觀測就推理出唯一原因​,況且,數學結果和化學反應的客觀結果也不一定是唯一原因導致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幾乎不再看媒體報道的「成功案例」。

其實也不是不看,我現在傾向於在閱讀任何文章和書籍時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和推理的習慣,如果在我的知識範圍內,能推理出和作者一樣的結論,我就會相信這是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服誰,世界長什麼樣,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就好像,有人相信,寫文章說自己的助理牛、薪水高,是為了顯得自己更牛,是為了讓外界覺得這家公司最牛。這個觀點供大家參考,是不是真的,取決於你相信什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